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有天子有軍隊,打司馬懿有必勝把握,為何卻拱手投降?

何潔龍


曹爽能夠成為輔政大臣的原因就是:他是曹真的兒子。外加當時的魏明帝曹睿病糊塗了,而掌握機要的中書孫資、劉放二人厭惡夏侯獻、曹肇,為了自已的利益而推薦曹爽與司馬懿輔佐。

曹爽畢生毫無建樹,就連唯一的一次南征蜀漢,也被王平打得大敗,成就了王平興勢之戰的功業,除此之外,曹爽與紈絝子弟無異。

  德不配位,造就了曹爽的悲劇。曹爽執政之初,尚能謹慎從事,尊重同僚,可時間一長,開始排擠異已,結黨營私,軟禁太后,禍亂後宮,曹爽的行為不僅打擊了司馬懿,郭太后,而且連魏國一大邦的元老重臣統統都得罪了。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乘曹爽離開京城,聯合郭太后及一幫曹魏元重臣,控制京城,關閉城門,在政治訴求上要求罷免曹爽。

  司馬懿給曹爽的選擇是:放棄兵權,可保爵位及富貴。

  而且保證人有:太尉蔣濟、尚書陳泰、侍中許允、殿中校尉尹大目,這些人有的是曹魏四朝重臣,有的是曹爽自已的親信。

曹爽面臨的選擇就是:要麼投降,做個富家翁;要麼與所有人為敵,進行一場在曹爽自已看來不可能勝利的戰爭。

  曹爽就算不相信司馬懿,可他相信蔣濟、陳泰、許允、尹大目這些人,況且司馬懿在當時所有人看起來,就是一個社稷之臣,司馬懿的偽裝不在於騙過了曹爽,而在於連蔣濟、陳泰這樣極有心機的大佬也被騙過了。

  所以桓範的苦勸,曹爽沒有聽。就連蔣濟都看穿了曹爽的內心,認為曹爽只是弩馬戀棧豆中的一匹劣質馬而已。

司馬懿最擔心的就是桓範的建議,挾制皇帝到許昌,以皇帝名義調動全國兵馬勤王,司馬懿守著一座孤城洛陽,難有勝算,這也是曹爽挫敗高平陵政變的唯一辦法,雖然不敢說有百分之百的取勝把握,但對於只要有機會就會爭取的曹家先輩們來說,曹爽的選擇正如桓範說的那樣:曹真何許英雄,競生出你們這樣像豬和牛一樣蠢笨的兒子。

  蔣濟認為曹爽是弩馬(劣質馬),桓範認為曹爽是犢耳(像像豬和牛一樣蠢笨),而曹爽的選擇是:放棄抵抗,投降,做個富家翁,也就很好理解了。


九九戲說歷史


其實主要就兩點,一是曹爽懦弱無能且貪圖富貴;二是他在政治上太天真,輕易相信了司馬老兒。曹爽去高平陵,沒記錯的話,好像是帶了軍隊的,而且人數還不算少,好像有兩三萬,再說以曹爽當時的作為,張揚跋扈,又講究排場,他去給先帝掃墓,然後順便遊玩打獵,也不太可能只帶少數親信,軍隊是肯定要帶的。但就是手裡有兵,皇帝又在身邊,曹爽卻投降了,著實無能。現在分析什麼太后、士族、地方實力派都支持司馬懿,都是事後諸葛亮,紙上談兵。當時司馬懿也冒著巨大的風險,他就靠三千敢死隊,沒有其他武裝力量,因為軍隊基本都被曹爽帶走了,想迅速通知地方實力派來增援,當時的通信、交通條件也辦不到。如果曹爽但凡有點血性,有點政治頭腦,應該第一時間通報皇帝,就說司馬懿造反,挾持太后,囚禁大臣,並要殺害軍隊家屬。逼迫皇帝給全軍下詔:即刻發兵洛陽亂平叛。也用不著跑到許昌,號令天下兵馬來對抗了,因為那需要時間,等你跑到許昌,再把詔書發給各地駐軍,司馬懿和他的支持者早就準備充分了,以曹爽的本事打不贏,即便雙方僵持,搞不好魏國也會分裂動亂。個人感覺如果曹爽第一時間發兵殺回洛陽,司馬懿必定措手不及,幾乎毫無勝算。可歷史沒有如果,司馬懿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早算準了曹爽會投降,所以才敢冒險起事。


