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很多孩子處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這樣好嗎?為什麼?

用戶987552095025


毫無疑問,這樣不好。對於年輕的父母,如果有條件自己帶孩子最好不過。如果自己沒有條件,那也沒有辦法,只能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帶。但是,父母最好也能經常和孩子多交流,多見面。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

首先,隔輩老人帶孩子只是存在兩個問題。

1,溺愛。隔輩老人帶孩子溺愛是普遍現象。這樣對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不利。就是老人不溺愛,但畢竟不是自己生的。管教的時候,還要考慮孩子爸媽的感受。所以不容易教育好。

2,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 。也無法從父母那裡接受一些新時代的特性。教育上也更容易造成缺失。

其次,隔輩老人帶孩子還佔用老人的快樂生活。對於一些喜歡外出或學習的老人而言,就像封了禁閉。

總之,隔輩帶孩子弊大於利。不建議這樣做。


supersonicxu


非常肯定的說:不好!我有切身體會。我大寶兩歲時生了二寶,二寶11個月時放在老家給婆婆帶,我帶大寶在身邊上學,我去上班。

一年後,二寶兩歲多,過年時我們回家。二寶撒潑耍賴打滾樣樣會,不順她的意還會打大人,連天天帶她的奶奶也打。習慣上喜歡撿東西,吃的掉地上也撿吃了,流了鼻涕就用手抹到別人身上,她的東西姐姐不可以靠,否則就撒潑打滾。當時我快崩潰了。感情上和我也不親,就一年的時間就變化這麼大。

我才發現婆婆平時太縱容她了。就是那種摔倒了扶起來還要踩地幾腳,嘴裡說著都怪你寶寶摔倒了。


是雨十月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人與人的想法不同觀念也不同有的說好有的也說不好, 那我來發表一下我的觀念,,我認為有利也有弊, 那麼利是很多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寶貝,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怎麼換尿片怎麼泡奶粉孩子生病了怎麼辦,怎麼哄孩子睡覺怎麼給孩子穿衣服…等等都沒有經驗什麼都不會爺爺奶奶是過來人經驗也多 這個時候 對孩子特別的有利,其次現在的社會壓力可以說是壓力山大,要還車貸.房貸 ,再加上又有了一個孩子經濟壓力又會加重 爸爸媽媽只能選擇一心工作加油掙錢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這種情況屬實無奈也是沒有辦法得一件事,其次我在表達一下爺爺奶奶看孩子有弊的觀念,首先我們應該都聽過隔輩疼 這個詞吧就是爺爺奶奶對孩子不捨得打不捨得罵孩子說一是一就是一這樣就會對孩子產生溺愛,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思想比較傳統保守老一輩的思想,跟不上新社會的思想教育和變化,這樣會耽誤孩子的教育, 所以我認為爺爺奶奶帶孩子有利也有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涅槃重生小偉


清零觀點】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現象,這樣的孩子處於“隱形留守”狀態,對孩子的成長有諸多不利。

何為隱形留守?

在我看來就是每天都能見到父母,但是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和留守兒童差不多,孩子的一切都完全依靠老人,這種留守不容易被發現,容易被忽視,我姑且稱之為“隱形留守”。

我的鄰居,小豆豆就是一個隱形的留守兒童。豆豆今年三歲,妹妹一歲,她的父母平時工作特別忙,每日早出晚歸。豆豆和妹妹的一切生活都由爺爺奶奶負責。爺爺年輕時當過兵,特別能幹,帶起孩子那絕對是一把好手,孩子的日常照顧的無微不至。

豆豆和妹妹在爺爺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一日日地成長。豆豆爺爺看著倆孫女是笑得合不攏嘴,常和小區裡的叔叔阿姨說豆豆和爺爺奶奶最親,到底是自己一手帶的,看到她爸媽就像沒有看見一樣。聽到這種情況我驚呆了,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導致孩子無視自己的父母?

