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天京是怎样被攻陷的?

刘晓亮


天京的失陷,十分特殊。他是在兵力占优、对手犯错、运气不错的情况下,被敌人攻破的。

以犯错开局的天京围城战

1862年5月,曾国荃一路猛攻,抵达天京城外。可是,一到城下,曾老九就傻眼了。

原本,曾国藩制定的是四路齐进的战略。

可是,鲍超、多隆阿等军遭到太平军的节节抵抗,行动迟缓,长期没抵达天京附近。

抵达天京城下的曾国荃,只有24000人,周边两百里没有友军,成了一支冒进的孤军!

曾国荃后悔了,他在给郭昆焘的信中写到:经过安庆之战,我以为贼怎么都搞不定我,所以我敢孤军深入。可是,谁能想到,鲍超、多隆阿,他们居然远在两百里以外呀!

各怀心思,太平军错过第一次机会

敌孤军冒进,正我歼敌之机!

洪秀全急招李秀成,决心趁曾国荃营垒未固,立刻发起进攻,摧毁曾国荃!

李秀成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湘军有水师之利,现在不好打,我们稳定好苏浙,过个两年,等湘军师老兵疲了,我们再去搞他。

讨论来讨论去,耽搁时间。

当李秀成终于来救天京时,已经过去了3个月!

初来乍到的湘军已经扎稳营垒,严阵以待了!

好运来

运气来了,挡了挡不住。

就在曾国荃击退天京守军的反击,扎稳营寨时,瘟疫来了。

这场瘟疫对湘军的杀伤,比太平军厉害得多!

曾国荃军,病倒一大片,每营无病者,不过一二成队,难以制贼。

本应来会合的鲍超,病了6600多人,死者数千。


在一片伤病中,曾国荃迎来了李秀成的大军。

看起来很热闹的雨花台大战

李秀成率13王,号称60万大军(实际30万左右),而对面的湘军,能战者不过万人!

李秀成不只是人多,装备也好!拥有洋枪多至二万支,曾国荃惊呼:“贼之火器精利于我者数百倍”。

此战,打得十分热闹。太平军地上猛攻,低下挖地道,猛攻46日,湘军营垒险象环生。

46日后,湘军战死5000余人,太平军,伤亡也不满万!


死战,打了四十六天,才损失这么点人?

曾国藩给出了解释:现在的太平军,和当初不同了。他们就喜欢放炮造势,不喜欢肉搏!

所以,这场让人迷惑不解的恶战,其实,只是看起来热闹!

即便如此,湘军此时能战者总共不及万人,已经战损5000,再加把劲,曾国荃也扛不住了呀!而太平军既然伤亡不满万,为何撤了呢?

原来,李秀成得知听王在上海战败,苏州空虚,率军去救了!次日,太平军全线撤退!

稀里糊涂的进北攻南

攻坚不好打,那打运动战好不好?这总是太平军所长吧!


洪秀全制定了一个计划:1、趁湘军云集天京附近,令李秀成迅速北上,看看能不能引走湘军;2、进入淮南,给天京补给粮食;3、会合西北陈得才50万大军,一起解围!

李秀成反对无效,不情不愿地带着50万大军,开始了进北攻南计划。

李秀成一出发就傻眼了,这是淮南吗?哪有粮食呀!多年战乱,这里已经残破不堪,此时,又正直青黄不接之时,大军能找到吃的就不错了,哪有余粮补给天京呢?

虽然湘军在北面兵力不足,只能以少许兵力做重点防御,但太平军疲劳饥饿之师,还就是打不开局面!


就在这无意义的耗费中,天京告急,洪秀全又急召李秀成率军回来!

九洑洲,李秀成主力被歼

得到李秀成退军的消息,清军决心趁机全歼李秀成大军。

李秀成抵达长江北岸,开始渡江。湘军集中兵力,对正在渡河的李秀成军发起猛攻!

太平军渡河慌张,正直长江大水,淹死者数以万计!未过河的太平军一起到九洑洲躲避。

结果,江水上涨,洲上一片汪洋,太平军没柴可用,饥饿难耐。湘军发挥水师之利,轮番猛攻!太平军被杀的、溺死的无数!

当李秀成回到天京时,带回1.5万人!


