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司馬懿政變殺曹爽奪權,曹氏宗親為什麼不反抗?

用戶68722743688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司馬懿政變殺曹爽奪權,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事變發生時,曹魏有哪些曹氏宗親,其次,需要知道這些曹氏宗親有沒有反抗司馬懿,如果沒有反抗,為什麼?


現在我們來一個一個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司馬懿政變時,曹氏宗親大概由哪些?高平陵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史書記載的曹操這一輩8人,曹爽父親曹真,也就是魏文帝曹丕這一輩37人,在世的基本已經不多了,曹爽通常估計出生於公元200年前後,同輩36人。由於文帝開始,出於對曹操立儲君之變的心理陰影,對曹氏宗室的防範遠遠勝過了對權臣的防範。得以掌握大權的,除了曹爽兄弟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包括曹氏和夏侯氏在內的其他曹氏宗親成員。據三國志記載,當時掌握大權的曹氏宗親主要有: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韂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這幾位都是18年前去世的曹真之子,以及著名的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夏侯玄,與曹爽交厚的討蜀護軍、右將軍、博昌亭侯夏侯霸,兗州刺史夏侯威,樂安太守夏侯惠,河南尹夏侯和。

這也回答了第二個問題,由於除了曹爽兄弟之外的其他曹氏宗親,由於曹丕沿襲下來的監視和控制,所以不存在其他得以掌握軍權或者地方大權的情況,也就沒有了可以進行反抗的客觀條件。而隨後,司馬懿以曹爽預謀不軌為由,誅殺曹爽三族,也就是父族,母族,妻族。那些先被曹丕、曹睿控制,後被司馬氏控制的可憐曹氏宗親,就這麼默默無聞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外領軍的將領,如夏侯玄,奉詔回京,夏侯霸投奔蜀漢,正如曹爽本人莫名其妙的居然回城接受司馬氏的控制,只能讓人感嘆,智商有問題,而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體系,中央政權對軍隊體系控制力,確實是非常強大的。

另外,曹爽本人被曹睿臨終前任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司馬懿共同輔佐曹芳。然而,他並沒有這個能力,卻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隨後逐漸驕淫盈溢。其弟曹羲多次勸諫,反而為曹爽不喜。事變發生之時,曹爽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剛愎自用又抱有幻想。相信即使司馬氏不殺他,遲早他也會因為什麼情況自尋死路。

曹氏家族三代皇帝,曹操的偏頭痛,曹丕的早亡,曹叡的無後。最後亡於司馬氏,而司馬氏又亡於劉裕。每每讓人感嘆,那個豪強輩出的三國時代,意味著強大的秦漢時代的消亡,作為華夏天道文明初次斷裂的終點,混亂紀元就此開啟,華夏文明的碎片逐漸凋零,直至今日。

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化不斷,文明不絕。

偉大的領導者不會是司馬懿,也不會是曹氏,而是真正的華夏王者。

非王者,不得為王,非聖人,不得稱帝。

司馬懿不具備聖王的素質,曹爽,就更不用提了。


平凡2850


因為一個名字——曹植。


沒錯,就是曹植。


當年曹丕的繼承順位險些,或者說是他自己以為險些被弟弟曹植搶去了,所以,從曹丕開始,曹魏政權一直以來對宗親採取的是滅絕人性的打壓政策。


沒錯,滅絕人性。這個形容詞不是我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反應事實的存在。曹魏的宗室成員們,幾乎每日都在白色恐怖中惶惶不得終日,普通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都低調得不能再低調,活得還不如普通人家。


曹植《求通親親表》載: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絕,吉凶之問塞,慶弔之禮言廢,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可想而知,這樣的宗親們,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哪還有力量去反抗已經得到朝中眾多世家大族支持的司馬懿?


