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調水"工藝中有大學問,“調水”如何讓翡翠起光效果更好?

左傾-45°


翡翠中的調水工藝是需要很多年的有經驗的老師傅才能做好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沒有經驗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每一件翡翠都是不一樣的,種水和顏色都是相差很大的,需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對翡翠進行最合理的調水,這時翡翠才能呈現最好的效果。

翡翠中的調攪水分,簡稱調水,將翡翠的大小及厚度調整到最有美感的程度,即翡翠的臨界點,這樣才能使得翡翠發揮工藝材質美。

在雕刻時,可以將翡翠切割和磨薄一點,這樣翡翠的透光性會更好,透明度更強,使得翡翠更加容易出“水”,尤其是觀音的背面,佛的肚子以及頭部,將後面挖薄,使色調原本略微暗淡的底料呈現出晶瑩剔透的復古感,這個雕刻工藝也運用非常廣泛。

翡翠的調水和鑽石的切工有相似之處,都是運用人類的智慧讓寶石更美麗,鑽石是火彩更好,翡翠則是水頭看起來更足。

目前國內的雕刻技術中,揭陽的玉雕師傅在調水工藝中做得最好,一件作品不急於下手而是先構思如何雕琢才下手,這樣出來的翡翠料子不是盲目的雕刻,而是將這塊料子運用到最佳狀態。只有讀懂料子才能在雕刻中進行有效的運用,將翡翠的雕刻恰到好處的把握好,作品才會更加出彩。


珠寶鑑定師媛媛


“調水”:雕刻工藝上的一種手法,主要兩個目的!

1、把翡翠最好、最精華的部位凸顯出來。

來看看我這款“高官厚祿”!通過調水,把鹿冠給豐富起來,甚至還做了鏤空!因為這料子有1.75釐米厚度,沒辦法體現種水,所以單做鹿冠來提升,其實這就是一種調水的手法!整體看起來不透,但是鹿冠特別透起光特別好!

2、把翡翠做薄,越薄當然越透,水頭也就更好了!

首先切薄和調水做薄是兩碼事,我們來看看常見的佛公,就是最經典的調水方法!

佛公的背面老是有兩圈凹坑?為什麼浪費料子去挖兩個圈?

第一:肚子和頭部是最後的地方,挖薄,那透明度就高了,水頭自然提高!

第二:看正面,兩圈像熒光一樣的光圈!其實這不是熒光,很多朋友買佛公時候會有這樣的誤區,其實這是後面兩凹圈造成的反射效果,就像後面裝了兩圈鏡子一樣!從而提升光澤感!

觀音、葉子、如意等都是比較經典的調水!


以上兩種是正常的調水方法!

3、利用鑲嵌來調水

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質!


一般來說鑲嵌件都很薄,背後墊上錫紙,或者銀色封底,看著起光效果特別好,其實就是相當於背後放了一面鏡子,這個購買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被表象迷惑!

一個好的調水能整體提升翡翠的價值,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極致的效果,發揮出翡翠最大的美感!


翡翠小小班


對於一般的翡翠來說,調水並不會起到作用,只有對於種水相對較好的玉料進行調水方可呈現更美一面,設計,不可過之,適可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