通過追問得知:豆豆父母就是負責生不負責養的那種,當爺爺奶奶忙不過來喊豆豆爸媽幫忙時,豆爸豆媽就說:“當初又不是我要生的,你們要生,你們自己帶去!”

我想說孩子雖然不是你們要生的,但是既然已經生下來,為人父母該有的責任還是要擔起來呀!都是那麼高的學歷,怎麼都那麼沒有責任感呢?你們知道你們的這種行為正在讓你們的孩子成為“隱形留守兒童”嗎?你們知道“隱形留守”兒童的危害有多大嗎?

一、“隱形留守”兒童的4個坑,請注意!

(一)、爺爺奶奶的溺愛讓孩子失去原則

隔代親,許多爺爺奶奶很久都沒有帶過小孩,又是期盼很久才有的小寶寶,他們會格外喜歡,加上他們覺得父母不管的孩子真的很可憐,於是他們就會毫無原則地寵愛孩子,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希望通過自己加倍的寵愛來彌補孩子對父母之愛的需求。

(二)、爺爺奶奶的精力跟不上照顧小孩累慘老人

爺爺奶奶年紀大,加上小孩活潑好動,就是青年人都會覺得精疲力盡,更別說爺爺奶奶了。很多爺爺奶奶精力跟不上時就會一味地滿足孩子來換取孩子的一時安靜,同時也換取自己的一時安寧。孩子不是成人,他們分不清是是非非,他們只知道我想要的東西家人就得滿足,長此以往孩子就可能會蠻橫不講理、自私自利、刁蠻任性。

(三)、習慣的養成困難大,孩子上幼兒園自由散漫

有的爺爺奶奶很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但更多的爺爺奶奶因為自身的精力和文化素養無法關心孩子的習慣養成,能照顧好孩子的一日生活起居就已經很不錯了,孩子處於放養狀態。自由習慣了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對幼兒園的規則和紀律不能夠很好的適應,亦或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培養新習慣。孩子痛苦,老師頭痛!

(四)、父母與孩子的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孩子不信任父母

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貝(J.Bowlby)於1969年最早提出了依戀(attachment)這一概念。所謂依戀指的是撫養者與孩子之間一種特殊的情感上的聯結。

不要小看依戀關係。溥儀兒時無意間捉弄太監,覺得很好玩,隨後上癮,以讓太監和宮女吃石子等異物為樂。宮中上下為此操碎了心,老師們也是苦口婆心都不見成效。最後乳孃跟他說這樣不好,簡單說了幾句,他立刻就聽了。多年之後他說之所以會聽乳孃的,是因為他覺得乳孃是他最親近的人,最信賴的人,最不想傷害的人。這就是依戀關係,依戀的力量就是那麼強大。

試想孩子和爺爺奶奶建立了唯一的依戀關係,爺爺奶奶年紀擺在那裡,能夠陪伴孩子多少年。孩子往後的日子還很長,當爺爺奶奶不在了,孩子還可以依戀誰,信任誰?如果他們沒有可以依戀和信任的人,那就會無所畏懼,沒有敬畏之心。

李玫瑾教授說過:“犯罪心理什麼問題?一句話就是沒有‘敬畏’之心。

二、讓孩子遠離“隱形留守”,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一)、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

我有兩個孩子,現在也都兩三歲,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很多同事都勸說我這樣大人太辛苦,應該讓一個孩子和奶奶睡。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深知道父母參與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累只是孩子小的這兩三年,這兩三年對於我來說很快就會過去,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白天要上班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晚上回來我會陪他們玩遊戲,聊一聊今天遇到什麼值得開心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地方有進步或是需要改進?睡覺前我們會一起閱讀繪本,然後用繪本的中的故事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孩子雖然很小,但是每天睡覺前都會和我分享自己的心情,還會經常說:“媽媽,你每天陪我的時候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因此他也願意與我分享他的心事。如此一來他有什麼心理動態我都能及時掌握並給於有針對性地指導。