色國丞相


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受到了曹爽的排擠。司馬懿丟了兵權當了太傅後,也不計較,推病在家冷眼看起天下大勢來。在曹爽耍小心眼派人來試探他時,司馬懿給他演了一出精彩的老邁將死的大戲,曹爽等人竟信以為真。

曹爽獨掌大權,又不再顧忌司馬懿後,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終於,好四處招搖的曹爽決定陪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先帝。於是曹爽帶了他三個弟弟曹羲、曹訓、曹彥,以及一幫心腹出發了。臨行前,桓範勸曹爽最好不要全帶兄弟們去,防止生變。得意忘形的曹爽全然不聽,帶領親信一擁而出。



司馬懿聞訓後,立即起用跟隨自己衝鋒陷陣的軍士和家將,帶領二子先去奪了兵權,又佔領了曹爽及其兄弟的軍營。曹爽妻子和家人得知司馬懿政變後,曹家守門將潘舉曾帶弓駑手阻擊過司馬懿,卻被偏將孫謙勸了幾句就放行了。

政變消息傳出後,正在飛鷹走犬的曹爽大驚失措,嚇得幾乎落馬。此時,有人勸曹爽挾天子去許都,調兵馬討伐司馬懿;也有人勸投降。未經過大陣磨鍊的曹爽,終無主見,選擇了投降。司馬懿將曹爽及其兄弟三人回私宅,其餘人員全部監禁。

在曹爽以為司馬懿必無加害之心時,司馬懿卻從曹爽心腹外圍打開了突破口,得到了曹氏及其心腹謀逆造反的供詞坐實了罪名,將曹爽兄弟三人及其心腹們,皆斬於市,滅了三族,曹氏勢力基本上清除,只剩下在外守邊的夏侯玄和其叔夏侯霸,自感難以自保,投降了蜀國。

司馬懿誅殺曹爽,在京在外的,都被司馬懿算計清楚,一次滅三族,曹氏再沒有反抗力量了。


星下靜思


因為到曹芳繼位的時候,曹氏宗親已經非常虛弱了。

根本原因是曹丕是通過和曹植爭權奪位,才拿下太子之位,最終當上皇帝的,所以他對曹氏宗親一直是採取防範的態度,不僅僅是對曹植,對他幾個兄弟都十分忌憚。

在曹丕統治期間,對曹氏宗親基本上不給予兵權,也不給他們封地上的真正實惠,而在地方上把他們圈禁起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實權也沒有什麼政治影響力,哪怕曹丕任用的真正的宗室人員,也就是曹真這樣和他沒有血緣關係的曹操的養子。

等到曹睿統治期間,也基本上延續了曹丕的做法。在中央,曹魏的統治中心是世家大族,而不是曹氏宗親。

經過這幾十年,沒有權力,也沒有影響力的宗室很難在曹芳時期逆轉。更何況曹睿託孤的時候,原本定好的宗室安排又否定,只留下了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這就導致了宗室一點力量都沒有,曹爽也就這樣被司馬懿殺害了。


葉子評論


(軍事聯盟裡司馬懿劇照)

首先曹氏家族沒有反抗,是因為曹爽名義上的罪名是謀反,這個罪名是司馬懿和郭太后按在曹爽頭上的,是司馬懿以郭太后的名義下的詔書:『免去曹爽、曹羲、曹訓兄弟的官職兵權,以侯爵的身分退職歸家』。其實這是欺騙曹爽的招數。說的輕巧,讓他放心回來罷了。

從外表看起來名正言順。加之當時曹爽的老爸曹真,叔叔曹休都已過世,有道是“人在人情在,人去恩義絕”這時的宗親都是遠族同親,誰願意惹禍上身呢!

