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酒的文化史,如果沒有酒我們又何從品味李白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蘇軾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對酒當歌的蒼涼以及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瀟灑......

古人愛酒甚至嗜酒,好似酒就是古人豪邁氣概或者詩情畫意的“血液”,因為酒我們聽說了曹操的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等等一系列的故事。在當今依然有愛酒之人,我們通常以酒友相稱,更有甚者被冠以了酒鬼、酒徒、酒神等等稱呼,但是在古代對於愛酒者有很多稱呼諸如:酒顛、酒真、酒禪、酒痴等,現在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這些稱呼代表人物的風采吧......

【酒宗】

代表人物:孔子

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一代儒學宗師孔子愛喝酒嗎?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經常參加鄉鄰舉辦的酒宴,而且酒量很大。他曾說過:“夫酒無量不及亂。”意思就是說:喝酒這件事,是不需要限制飲酒量,只要不喝醉就行了。可見是高手中的高手!

【酒仙】

代表人物:李白

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李白的酒量其實是最差的!他經常喝醉,卻醉得肆意瀟灑,所以人們都稱之為“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就是酒仙灑脫的一面。

【酒顛】

代表人物:杜甫

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喝酒犯糊塗的不僅僅是李白,他的好朋友杜甫喝醉的情形也令人瞠目結舌。相傳杜甫有一次酒醉曾經喊著朋友他老爸的名字,兇答答地嚷嚷:“嚴挺之乃有此兒!”真是不知所云,尷尬、尷尬......

【酒禪】

代表人物:宗杲

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歷史上有位很喜歡喝酒的和尚——我說的不是濟公,而是宋代“參話頭”的始祖宗杲大師。他宣稱:“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於是許多禪師打破戒規,縱情酒色,自稱醉髠。他們醉顛法常,非醉即睡,勸飲頌酒,圓悟主張“事事無不礙如意自在”。

【酒懶】

代表人物:皇甫亮

歷史上還有位喜歡喝酒的名人——皇甫亮,其耿直程度與趙麗穎有得一拼。有一天他喝醉了,整整三天沒去上朝,也沒請假。皇帝甚是著急,親自登門造訪,詢問道:“愛卿怎麼了?”他的回答很奇葩:一日飲,一日醉,一日病假。皇帝大怒:“滾粗”!杖責三十。

【酒痴】

代表人物:劉伶

魏晉劉伶每次出門都要帶上一壺酒、一把鋤頭。酒,自己拿著喝;鋤頭,書童拿著用。他告訴書童:“要是我不小心喝死了,就地埋了罷。”

【酒判】

代表人物:孔覬

這位仁兄是孔子的後代,繼承了祖先嗜酒的基因。古書記載,一個月當中他有29天是喝醉酒的狀態。唯獨清醒的那一天,便開始本職工作——斷案!稀奇的是,這一天他頭腦清醒的不得了,判案之精明令百姓無不歎服。喝酒歸喝酒,卻從來不耽誤事,放如今好多人都做不到了罷!

【酒怪】

代表人物:石曼卿

他發明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飲酒法,什麼囚飲、巢飲、鱉飲......他有的時候和客人痛飲,披頭散髮赤腳,帶著枷鎖,這杯稱之為囚飲;有的時候,又爬到樹上去喝酒,稱之為巢飲;最奇葩的是用禾桔將自己捆起來,喝酒的時候探出腦袋,不喝又縮回去,像只烏龜王八一樣......他將其稱之為鱉飲。最終奉皇命戒酒,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酒煞】

代表人物:石崇

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最可怕的飲酒方式——殺人伴酒!西晉大富翁石崇與王愷鬥富,每次喝酒以美女作伴,並威脅客人必須將酒飲盡,否則就殺掉這位伴酒女。真乃可惡至極!

酒,亦好亦壞,亦正亦邪。酒是好東西,高興的時候他能助興,而悲傷的時候,它能為你解憂;酒是壞東西,如果你認為他能為你帶來勇氣,那麼這種勇氣不堪一擊。

【酒真】

代表人物:鄭板橋

酒仙、酒真、酒痴、酒怪...... 看看你是誰?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有“揚州八怪”之稱。以詩、書、畫三絕和為官清正,深為世人景仰。曾任濰縣知縣七載,頗有政績,善飲當地名酒,今天坊子板橋酒打板橋牌,看中的就是板橋文化,弘揚的也正是鄭板橋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不畏權貴、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精神品格--“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