正如《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中所說:時間無法倒流,過去的就只能永遠過去了。在這個有限的幾年如果你做一個甩手掌櫃,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沒有通過互動和孩子建立依戀關係。那麼以後你和孩子之間就猶如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孩子成長最為重要的前幾年,一定要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如果有可能最好親力親為,自己親自帶。

(二)、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對於一些日常工作忙,確實沒有時間在家長期帶孩子的家庭,也一定要讓孩子呆在自己的身邊。白天沒有時間晚上陪伴,晚上沒有時間週末陪伴。總之就是要多爭取陪伴孩子的時間。千萬別說:“我要掙錢給孩子將來幹嘛幹嘛”。要知道那句名言:“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三)、做孩子成長的高質量陪伴者

有一些媽媽自以為,為了孩子做了全職太太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其實不然。我的朋友小張就是一個全職媽媽,每天在家幹家務帶孩子。可是孩子到了三歲時只會說兩個詞:一個是“我的”,一個是“不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小張陪伴孩子的質量太低。每天在家幹活時將孩子放在沙發邊坐著,電視一開,自己就去忙活去了,也不管孩子會不會看;下午帶孩子去樓下廣場曬太陽時,是這樣的情景:小張和小區裡其他的寶媽聊得可歡,孩子抱在手上呆呆地看著別的孩子玩。偶爾孩子掙扎想要下地玩耍,就被小張立刻制止。

這種媽媽在身邊,卻和孩子之間沒有多少交流的陪伴是質量最低的陪伴。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高質量的陪伴的案例。那時我剛帶小班,我們班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強,可以說學習能力超強。經過了解才發現,他們家的陪伴那質量真是高。舉幾個小例子:

媽媽幫孩子穿衣服時會說:寶寶睡醒啦,我們要起床了,你看今天窗外陽光明媚,我們穿好衣服、吃完早飯去小廣場玩。孩子不會說話只會伊呀呀呀。媽媽繼續說:寶寶穿衣服了,我們先來穿褲子,今天寶寶穿一件灰色的褲子,我們穿左腳了,我們穿右腳了,寶寶的褲子穿好了。

奶奶帶孩子出門散步這樣做:爸爸媽媽去上班,奶奶帶寶寶出去散步了,我們先坐電梯下樓。11樓、10樓……電梯到站了,對面一個阿姨走過來了,阿姨你好,奶奶揮動著寶寶的手和阿姨打招呼。出了電梯,去小廣場囉,我們要向左拐彎,哇!這裡的小花都開了,小花小花你們好。小花說寶寶好,寶寶說小花你好!

相信看了上面的兩個案例,我們可以一目瞭然地瞭解什麼是低質量陪伴,什麼是高量陪伴?

不要以為孩子在我身邊就是陪伴孩子。那種陪伴是空洞的,是虛幻的,是孩子無法感受得到的。這種低質的陪伴孩子不需要,他們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在他們無所事事時,有人能夠給他啟發,讓他有事可做;當他開始質疑時,有人能夠鼓勵他、引領他去尋找結果;當他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有人能夠伸出手拉他一把;當他成功時,有人能分享他的喜悅;當他想哭時有人能夠將他抱入懷中;當他想說時,有人願意傾聽;當他想沉默時,有人願意陪他一起安靜;當他頹廢不前時,有人能夠引領他、啟發他,幫他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

不是所有的在身邊都是陪伴,也不是所有的陪伴都僅僅是在視線裡。孩子需要的陪伴是能夠看得見,能夠摸得著的陪伴。於我們而言孩子成長的最初就是我們的那幾年,但是於孩子而言那幾年的經歷將影響著他的一生。

三、總結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需要培訓就可直接入職的職業,但卻是伴隨我們往後餘生的職業。如果我們能夠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就應該提高陪伴的質量,如果我們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也要通過視頻和電話等方式多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既然選擇我們為他父母,就是對我們的一種信任。我們既然選擇帶孩子來這世界,就要為孩子的現在和將來負責,不要因為一時的困難或無知而給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負責人的父母吧!讓你的孩子不再“留守”。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隱形留守”的孩子?現在他們的情況如何?