另一原因就是曹爽把持朝政時,為非作歹,自高自大,重用一些無能之輩,比如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這些人都是市儈之輩,沒有真才實學,一但主人有難,個個自保。曹爽身邊只有他的弟弟曹曦和曹訓。愚蠢的曹爽在陪同皇帝曹芳去祭拜高平陵祖上時,竟把兄弟和親信都帶出去了,這就為司馬懿一鍋端提供了機會。


(軍師聯盟裡曹爽劇照)

反觀司馬懿身後,站著滿朝文武,比如太傅蔣躋,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都做司馬懿的說了客,去勸說曹爽投降。一句話,曹爽當權時不得人心,沒人為他出力。

再一個就是曹爽自己沒主見,自己惹得事,自己不主動反擊,猶猶豫豫,瞻前顧後,沒有放手一搏的決心,難道指望別人為自己出頭嗎?正如明朝朱棣造反時,姚廣孝就說給朱棣:“王不出頭難做住”。『老馬戀棧,不主動出擊,把命運交給司馬懿掌握,曹爽豈不是死路一條?』

曹氏宗親看的真真切切。說,“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曹爽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躲遠點吧,免得被他連累滅族。

其實,重要的一點是在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也明確表示,針對的是曹爽兄弟,和其他曹氏宗親一律無關。這就從最初給其他宗親吃了定心丸。讓其他人知道,這是政治鬥爭,而非家族清洗。其他宗親何必自找麻煩呢!


(軍師聯盟裡曹爽和六歲的兒子)

最後的結果是司馬懿誅殺了曹爽和支持曹爽的親信。司馬懿擴大了戰果,清除了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所牽連者達五千餘人。

司馬懿除任用名士、能人外,亦提拔親信、心腹之人。安排自己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朝中重要官職。為以後子孫篡位打下了基礎。司馬懿是典型的說話不算話的人。曹爽和曹氏宗親,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軍師聯盟裡司馬懿和皇帝曹芳劇照)


秉燭讀春秋


因為曹氏皇族在魏國根本就沒有一點實權,沒有能力反抗。

魏國第一任皇帝是曹丕。他跟兄弟曹植、曹彰關係都不好。

曹植跟曹丕為了爭太子之位,鬥了很長時間,雙方積怨很深。曹丕當了皇帝,自然不待見他。經常找理由整治他。若不是太后護著,曹植早就悲劇了。

曹彰這人打仗很厲害,為人霸道。他也有野心當皇帝,也有人說他支持曹植。曹丕當然也厭惡他。曹彰在進京朝見的時候,莫名其妙的暴斃了。

曹丕本來有20多個兄弟,因為奪嫡之爭,他對這些兄弟都是非常提防的。這些王爺們封地都非常少,小的只有一個縣,大的才三四個縣。為了不讓他們發展勢力,曹丕每隔幾年就給他們換個地方。給這些王爺配的屬官,都是些無能之輩。按規定,王爺們可以配一二百個士兵。曹丕也都是專挑老弱病殘給他們。



曹丕定下的規矩,就是對諸侯王嚴格限制。這些諸侯王就跟囚犯一樣,毫無自由。他們是毫無參政議政、發展勢力的機會。

到魏明帝曹叡的時候,諸侯王的日子稍微好了點。但是曹丕定下的祖制是難以改變的。曹叡臨死前,本來是想讓曹操的兒子、燕王曹宇擔任大將軍輔政的。後來被大臣孫資、劉放勸阻,改立曹爽、司馬懿輔政。

在魏國,只有曹休、曹真、曹爽這樣的皇室遠親得到過重用。皇室近親則一直被嚴格限制,沒有一人被重用。曹爽被滅後,曹家已經沒有一個掌權的人了,沒有反抗的資本。反抗司馬懿的,倒是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這樣的外姓大臣。


國史拾遺


重用士族,打壓本族

士族一般都與本族無淵源。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打天下的時候,手裡的權利都是交給自己的兒子、侄子還有信任的人,曹操始終提防著外族,因為曹操對於東漢而言,本就是外族謀取了劉氏的江山。

曹操對於士族是能利用的就利用,太聰明的就打壓,所以曹操在世的時候除了夏侯氏之外,就沒有什麼外姓是掌握大權的,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在那個時候不出名的原因。