李秀成大军,在此战中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让城别走被拒,带着幻想消极防守

李秀成的大军覆没,还有一个严重的附带结果:九洑洲丢了。

太平军,与外围的水路粮道彻底被断了!

诺大的天京城,就只能靠肩膀扛担子来运粮了,哪里够呀!

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天京守不住了,我们跑出去吧!

洪天王才不会搞“逃跑主义”呢,他表示:朕之兵多如水,谁说没兵?朕的江山,你不扶,有人扶!


带着幻想,太平军开始了消极死守。

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被破城

最后时刻,李秀成是名副其实的无力回天。

湘军挖地道,试图爆破进入。李秀成就用各种方法,玩起了反地道战。

7月18日深夜,李秀成发现湘军在外的地道大垒,马上突出破坏!

可是,太平军此时能机动的兵力已经很少,力气也不够,被清军击退了!

次日,就在昨夜激战的太平门,一声爆破,湘军突入天京!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无力回天呀!明明发现了,就是阻止不了!


最后时刻,太平军与湘军进行了最后的巷战,虽英勇顽强,却已无甚意义了。

总的来说,在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军运气真的不错。湘军孤军冒进,又遭瘟疫天灾,可是,太平军内部矛盾重重,相互掣肘,最终丧失良机!城破国灭!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天京是太平天国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称之为江宁。太平天国盘踞天京长达11年之久,修建了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天王府,东王府等诸多王府。由于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所有缴获的财物都要上交圣库,民间传闻天京城内金银如海,遍地珍宝。

对清廷来说,攻破天京既意味着剿灭发逆,犁庭扫穴,又可收缴其财货,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因此,自1861年9月安庆被攻陷后,克复天京就成为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要务,两江总督曾国藩有意让曾国荃立此不世之功。曾国荃,绰号“曾铁桶”,意思是说他能把城池围得铁桶一般,滴水不漏。他是曾国藩的九弟,也称曾九帅,曾老九。1862年5月,曾国荃率陆军3万余人,彭玉麟率水师1万人进抵天京,陆军扎营雨花台,水师封锁护城河口,将天京南北钳制住。洪秀全急得跳脚,一日连下三道诏书,严命正在向上海进军的忠王李秀成率部回援天京解围。

李秀成迫于无奈,在苏州召集诸将,率侍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等13王,集结30万大军,兵分两路回援天京,在雨花台附近与曾国荃部激战46天,差一点攻破湘军营垒,被拼死抵抗的湘军击退,最终功亏一溃,下令撤退。随后,李秀成奉洪秀全之命渡江北进,想用“进北攻南”的策略迫使曾国荃撤围,没想到皖中各地缺粮,太平军饿死数万,被迫折往苏州。曾国荃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逐步拔除城外的太平军营垒,日日紧逼。回到天京的李秀成坐困愁城,心急如焚,苦劝洪秀全弃守天京,让城别走。不料,洪秀全拒而不纳,声称“朕之天兵,多过于水”,让李秀成自行选择去留。1863年6月30日,湘军水师攻陷位于长江航道中的重要军事据点九洑洲。陆军扎营雨花台,封锁南门;占领江东桥,堵死西门;掘长濠于东门外,北面沿江的下关江面,也被水师控制,形成四面合围之势。天京粮道断绝,彻底沦为一座孤城。

天京城内饿俘遍野,李秀成奏报“合城无食,男妇死者甚众,恳求降旨,应何筹谋,以安众心”。洪秀全别出心裁,发明一种叫“甜露”的东西,其实就是用野草做成的团子,众臣劝说此物不可食,洪秀全却极富大无畏精神,说“做好朕先食之”。天京城高池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修筑,又称石头城。城墙高大厚实,用糯米汁加石灰勾缝,坚不可破。天京城外的据点只剩下位于钟山南麓的天堡城和地堡城,位于山顶的叫天堡城,位于山腰的叫地堡城,两堡互为配合,防止当时的平射炮向城内轰击。曾国荃采用人海战术,不惜一切代价攻占两堡。