清零58659524


生活,很多事情並不能用絕對的好壞來評價。最好的情況肯定就像小豬佩奇裡那樣,豬爸爸跟豬媽媽既能賺錢養家,又能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假期就去看望爺爺奶奶。

這個模式在中國絕大部分家庭都行不通,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很大。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晚上才能抽空陪陪孩子,這時候要依賴爺爺奶奶幫忙帶。很多人會說,要不其中一個人辭職帶吧。如果這個人心甘情願,家裡能絕對負擔得起,那最好。如果不是,那就得三思後行。

對於陪伴這個問題,我覺得把握的度在於閒暇時間父母陪伴孩子的用心程度。白天上班沒空,晚上也不陪伴,那麼這樣是絕對不行的,這樣下的孩子跟留守兒童沒什麼區別。但如果閒暇時間能陪孩子玩,陪孩子學習,陪孩子成長,那其實都可以接受。如果辭職在家全職帶孩子,需要犧牲媽媽,或者極大降低生活質量,反而有點過猶不及。


糖果媽媽育兒筆記


我覺得孩子還是呆在爸爸媽媽身邊成長比較好。爺爺奶奶可以一起幫忙,畢竟爸爸媽媽要上班,有時候不方便。但是不要完全扔給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成長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個W的幸福生活


個人認為:首先從感情方面來講,會和爺爺奶奶好一些,對自己父母會差一點點,不會有發自內心的交流,造成溝通隔礙。

由於不是父母自己帶大的,在孩子性格上和在父母身邊長大的有一定的差異,性格可能會內向一些,沉默寡語,不象別的孩子那麼活潑可愛。

沒有在父母身邊,得不到父母的教導,就沒有父母言傳身教的作用,也就沾不上父母的生活習慣,好的壞的對孩子都沒什麼影響。

由於得不到父母的愛,可能有反叛性格,不會尊重父母。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現實生活情況千變萬化,具體的也不能一概而論,這還得看父母有沒有經常和孩子聯繫溝通,父母和爺爺奶奶的自身素質問題,都和孩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


律媒


我們在寶寶小的時候都是自己帶,目的是為了保有孩子的安全感並且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寶寶長大一點到2歲的時間,會每個月回爺爺奶奶家1周,告訴孩子這是回爺爺奶奶家度假,也會提前和寶寶溝通好一週後會來接她。每次回家接寶寶的時候,孩子看到我都會開心的衝過來喊媽媽👩1周的時間不至於讓孩子打亂原有的生活習慣,也讓她能夠適應一定環境的變化,爸爸媽媽也能有一週自己的時間為日常既要工作又要帶娃的緊張生活做一些休整,希望能作為參考幫到大家[笑]


甜美的羊毛


每件事都有兩面,可以說有利也有弊。如果爺爺奶奶能疼愛孫子孫女,不寵壞,跟爺爺奶奶長大更好的體驗到生活,可以說是心理上安全感會很足。但是一味的讓爺爺奶奶帶孩子,會拉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會影響溝通孩子成長中會有陰影。各個家庭也可以說是因人而異吧


春夏1225


對於小孩,肯定是父母親帶是最好的。可是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做到,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對於年輕的爸爸媽媽有太多壓力,有房貸,車貸,寶寶的奶粉錢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努力的工作,去外面打拼,只有把自己的孩子教給自己的父母親去帶。這是現實壓力迫使我們不得不這麼去做,但是我要說盡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陪孩子,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需要主要是父親去教育的,小孩沒有形成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即使你留給他在多的財富都是無用的,所以希望年輕的父母在自己工作之餘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吧,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不要只顧著給他物質財富,他們也需要精神財富,他們的精神財富就是從父母初獲得。也不要等孩子長大了而我們錯過了他們的成長而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