手機用戶12175003233


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抓住曹爽及其整個團隊外出之機,控制了洛陽,阻斷了曹爽歸路。

此時雙方的實力對比是怎樣的呢?

其實雙方現成的兵力都不是很多。曹爽雖然有天子在手,但政治優勢並不明顯。

司馬懿此次出擊可謂是蓄謀已久,司馬懿的籌碼不僅僅手上的部隊以及所控制的洛陽城。真正讓司馬懿有底氣與曹爽抗衡的,是因為司馬懿背後有整個士族階級的支持。

高平陵政變看似是曹爽與司馬懿的對決,其實是士族階級對皇權的反抗。

我們從魏國的建立說起,曹操死後,曹丕任第二代魏王。曹丕為了建立一個自己的體系於是選擇進帝位,這樣才能對手下、對自己的團隊帶來更多的利益。但是曹家要建立自己的政權、國家難免就需要士族階級的支持。為獲得其支持,曹丕選擇頒佈“九品中正制”大幅讓利於士族。從那時起,被打壓許久的士族階級重新活躍起來。並且在勢頭上逐漸蓋過了宗親勢力。直到曹睿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才意識士族力量已經很強大了。強大到連曹睿臨終任命託孤大臣的命令都可以反對,本來曹睿想清一色任命宗親為輔政大臣。無奈最終向士族讓步了,選擇了曹爽和司馬懿,而司馬懿就是士族階級的代表。



曹爽掌權後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在爭取宗親利益,大力打壓士族階級。只不過曹爽的手段強硬卻不夠狠毒,細節處理又不到位。可以說曹爽得罪了整個士族階級,卻又沒有使其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再加上曹爽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若要正面硬剛,曹爽的贏面其實很大。曹爽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終究是官宦子弟,養尊處優的,沒有當機立斷、放手一搏的勇氣和魄力。


左將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把曹爽的身世理順一下。曹爽的爹爹是曹真,曹真本不姓曹而是姓秦,是曹操的養子。曹丕死前安排了四個顧命大臣,託孤兒子曹叡。曹真在四人中地位最高,職務為中軍大將軍,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陳群,曹休,最後一位是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可見曹真在朝中地位之高了。曹叡死前,將齊王曹芳託孤給曹爽與司馬懿。曹芳是曹叡的養子,來路不大清楚,登上少帝皇位的曹芳只有8歲。司馬懿的地位很快上升到與曹爽幾乎不相上下,這是曹爽自己給自己挖的一個大坑,因為司馬懿的升職都是他幫助首肯的結果。不久,曹爽感覺到了威脅,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的存在,讓曹爽如芒在背。在何晏,鄧揚,丁諡,李勝等人的建議下,曹爽急忙採取明升暗降的手法,去掉了司馬懿錄尚書事的頭銜,奪了實權,架空起來,升為有名無實的太傅。被架空的司馬懿表面偽裝瘋癱在床,卻策劃陰謀於暗室,網羅死黨,借曹爽擁少帝去明帝陵掃墓之機,在京城發動了政變。司馬懿故意放出口風,曹爽只要交出權力,曹家父子兄弟及下屬官員一律待遇不變,照享榮華富貴。司馬懿這一招十分厲害,對曹爽具有強大的誘惑力。既然照樣可以過花天酒地的生活,交出權力不幹活更省心了。天真的曹爽大概就是這樣想的,因此,手裡有天子有軍隊有武器有糧草的曹爽,為貪圖眼前的享樂,不顧有人勸他挾天子去許昌以號令天下討賊的建議,竟然向司馬懿交槍投降了。司馬懿大權在握後,翻臉無情,殺掉了曹爽三族及幾個同黨的三族。曹操地下有知,看到後輩如此窩囊無能,不知要被氣死幾個來回呢。


