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客家人中,不乏卓越的商業人士,出了很多各領域之“王”。客名君將我們熟知的客家商業鉅子,簡單拉個名單,比如東南亞華人首富張弼士、萬金油大王胡文虎、豆奶大王羅桂祥、人造革大王田家炳、國貨大王餘國春、日護大王梁亮勝、領帶大王曾憲梓、金融大王伍捷僕、珠寶大王吳德芳、鋼鐵大王何僑生、黑珍珠大王溫惠仁、石油大王丁家駿(丁日昌後代)、水泥大王黃德新、化工大王鄭明如、玉器大王李有權、鞋履大王周仰傑、茶葉大王葉華能、毛衫大王吳惠權、櫥櫃大王姚良松、泰國電信大王他信、香港西褲大王楊釗、亞洲糖王馮小華、地產大王朱孟依、油漆大王楊華嶺、青蒿素大王朱拉伊、膠合板大王彭雲鵬、自行車大王譚偉龍、抗癌藥大王黃馨祥、團購大王王興、算法大王張一鳴……


看過不少寫各商幫的文章,向不少弄潮商海的客家名賢請教過,也深度研究過不下百位來自韓江流域的閩潮客商,其中不乏鴻商巨賈,客名君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客家商幫有什麼特點?在客家商業文化中,有無跟文化心理相應的“商道”?客家商幫應該向其他商幫學習什麼?這些應該是有趣的話題。


1

粵省三大商幫特徵


每一個商幫皆因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而有著各自的獨特個性。在廣東,主要分為廣府商人、潮汕商人和客家商人。整體而言,潮汕商人各具冒險精神,善於用獨特的視角去把握、創造商業機會;廣府商人偏重務實,更加信奉規範的經營模式;客家儒家文化浸染深厚,注重以德生利,相信天道酬勤,勤勉和道德的色彩更為濃重。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廣府商人、潮汕商人、客家商人的個性比較

來源:王先慶. 廣府商人、潮汕商人與客家商人的比較研究[J].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08(5):49-53.


廣府商人商業頭腦靈活,獨立自主精神強,能“頂硬上”;潮汕商人敢作敢為,“愛拼才會贏”;而客商在三大商幫中,“最能吃苦,最富於開創精神的同時也是最恪守誠信之道”。(譚元亨,《客商》)


結合三大商幫的個性和其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廣府商人,以貿易文化為特徵,以當年的壟斷貿易十三行為前身。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開放海禁,設立閩、浙、粵、江四關以徵稅。後乾隆年間又關閉其他三口,留廣州一口通商,廣州經營外貿品的十三行,因此興盛。當年的伍秉鑑,曾是世界首富,旗下的怡和行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跨國財團,是當時中國最大外貿公司。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當時的世界首富——伍秉鑑(最右)


廣府商幫,有十三行的底子,不接受世俗的正統約束, 素來敢做“吃螃蟹”第一人,用廣府話說,就是做生意要飲“頭啖湯”,信奉“開放包容不排外”,“不搵獨食、有錢大家賺”。


廣府商人有著外向型的傳統,逐漸衍生為中西合一、重視品牌、擅長資本的新商人,如廣本、東風標緻、長隆旅遊等品牌。


相對潮汕和客家以潮商大會、客商大會這類組織為依託,構建商業網絡,密切內部協作,廣府商人更為特立獨行,對於此類活動沒有那麼熱衷。


潮州商人,以融合中原文化的宗族團結和海洋文化的冒險開放為特徵,以家族式商戶起步,藉助宗族團結擔保和融資機制,善藉資本手段進行高開高打,迅速成為大企業家,佔據了一些國家或地區華人首富榜單前列,如莊世平、李嘉誠、謝國民、蘇旭明、黃光裕、姚振華、馬化騰等都是潮州人,每年的福布斯榜單,潮商的實力在全球華商中也是領先的。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潮汕的紅頭船


