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硅谷—中關村,起源於民間自發?

現在的中關村,被譽為中國的硅谷,到2014年,上市公司總數達254家,總市值達到30804億元,其技術交易額佔全國的三分之一,2015年企業總收入達到4萬億元。我們所熟知的聯想、百度、博奧等高科技公司大都雲集在這裡。有人會說,這麼有名的硅谷肯定開始時,是政府決策的;真的是嗎?

小編在這兒講一下中關村的發起,談到這兒,先講一個人—陳春先,一箇中科院的物理學家。由於他的科研學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他有幸在1980年前後三次去過美國考察,是當時可以出國考察的科學家裡為數不多的幾位,第一次業餘之餘,他去過一次美國的硅谷,他被那裡吸引住了,以後他又去了兩次,還去了美國的“128號公路”,他深有感觸,處於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與愛國之情,他認為中國應該搞一個“硅谷”,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並令知識分子受益;地址就選在中關村,因為這裡是中科院、北京大學等科技力量集聚的地方。於是,他四處吶喊,只收到北京科協借的200元,他不顧一切自己親身投入,租了一個車庫開起了民營科技公司,並且還“忽悠”了十四位中科院的高級知識分子加入。這個時間是1980年12月23日,當時全國民營公司都很少。他騎自行車四處奔走,為小企業做技術服務,取得了一點小成績。

在他的帶動下,三年後中關村出現了一些小的科技公司,科海、京海、四通、信通相繼成立,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1984年,中科院計算機所成立了聯想公司,它後來成為中關村最大的公司。到1988年,政府才引起重視,國務院批准成立中關村科技園。以後國家有很多政策傾斜,鼓勵創新與高科技公司的引進。今天它成為了真正的硅谷,但它起源不像深圳、浦東那樣的特區,國家政策扶持起來的,是民間自發的行為。在這裡應該感謝這位曾留學過蘇聯,中國科學院物理學家陳春先,他是中關村創業的先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