1864年正月十七日,天堡城率先被湘军攻陷。四月十九日,带头吃甜露的洪秀全病死,传位于长子洪天贵福,称幼天王。五月二十一日,地堡城失陷,湘军火炮可直接轰入城内。在炮火掩护下,湘军李臣典派人在太平门附近挖掘地道,直通城墙底下。六月十四日夜,地道挖通,填入六百余袋火药,准备黎明点火,发动总攻。曾全荃召集部将,排定顺序,以朱洪章部为先锋,李臣典紧随其后,其余各将依次从缺口处突入城内,迅速控制各道城门。

随着一声闷雷般的轰天巨响,太平门附近的城墙被揭开一道二十余丈的缺口,湘军潮水般从缺口处涌入城内,被太平天国盘踞达11年之久的天京被攻陷。按不成文的规矩,城破后三日内将士可任意劫掠,天王府,信王府,勇王府这三处城内财宝最多的地方被一抢而空,湘军人人喜笑颜开,金银财宝一担担从城内挑出,最后一把火把几处王府烧了个一干二净。


清廷终于接到了曾国藩发来的报捷奏报,可一直关注的几个问题却令人大跌眼镜。曾国藩称“历年以来中外纷传,逆贼之富金银如海,乃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实出预计之外”,又称“破城后伪幼主积薪宫殿”,全都是欺上瞒下的假话。不久,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奏报幼天王洪天贵福一行潜入浙江湖州,曾国藩为此大丢颜面,曾左不和亦由此开端。


历史茶坊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数千年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的一场农民起义。当年洪秀全金田起义,一路打到天京府并以此为都、建立政权,成为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动力量。

然而这股力量却在它走在最高点的时候突然刹车,转向滑坡,最终沦陷深渊。对此不少人很是疑惑,天京府到底是如何被攻陷的?

同治元年(1862)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天国。曾国藩带领湘军沿江东而下,进攻天京;李鸿章携淮军乘船奔赴上海,进攻苏州、常州;左宗棠率军入浙江,进攻金华、杭州。另外第二次鸦片战争早已结束,清政府内部在经历辛酉政变后,决定“借师助剿”。这就意味着太平天国面临着清廷与西方列强的两面剿杀。

从同治元年(1862)10月13日到11月26日,太平军与湘军在雨花台激战,最终太平军战败,雨花台失守。不过这次战役并没有完全消耗太平军的力量。当湘军直逼天京、准备合围时,太平军采用“进北攻南”的战略,即从江北攻打湘军后方,欲逼迫湘军回救,以解天京之围。只可惜他们失策了,湘军并没有回头援救,而他们却自损实力。到了同治三年(1864)3月,天京合围;6月,天王洪秀全病逝;7月,地堡城被攻占、城外据点尽失。而苏州、杭州、常州也分别在同治二年(1863)12月、同治三年(1864)3月及5月相继失守。这标志着苏南战场与浙江战场基本瓦解,天京保卫战进入最后关头。

敌对双方为最后的决战奋力拼搏。7月19日,湘军挖掘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而入后与太平军大战3个小时,最终获胜。紧接着,湘军又攻破了神策门、聚宝门、水西门与汉西门,天京城基本沦陷。不过仍有许些残余力量负隅顽抗。20日凌晨,李秀成率残部携幼主洪天贵福突围出城。几经失败后,他们伪装成湘军,于三更后从太平门缺口冲出。但没过多久湘军便察觉异常,立即追击。而李秀成部队溃散,幼主逃跑东坝,李秀成本人则于方山被俘,天京城完全沦陷。

天京陷落标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场失败并非意外,自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早已不比当年。后来能够“短暂回春”实在源自清政府忙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暇顾及。当然太平天国除了人为内讧,其制度前期“绝对平均主义”的落后性不符合时代潮流,后期“完全资本主义”的空想性又无法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而且它还没有科学的政治纲领,所以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虽说太平天国运动注定失败,但它在这场运动中所展现出的反抗与探索是值得后世称赞的。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锐气,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样本。


邓海春


太平天国天京是在内讧当中失和,被清军抓住战机,由李鸿章攻江苏南部,左宗棠攻浙江,围困天京。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

天京沦陷始末

1、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62年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长江。同年李鸿章攻江苏南部,左宗棠攻浙江。1863年12月4日,苏州守将谭绍光被部下杀死,苏州失守。1864年5月11日,常州失陷,太平军守将陈坤书被俘牺牲。

3、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并苦缺粮食,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纵古观今唯崔


