研究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为什么?

庄立胜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伴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投入到了考研复习当中,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和问答里面,已经和大家讨论过考研时理性选择的重要性,而在选择时,我们当然要选择优势专业和名校,但是在读研的过程中,导师至关重要,那如果考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初试成绩高、复试表现出色,被顺利录取后,不管找不找导师,双选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提供导师名单,进行双选,不要担心没有导师带你,但是导师和导师之间肯定还是有区别的,名师出高徒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所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给大家解读一下,也方便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做个参考。

一、学生方面

1. 提前联系导师的好处

一般情况下,在高校里,导师每年带的学生的数量基本变化不大,一般2-3名,有项目和成果较多的老师可能学校还会给予更多的指标,在加上推免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同学都会积极争取提前和导师联系,以确定是否能够占据一席之地。退一步讲,你联系了导师,导师不一定就会回复你,即便如此,你也不吃亏。

2. 联系导师的时间

比较关键的节点就是初试前后,在笔试开始前,导师只能根据你的三年成绩来对你进行判断,而你在笔试前联系导师,导师可能不会给你十分肯定的答复,能够说初试上线就重点考虑已经很不错了,最合适的时间观察号认为是初试成绩公布后,根据往年的分数线和报考情况基本就能判断是否进入复试,而在复试前及时和导师沟通,明确导师的选择意向,如果导师名额有限,抓紧联系其他导师,毕竟一个系里优质导师是有限的。

二、导师方面

同样作为导师,可以说,很多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教育背景:这可能也是大家最为诟病的地方,好学校一定能代表学生就比其它高校出色吗?这个答案肯定不是绝对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这一点不可否认,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也要结合自身实力,理性选择。

2. 学生的科研经历:很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就参加了本校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主持过学校的创新项目等等,在今年的研究生面试中,我们组里一个学生有个学生发表过中文核心,一篇SCI在投,所以自然很抢手,即便没有发表过论文,有科研经历也是很多老师比较看重的。

3. 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读研期间,学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尤其是对理工科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如果能有六级证书或者四级分数较高,虽然不是复试规定的加分项,但对于导师来说,这样的学生更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

可以说,导师的学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发展前景,导师的个人能力及人脉关系也可能会对你今后的就业、深造产生影响,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否成功上岸才是最关键的,有些同学感觉不好意思联系导师,那时自尊心在作祟,考上研本身就不容易,提前联系导师,只赚不赔啊!行动起来吧!



教育观察号


我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根据我选导师的经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没有提前找导师不会有影响

你说的“没有提前找导师”应该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开学进校前没有和导师联系,害怕导师带研究生的名额已满,自己找不到导师;二是,心理有想选的导师,但没有提前联系,担心后面找导师的时候,没有混个熟脸,对找导师不利。

不管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担心都是多余的,没有提前找导师不会导致最后找不到导师,或找自己意象的导师。

原因有二:

一是,开学后,学校、学院都有一套严格、流程化的导师选择体系和过程,不会因为你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就找不到导师、好导师。

二是,导师选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研究生想选自己喜欢的导师,导师也要对研究生的研究潜力、人品、性格进行全面了解,以决定是否要接纳研究生的请求。并不会因为是否提前联系,就影响到最后的选择。

二、大学选导师攻略

1.提前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和领域,筛选目标领域导师

研究生选导师,本质上是选学术研究的领路人和指导人。 研究生一旦确定被录取,就要开始着手选导师的事情。你可以去学院官网上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研究领域,确定自己意向的导师。或者,向认识到学长、学姐打听本院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性格特征,对学生的要求,确定和自己匹配的导师。这些工作应该是进校前要做的。

2.进校后进一步了解、接触导师

在开学之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都不认识,即使是本校学生认识老师,也不是很熟,互相也不了解。为了解决导师和研究生双向选择的问题,学院都会举办导师见面会,让学生知道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兴趣,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供学生决策选择。如果你有意向的导师,可以通过见面会了解老师的性格特征和个人风格。

3.面聊沟通,展示个人能力,并深入了解导师

导师和研究生见完面后,如果你确定意向的导师,抓紧时间约导师面聊,不要线上微信或打电话的。面聊,不仅能更立体的展示你的个人能力,让导师了解你,而且也是你深入了解导师的途径。你是否是导师喜欢的那种学生,导师是否如你预想的那样,都会在面聊中得到答案。

