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中关村,起源于民间自发?

现在的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到2014年,上市公司总数达254家,总市值达到30804亿元,其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5年企业总收入达到4万亿元。我们所熟知的联想、百度、博奥等高科技公司大都云集在这里。有人会说,这么有名的硅谷肯定开始时,是政府决策的;真的是吗?

小编在这儿讲一下中关村的发起,谈到这儿,先讲一个人—陈春先,一个中科院的物理学家。由于他的科研学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有幸在1980年前后三次去过美国考察,是当时可以出国考察的科学家里为数不多的几位,第一次业余之余,他去过一次美国的硅谷,他被那里吸引住了,以后他又去了两次,还去了美国的“128号公路”,他深有感触,处于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爱国之情,他认为中国应该搞一个“硅谷”,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并令知识分子受益;地址就选在中关村,因为这里是中科院、北京大学等科技力量集聚的地方。于是,他四处呐喊,只收到北京科协借的200元,他不顾一切自己亲身投入,租了一个车库开起了民营科技公司,并且还“忽悠”了十四位中科院的高级知识分子加入。这个时间是1980年12月23日,当时全国民营公司都很少。他骑自行车四处奔走,为小企业做技术服务,取得了一点小成绩。

在他的带动下,三年后中关村出现了一些小的科技公司,科海、京海、四通、信通相继成立,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4年,中科院计算机所成立了联想公司,它后来成为中关村最大的公司。到1988年,政府才引起重视,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关村科技园。以后国家有很多政策傾斜,鼓励创新与高科技公司的引进。今天它成为了真正的硅谷,但它起源不像深圳、浦东那样的特区,国家政策扶持起来的,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在这里应该感谢这位曾留学过苏联,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家陈春先,他是中关村创业的先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