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1864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结束。

1,安徽防务瓦解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进行的防御作战。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受到革职处分,坐守庐州,1862年5月放弃庐州北走寿州,被 地主团练头子苗沛霖诱捕送往清军胜保大营,6月4日在河南延津遇害,年仅26岁。陈玉成的牺牲和庐州的失陷,使太平军在皖北的防务瓦解,太平天国只能依靠李秀成等新开辟的苏浙根据地支撑危局。湘军攻陷安庆后,曾国藩即设大营于此。

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5月,湘军攻占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5 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师进泊金陵护城河口,曾国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贞干也率军赶到。 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2,、湘军剑指天京。

1862年7月,天京外围形势更加严重。7月11日,西南屏障宁国府被敌攻破。杨辅清、洪仁玕从皖南回援天京,夜袭湘军,也被湘军击退。8月6日,洪秀全严诏催逼李秀成赶快回援。9月14日,李秀成由苏州出发,督率13王,领兵20余万,号称60万大军,在东坝会齐,回援天京。

10月13日,天京外围的攻守战开始。李秀成率军与天京城内守军配合,对湘军发起 猛攻,湘军坚壁固守。11月3日,太平军集中力量攻湘军东路,轰塌曾国荃雨花台军营附近的湘军营墙两处,湘军拚命抵抗,太平军往返冲杀五六次,终不得入。太平军又用地道向敌进攻,敌人以挖对挖,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灌以秽水,或以木桩堵住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贤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军营月余不下,只得下令撤围。李世贤率部退秣陵关,李秀成率部入天京。至此,13王回援天京的作战完全失败。

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3月2日,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 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

曾国荃部合围金陵之后,曾于3月14日用云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开始,在朝阳、 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行破坏,一面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组织对抗。

3、天京城破。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说自杀),终年50岁。此后,天京人心愈加不稳。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

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 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蒿草,上覆沙土,高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 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

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用大桶火药泼洒,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陆师夺取了水西、旱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 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回太平门,伪装湘军由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分道奔逃。三天后,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写完供词后,被曾国藩杀害, 年仅40岁。城内守军与入城湘军展开巷战,大部战死,一部自焚。


长安城不良人


天京是怎么被攻陷的,可以说是一步一步的积累的吧。到了最后彻底沦陷的时候,真的是四面楚歌了,即使是神仙怕是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积重难返

首先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的下坡路就已经停不下来了,杨秀清被杀,石达开被迫逃出了天京,太平天国的三王的失去可以说是损失极大,而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也就是在此。



后来李秀成北渡长江,而李鸿章呢一举拿下了苏州,渐渐的局势就更加的恶劣了,然后太平天国开始面临着粮食还有其他等等各方面的挑战,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攻陷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之后,局势的下降可以说是十分明显,但是他们做出的反应还真的让人失望,即使是清政府现在被骂成了这样,但是他们还有着自救运动,但是反观太平天国呢?这个时候竟然还在大举的搞自己的特权。



到了1862年的时候,曾国荃就开始攻打天京,三面设围,只留下东北角,真的是有些四面楚歌的意思了,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可以说将整个天京就这么给围住了,关门打狗之势已经行成。


一天两天,他们可以防得住,但是一年两年呢?最后可以说天京算是被活活耗死的也是可以的。


众森淼


龙脉不济,风水不存,天官大印封顶,难以成形,此乃始皇所为,众人可知,秦始皇北筑长城,镇我九州龙脉,什么意思?就是让北龙之气不能外延至朝鲜半岛,和日本,明白不?几千年后对我中华会有灭顶之灾,秦始皇命人筑长城,万里之余,压龙脉之气,使气不长远,然不能使其完全断绝,斩断龙脉,必遭天谴,

同样,派术士压制分散南干龙之龙气,使其几千来难以成形,所以中国南方的政权都不长久,太平天国洪秀全沉迷酒色,不知北伐,实亡于自已之手,大清只不过加剧了他的灭亡过程,中国只所以大一统,都是秦始皇定的根基,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没有秦始皇就没今天之中国,斩龙断,逆天而为,只为中华,想的几千年以后的中国,中国不可撼动,中龙之兴,气之长存,所以中国为什么几千来没有改变,虽有风雨,但大一统无可撼动,南北之地终会统一,就是秦始皇压制北南干龙的风水所制,此举千秋之功,万古伟业,秦氏可灭,中华族群不可灭!秦国可灭,但中国不可灭!始皇帝伟哉!千古一帝,伟哉!


