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完美的服化道,高能的情節,驚豔的古典臺詞,羅晉李一桐黃志忠張志堅王勁松神仙般的演技讓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雖然全程高虐,但是我竟然一集不拉從頭到尾地嗑完了。對編劇雪滿梁園文史素養佩服之極。

看過大結局,仍然餘興未了地看梁園地微博,但是作者所有關愛似乎全在蕭定權身上,妾看完了不免心生怨望:原來編劇大大心中太子好比渣帝之於齊王,陸文昔才是那個親爹不疼後媽不愛的顧阿寶……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作者本意塑造在封建禮教桎梏下堅守儒家文人理想的太子,盧世瑜陸文昔都是蕭定權成長路上的老師兼工具人,無心插柳,因gd不可抗因素大量刪除朝爭、反叛等權謀劇情,陸文昔的高燃劇情得以保存,加上李一桐傾心演繹,從詩禮之家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千金之女,到父兄罹難,淪為奴婢的顧阿寶,依然有惻隱心、羞惡心、是非心, 青春乾淨,初心未曾蒙塵,不遷怒不貳過,慈悲寬厚,堅忍復仇,成就了我心目中迄今最完美的古代女性形象:美麗、堅韌、隱忍、智慧、果敢,有菩薩心腸,有雷霆手段,比太子可愛可敬太多了。

蕭定權這個角色,如果你看過書,再對比劇中形象的微調就很有意思,書中的太子陰冷高傲,從小受盧氏教育,思想高潔但生活上對下人又極嚴苛,毫無可愛可言,這才符合封建帝制下的人性,遷移到劇中,編劇導演都對這個人物進行了暖化處理,使太子這個人設有了溫度,便於現代觀眾接受,顯然作者明白太子這個人設是和現代人的觀念有極大的衝突,作為一個文學形象極好,放到電視劇作品中就是一個大問題,但是作者又是跟太子一樣固執孤傲,雖然妥協了一點點,但是又不完整,很多細節上就矛盾,反映在蕭定權這個人物的人格分裂,一方面溫柔善良對王翁蔻珠等心腹下人放縱寵溺,任由他們放肆跋扈,草菅人命,另一方面而對非心腹奴婢又動不動拿出 主子態度嚴苛涼薄,對疑似細作的顧內人更是任意撻伐,雖然顧內人的身份可疑,可以體罰,但是君王對奴婢親自動手羞辱是現代觀眾無法接受的,也是大失上位者身份的:一不高興打後腦、杖責、鞭抽、掐脖、掐傷口……最過分的就罰聽船戲、喝假毒酒(這個是最惡毒,想像一下某天有人為了惡作劇,綁架你當面給你灌下一瓶老鼠強,讓你留下遺言昏死過去,第二天你醒來才知道老鼠藥過期了,這時你會跟你朋友哈哈一笑還是捅他一刀)。

所以文昔對太子兩次靈魂拷問真是振聾發聵:“對於殿下來說,這確實不算什麼。但居廟堂之高,殿下可知道,天下萬姓,都比在上位者更加易碎。而他們的人生,也更容易被碾碎。” ​可惜太子他最遠去的不過是春明門外行宮,哪知世間黎民?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太子愛民,不過是從小書中教導而形成的葉公好龍,他的愛只以血緣關係為標尺,對百姓生死是麻木的,所以阿昔會譏諷“居上位者 為什麼總是能夠說得這麼輕鬆“ ​?

是啊,太子一捱打,就可以哭爹叫娘,王翁心肝都碎了,陳內人偷偷抹淚,而塵世孤女只能在絕望時向封建禮教的上位者怒吼:

“摧骨之疼,剝膚之痛,你也能感覺到嗎?”
“你的剝膚之痛,就只會向弱者宣洩嗎?”
“不,不,我無罪,我無罪。!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我的身上,就會天下太平了嗎?”
“九族?我哪裡還有九族。”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鶴唳華亭:妾想問,編劇殿下,你有沒有真正愛過阿昔?


千年歷史是上位者的成王敗寇,蕭定權的哭聲雖遠尚隱約可聞,而螻蟻般的生民任君宰割的悲歌不見於史書,哪可得聞??

我不要HE,也不要雙雙殉情!

只求相忘於江湖!


為低到塵埃裡的蕭定權的子民一大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