潮商的商業基因非常純粹,不會受到太多其他因素的干擾,在商業利益最大化方面有著極致精明的追求,所以最能抓住商業本質,正如曾上過中國首富榜單的某潮商說的“就是想盡辦法做好買賣”,在經商方面有敢為天下先的膽魄,所以頂級富豪最多。不少國家的華人首富,都是祖籍潮州。


潮商在選擇產業方面,往往從底層零售業或者國際貿易業開始,很快就利用宗族和網絡優勢邁入四兩撥千斤的金融業,例如寶能姚振華就是從蔬菜零售開始,繼而地產商,後續進入保險,繼而汽車。在資本運作方面,潮商的財技,可以做到讓人眼花繚亂,或者目瞪口呆,借雞生蛋、上樹開花、暗度陳倉……


潮汕商幫“抱團”意識最為鮮明,講究相互扶助,而且表現得大方爽氣。據說任何一個潮汕人,只要會講潮汕話,如果沒有工作,去找潮汕老闆的話,基本能做到找3個老闆,有2個願意提供工作。2010年國美電器股權爭奪案,據說潮汕老鄉火線相助黃光裕20億元

,如果是事實,足見潮商的抱團文化心理基礎。


潮商在做慈善方面,實際上做了很多,但選擇低調不揚名。正如黃光裕說的,“做一些慈善事業是應該的,但我不想公佈,因為做慈善事業是修心,而不是脩名,說出來沒有意思。”從生意上看,也是為了避免一些存貪念者,因為“你說出來,會有很多人跑來向你要錢,讓你防不勝防。”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莊世平(右一)和李嘉誠(右二)共商建設汕頭大學


《清稗類鈔》農商類潮人經商篇載:“潮人善經商,窶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氈衾以外無長物。受僱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不作海外鉅商矣。尤不可及者,為商業之冒險進行之精神。其贏而入,一遇眼光所達之點,輒悉投其資於其中,萬一失敗,尤足自立;一旦勝利,倍蓰其贏,而商業之揮斥乃益。”


《潮州府志》載:“潮民力耕多為上農夫,餘逐海洋之利,往來乍浦蘇松如履平地.…其舶艚船則遠達各省,雖盜賊風波不懼也。”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粵省三大商幫的歷史發展階段示意圖

來源:王先慶. 廣府商人、潮汕商人與客家商人的比較研究[J].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08(5):49-53.


客家人歷史上更崇尚讀書進仕,因而客家商幫的形成時間較晚。客家商幫的形成主要是在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開放海禁之時。因山多地少,大量客家人為了謀生“過番”去“南洋”墾荒、挖礦或經商,這是“客商”形成的主要源流。而此時中國的十大“商幫”早已經控制了國內商界。明清至民國初期,縱橫中國商界的有著名的十大“商幫”,即“晉幫”、“臨清幫”、“徽幫”、“江右幫”、“洞庭幫”、“龍游幫”、“寧波幫”、“福建幫”、“廣府幫”、“潮州幫”等


客家民系肇自中原,歷史上經歷六次大遷徙,在閩粵贛崇山峻嶺之地建立大本營。在遷徙輾轉中,始終保留著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徵,尊奉華夏為正統文化、崇尚詩禮傳家,注重對傳統、文化、語言、洗漱的完整保存,客家人甚至有“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訓。後來,又經程旼、王陽明等先賢的大興教化之功,民系傳統中極其重視文教。


民國之前,客家地區從地方官紳到社會、各姓宗族, 均以興學和博取科舉成果為風尚。鎮平縣(蕉嶺)在民國之前,“每村俱有家塾, 有一二百戶, 即有塾六七處, 蓋二三千金之產, 苟建居室, 必立家塾以訓同姓子弟”。大埔縣學塾更普遍, “鄉塾獻歲延師開館,臘盡解館, 幾於寒暑不輟。至於蒙館, 則雖有三家之村, 竹籬茅舍, 古木枯藤,蒙茸掩映, 亦輒聞讀書聲琅琅” 。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江西燕山書院

牆上族規有一條:“過了年二十四,不得有債主進門”