小小楚狂人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天京保卫战是 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进行的防御作战。 安庆失守后, 陈玉成受到革职处分,坐守 庐州,1862年5月放弃庐州北走 寿州,被 地主团练头子 苗沛霖诱捕送往清军 胜保大营,6月4日在河南延津遇害,年仅26岁。 陈玉 成的牺牲和庐州的失陷,使太平军在 皖北的防务瓦解。 太平天国只能依靠 李秀成等新开 辟的苏浙根据地支撑危局

湘军攻陷安庆后, 曾国藩即设大营于此。同治元年 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 清廷任命曾国藩为 协办大学士,仍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曾国藩立即筹划以东 征金陵为主要目标的全盘军事行动。具体部署是: 曾国荃部自安庆沿长江北岸直趋金陵; 曾贞干部由 池州攻 芜湖; 彭玉麟等率湘军水师沿江而下,配合两岸 陆师行动并负运输接 济之责; 鲍超部由赣入皖,攻 宁国府; 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鸿章部 淮军攻上海周围的太平军,尔后西进。

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 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 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5月,湘军攻占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 大胜关、三汊河。5 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师进泊金陵护城河口,曾国荃部直逼 雨花台,曾贞干也率军赶到。 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湘军迅速进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洪秀全于是一日三诏催促李秀成从上海 前线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进攻上海,退回苏州,派一部分兵力赶回天京加强防务,自 己则仍留苏州。

10月13日,天京外围的攻守战开始。李秀成率军与天京城内守军配合,对湘军发起 猛攻。湘军坚壁固守。11月3日,太平军集中力量攻湘军东路,轰塌曾国荃雨花台营附 近的湘军营墙两处。湘军拚命抵抗,太平军往返冲杀五六次,终不得入。太平军又用地 道向敌进攻,敌人以挖对挖,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灌以秽水,或以木桩堵 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 李世贤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军营月余不下,只得下令撤围。李世 贤率部退秣陵关,李秀成率部入天京。至此,13王回援天京的作战完全失败。

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 责革爵”。不久,洪秀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 湖北,企图调动天京围敌。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军数万人从天京 下关渡江,占 含山、 巢县、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队渡江,并于3月占浦口,4月占 江浦。

进入皖北后,受到湘军节节抵御,屡攻不克。进至六安后,正值 青黄不接,粮食奇缺, 加之敌人防堵甚严,李秀成遂放弃原定进军计划,于5月19日撤六安之围,折往寿州, 随即东返。这时,围困天京的湘军已增至3万余人,并于6月13日占领了聚宝门外各石垒。 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

南渡过程中被湘军炮火打死和因饥饿而死者甚众,渡至南岸进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 不到1.5万人。6月25日,湘军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军又损失2万余 人。至此,长江北岸完全为清军占领。太平军实力则进一步削弱,天京解围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 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 湘军于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长江北岸后,鲍超部南渡,扎营 神策门 (今 中央门)外沿江一带。9月,曾国荃部攻占天京城东南的上方桥和城西南的 江东桥, 11月上旬又连续攻占了城东南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 七桥瓮以及秣陵关、中和桥, 太平军在 紫金山西南的要点全部失守。

1月25日,曾国荃进扎城东 孝陵卫。这时,湘军已攻陷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要点, 天京城只有 太平门、神策门尚与外界相通。外援断绝。李秀成于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议, 鉴于湘军壕深 垒固,围困甚严,天京又内无粮草,外援难至,不如让城别走,遭到洪秀 全拒绝。这样,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最后一线希望丧失了


(曾国荃)

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3月2日,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 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

 曾国荃部合围金陵之后,曾于3月14日用云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开始,在朝阳、 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 行破坏,一面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组织对抗。

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说自杀),终年51岁。此后,天京人心愈加不稳,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


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 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 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 蒿草,上覆沙土,高 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 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 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