但是曹丕不同,在魏國之前,曹丕和曹植兩人爭奪太子之位,這讓曹丕看到了兄弟之間的勾心鬥角;當曹操死後,曹氏宗族的人就來詢問玉璽在哪,這讓曹丕下定決心要打壓本族。

曹丕上位之後就把本族的兄弟打壓個遍,當初與他爭太子之位的曹植被嚴加看管,在外面統領軍隊的曹彰更是離奇死亡,其他的兄弟們都被軟禁了起來。

曹氏被打壓,得了好處的就是司馬懿等士族,司馬懿手裡的權利越來越大,雖然曹真、曹休被重用過,但是曹丕明顯不信任他們,不然託孤的時候也不會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他們四個人了,因為他怕曹氏宗族再次奪得權利,司馬懿和陳群能夠制約曹氏。



平民翻身難,個人集權大

曹氏宗族走向沒落的第二大原因就是沒有人才。曹操是個愛才之人,不管你是平民也好還是大家族也好,只要你有本事你就可以到我手下做事,曹操這番舉動讓很多將領為他甘心賣命,就像曹操在和張繡的叔母幽會之時,典韋還拼命保護他一樣。

曹丕卻恰恰相反,曹丕統治的魏國,平民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因為從曹丕起,用人只看出身,本族的人已經被打壓,外族的人被重用,這也導致在魏國朝廷裡絕大多數都是外姓官員。



此外,在曹丕的一系列政策之下,司馬懿等外姓逐漸掌握了巨大的權利,司馬懿一家獨大,能約束他的人幾乎沒有多少,他篡位是蓄謀已久。

高平陵之變一舉推翻了曹氏,朝中竟然沒有敢反抗的官員,前線軍中雖有曹氏反抗,但也是迅速被平息,可見司馬懿的權利有多大了。

總的來說,曹丕逼死了曹氏,所做的一切都成全了司馬懿,曹氏並不是沒有反抗,只是反抗太無力罷了。


逸聞軼事


司馬家奪權,曹家宗室大概有三種情況:不想反,沒能力反,反不贏。

關於這種情況,三國志有一段記錄:異哉,魏氏之封建也!不度先王之典,不思藩屏之術,違敦睦之風,背維城之義。漢初之封,或權侔人主,雖雲不度,時勢然也。魏氏諸侯,陋同匹夫,雖懲七國,矯枉過也。

什麼意思呢,就說曹魏的宗室分封最奇怪了,一不考慮都是一個老子生出來的,不念大家的兄弟感情,二也不考慮讓自家兄弟拱衛自己的皇位,漢初大封宗室,導致了七國之亂,但當時是時勢所趨,不得已而已。而到了現在,矯枉太過了,魏氏的諸侯跟老百姓沒什麼區別。

這就是主要的原因在,魏氏沒有大規模的扶持自己的宗室。

那就導致了上面三種情況,第一不想反。曹植就不想反的,因為當皇帝的曹丕一脈跟他是對頭啊,當年拼命打壓曹植,曹植就是想當個官,發揮自己的才華都不可能,他就是知道司馬家奪權,他也不會反抗。當然,他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曹植的兒子到了晉朝,依然是當官的,對這些宗室來說,皇帝姓曹還是姓司馬,其實區別不是特別大了。頂多少了一個標籤而已。

況且,最希望你倒黴的,可能不是那些跟你沒關係的人,往往是跟你有利益衝突的親戚。

另外,司馬家上臺,對於大部分的曹家宗室,尤其是沒有直接跟他們對著幹的人,還是比較厚道的,雖然殺皇帝曹髦比較過份了點,但對其他人還是不錯的。

最後騰位子的曹奐,他後面被封為陳留王,還是王侯嘛,曹爽被司馬懿關在門外,讓他投降,曹爽說:就算投降,我也不失為富家翁嘛。

其實這個話多少是有點道理的,只是曹爽不能為富家翁,因為已經撕破臉了,但其他的曹家人還是能當富家翁的。能好好的當富翁,幹什麼去挑戰已經控制朝廷的司馬家呢?