所以,客家商人的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原來晴耕雨讀的農夫“洗腳上田”做生意;另一部分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讀書人。客家也湧現了不少商業望族。


客家人播遷到各地之後,也把這種高度崇文重教的傳統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客會上就可以發現,喜歡文墨、講話儒雅的儒商鄉賢不在少數。


2

客家大商人的特點


客家民系形成於宋,宋明理學濡染之深,保持了崇文善學、勤儉節約、質樸率真、重視名譽的文化性格。譚元亨在其主編《客商》一書中談到,“客家文化或客家精神是一個符合的、動態的意識形態,諸如勤勞克儉、崇文尚教、開拓進取、隱忍堅韌、寬廣大氣都是客家精神的豐厚底蘊。”能成一定氣候的客家商人,更是把這些優點發揮極致。


一、好讀書,讀書多,講話帶文人氣質。


客家崇文重教色彩濃重。客家文化人多,但客家商人讀書多,和學歷沒有什麼關係,也不是用來顯擺的,而更多是客家人的習慣認知,讀書是生活和工作的必備。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客家富商潘祥初建的南華又廬


不少富豪發家前,或因家境和時代的原因,早早輟學,但是讀書從不間斷。晚清張弼士只讀過三年私塾,但是他寫起奏章講起商道來引經據典。富源集團的繆壽良早早輟學,但他可以寫詩,對歷史文化各種典故如數家珍、侃侃而談,並有著精到的見解。


高學歷的客家商人也不放棄讀書。比如王興和張一鳴的全年閱讀量,簡直令人咋舌,是想要和一天讀至少一本書的投資家孫正義、馬科斯媲美吧。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龍巖客家人張一鳴和王興


客家人過去的優先行業往往是學而優則仕,即使是在戰爭年代也是如此,這也是戰爭年代客家將星璀璨的原因。客家商人雖受傳統儒釋道文化影響深刻,商業在儒家文化中並不是最優先的,但客家人並不像儒家傳統那麼鄙視商業,反而非常崇尚商業。


以嘉應州為例,清代嘉應州的書院、學宮、私塾、社學、義學等各類學校遍及城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知州王之正說嘉應:“士喜讀書,多舌耕,雖窮困至老不肯輟業。”風氣使然。


過去的私塾必教的課程中,商業所需的課程是從小就要接收的,子弟中必須有經商的,否則供養讀書人就成了問題。比如中國象徵派詩歌開創者李金髮的兄弟幾個皆是成功的商人,可以供養他這樣純粹讀書的人,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父兄也是經商。


讀書多的儒商,一開始能會顯得很書生氣,但年深日久積累通透之後,會產生深謀善略的眼光。“臣朝君至門外,當就舍更詳熟所應對之事。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思得名(顧震福《隸經雜箸》甲編卷下)。”商戰之謀略,就是在商業領域“詳熟所應對之事”,讀書多,實踐多,勢必“熟思”。經商如同打仗,這也許是洪秀全打不過曾國藩的一個重要原因,曾國藩讀透了多少書呵。


二、特別關心國事。


和客家人士聊天,會感覺他們普遍特別關心國家大事,是骨子裡的關心。更不用說那些商業鉅子,生意做到一定程度,那更不是自己一家一室的事了。


客家教育中講究立志和立勢。家國情懷這件事,早年是“志”,在未聞達之時就敢發豪言敢立目標;聞達之後就是對“勢”的認知高度。國事就是“勢”,作為商人必須關心和依託的。從古至今,仕商不是割裂的,而是相濟的。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改革先鋒、太平紳士曾憲梓先生


“志”的高度決定了商人能觸達的商域高度。曾憲梓還在高中的時候,母親就跟他講,做人要有“志”,而他自己也立志要發達要給母校換教學樓,到了聞達之時,又想盡各種辦法回報國家,設立了航天基金、教育基金、奧運基金,捐資十幾億。一位五華富商曾跟客名君講,他小時候見上學的道路泥濘,就發願至少要賺夠幾千萬,打好這些路,後來他不僅做到了,還憑打石生意,幾乎造了一個鎮。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19世紀末華人首富張弼士先生