4.选导师也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每个学校开设专业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声望、资源情况都会有差异。名气大、成果丰硕的导师自然人人都想选,因为跟着他们不仅能让你在学术研究方面走得更快,而且在以后找实习、工作时,社会资源广的导师,也能对你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但是,这样的导师,想选他们的研究生也多,竞争自然也会激烈。

如果你在本科期间有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比如发过论文,或者有突出的实践经历,比如参加过一些科研项目,也想选择比较知名的老师作为导师,那可以去试试,并积极准备。

相反,如果你没有科研经历、成果,也没有其他过人之处,如果选比较热门的导师,那竞争实力可能不够,当然可以去试试。但是,一定要有两手准备,也多和其他导师沟通,最终确保有导师要,或选到好点的导师。

5.选导师也要有目标,不要犹豫,

有的研究生可能目标明确,个人准备充分,和意向导师聊一次,就可以敲定导师。但是,有的研究生因为之前没有确定导师意向,还在多个导师之间犹豫、徘徊,最后导致一些导师带研究生的名额满了。或者,在选导师的时候不主动积极,贻误了选导师的时机,导致没有选到好的导师。这两种情况应该避免。


神奇小鲤鱼


影响不大,我本科学校普通211,一同学考会计专硕242分,已经达到央财的分数线,报我们本校,分数绰绰有余,去找老师,老师说这个分没问题,研究生也打算和她继续读了,结果就是因为自以为老师这关过了,加上又是本校学生,所以复试懈怠,242被刷下来,考上的好多都是外校普通一本或二本的学生,本校过线的有10个左右,最后只过了3人。所以到哪都是成绩说话,不要怕搞小动作的人,也不要给自己平添烦恼,祝你好运


冰痕踏香


做一名研究生毕业已经三年的老学长,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研究生考试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去联系导师。

这里我想提前联系导师是进入面试以后才去进行的,那主要是为后面的面试,还有面试以后的导师的选择打基础。我记得我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当时还没有考虑好要选哪一个老师,所以也没有提前联系。

我在进入面试的时候,还出现了非常戏剧化的一面。当时我进入考场以后发现椅子围绕着一个桌子摆放的,然后呢我就坐在了其中一个椅子,而这把椅子呢正是在这个桌子的正中间。这时旁边的一个老师提醒我说,这位考生你坐的这个位置是主考官的位置,主考官刚刚去厕所了。然后呢?我就非常尴尬的,跑到了主考官位置的对面坐了下来。

关于这次面试另外一个比较深刻的就是英语口语的一个面试,英语口语的面试我也提前也做了一些准备,在考场上感觉用的比较少,他问的是你家乡的一个特产,倒是并没有去问你具体读过哪些书。因为我的家乡是河南,家乡的特产的是烩面,但是烩面这个食物又没有英语对应的词语,所以呢,我就直接打了烩面,然后呢考场上老师也是一片大笑。那么在后来呢?我也问了一下,跟我同一届一起考试的考生,其中的我有一个同学她也考上了另外一所学校的研究生,也是英语口语的面试,当时老师就英语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她直接打了三个字:你说啥?然后她的英语口语面试就结束了,但是后来她还是被录取了。面试成绩出来我发现面试确实并没有拉开差距,主要还是以笔试的名次为主,名次并没有因为面试而有太大的改动,最多上下调整一两个。

笔试面试均通过以后,我们就开始选择导师,院长把这一届的研究生和导师召集起来。院长问这些学生希望选哪个老师做自己的导师?

当然在这之前我相信我有很多同学已经提前跟相应的导师联系过了。那在这里呢,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学生有主动权,可以主动的去选择,但实际上我觉得应该提前都已经划分好了。而且基本上是按照、笔试面试排名的前后去选择老师的,选择的老师呢一般也是按照他的学术地位去选的。那当然是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选学术地位比较高的,而且这个人也是导师所希望的,因为学术地位比较高的导师也希望自己招的学生的是优秀的学生。那这个是大家非常默契的一致的一个双向选择。

不过,在我们那一次选择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有一个考生他排名非常靠后,本来把他l安排给一个副教授,正当大家其乐融融的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的介绍的时候。这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自己选的导师不是这位副教授,自己心仪的导师是学术地位比较高的一个教授。当然,现场的还是稍微有些尴尬的,但是呢导师们还是非常有风度的,最后呢还是让这位考生跟了学术地位比较高的那个教授。

