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之前被稱為“摳門”商人,晚年捐了3萬棟樓,一直活到107歲

在中國有這樣一種教學樓,名叫“逸夫樓”。是由無線影視產業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從1985年開始就在中國土地生長,2014年全國的逸夫樓就已經有了3萬棟之多,可以說遍佈中國每一個角落。

正是從1985年開始,邵逸夫開始向內地教育捐贈資金,其中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以及醫療機構等就遍佈全國31個省、市以及自治區。在捐助這一行業,他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而這位發家於香港的富豪,因為熱愛做善事也真正實現了長命百歲,一直活到107歲。

70歲之前被稱為“摳門”商人,晚年捐了3萬棟樓,一直活到107歲

但是你要因此認為他一直是個十分大方的富豪,就大錯特錯了。邵逸夫作為一名商人,將商人的本質展現的淋漓盡致。在70歲以前,如果想在他的手中獲得財富,還是十分困難的。

作為香港影視開山人物之一,“邵氏兄弟”有一段時間幾乎壟斷了香港影視這一市場。那時候每天賺取的財富也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在給演員發工資這方面,邵逸夫還是比較“摳門”的。那時候不管多火的明星,都只能按月領工資,而且工資水平相對都不高。

直到後來創辦了TVB,對演員甚至按照“節目時數”進行片酬計算。很多TVB當紅的演員,酬勞都很低。因此後來也有不少演員都跳槽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因此香港同行都會尊稱他為“六叔”。

70歲之前被稱為“摳門”商人,晚年捐了3萬棟樓,一直活到107歲

但其實在家裡兄弟中,邵逸夫並不是最摳門的,他的三哥比他還要“小氣”。雖然在新加坡開辦公司積攢了高額的財富,但是幾乎可以說是“鐵公雞”的狀態。邵逸夫三哥不到70歲就患了中風,一直癱瘓無法下床。正是因為三哥的情況,讓邵逸夫頓時醒悟過來,錢財只是身外之物。

所以從1972年開始,邵逸夫不再積極積攢財富,而是不斷開始行善。在1973年還成立了“邵逸夫基金會”,此後一旦有什麼慈善活動,他都會積極參加。做善事也讓他安穩度過了自己的晚年生活,2014年1月7日,107歲的邵逸夫逝世。

不少群眾為了致敬這位慈善家,都會前去逸夫樓緬懷邵逸夫。但是仔細觀察的人卻發現,有些逸夫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對此不少人好奇,難道是故意這麼做的?

70歲之前被稱為“摳門”商人,晚年捐了3萬棟樓,一直活到107歲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邵逸夫在各地學校所捐贈的逸夫樓,都是通過固定數額的方式建設的。也就是說邵逸夫拿出一筆固定資金,然後地方政府或者是機構按照一定比例配套,但是如果當地的核算費用超過他的預算,那麼逸字就會少一點。由他全額出資建造的逸夫樓,就會是全字。看到這裡你們知道為什麼有的逸夫樓會少一點了嗎?千萬不要以為是被人“惡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