仕商相濟往往體現了大局公心和愛國情懷。張弼士拒絕了洋人的重用邀請,而選擇效力祖國,在清廷入仕,先後任清朝駐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光緒帝在1903年曾兩次召見張弼士,賜侍郎銜(副部級待遇),後任命他為督辦鐵路大臣。張弼士給清廷寫的以商強國的十大建議,今天看來仍然符合政商實質,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三、崇名務實,產業立足於善意。


客家傳統中非常強調以“德”為本。這個善意是指骨子裡的誠信價值觀和客家教育中的仁厚情懷,原則和底線最起碼是絕對不可以害人。為了這一點,客家人不惜延遲滿足感,隱忍地做時間的朋友。並願意做一些短期內看起來很傻很吃虧的事情,而不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擇手段。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維他奶創始人羅桂祥博士


這樣的善意經過時間的考驗,會帶來寶貴的信任,使得很多客家人締造的品牌以誠信堅持了下來,或者在一些很累人很不起眼的行業堅持了下來。20世紀早期,香港社會動盪不安,祖籍梅縣的羅桂祥博士目睹同胞因飽受戰爭的災難,貧困交加,瘦弱多病,嚴重營養不良。具有儒家“厚生”思想的羅桂祥博士,於1940年研製出健康美味的即飲豆奶。經過70年的努力經營,產品也暢銷中國內地以及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個品牌暢銷至今近80年。如果沒有立足善意的品質,是不容易做到的。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歐派董事長姚良松


歐派的姚良松在充分競爭中搏出一條路,除了他擅長賦予品牌文化概念之外,他在讓利渠道方面也是非常大方的,他說人家和他合作就是因為他“傻”。怡亞通的周國輝,在早年據說為大品牌商拓展渠道,只取中間微利,讓自己生存並發展壯大。


善意是儒家說的“仁”、“義”和“信”,是一種基於價值觀的選擇。所以我們看很多客家商人在選擇行業的時候,看重穩健,甚至讓人覺著保守。一位每年上富豪榜的梅州大咖曾跟客名君講,按照客家人的教育, 客家人講良心,講節操,負責任,絕不是那種謀私利撈一把拍拍屁股走人,因為如果那樣做,心裡會良心不安的 。客家人深信,生意一旦違背了底線,恐怕就要出問題,且必然做不大,做不久。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梅縣的節操樓 ( 供圖:好運)


當賽道確定,賽車手的善意和格局決定了他能否成為大商人。實際上,商業到了一定層次,因良善的人品而帶來的信任,將消除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消耗,是一種極大的成本節省。這是大商人所具足的智慧和眼光所決定的,遠比小商小販之間的來往要簡單明瞭。畢竟大家都是聰明人,眼睛雪亮,過多的算計在博弈之後,必然會顯露出來,反而是一種消耗和自損。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慈善鉅子田家炳博士


在功成名就之後,客家商人往往好善樂施,慷慨捐助家鄉,扶持教育事業的大客商大有人在。“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自己克勤克儉,卻將賺的錢大部分都捐給了中國教育,用來建學堂、修路橋,在經濟危機時,甚至將自住的香港別墅賣了作捐款,自己則租了個小房子住。他樂善好施的高尚品德,來自於他那位急公好義的父親——玉瑚公,那個年代在高陂當地玉瑚公簽字的票據甚至可以當貨幣流通。


四、耐苦隱忍,出奇地勤奮,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耐苦勤勞,這個當然不是客家商人獨有。歷史上,南洋有 “客家人開埠,廣府人旺埠,潮州人佔埠”的諺語。開埠之苦,是難以忍受的。說明了客家人的超凡的勤勞和耐苦。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天道》中丁元英講的生存法則