濱城老王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國首都洛陽爆發了一場改變中國歷史的政變。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與權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掃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司馬懿借用郭太后名義下詔,命自己的親信接管洛陽城的軍隊,並關閉洛陽城門。完全控制洛陽後,以郭太后之名,下詔罷免曹爽之職。曹爽在得知政變消息後,不知如何是好。最後聽信司馬懿的勸降之言,以為只要交出權力,就能保存富貴。司馬懿待曹爽投降後,將其下獄處死,夷滅三族,司馬氏就此掌握曹魏政權,為晉朝建立奠定基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高平陵之變時,曹爽兄弟手中掌握著天子和隨行軍隊,桓範又將大司農印信帶出,可調集許昌屯田區糧食物資,曹爽完全可以召喚軍隊反撲洛陽,平定司馬懿,可為什麼曹爽最終落得個投降身死的結局呢?筆者試析一二:

 

首先,曹爽沒有意識到這次政變的嚴重性。他還是延續了之前兩人之間朝堂鬥爭的慣性,抱有天真的僥倖心理,認為對方是四朝老臣,自己認輸了大不了將權力交給司馬懿,這樣也能回家做個富家翁。而沒有意識到司馬懿本意是要架空整個曹魏政權,為自己改朝換代做準備。

 

其次,曹爽面對的是整個世家大族集團。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兩人之間的個人矛盾,兩人背後是兩股巨大的勢力集團。司馬懿代表大魏士族集團,曹爽代表的是皇族集團,在之前曹爽搞得改革中雙方矛盾日益尖銳。高平陵之變中,元老重臣都在支持司馬懿,包括高柔、蔣濟、王觀、陳泰等等,面對失去控制的都城和齊心協力(沒有多少硬實力,但影響力不可低估)的世家大族元老,曹爽心理未戰先怯。

 

第三,桓範計策未必可行。《三國志》記載“範至,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發四方兵以自輔。”鼓動曹爽調兵反撲,後世所有人都認為如果照計而行必能扭轉戰局,並以此來批評曹爽的軟弱無能。但實際上中原屯田區早有忠於司馬懿的鄧艾在經營,只帶有少數禁軍的曹爽未必能取得糧食物資。

 

     第四,缺乏四方戰區實力派的支持。司馬懿深耕朝堂幾十年,出將拜相,無論政壇還是軍中都擁有曹爽遠遠無法比擬的人脈關係網絡。曹魏有河北、關中、荊州、揚州四大戰區,司馬懿先後伐吳、御蜀、滅遼東,早已在各戰區發展了自己的勢力。故而在高平陵之變中,我們未看到河北、關中、尤其是距離最近的荊州戰區對曹爽的有力支持,唯一沒有被司馬懿滲透的揚州軍區則鞭長莫及,也為日後的“淮南三叛”做好伏筆。

 

參考: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房玄齡《晉書》等等

 

 






大司馬徵西大將軍


曹爽的拱手投降,就是一起典型的“性格決定命運”的案例。

曹爽能夠成為輔政大臣的原因就是:他是曹真的兒子。外加當時的魏明帝曹睿病糊塗了,而掌握機要的中書孫資、劉放二人厭惡夏侯獻、曹肇,為了自已的利益而推薦曹爽與司馬懿輔佐。



