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很多孩子处于爸爸妈妈生,爷爷奶奶带,这样好吗?为什么?

用户987552095025


毫无疑问,这样不好。对于年轻的父母,如果有条件自己带孩子最好不过。如果自己没有条件,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有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带。但是,父母最好也能经常和孩子多交流,多见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

首先,隔辈老人带孩子只是存在两个问题。

1,溺爱。隔辈老人带孩子溺爱是普遍现象。这样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不利。就是老人不溺爱,但毕竟不是自己生的。管教的时候,还要考虑孩子爸妈的感受。所以不容易教育好。

2,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 。也无法从父母那里接受一些新时代的特性。教育上也更容易造成缺失。

其次,隔辈老人带孩子还占用老人的快乐生活。对于一些喜欢外出或学习的老人而言,就像封了禁闭。

总之,隔辈带孩子弊大于利。不建议这样做。


supersonicxu


非常肯定的说:不好!我有切身体会。我大宝两岁时生了二宝,二宝11个月时放在老家给婆婆带,我带大宝在身边上学,我去上班。

一年后,二宝两岁多,过年时我们回家。二宝撒泼耍赖打滚样样会,不顺她的意还会打大人,连天天带她的奶奶也打。习惯上喜欢捡东西,吃的掉地上也捡吃了,流了鼻涕就用手抹到别人身上,她的东西姐姐不可以靠,否则就撒泼打滚。当时我快崩溃了。感情上和我也不亲,就一年的时间就变化这么大。

我才发现婆婆平时太纵容她了。就是那种摔倒了扶起来还要踩地几脚,嘴里说着都怪你宝宝摔倒了。


是雨十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人与人的想法不同观念也不同有的说好有的也说不好, 那我来发表一下我的观念,,我认为有利也有弊, 那么利是很多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宝贝,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怎么换尿片怎么泡奶粉孩子生病了怎么办,怎么哄孩子睡觉怎么给孩子穿衣服…等等都没有经验什么都不会爷爷奶奶是过来人经验也多 这个时候 对孩子特别的有利,其次现在的社会压力可以说是压力山大,要还车贷.房贷 ,再加上又有了一个孩子经济压力又会加重 爸爸妈妈只能选择一心工作加油挣钱孩子一个美好的将来。这种情况属实无奈也是没有办法得一件事,其次我在表达一下爷爷奶奶看孩子有弊的观念,首先我们应该都听过隔辈疼 这个词吧就是爷爷奶奶对孩子不舍得打不舍得骂孩子说一是一就是一这样就会对孩子产生溺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思想比较传统保守老一辈的思想,跟不上新社会的思想教育和变化,这样会耽误孩子的教育, 所以我认为爷爷奶奶带孩子有利也有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涅槃重生小伟


清零观点】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这样的孩子处于“隐形留守”状态,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不利。

何为隐形留守?

在我看来就是每天都能见到父母,但是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和留守儿童差不多,孩子的一切都完全依靠老人,这种留守不容易被发现,容易被忽视,我姑且称之为“隐形留守”。

我的邻居,小豆豆就是一个隐形的留守儿童。豆豆今年三岁,妹妹一岁,她的父母平时工作特别忙,每日早出晚归。豆豆和妹妹的一切生活都由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年轻时当过兵,特别能干,带起孩子那绝对是一把好手,孩子的日常照顾的无微不至。

豆豆和妹妹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一日日地成长。豆豆爷爷看着俩孙女是笑得合不拢嘴,常和小区里的叔叔阿姨说豆豆和爷爷奶奶最亲,到底是自己一手带的,看到她爸妈就像没有看见一样。听到这种情况我惊呆了,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导致孩子无视自己的父母?

通过追问得知:豆豆父母就是负责生不负责养的那种,当爷爷奶奶忙不过来喊豆豆爸妈帮忙时,豆爸豆妈就说:“当初又不是我要生的,你们要生,你们自己带去!”

我想说孩子虽然不是你们要生的,但是既然已经生下来,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还是要担起来呀!都是那么高的学历,怎么都那么没有责任感呢?你们知道你们的这种行为正在让你们的孩子成为“隐形留守儿童”吗?你们知道“隐形留守”儿童的危害有多大吗?

一、“隐形留守”儿童的4个坑,请注意!