能夠開埠,所以客家人在開拓和墾荒方面是敢為天下先的,實際上,正如《天道》中丁元英講的生存法則——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中間就是生存空間。羅芳伯開拓加里曼丹島,張弼士開發雅加達等地,葉亞來開發吉隆坡、姚德勝開發馬來西亞怡保、張榕軒張耀軒兄弟開拓綿蘭、謝樞泗開發泰國合艾、李光耀打造了新加坡、謝富年打造了馬來西亞雙威城……


這種精神到了今天,就是連續創業中體現的立足於時間價值的耐打精神。跟客家的創業者朋友聊天,往往深切感覺到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嚴苛,以及勤勉吃苦得讓人吃驚且心疼。出奇的勤奮,可以在前期基礎較弱的情況下締造出一方面的絕對優勢,這種絕對優勢就是先行獲得商機的先決條件。


五、多語言的適應性和包容性,溝通能力超強。


因為“客而家焉”,所以客家商人往往操持多種語言,在多種文化中左右逢源。母語客家話是不能忘的,也是在全球客家通行無阻的活名片。除此之外,還有粵語、普通話、英語……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過去客家人播遷各地,除了母語不忘,還要快速習得當地語言,體現了適應性和包容性。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張弼士藍屋中的字:敦詩、悅禮,體現儒家文化特色


張弼士精通客家話、粵語、英語、荷蘭語。李金髮,除了客家話、粵語、普通話、英語、法語、德語,還會上海話、重慶話等等。林海音的父親也是個儒商,他會客家話、閩南語、日語、英語。王興和張一鳴的英文閱讀量甚至不亞於中文。


客名君見過若干非常優秀的客家商人,外表謙和低調,看起來斯斯文文的並不起眼,但是眼光長遠通透,辦事果斷通達到驚人的程度。據說張一鳴就是因為長得太文弱,被某些閱人無數的投資大咖完美漏過。


2

客家人的商道


商道,如今和商學院一樣被廣泛使用。當深入研究那些從市場中摸爬滾打過來的客家鉅子、商業翹楚,並跟他們深入聊天,聆聽他們的創業發展故事,就會發現商業鉅子有兩點: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道是個很深很靈活的東西;第二,成功的都是“暗合道妙”,就是說,成功商人的做法,合乎了商業的實相。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商道”,如果可以說出來並且簡單地習得,那就不是什麼大道了,大有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或者,道可以說出來,但不一定誰都能學到手。


什麼是商道?商道,就是商業中的客觀規律。商業鉅子通過審時度勢、精勤敬業而取得的成功,更多的是——暗合道妙。如果不成功,大概就是違“道”了。


客家商人(這裡指成氣候的大商人)的一些文化心理和行為準則,是怎樣和商業的本質規律暗合呢?


客家人過去讀書人多,入商道比其他商幫都晚,故受儒釋道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取其思想的長處。取儒家的濟世情懷,走修齊治平的人生路徑,從仕的角度看商,貴在一個高度和公心;取釋家的善惡因果,以明辨是非,明瞭著力的重點和方向;取道家的無為和上善若水、水常下之的靈活,不被重資產牽累,不被隱含風險的誘惑所迷。


一、仁愛利民的思想,仕商相濟,義利雙贏。


客家人在為人處世和企業管理,內在崇尚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崇尚勤儉為先,所謂崇尚,就是從內心深處從小到大就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客家鉅子,在商業的進階方面,走的也是儒家的修齊治平(主要在商業領域)。《大學》立下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道,知止而後為,從“修身”的人品開始,作為經商之大道。


儒商的特點,包括以義取利,以利濟世,以儒興商,仁愛立人,講信修睦,樂於施善,寬厚圓融,內聖外王。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子貢


按照儒家的說法,入世之道,最牛的儒商,莫過於孔子的傑出弟子——子貢(端木賜)了,所謂的“端木生涯”。子貢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億則屢中,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相傳,孔子病危時,子貢在異地未能趕回。子貢覺得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三年離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子貢並不是純粹的文人,他做過魯衛兩國的相,是一位“好廢舉,與時轉貨貲”的商人。子貢應該比其他人更看重時間的價值,但他做到了守墓六年,令人擊節讚歎。