曹爽畢生毫無建樹,就連唯一的一次南征蜀漢,也被王平打得大敗,成就了王平興勢之戰的功業,除此之外,曹爽與紈絝子弟無異。

德不配位,造就了曹爽的悲劇。曹爽執政之初,尚能謹慎從事,尊重同僚,可時間一長,開始排擠異已,結黨營私,軟禁太后,禍亂後宮,曹爽的行為不僅打擊了司馬懿,郭太后,而且連魏國一大邦的元老重臣統統都得罪了。



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乘曹爽離開京城,聯合郭太后及一幫曹魏元重臣,控制京城,關閉城門,在政治訴求上要求罷免曹爽。

司馬懿給曹爽的選擇是:放棄兵權,可保爵位及富貴。

而且保證人有:太尉蔣濟、尚書陳泰、侍中許允、殿中校尉尹大目,這些人有的是曹魏四朝重臣,有的是曹爽自已的親信。



曹爽面臨的選擇就是:要麼投降,做個富家翁;要麼與所有人為敵,進行一場在曹爽自已看來不可能勝利的戰爭。

曹爽就算不相信司馬懿,可他相信蔣濟、陳泰、許允、尹大目這些人,況且司馬懿在當時所有人看起來,就是一個社稷之臣,司馬懿的偽裝不在於騙過了曹爽,而在於連蔣濟、陳泰這樣極有心機的大佬也被騙過了。

所以桓範的苦勸,曹爽沒有聽。就連蔣濟都看穿了曹爽的內心,認為曹爽只是弩馬戀棧豆中的一匹劣質馬而已。



司馬懿最擔心的就是桓範的建議,挾制皇帝到許昌,以皇帝名義調動全國兵馬勤王,司馬懿守著一座孤城洛陽,難有勝算,這也是曹爽挫敗高平陵政變的唯一辦法,雖然不敢說有百分之百的取勝把握,但對於只要有機會就會爭取的曹家先輩們來說,曹爽的選擇正如桓範說的那樣:曹真何許英雄,競生出你們這樣像豬和牛一樣蠢笨的兒子。

蔣濟認為曹爽是弩馬(劣質馬),桓範認為曹爽是犢耳(像像豬和牛一樣蠢笨),而曹爽的選擇是:放棄抵抗,投降,做個富家翁,也就很好理解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在高平陵之變時,面對司馬懿的勸說,曹爽最終選擇投降,主要還是因為他能力有限,做事優柔寡斷,但是當時曹爽還真沒有把握和司馬懿對決。

曹爽雖然手中有天子,但是並沒有什麼大用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芳確實在曹爽身邊,但是此時的曹芳尚未親政,朝政理論上是由司馬懿和曹爽處理。換句話說,曹爽以曹芳名義下詔,誰都知道這僅僅能代表曹爽的意思,並非曹芳。在這種情況下,曹芳這個皇帝的身份利用價值,要大打折扣。

對於曹爽來說更糟糕的是,在整個高平陵之變時,曹芳並未表態對他予以支持,始終不發一言,顯然兩人之間關係並不深厚。所以他最多隻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卻不敢真的讓曹芳行使皇帝權力。

另一方面,由於此前曹爽曾經逼迫郭太后移宮,兩人之間矛盾極深。因此司馬懿在發動政變後立刻和郭太后聯手,取得了了她的支持。隨即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洛陽各城門,佔據武庫,以蔣濟、高柔、王觀等人控制了洛陽各軍,在政治號召力上並不吃虧。

而在朝堂之上,司馬懿得到了大多數元老大臣的支持,像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尚書陳泰、侍中許允等人都站在了他的一邊。而曹爽則只得到了大司農桓範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兩人同時對外發布命令,顯然司馬懿的話大家更相信一些。

在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已經控制了洛陽的大部分軍隊,曹爽沒有能力和司馬懿對抗。

在曹爽當權時,雖然以大將軍身份掌握了魏國的軍權,他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任武衛將軍,控制著中軍,在洛陽附近有著絕對的軍事優勢,但是在高平陵政變時曹爽和曹羲都在城外,身邊的部隊並不多。