且說那個陳留王,這個王存在了很長時間,到了後面衣冠南渡,繼續到南方過好日子,到了第6代,司馬家族不行的時候,陳留王曹虔嗣出面,讓東晉皇帝讓位於劉裕,最終是滅了司馬家族,所以,曹家當侯的時候比司馬家族還長。直到第十代的陳留王曹粲又率大臣勸進,讓蕭道成當了皇帝。人家還在呢。

所以,司馬家族當皇帝,對大部分的曹家宗室的根本利益沒有什麼動搖,那當然就不會反。

另外,也沒能力反。當時的曹室宗親,也就有點錢,並沒有兵權,連人身自由也沒有。有一回,曹植進京看了皇帝,回去的時候,跟另一個兄弟一起回封國,走在一起聊天,立馬就被官吏攔住,說你們這樣是不允許的。

最後,是反也反不贏,高平陵之變後,不是沒有反的, 比如 毌丘儉,當然他不是曹家人,但也算是反司馬家的,結果很快就被平了。

所以,基本就是這三種情況,那可能要問,為什麼不大封曹家兄弟呢,讓曹家兄弟去掌權,那樣,曹家這個大家可能安全了,但皇帝就不安全了,兄弟造起反來,可是更方便的,不說兄弟了,就是表兄弟也是很厲害的。如果司馬家不發動高平陵兵變,那後面奪位的必是曹爽無疑。

所以,用自家人,不用自家人,各有利弊。怎麼保障自己的權力,怎麼分配手中的權力,永遠是皇帝要解決的難題。


腦洞歷史觀


先來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曹丕篡漢時候漢室宗親沒有起來反抗呢?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那個時候,宗親已經被掌握實權的權臣曹丕或者司馬炎控制的死死的,司馬炎篡位時,曹姓宗親連人身自由都沒有,只能被限制在自己的封地的王宮裡,不能交通諸侯,不能結交將軍,大臣,不能參與朝政,實際上他們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了。

至於那些手握重權的宗親,比如曹爽、夏侯玄、夏侯霸、等等,他們也曾經公然反對過司馬氏掌權,但都被司馬懿、司馬昭平滅了,曹爽被誅,夏侯玄被誅、夏侯霸叛逃到蜀漢,他們沒有能力和手握皇帝的司馬氏對抗。

還有幾點原因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司馬氏篡位用了20年的時間鋪墊,多數曹魏大臣已經人心歸附到司馬氏了,當時掌權的大臣多半都是司馬家族提拔的,剩下的幾個曹氏宗親沒有群眾基礎,怎麼反抗?

第二,司馬氏不是無能之輩,祖孫三代個個勵精圖治,文武全才,為國為民,當然,更加為了自己,但不可否認的是百姓對他們的為政措施是很擁護的,這樣就不會使中立的大臣反對,擁有了威望,對這點曹氏宗親也是很忌憚的。

第三,這和曹丕採取的政策有關,曹丕上位以後重用旁系親族,如夏侯氏、曹真、曹休等,對親兄弟卻很嚴厲,這樣就導致這幾個重要的旁系宗親被司馬氏玩完以後,其他的直系宗親根本沒能力反抗,只能束手就擒。

總的來說就是曹氏宗親被分化、被打壓、被誅殺、被熬死、被迫叛逃,權力逐步被司馬氏取代,而司馬氏又屢立大功,在朝中民間都有很高的威望、司馬氏又拉攏大臣,把忠於曹魏的世家大族逐步過渡到忠於司馬家。就這樣,經過20年時間,司馬炎篡位時可以說整個曹魏的皇帝實際上早已經屬於他了。


鑑言歷史


因為朝政實權已為司馬懿掌控,曹氏宗親反抗則亡,順從或可活,在生死存亡之際,絕大多數會選擇生,即識時務者為俊傑,沒有或極少人願為虛名惹實禍。一樣的道理,岳飛被殺時,嶽部無一人為其鳴冤,相反王貴等還落井下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