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虽给敌人以 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陆师夺取了水西、旱 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 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回太平门,伪装湘军山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 分道奔逃。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写完供词后,被曾国藩杀害, 年仅40岁。城内守军与入城湘军展开巷战,大部战死,一部分自 焚,10余万人没有一个投降的。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天京保卫战历时3年,调动使用兵力数十万而终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上说,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奉行消极防御 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天京被围时,洪秀全虽然提出过西袭湖北计划,但李秀成执行不力,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还是困守 孤城,等到湘军完成合围时,洪秀全仍然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致使错过了撤出天京以图再举的最后沉会。从作战指挥上看,前敌诸将协同不够,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 仍然是 各行其是。所有这些,都和太天国后期政治日趋保守和腐败息息相关,最后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人要有自知之明


太平天国天京是在内讧当中失和,被清军抓住战机,由李鸿章攻江苏南部,左宗棠攻浙江,围困天京。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 天京沦陷始末 1、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62年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长江。同年李鸿章攻江苏南部,左宗棠攻浙江。1863年12月4日,苏州守将谭绍光被部下杀死,苏州失守。1864年5月11日,常州失陷,太平军守将陈坤书被俘牺牲。 3、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并苦缺粮食,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天京事变的影响 1、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 。 2、太平天国初期由军师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已名存实亡。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了实权,然而当时的政府架构颇为混乱,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 3、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晓娱大乐


自从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出走四川后,盛极一时、占据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就正式步入衰落了。

天国早期,有东王杨秀清和翼王石达开,可这两人:一个被杀一个出走后,晚期的太平天国就靠着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支撑着了。

当时的太平天国,军事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但无奈天国内部政治混乱,小人当政

老话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太平天国也是这样的情况,本来石达开转走四川后,牵制了闽浙川一带的大批清军,给了天京一个很好的喘息机会,李秀成和陈玉成攻破清军重建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可是经过了东王杨秀清弄权、北王韦昌辉专政和翼王石达开出走三件大事的打击,天王洪秀全再也不相信异姓将领了,而是大力起用同姓宗亲。这其中除了一个干王洪仁玕还算有点本事外,其他的如安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等,都是酒囊饭袋之辈,却偏偏执掌中央大权,处处钳制在外浴血奋战的李秀成等人。

这种情况其实和三国时期蜀汉末年政治局面一样:大将率兵在外,不受朝廷信任;奸臣宦官弄权于内,自顾自己利益。洪仁发和洪仁达这两兄弟,除了顶着个天王洪秀全哥哥的名号之外,剩下的本事就是搜刮民财了。


即使在天京被曾国藩重重包围之际,他们依旧不愿放下手中的金银财宝,他们给洪秀全出了个馊主意,不让他让城别走,再开辟新的根据地,然后继续纳妾敛财。就算在天京城饿殍遍地,内忧外患之际,这兄弟两还是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公元1862年,苦守安庆数月的英王陈玉成被俘杀,年仅二十六岁,天京西南屏障全数落入湘军手中,忠王李秀成只能把已经为数不多又士气低落的太平军分布于南京周围据点。但面对如洪水猛兽般奔涌而来的湘军,李秀成的这点军队也只是做无谓的抵抗而已,天京周围据点相继陷落。

公元1863年,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被手下杀死,天京东部屏障失守,公元1864年,李鸿章的淮军攻破常州,天京南部屏障没了。至此,天京陷入四面包围境地。在被包围了一个多月后,天王洪秀全病逝,临死前交代才十六岁的儿子洪天贵福为第二任太平天王,俗称“幼天王”。众人继续苦守一个月后,天京城破,李秀成保护着幼天王出逃,企图逃亡江西再北上,开辟陕西政权。

天京城破之时,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讽刺的是,太平天国最后的抵抗力量,居然是一支数千人的女子部队,当然这支部队最后也是被如狼似虎的湘军所吞没。

而在曾国藩和曾国荃在进入天京之后,看到的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和富丽堂皇的天王府,此外还有一个因围城而一个月只能用野草充饥的洪秀全尸体。最后曾国藩下令把洪秀全尸体装入大炮中,轰的一声,威胁清廷十余年的洪秀全,顿时成为四处飞散的血肉。

至于那两个祸乱朝纲的洪仁发和洪仁达,前者死于乱军之中,后者被凌迟处死,而他们收刮来的财产和妻妾,则全由曾国荃和湘军受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