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後,太尉蔣濟支持了司馬懿的行動。蔣濟曾經擔任過中護軍和護軍將軍,長期在中軍任職,在中軍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也正是在他的幫助下,司馬懿才得以讓高柔、王觀接管了曹爽和曹羲的軍權。

司馬懿在控制了武庫以後,又率軍駐守洛水浮橋。而曹爽此時則要窘迫的多,按照幹寶《晉紀》所述,曹爽撤到伊水之南以後,徵發屯甲兵數千,修築營壘自衛。

爽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木為鹿角,發屯甲兵數千人以為衛。

從司馬懿和曹爽的舉動來看,司馬懿明顯是一種進逼的姿態,他主動出城,佔據洛水浮橋,防止曹爽向西逃往關中。而曹爽則只能退而自保,顯然此時在洛陽附近,司馬懿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司馬懿之所以不急著發起進攻,只是因為曹芳畢竟在曹爽軍中。他既然以魏國忠臣自居,發起政變只是為了撥亂反正,自然不適合馬上兵戎相見,但是這不意味著曹爽如果試圖反抗他還會坐視。

如果曹爽真的試圖挾持曹芳逃到許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那麼司馬懿肯定會立刻出兵攻打曹爽。靠著幾千屯田兵的護衛,曹爽要安全逃到許昌的難度很大。實際上司馬懿在彈劾曹爽的詔書上也寫明瞭這個意思,如果曹爽敢負隅頑抗,立刻軍法從事。

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

即使曹爽僥倖逃到許昌,也難以召集起部隊和司馬懿對抗

除了中軍之外,魏軍其他部隊主要分佈在揚州、荊州、豫州、雍涼、河北五個地區,其中又以對吳蜀一線的揚州、荊州、雍涼三個地區兵力最多,戰鬥力最強。

這五個地區裡,河北距離較遠,其他四個地區中雍涼都督夏侯玄和曹爽的關係最好,但是他遠在關中,司馬懿駐軍洛水以後,曹爽難以趕去和他匯合。而且在之前曹爽伐蜀之戰中,夏侯玄也參與其事,結果遭到大敗,夏侯玄在軍中威望大跌,因此他能策動多少人馬響應曹爽是個問題。

荊州地區是司馬懿長期任職的地方,他在這裡影響力極大,都督王昶也是司馬懿大力舉薦上去的,所以可以肯定他會站在司馬懿一邊。

而關鍵是揚州都督王淩和豫州都督毌丘儉,這兩個人後來都陸續參加了反對司馬專權的淮南三叛,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是曹爽可以爭取的力量。然而王淩和毌丘儉是忠於曹魏,反對司馬專權,並非是和司馬懿個人之間有恩怨。

司馬懿發起高平陵之變,其公開的口號是曹爽背棄顧命,僭擬專權,獨掌禁軍,離間太后和天子之間關係,將皇帝當作傀儡,自己是為了魏國考慮,才起兵撥亂反正。由於曹爽此前確實獨斷專權,任人唯親,所以司馬懿這個口號還是很有號召力的,朝中元老們的站隊也表明了這一態度。

在這種情況下,王淩和毌丘儉不大可能支持曹爽,除非有曹芳的公開表態。但是按照曹芳在高平陵事變時的態度,顯然他和曹爽之間的關係並不好,曹爽也不可能指望曹芳會站在他這邊。

所以最樂觀估計,王淩和毌丘儉在此事中也不過是保持中立態度,而糟糕一點的話,則是要求曹爽交出曹芳,然後由曹芳做決斷,那麼曹爽的處境就尷尬了。

結語

因此綜合當時的形式看,曹爽的處境並不樂觀,司馬懿的大軍對他虎視眈眈,曹芳態度冷漠,而包括他弟弟曹羲、曹訓在內,此時他身邊的大部分人都不支持他起兵。在這種情況下,曹爽並沒有什麼必勝的把握,又有蔣濟、陳泰等人出面擔保,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風雨的紈絝子弟,他最終選擇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經遠


