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刘伯温烧掉的“奇书”,两百年后被一农民得到,灭了大明

中国古代著名的谋士极多,比如汉代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唐朝的房玄龄等人,这些人都是天才,在各自时代都是最优秀的谋士。不过不知是否是因为羡古讽今,人们总是对更加古老的人物更加尊崇,却经常忽视距离我们非常近的人物。而刘伯温,就是一位最被忽视的顶级谋士。世人皆知三国有诸葛亮,却不知明朝有刘伯温,这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同处于三国时期的贾诩很多人连名字都不知道。但事实上,刘伯温的才能丝毫不输诸葛亮,他对于朱元璋的贡献,也不亚于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

一本被刘伯温烧掉的“奇书”,两百年后被一农民得到,灭了大明

图源网络

刘伯温的天赋从小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一口气将《春秋》读完,而且还能与老师谈论里面的精彩之处,许多地方的见解比老师还要深刻,因此刘伯温从小就有着神童的称号。但历史总是公平的,那些从小被誉为神童的天才最终能成大业的似乎也不多,不是在中途夭折,就是在后来失去光辉,凐灭于众人之中。但刘伯温不同,他不光有天分,还有努力,刘伯温读书非常刻苦,对于那些经典,刘伯温坚持读许多遍。妖孽般的天赋加上刻苦努力,刘伯温的才华可想而知。

如今我们提到朱元璋总会想到他的残暴与反复无常,但其实朱元璋能够在乱世中杀出来,靠的不仅仅是他在战场上的英明决断,更依靠他对人才的尊重。朱元璋与刘伯温其实颇像刘备与诸葛亮,朱元璋在自己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拜访刘伯温。此时的刘伯温已经小有名气,而朱元璋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军阀,但朱元璋身上的那种气质吸引住了刘伯温。刘伯温看出朱元璋有天子之气,因此他毅然决定出山,相助朱元璋。

一本被刘伯温烧掉的“奇书”,两百年后被一农民得到,灭了大明

图源网络

得到刘伯温的相助,朱元璋的势力迅速得到扩张。不仅如此,刘伯温还给朱元璋提了许多关键的意见,比如不能两线作战,要厚积薄发,后发制人。这些看似是每个人都能说出来的大道理,但在当时,刘伯温针对朱元璋的困境提出了以这些为基础的许多政策,让朱元璋不仅走出了困境,还强大了实力。最后,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终成功灭元,开创了大明。

刘伯温对于时局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明朝建立初期,许多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都开始居功自傲,生活奢侈,有的都敢对朱元璋出言不逊。但刘伯温却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他不仅从不邀功,生活还非常低调,而且刘伯温还劝徐达对待朱元璋一定要恭敬,不管朱元璋做什么都不要反对。徐达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对朱元璋寸步不离,这才免于那场血流成河的大清洗。

一本被刘伯温烧掉的“奇书”,两百年后被一农民得到,灭了大明

图源网络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刘伯温不仅军事上可以运筹帷幄,在政治局势上的嗅觉也非常敏锐,因此许多人将刘伯温誉为大明第一谋士是名副其实的。不过他拥有一身的才华和能力,自然也不甘心让这些才华跟着自己入土,因此他花费一生的时间,著出《百战奇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本兵书。

然而刘伯温写兵书的事情自然瞒不住朱元璋,朱元璋非常想得到它,但奈何刘伯温想将这本兵书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但是之后刘伯温想明白了,自己的子孙有没有兵书不重要,但若是惹怒了朱元璋后果很严重。但此时的刘伯温已经是进退维谷,他深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有人写诗用了一个与“朱”同音的字朱元璋都会觉得他是在嘲笑自己,因此刘伯温知道即使自己现在交出兵书,朱元璋也会怀疑自己留有后手。所以刘伯温在病危时,直接喊来许多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烧了兵书,刘伯温此举的用意便是想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诚意:我对你的江山没有非分之想。

一本被刘伯温烧掉的“奇书”,两百年后被一农民得到,灭了大明

图源网络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拿兵书,却没想到胡回来之后禀报说兵书已烧,但刘伯温留下了一封信和一本书,这本书便是《郁离子》。没有拿到兵书,朱元璋自然很遗憾,他拿起信和书随便看了看,便仍在一旁。然而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刘伯温一生的兵法谋略全写在了这本书当中。后来这本书辗转到了一个农民手中,他参悟出这本兵书的玄妙,并以此谋划起义,最终攻进北京城,他就是闯王李自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