(一)、爷爷奶奶的溺爱让孩子失去原则

隔代亲,许多爷爷奶奶很久都没有带过小孩,又是期盼很久才有的小宝宝,他们会格外喜欢,加上他们觉得父母不管的孩子真的很可怜,于是他们就会毫无原则地宠爱孩子,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希望通过自己加倍的宠爱来弥补孩子对父母之爱的需求。

(二)、爷爷奶奶的精力跟不上照顾小孩累惨老人

爷爷奶奶年纪大,加上小孩活泼好动,就是青年人都会觉得精疲力尽,更别说爷爷奶奶了。很多爷爷奶奶精力跟不上时就会一味地满足孩子来换取孩子的一时安静,同时也换取自己的一时安宁。孩子不是成人,他们分不清是是非非,他们只知道我想要的东西家人就得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就可能会蛮横不讲理、自私自利、刁蛮任性。

(三)、习惯的养成困难大,孩子上幼儿园自由散漫

有的爷爷奶奶很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但更多的爷爷奶奶因为自身的精力和文化素养无法关心孩子的习惯养成,能照顾好孩子的一日生活起居就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处于放养状态。自由习惯了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对幼儿园的规则和纪律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亦或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培养新习惯。孩子痛苦,老师头痛!

(四)、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孩子不信任父母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J.Bowlby)于1969年最早提出了依恋(attachment)这一概念。所谓依恋指的是抚养者与孩子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上的联结。

不要小看依恋关系。溥仪儿时无意间捉弄太监,觉得很好玩,随后上瘾,以让太监和宫女吃石子等异物为乐。宫中上下为此操碎了心,老师们也是苦口婆心都不见成效。最后乳娘跟他说这样不好,简单说了几句,他立刻就听了。多年之后他说之所以会听乳娘的,是因为他觉得乳娘是他最亲近的人,最信赖的人,最不想伤害的人。这就是依恋关系,依恋的力量就是那么强大。

试想孩子和爷爷奶奶建立了唯一的依恋关系,爷爷奶奶年纪摆在那里,能够陪伴孩子多少年。孩子往后的日子还很长,当爷爷奶奶不在了,孩子还可以依恋谁,信任谁?如果他们没有可以依恋和信任的人,那就会无所畏惧,没有敬畏之心。

李玫瑾教授说过:“犯罪心理什么问题?一句话就是没有‘敬畏’之心。

二、让孩子远离“隐形留守”,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做孩子成长的参与者

我有两个孩子,现在也都两三岁,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很多同事都劝说我这样大人太辛苦,应该让一个孩子和奶奶睡。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深知道父母参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累只是孩子小的这两三年,这两三年对于我来说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白天要上班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晚上回来我会陪他们玩游戏,聊一聊今天遇到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地方有进步或是需要改进?睡觉前我们会一起阅读绘本,然后用绘本的中的故事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去做。孩子虽然很小,但是每天睡觉前都会和我分享自己的心情,还会经常说:“妈妈,你每天陪我的时候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此他也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心事。如此一来他有什么心理动态我都能及时掌握并给于有针对性地指导。

正如《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中所说:时间无法倒流,过去的就只能永远过去了。在这个有限的几年如果你做一个甩手掌柜,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没有通过互动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那么以后你和孩子之间就犹如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孩子成长最为重要的前几年,一定要做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如果有可能最好亲力亲为,自己亲自带。

(二)、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对于一些日常工作忙,确实没有时间在家长期带孩子的家庭,也一定要让孩子呆在自己的身边。白天没有时间晚上陪伴,晚上没有时间周末陪伴。总之就是要多争取陪伴孩子的时间。千万别说:“我要挣钱给孩子将来干嘛干嘛”。要知道那句名言:“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三)、做孩子成长的高质量陪伴者

有一些妈妈自以为,为了孩子做了全职太太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其实不然。我的朋友小张就是一个全职妈妈,每天在家干家务带孩子。可是孩子到了三岁时只会说两个词:一个是“我的”,一个是“不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小张陪伴孩子的质量太低。每天在家干活时将孩子放在沙发边坐着,电视一开,自己就去忙活去了,也不管孩子会不会看;下午带孩子去楼下广场晒太阳时,是这样的情景:小张和小区里其他的宝妈聊得可欢,孩子抱在手上呆呆地看着别的孩子玩。偶尔孩子挣扎想要下地玩耍,就被小张立刻制止。

这种妈妈在身边,却和孩子之间没有多少交流的陪伴是质量最低的陪伴。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个高质量的陪伴的案例。那时我刚带小班,我们班一个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强,可以说学习能力超强。经过了解才发现,他们家的陪伴那质量真是高。举几个小例子:

妈妈帮孩子穿衣服时会说:宝宝睡醒啦,我们要起床了,你看今天窗外阳光明媚,我们穿好衣服、吃完早饭去小广场玩。孩子不会说话只会伊呀呀呀。妈妈继续说:宝宝穿衣服了,我们先来穿裤子,今天宝宝穿一件灰色的裤子,我们穿左脚了,我们穿右脚了,宝宝的裤子穿好了。

奶奶带孩子出门散步这样做:爸爸妈妈去上班,奶奶带宝宝出去散步了,我们先坐电梯下楼。11楼、10楼……电梯到站了,对面一个阿姨走过来了,阿姨你好,奶奶挥动着宝宝的手和阿姨打招呼。出了电梯,去小广场啰,我们要向左拐弯,哇!这里的小花都开了,小花小花你们好。小花说宝宝好,宝宝说小花你好!