司馬遷作為有遠見卓識的史學家,在《史記》中甚至認為孔子的名聲之所以能佈滿天下,儒學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顯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子貢推動的緣故。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田家炳談起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誠信


子貢最精彩的案例,是在齊國要入侵魯國之時,經過老師孔子的同意,通過自己口才出使各國,以挽救魯國。他深刻洞察了各國的政治情狀和內在需求,成功說服了齊國按兵不動、越國派兵協助吳國攻打齊國,越國和晉國乘虛聯合滅了吳國而稱霸。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不僅是“取勢”,而且直接“推勢”了。


孔子死後,子貢富可與諸侯分庭抗禮,勢力強大。但他並未全部自私其財,而是因勢利導去宣揚孔子之道,併為此不遺餘力。《呂氏春秋》記述了子貢曾出巨資贖回一批魯國奴隸的善舉。子貢是把“義”和“利”完美結合,受人尊敬的偉大儒商。


子貢曾經問孔子:“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論語·雍也》)。



這個“博施濟眾”的“仁”,實際上就是商業上的利他。利他的能力越強,博施濟眾的範圍越大,那麼,商業就會越繁盛。


二、知書、勤奮,可在高段位上做到極致,有助於掌握商業先機。


客家人崇尚勤勞致富的價值觀。勤勞,實質上是掌握商業先機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商道中“疾”,就是快的意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客家大商人會在戰略上的勤勞上花費心思,小商人更多是粗放式的勤勞。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張弼士藍屋的商號牌匾


取勢,明道、優術,是商業的高段位。儒商,通達了商業之邏輯,勤奮有調查的取勢,才能上升到謀略的高度,不是蠻幹。張弼士就是靠《貨殖列傳》中的商業理念,成就了南洋首富地位。


子貢擅長預測市場,囤積居奇,堅持人棄我取,賤買貴賣,低入高出的經營策略,加之他能精確地料定市場行情,善於掌握各地的貨物差價,及時隨著市場供需情況轉手而謀取利潤,一致富累千金。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玉器大王李有權的名言


在選擇行業方面,客家商人往往選擇可通過勤儉優勢或知識優勢發展的產業,如實業或者科技產業,而客家金融鉅子的數量不如潮商。


客家金融鉅子多來自和潮商交界地帶的豐順、大埔,或者過去被稱為“小香港”的梅縣。豐順大埔歷史上屬於潮州府管轄,所以這一帶的商人往往綜合了潮商和客商的優點。而內陸的龍巖互聯網商幫崛起,互聯網作為生產關係的極致優化,其產業的終極歸宿,勢必和善於跨越邊界流動的金融和資本相融合。


三、“以德生利”,是客家文化深層的契約精神,也是民間篤信佛家因果思想的體現。


客家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儒家文化中的“信”字,實質上是契約精神。契約精神是商道之本。君子之交,就是契約精神到了內心深處。


舉頭三尺有神明,誠不欺也。所以,不輕易承諾,但是一諾千金。這個在很多客家大商方面表現得非常明顯。哪怕只是講過的一句話,也是說話算數,如果有變化,會及時告知。件件有迴音,事事有反饋的一種閉環。所以和這樣的人做生意就很舒服。


這種精神在客家民間文化中表現為責任感和“良心”。不做品質不高、自己都覺著拿不出手的產品,因為在客家人看來——拿不出手就是一種“得罪”,會砸了自己的人品和品牌。良心貨才能支撐起行銷多年的品牌。底線思維,絕對不做劣質、假冒、害人、欺騙的產品,因為這樣“傷天害理”,“會遭報應”、“良心會不安”。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羅桂祥先生收藏的19世紀的紫砂“印包”壺,誠信就像裡面的一方印