這個還不是因為打不贏司馬懿,司馬懿實在是太厲害了。司馬懿雖然是看起來什麼都沒有,其實司馬懿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當時司馬懿雖然是沒有皇帝,但是他有皇太后啊,擁有太后的話是比皇帝更加的管用,而且司馬懿也培養了一支軍隊,這全是司馬懿多年的準備,這些軍隊對司馬懿是非常效忠的,而且是非常厲害,就像敢死隊一樣,曹爽能夠和這些人比嗎?


而曹爽的話,雖然他們的父輩比較厲害,可是到了他這一輩就是軟骨頭,還沒打就想要投降,完全是侮辱了他們父輩曹氏家族的榮耀,給司馬懿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換做其他人的話都會奪得曹氏家族的江山,更何況是司馬懿這麼強大的人呢,這個人是不能夠和司馬懿相比的。

司馬懿實在是太強大了,曹爽不敢和他比

司馬懿可是三國之中最厲害的謀士之一,他可是將諸葛亮都打敗了,像這麼厲害的人都被他玩弄於鼓掌之間,諸葛亮都沒有玩過他,可想而知司馬懿到底是有有多麼可怕的實力,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三國已經過去了幾十年,而司馬懿依然活著,而且活得非常的好好的,可想而知司馬懿是多麼可怕。而曹爽的話就是膽子非常小,不敢和他比。


想想司馬懿能夠在朝廷上當了這麼多年的大臣,自然是根基非常的牢固,而朝廷很多人都是對他非常熟悉的,現在可以說是三朝元老。甚至都可以說是四朝的元老了,能夠和他比的人都已經埋進土裡了,現在他才是真正的老資格,他要是想要做亂的話,不僅是為魏,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就算是天下也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

而且司馬懿可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培養的那具敢死隊都是對他效忠的,而且都是亡命之徒。這樣的軍隊才是最可怕的,雖然他不能夠和真正的軍隊相比,但是打一場這樣的戰爭或者是暗殺的話,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他想到這一點肯定是感到非常的害怕,而且在這樣條件下,他只能夠選擇投降。



曹爽是一個軟骨頭,他根本不可能和司馬懿相比。

曹爽這個人雖然看起來是非常高大威猛的,在三國之中又有很大的權利,但是這也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表面上是非常的強大,可是內心卻非常的虛弱,遇到一些麻煩的話就會被別人踩在腳下。這個又怎麼能夠和司馬懿這麼強大的人相比呢?他只能夠選擇投降了。他平時的時候能夠欺負司馬懿,就是因為自己擁有很大權力,可是司馬懿現在是比平常更加的強大,能夠和他針鋒相對,他自然是比不過的。



曾經很多次試探司馬懿,就想知道司馬懿的狀態是怎麼樣的,當時司馬懿可以說是快要入土了。唉,這個時候他就已經放鬆下來,要是當時就殺掉司馬懿的話,或許就沒有這樣的事情,司馬懿的演技也是非常的厲害,能夠騙過所有人,這證明曹爽是玩不過司馬懿的。

你們認為曹爽和劉禪是一樣的嗎?歡迎評論。


汪公說


曹爽,字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是大司馬曹真長子。自從曹休、曹真去世之後,曹家將權便有九年的空檔期,在這期間軍事指揮權落到了司馬懿和外姓大臣的手裡。後來魏明帝曹睿,病的十分嚴重腦子不清楚,掌握重要機密的孫姿,劉放二人,十分厭惡夏侯獻和曹肇,都是為了自己利益而推舉曹爽和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如果曹爽真的有實力,那麼曹家將不會出現為期九年的空檔期,總的來說,曹爽能夠成為輔政大臣,僅僅是因為,他是曹真的兒子,各方面勢力權衡利弊後,曹爽是個最優的選擇罷了。