所以呢,要不要找导师这个事,我觉得有条件有关系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考生还是要认真的准备自己的专业课,做出相应的成绩,这样我相信比什么都重要。



公务员事业单位之家


这个取决于导师的人品问题和你自身的实力问题。人品好的导师更看重学生的能力,我就很幸运,读研读博遇到的导师人品都一流。现在的博导,学界大牛,我当时冒着很大的风险报了他的博士,其实心里可没底了,因为胆子小还在外地,所以没提前找过他,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考博了,进入面试以后更没底了,因为一抓一大把的关系户早就联系好他了,这我还考个锤子😂不过他最终还是收了我,意外之喜,因为他很喜欢我的毕业论文,所以推了好几个关系户留下了我这个没亲没故的。


此处为名字


作为一个刚刚经历过考研的人,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对您提出的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考研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什么时候联系比较合适?

导师作为你研究生期间学术上的直接负责人,提前联系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联系的时间值得考究,一般来说,联系导师最最最合适的时间是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有些人在考试之前就联系导师,我认为这种必要不大,因为这种情况下导师的回应一般是比较官方的(比如好好复习,欢迎报考之类的),毕竟还没有考试,人家也不知道你的水平怎么样,当然了,这里不包括那些大神,他们一般确定自己能考上,提前联系一下,成绩出来了再联系老师也有印象,这样一般就会要了。

第二: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联系导师的时候发现心仪的导师没有名额了。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是联系导师的黄金时期,因此如果考完初试以后感觉自己考的还不错,或者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就要在寒假的时候物色自己喜欢的导师(我认为在初试之前大可不必考虑导师的事情),并且在知道自己成绩以后,如果觉得可以进复试就立刻马上迅速的联系自己选好的导师,我本人当时就是吃了这个亏,分数挺高的,但是联系的有点晚了,所以喜欢的导师都没了。

第三:关于导师我开学以后才知道的一些“冷知识”

导师挂名,有些老师不带研究生,但是学校还是会有他的名额,正是因为这一点,如果联系的导师没有名额了,可以让他给推荐一下其他导师(这种事情他们还是非常乐意帮你的),或者问一下能不能挂名其他导师名下,实际上由他来带。

如果你最终选的导师是一个资历很老的人,特别是方向的带头人,那么你很大可能是由他梯队里的其他导师或者博士带的,但是由于你选择导师时看了方向,因为到时候学的方向一定是你喜欢的,这样其实也是不错的。

开学以后导师其实也是可以换的,我们这个老师第一次在见面会的时候就和我们说了,如果你们有喜欢其他方向的,和那边说好了去那边就行。

没考上之前感觉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等你真正考上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也就是那么回事。



蓝天里的Kepler


作为一名硕导我来谈谈我的观点!首先要说的是肯定有影响,至于大不大主要看你想报的导师知名度高不高,或者厉害不厉害,如果你就想报最普通的,刚评上的导师,你联不联系还真的影响不是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名度低,专业水平相对于其他导师可能要差一点,资源等也不如其他导师,学生报的就要少,我身边就有的导师一年到头没人报,最后学院分配过来学生让指导。所以说你要打算报这样的导师,真的不用费心联系!

接下来,我说说有影响的,而且是要肯定联系的!对于每个专业的几个大牛导师,还是要趁早联系,不然等你去联系时,他可能都已经招满了,虽然在未复试和面试前,这只是口头答应,但这也非常关键,有时他招的学生不见得比你成绩好,比你优秀,但是没办法,人家先联系了,和导师交流后得到了认可!所以一定要趁早联系,不能自己白白丧失机会!

至于通过哪些途径可以选择优秀的导师,并取得导师的认可与联系方法,你可以关注我,我的头条号里有!