相信看了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什么是低质量陪伴,什么是高量陪伴?

不要以为孩子在我身边就是陪伴孩子。那种陪伴是空洞的,是虚幻的,是孩子无法感受得到的。这种低质的陪伴孩子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在他们无所事事时,有人能够给他启发,让他有事可做;当他开始质疑时,有人能够鼓励他、引领他去寻找结果;当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有人能够伸出手拉他一把;当他成功时,有人能分享他的喜悦;当他想哭时有人能够将他抱入怀中;当他想说时,有人愿意倾听;当他想沉默时,有人愿意陪他一起安静;当他颓废不前时,有人能够引领他、启发他,帮他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不是所有的在身边都是陪伴,也不是所有的陪伴都仅仅是在视线里。孩子需要的陪伴是能够看得见,能够摸得着的陪伴。于我们而言孩子成长的最初就是我们的那几年,但是于孩子而言那几年的经历将影响着他的一生。

三、总结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需要培训就可直接入职的职业,但却是伴随我们往后余生的职业。如果我们能够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就应该提高陪伴的质量,如果我们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也要通过视频和电话等方式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孩子既然选择我们为他父母,就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我们既然选择带孩子来这世界,就要为孩子的现在和将来负责,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或无知而给自己留下终身的遗憾。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负责人的父母吧!让你的孩子不再“留守”。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隐形留守”的孩子?现在他们的情况如何?


清零58659524


生活,很多事情并不能用绝对的好坏来评价。最好的情况肯定就像小猪佩奇里那样,猪爸爸跟猪妈妈既能赚钱养家,又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假期就去看望爷爷奶奶。

这个模式在中国绝大部分家庭都行不通,毕竟现在的生活压力真的很大。很多家庭的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晚上才能抽空陪陪孩子,这时候要依赖爷爷奶奶帮忙带。很多人会说,要不其中一个人辞职带吧。如果这个人心甘情愿,家里能绝对负担得起,那最好。如果不是,那就得三思后行。

对于陪伴这个问题,我觉得把握的度在于闲暇时间父母陪伴孩子的用心程度。白天上班没空,晚上也不陪伴,那么这样是绝对不行的,这样下的孩子跟留守儿童没什么区别。但如果闲暇时间能陪孩子玩,陪孩子学习,陪孩子成长,那其实都可以接受。如果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需要牺牲妈妈,或者极大降低生活质量,反而有点过犹不及。


糖果妈妈育儿笔记


我觉得孩子还是呆在爸爸妈妈身边成长比较好。爷爷奶奶可以一起帮忙,毕竟爸爸妈妈要上班,有时候不方便。但是不要完全扔给爷爷奶奶带。孩子的成长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个W的幸福生活


个人认为: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会和爷爷奶奶好一些,对自己父母会差一点点,不会有发自内心的交流,造成沟通隔碍。

由于不是父母自己带大的,在孩子性格上和在父母身边长大的有一定的差异,性格可能会内向一些,沉默寡语,不象别的孩子那么活泼可爱。

没有在父母身边,得不到父母的教导,就没有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也就沾不上父母的生活习惯,好的坏的对孩子都没什么影响。

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爱,可能有反叛性格,不会尊重父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现实生活情况千变万化,具体的也不能一概而论,这还得看父母有没有经常和孩子联系沟通,父母和爷爷奶奶的自身素质问题,都和孩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律媒


我们在宝宝小的时候都是自己带,目的是为了保有孩子的安全感并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宝宝长大一点到2岁的时间,会每个月回爷爷奶奶家1周,告诉孩子这是回爷爷奶奶家度假,也会提前和宝宝沟通好一周后会来接她。每次回家接宝宝的时候,孩子看到我都会开心的冲过来喊妈妈👩1周的时间不至于让孩子打乱原有的生活习惯,也让她能够适应一定环境的变化,爸爸妈妈也能有一周自己的时间为日常既要工作又要带娃的紧张生活做一些休整,希望能作为参考帮到大家[笑]


甜美的羊毛


每件事都有两面,可以说有利也有弊。如果爷爷奶奶能疼爱孙子孙女,不宠坏,跟爷爷奶奶长大更好的体验到生活,可以说是心理上安全感会很足。但是一味的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会拉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沟通孩子成长中会有阴影。各个家庭也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吧


春夏1225


对于小孩,肯定是父母亲带是最好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做到,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有太多压力,有房贷,车贷,宝宝的奶粉钱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努力的工作,去外面打拼,只有把自己的孩子教给自己的父母亲去带。这是现实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这么去做,但是我要说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陪孩子,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需要主要是父亲去教育的,小孩没有形成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即使你留给他在多的财富都是无用的,所以希望年轻的父母在自己工作之余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要只顾着给他物质财富,他们也需要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财富就是从父母初获得。也不要等孩子长大了而我们错过了他们的成长而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