曹爽最開始執政的時候,為人謹慎,尊重同僚,但是時間一長,仗著自己的身份和權力,便開始有點飄,排擠異己,結黨營私。連太后都被軟禁,霍亂後宮,司馬懿被他狠狠的打壓了十年之久,滿朝的文武大臣都被他給得罪光了。

後來,司馬懿趁曹爽陪著皇帝外出祭拜的時候,聯合郭太后和朝中的大臣們,關閉城門,發動了高陵政變,控制了整個京城,要求罷免曹爽,便派人告訴曹爽,讓他回來投降,並把皇帝帶回來。

司馬懿給曹爽的選擇是:放棄自己的權利,可以保住官爵和他的富貴。擔保人分別是太尉蔣濟、尚書陳泰、侍中許允、殿中校尉尹大目,這些人都是朝堂上的重臣,其中還有人是曹爽的親信。

但是當時有個大臣叫桓範,從京城逃出去,跑到曹爽處,給他出謀劃策,他告訴曹爽,此時絕對不能投降,應該奮起反抗、皇帝在我們這邊,我們可以以天子以令諸侯,皇帝的命令誰敢不聽。如果不聽這就是謀逆大罪,我們的勝算還是很大的。二就是,雖然司馬懿控制了城中的部隊,但是中領軍還在城外,中領軍是曹爽的直屬部隊,曹爽可以直接控制並下達命令,而且洛陽典農也在城外,曹爽也可以調動。三、許昌有充足的兵器,很快就可以運送到部隊這,用這些武器武裝軍隊,完全是夠用的。第四就是桓範就是大司農,主要掌管糧草,大印在手,糧草調動只是分分鐘的事情。糧草,武器,軍隊都有了,而且還有皇帝這張王牌,勝算還是十分巨大的。

擺在曹爽面前的是選擇,讓他十分糾結。把權力交出去,做一個沒有任何權利的有錢人,要不然就是去奮力打一場不知道勝算如何的仗,如果贏了,那麼權利和富貴都在,如果輸了就是一敗塗地,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而且司馬懿那邊有那麼多大臣做擔保,恐怕也是信得過的。

所以曹爽在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後,沒有聽從桓範的勸告,決定去向司馬懿投降。氣的桓範說,曹真是個大英雄,怎麼生出了你這樣蠢笨的兒子呢?桓範確實也是應該生氣,本來跟曹爽沒有什麼特別密切的聯繫,但是覺得曹爽贏得把握比較大,所以才去賭一把。只可惜他看錯了曹爽,沒有想到曹爽是一個這樣的人,賭錯了人,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

其實司馬懿內心也是真的很擔心吧,曹爽萬一真的聽了桓範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調動軍隊來反抗,那麼這場仗的輸贏真的是很難下結論了吧。當知道曹爽選擇投降的時候,內心肯定是慶幸的,不費力便解決了一個隱患。

曹爽在當了這麼多年輔政大臣,在朝廷上為所欲為,打壓司馬懿,那他必定也知道桓範的計策是可行的,那麼為什麼他還選擇了投降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曹爽的家人還在城中,他顧念家人

曹爽陪著皇帝去祭祀,斷不能把所有家人帶上,而且也沒有料想到司馬懿會發動政變,肯定不能提前安頓好家人,如果開戰,那麼家人就是曹爽的一大軟肋,增加了司馬懿的籌碼。而且按照司馬懿所說,只要自己交出權力,就可以保住爵位和富貴,還可以保住家人的平安,按照常人的思路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聽從了桓範的建議,家人可能都會被殺害。在這一點上看,曹爽還是不錯的,十分顧念家人。