從佛家的角度,道就是清淨實相。商道就是商業的實相。只有心目明淨,才能連接這個“道”,根據客觀規律應事。如果是一心被貪慾所遮蔽,勢必看不清人性的實相、經濟的實相,從而走火入魔。客家人經商,若選擇正能量的行業,甚至以義為路,以仁為道,賺孔子說的“取之有道”的錢,是合乎規律的。不義而富且貴,儒家是認為“於我如浮雲”,而按佛家的邏輯,最後終將變成浮雲。


客家商人在發達之後往往捐資助學、架橋修路,極盡崇德興仁之能事。這種情懷體現在“有錢修橋修路,冇錢撿開路邊簕”(客家諺語),是簡單的做人道理,也是為子孫後代瓜瓞綿綿的長遠之計。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四、道家的思維,低調,保守,常居安思危,具備風險防範意識。


客家的圍龍屋,以半圓為水,半圓為屋的八卦陰陽信仰,而客家商人,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也不斷應用道家《易經》中的“可大可久”之道。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圍龍屋,半圓為房,半圓為水


過去科舉四書五經裡面的《易經》,提倡剛、柔並濟,放在商業上也是可行且必需的。這段話看起來有點玄,但是放在大商人身上,就是自然而然的規律,不論做什麼,合了“道妙”,才能做大做久。


在應用道家思維方面,高明的客家商人傾向於輕資產的運作方式,有所為有所不為,將管理邊界做到似有還無。好比王興說的:上天、入地、全球化。他們會有機地延展能力邊界,減低買賣之間的交易成本,根據經濟學家科斯的理論,這就有助於延展商業的作用範圍。


3

從小商變大商


前面提到,為什麼旺埠的是廣府人、佔埠的是潮汕人,而不是開埠的客家人?言下之意,是說客商是墾荒開創者,廣商善於把商埠打造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潮商則牢牢站穩腳跟,成為生意強人。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其實這三大商幫存在開放、實用、靈活、勤勞等共性特徵,且每代都不乏鉅商富賈。


不過,這雖然只是過去的民間戲言,但也說明起步較晚的客家商幫,在做大做強方面,還是有些短板需要直面的,還是有必要向其他商幫學習的。有些東西,有著深層的文化基礎,恐怕是不太容易習得或者改變的,不過,客家人是有著強大的學習力和適應力的。


從小商變大商,要上臺階的是認知。認知決定了格局的高度。實際上,就跟投資的時候看賽道和賽車手一樣。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賽車


客名君用賽車來比喻一下,能成長為大商的小商,第一,要選擇處在一個巨大有潛力的賽道上,所以產業很重要,聯盟很重要;第二,要學會做一個有能力彎道超車和開大車的賽車手;第三,要學會快速把自己的車隊變得多多的,以高效率佔據賽道的空間;第四,要撐大自己的格局、視野和胸襟,才能容納前面三方面。


那麼,按照上面的要求,客家商人的文化方面要向其他商幫學習。因為研究潮州商人比較多,所以客名君著重舉潮商的例子。


一、人情方面的精細度。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潮州人認定這個人是“膠己人”,是自己的兄弟,那麼,在人際交往方面,潮州人會做到極致,像泡功夫茶和“繡花”一樣無可挑剔。哪怕一個小小的承諾,也是要閉環,有交代,而且交代得非常到位,超出對方的預期,給人印象深刻。這樣的極致,就是建立人情方面的勢能,為以後的長期信任關係打下堅實的感恩基礎。


客名君曾見識過幾位潮汕朋友的這種極致,一個人經歷了這種極致之後,會有士為知己死的感覺。這種極致可以快速“把自己的車隊變得多多的”。這裡不舉案例。潮汕人在開辦商會的時候,也是用心經營,在資源共享、體制方面體現規範性,力求商會的賦能作用、平臺作用,而不僅是吃吃喝喝聊聊天。客家人在這種精細度方面,略顯粗樸,可以向潮人學習。畢竟,如果哪怕一點細節沒有做到位,效果都可能比不做還差。


