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中國的一代名將,結果卻被世人罵了上千年,明知他被冤枉還罵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宋名將潘美率領大軍向契丹發動了攻擊。面對剽悍的匈奴騎兵,潘美絲毫沒有退縮。他身先士卒地衝向敵陣,直殺的匈奴節節敗退。捷報傳來,宋太宗欣喜異常,當即封潘美為代國公。潘美一生戎馬,為大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世之人論起北宋名將時,經常將他與有著“良將第一”美名的曹彬相提並論。


本是中國的一代名將,結果卻被世人罵了上千年,明知他被冤枉還罵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名垂史冊的潘美,竟然是《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流芳百世,潘仁美臭名昭著,這兩個人怎麼會是同一人呢?

其實,這都是拜《楊家府演義》這本書所賜。這本書是明朝人所著,在讚揚忠義報國楊家將的同時,也狠狠地黑了潘仁美一把。雖然是顛倒黑白,但此書在作成之時,離潘美的時代已經相隔幾百年了。讀者醉心於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因此,對潘仁美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毫不懷疑。再加上,民眾熱衷於俠義小說,喜歡懲惡揚善,這才使潘仁美奸詐的形象根深蒂固。

不過,潘美畢竟是北宋的開國元勳,後人這樣惡搞,實在是太委屈他了。據《宋史》記載,潘美年少成名,在周世宗時期便是一個才能卓著的將軍了。少時的順風順水,並沒有讓潘美止步不前,反而使他更加渴望建功立業。他曾經豪氣萬丈地對朋友王密說道:“後漢將要滅亡,這正是我等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好時機。況且,大丈夫理應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那些渾渾噩噩過完一生的人,真令我感到羞恥!”

本是中國的一代名將,結果卻被世人罵了上千年,明知他被冤枉還罵

後漢末期,群雄割據,各方勢力都想在紛爭之中拔得頭籌。而驍勇善戰的潘美,自然是各個君主竭力拉攏的對象。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對潘美極為青睞。當時雖然大局已定,可倉促擁立之下,難免會有心懷不軌之人興風作浪。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趙匡胤放心地令潘美管理自己的精銳部隊,還讓他宣讀改朝換代的聖旨。

潘美見太祖皇帝如此信任自己,在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決定死心塌地地效忠大宋,以此來報答太祖皇帝的知遇之恩。雍熙三年(986年)宋遼之戰爆發,潘美奉命北伐。在部下畏敵不前之時,他一騎絕塵,勢如破竹地攻下了燕雲十六州的應州(今山西應縣)、雲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寰州(今山西朔州)四州。

自此,潘美的英勇之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也就是這次戰爭,使他被後人誤解為一個奸詐小人。

本是中國的一代名將,結果卻被世人罵了上千年,明知他被冤枉還罵

當時的遼宋之戰中,潘美和楊業(後世楊家將小說中的楊繼業)一同負責西路作戰。潘美久經沙場,面對遼軍的挑釁十分沉得住氣。他心中明白,這種大兵團作戰,根本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可是,看到前方的遼軍,監軍王侁卻起了爭功之心。他擔心東路統帥曹彬會將所有的功勞搶去,於是,不停地催促楊業出戰。楊業冷靜地按兵不動,可王侁不停地激楊業,想盡了方法來讓他出兵。

無奈之下,楊業只好披甲上陣。潘美自知無法阻擋,只能和楊業約定,王侁和自己率軍埋伏於陳家谷口接應。若遇不測,楊業即可退到此處。可是,兩軍對戰,情況多變,信息傳遞不可能沒有偏差。王侁和潘美在陳家谷埋伏下來後,楊業久久不至。立功心切的王侁認為楊業一定是趁勝追擊去了,於是便決定將伏兵盡數撤走。潘美雖然心生懷疑,但也只能按照王侁說的去做。

不料,楊業力戰遼軍不下,已露敗績。他按當時的約定來到陳家谷口,但此處空無一人。寡不敵眾之下,楊業被遼軍俘虜了。楊業自認為潘美和王侁欺騙了自己,悲憤之下,絕食三天而死。聽聞前方大將身亡,宋太宗又驚又怒。他當即將潘美連降三級,以示懲戒。當時,潘美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德高望重,一生都沒受到過什麼處罰。晚年的這一失誤,令他自責不已。沒過幾年,他便在太原去世了。

本是中國的一代名將,結果卻被世人罵了上千年,明知他被冤枉還罵

據網上《山西曆史地名(三)》介紹:潘美墓在盂縣潘家令村西半坡上,碑刻“宋潘太師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真宗繼位後,以章懷故,潘美追封鄭王。鹹平二年(999年),配置於宋太宗廟附祀。崇寧元年(1102),配享功臣之位,設於殿庭之次,潘美位於第二次。紹興八年,繪輔弼勳勞之臣像於景靈宮之壁,鄭王潘美在其中。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潘美從祀於帝王廟。

平心而論,將伏兵撤走的是王侁而不是潘美。就算硬要怪罪潘美,也只能說他阻止王侁阻止地不夠堅決而已。但是,小說中居然說他在谷口暗害楊業,還射殺楊七郎,真是豈有此理。更可笑的是,為了給潘美安排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楊家府演義》還讓他死在了開封府尹寇準的刀下。可是,寇準擔任開封尹是在鹹平五年(1002年),而潘美在淳化二年(991年)便去世了。

中間相差十幾年,這不成了關公戰秦瓊了嗎?

本是中國的一代名將,結果卻被世人罵了上千年,明知他被冤枉還罵

說白了,皇帝只是找個人來背鍋而已,王冼雖然是監軍,但是,潘美比王冼名氣大,所以,找潘美來背這個鍋。正所謂死人的嘴巴最老實,皇帝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要找個替罪羊,潘仁美便是最好的羊羔,“一帥無謀累死千軍”之罪就剛剛好,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後人百姓不知原委,加上有人杜撰的《楊家將》一書,之後,《楊家將》再以評書形式出現於市井,潘仁美就從紅臉變成白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