他沒有看透司馬懿,錯信了他

曹爽這件事兒的本身就是一場博弈,只能說司馬懿談判的條件十分有誘惑力,而且,之前的時候,跟司馬懿的關係並不是特別的僵,沒有動過司馬懿手下的人,所以他認為,司馬懿不存在壞恨在心這回事兒,而且司馬懿之前為人十分的低調,曹爽本身又是皇室的貴族,他怎麼可能說殺就殺呢。而且當時司馬懿提出的條件,還有朝中的重臣做擔保,其中還有自己的親信,增加了可信度。這些條件都影響了曹爽的判斷力,以至於輕信了司馬懿,如果他沒有相信,那肯定是不一樣的後果,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

曹爽本身的性格

在文章剛開始的時候就提到,曹爽本身並沒有很強的能力,他能成為輔政大臣就是因為他是曹真的兒子。各方勢力權衡利弊後,他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沒有曹爽,也會有替他人來代替他罷了。他的一生真的是毫無建樹,唯一一次的南征蜀漢,也大敗,他本身又是貴族,順風順水,沒有經歷任何的波折,他是這樣的性格也不奇怪。就連蔣濟都認為,他是“駑馬”。其實,曹爽也挺可憐的,被別人生生放到這個位置上,最後落得這個下場。

曹爽自己沒有勝利的信心

根據曹爽自身的性格來看,他沒有信心也是可以解釋的通的。司馬懿能征善戰,而且有豐富的帶兵經驗,自己只有一次出兵還失敗了,所以他根本不相信自己是司馬懿的對手。在當時曹爽可以調動的軍隊都是雜牌軍,司馬懿控制的兵力都是主力軍,這兩大軍隊實力一比較,曹爽更沒有信心了,雖然皇帝在自己手上,但是皇帝還比較年幼,司馬懿那邊是太后的支持,這樣一比較實力懸殊,曹爽就有一種心理暗示,這場較量必輸,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那還不如投降。

總結來說,曹爽自身有很多的優勢,奈何沒有發揮好,能力配不上所得到的權利罷了。


木劍溫不勝


1.曹爽對整個局勢的錯誤判斷

正在熱播的《虎嘯龍吟》中,把曹爽塑造成一個有勇無謀,優柔寡斷得甚至有點蠢萌的人物形象。

把司馬懿塑造成一個隱忍,為了自保才籌謀奪權的忠臣形象。

歷史上真實的曹爽未必萌,但必定是有些蠢的。司馬懿未必忠心,但一定是隱忍的。

曹氏家族十分排外,魏的人才選舉制度對非曹氏宗親的人十分苛刻,這導致了很多人對曹氏宗親的不滿,而曹爽是宗親的代表人物,這種不滿自然而然就集中體現在他身上。

作為曹睿的兩位託孤輔助大臣之一,司馬懿顯然圓融得多,所以他成為了那些人擁護的對象。

兩個陣勢對立起來。一方是不滿曹氏宗親的士人階層,一方是已失去了民心的曹氏宗親。

大戰前夕,如果曹爽聽了桓範的話,擁護皇帝退守許昌,聯絡各地都督討伐司馬懿,他未必會敗給司馬懿。

然而,當時朝中的太尉蔣濟等人向曹爽保證,司馬懿只要權利,不會傷及性命。

曹爽很傻很天真,完全相信了,以為退路很寬,就放棄了和司馬懿對立的信念,欣然投降了。

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手握兵權的司馬懿出爾反爾,待他投降回到洛陽後,將他滿門一網打盡。

2.司馬懿掌握了兵權

如果沒有兵權,司馬懿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太傅。然而,他控制了洛陽的禁軍,就有了對抗曹爽的最大籌碼。兵權是個好東西,司馬懿對兵權的熱衷,在影視劇《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中都有較為形象的體現。

再加上司馬懿隱忍腹黑的性格,裝得一手好無辜,騙取了太尉蔣濟等一干老臣的信任,也騙過了天真的曹爽,最終使得曹爽不戰而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