校园书匠


之所以建议大家考研的时候提前联系导师,主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首先是录取机制。研究生的招生有着严格的名额限制,且研究生的招生名额是分配到每个老师手里的。导师一年往往只有2~3个招生名额,招生名额就像是老师手里的粮票,数量有限而且宝贵。为了自己课题组的发展,绝大多数导师都希望招到最优秀的学生。既然是导师拿自己的招生名额来招生,所以在招生的过程中,导师就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提前联系好导师的话,他愿意拿一个名额来招你,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复试中大多也就一路绿灯了。

其次,考研的竞争不仅是考研生之间的竞争,更是考研与保研生之间的竞争。导师的招生名额是不区分保研和考研的,保研的招生比考研要提前半年左右。假如一个导师,他已经招了两三个保研生,就意味着本年度他已经没有了招生名额。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去报考他的研究生,不管多么优秀,至少在当年你是无法被录取了。

因此,考研提前联系导师非常重要。联系导师的过程不是搞关系,更不是走后门,而是一个让导师和学生提前多多了解的过程。不要去赌在复试过程中,你与导师的一见钟情,毕竟那种场合,时间短,氛围紧张,导师与学生之间难以有更多的了解。提前多接触接触,多交流交流,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导师,不仅决定能否被录取,甚至关系着研究生阶段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果。

从导师的角度来说,也是更喜欢提前联系导师的学生,这种学生主动性好,人际交往能力强,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负责,往往在科研过程中也是属于比较主动的选手。因此,考研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提前联系老师。


上庠


我们知道研究生复试一般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查的是基本的专业知识,知识点都是固定的,以学校的考试大纲为准,答案也唯一(理工科)。面试主要考查的是综合表现,包括专业知识,科研潜力和英语能力。这部分没有固定的答案,形式灵活,也受到面试老师个人主观的影响,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最终的复试成绩=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成绩×面试权重+英语听说能力成绩构成。

现在考研初试成绩刚刚出来没几天,国家线和各自主划线的学校的校线甚至院线还没出来,所以这时候完全是一个可以好好准备逆袭的好机会。对于那些考试成绩有点悬或者优势不明显的考生来说,其实找不着导师意义不大。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准备复试。真要等到复试通知下来在去准备,时间间隔就太短了。抢占先机,早做准备。

那么该准备点什么呢?

1. 复试的具体形式

我们知道,复试都是学校自己准备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寻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弄明白你报考学校的复试的形式,是怎么样的一个流程。先报到,体检,笔试,面试,有无英语口语等。最终以学校正式的通知为准,一般流程不会变化太大。

2. 笔试内容

虽然有些学校不设置考试用书,不划考试范围,但基本上笔试的知识点就是你专业课程的那固定的几个。你需要发动自己的资源,找点之前的考题,回忆版的也可以,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复习本专业的知识。

3.科研潜力

这部分因为本科科研经历比较少,大部分主要是毕业设计,所以你可以多准备点你的毕业设计的东西,主要突出自己的文献查询能力,建模能力,英文文献阅读水平,还有实例的话,可以参考报考学校的导师发表的论文(sci),影响因子越高越好。

4.英语水平

一般考查的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像中科院理化所材料专业为例,面试时候会有一小段英文文献,需要你读一遍,然后试着翻译,有些学校还会需要你准备英文的自我介绍和简单的英语交流。这些你在询问具体形式时候都找一下,做到有备无患。


最后,哪怕真的哪怕成绩排名不高,还可以调剂到其它合适的学校。复试路上继续加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预祝各位考研学子可以早日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我是小夜,如果您还有什么其它的想法或者问题,欢迎留言,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回复您~喜欢的小伙伴动动您的手指,欢迎点赞收藏哦~


小夜学习


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生和大学时不一样,大学时上很多老师的课,偶尔遇到一个不喜欢的老师影响不大。但是研究生你要一直跟这个老师做研究,一旦老师不合你的胃口,甚至学术混子品行不端,那你研究生生活将是极其痛苦的,心理压力巨大甚至延期毕业都有可能。

了解一个导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问靠谱的学长学姐,或者在网上搜老师的评价(导师评价网),也可以看老师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水平,可以直接反应老师的学术水平,但是切不可以为了学术水平不考虑老师的人品。

好的老师都是十分抢手的,因此我建议提前要联系老师,一般保研的学生在三月份之后都可以联系,最晚在夏令营开营前。考研的学生报过名之后就可以联系,最晚在考试完之后。联系的越早老师先关注你的几率就越大,毕竟是先到先得。

如果不主动联系老师,学校可能会给你随机分配一个没人选的老师,那就非常有可能遇到我上面说的老师类型,有许多人可以说是混在教师团队里的,然而又无人管,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最后这种老师都会被分到学生,让他们继续混下去。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老师,让大学导师人品学风不断提高,也让你的研究生生活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