二、在對商業機會的判斷力方面。前面說過,潮州人“其贏而入,一遇眼光所達之點,輒悉投其資於其中,萬一失敗,尤足自立;一旦勝利,倍蓰其贏,而商業之揮斥乃益。”潮州人這種一旦認準機會就all in的情況,不一定適合,但是在商機判斷方面,應該是有方法論的,其中一個就是潮人的頻繁交流、小範圍深度的、專題的交流,一杯功夫茶,就是信息的坦露載體。往往有人說客家人有時候相對保守,其實是對商機的判斷不夠。


三、精明度方面。精明,在於賽道的選擇和定位問題。所以潮州人在商業上就會敢於下注,顯得很有冒險精神。實際上有個關於賽道成氣候的概率判斷問題。下死功夫,還是下活功夫,前提是賽道對不對,在錯誤的或者擁擠的賽道上下死功夫,恐怕不太容易出成績。而到了一定的賽道,必須快速摸清楚門道,像庖丁解牛一樣。客家人勤奮,但是必須注意先在賽道的選擇上勤奮。這方面,客家人如果用儒商利民的角度來分析,是一種路徑。


客家商人的特點、商道(原創)



四、經商逐利的純粹性。潮州人在選擇方面,就是純粹地商業利益最大化,這種純粹性,有時候是一種利益分配機制,做好了這種利益分配機制,讓所有的局中人都在耕耘一畝三分地的時候有利可圖,成事就自然而然。經商必須合理逐利,才能生存和發展。而客家在做選擇的時候,想的東西還是比較多,比如有時候不必要的礙於面子應該說開而沒有說開的一些事情,可能造成選擇的被動、商業溝通的不到位。


五,格局和邊界。山的文化往往有高度,但是廣度不太夠,要向海的文化學習。農耕文化的保守和一畝三分地的偏安,要向海洋貿易文化的無邊界擴展學習。潮汕人是海的文化,貿易的文化。客家人就是山的文化為主,農耕文化為源,要利用山的高度,克服一些不必要的謙遜感,而嘗試高開高打去思考商業。客家人也有勇往直前的拓荒文化。所以格局很高,但是還要廣且深,邊界要廣且遠。這一切,恐怕只有多讀書,多和高人交流了。


相關閱讀:

100張照片,緬懷曾憲梓先生愛國行善的一生

田家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含獨家客家話訪談音頻)

今日頭條張一鳴:谷歌不設邊界,我希望頭條也可以這樣……

創業15年如今上市估值約600億,王興憑什麼“縱情向前”?

李金髮 | 中國象徵派詩歌開山者,中國現代雕塑第一人,伍廷芳、鄧仲元雕像作者,還當過外交官和農場主


引證文獻

[1] 劉正剛. 清末民初南洋僑領張弼士“興墾”觀探析[J]. 東南亞研究,2013(04):87-92.

[2] 閆恩虎. “客商”、“客商”文化的歷史與時代意義[J]. 嘉應學院學報,2007(04):20-26.

[3] 閆恩虎. “客商”與近現代中國[J]. 嘉應學院學報,2008(01):7-11.

[4] 餘雲珠. 略論客家文化對“客商”的影響[J]. 嘉應學院學報,2008(01):17-19.

[5] 何尚武. “客商”的教育情結探析[J]. 嘉應學院學報,2008(01):12-16.

[6] 黃震. 清代至民國時期客家族群與廣西的經濟開發[D].廣西師範大學,2008.

[7] 姜雯雯. 從非正式制度看張裕釀酒公司的興衰(1892-1937)[D].浙江財經

[8]王先慶. 廣府商人、潮汕商人與客家商人的比較研究[J].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08(5):49-53.

[9]宋韻琪, 譚元亨. 廣東十三行商人的民商本質——對關於其性質為官方代表的商榷與討論[J]. 今日南國旬刊, 2009(9):84-86.

[10]




可按人名或關鍵詞查找瀏覽客名堂的

全部歷史文章

申請加入客名堂讀者交流圈

我們只有優秀的思想和文章

只為有趣有品位有格局的人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