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爲何仍選擇投降?

手機用戶82577755743

《晉書》司馬懿傳:“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這就是鷹視狼顧,這個細節被《軍師聯盟》曹操拋棋子,司馬回望的劇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很多人循環播放,看了不止一遍,演的非常精彩。書中道,曹操又夢見三馬食槽,內心很厭惡司馬懿。

(《軍師聯盟》曹操試探司馬懿時,司馬懿的反應)

司馬懿內心韜光養晦是實情,不過曹操這個夢未必是真的。

大概可以看出來,曹操一家子是防著司馬懿的,其實何止是司馬懿,曹家最喜歡用的就是族人。

曹叡死前,命曹爽和司馬懿輔佐少主曹芳,曹芳是曹叡的養子,有一說他其實是曹彰的孫子。為什麼輔政成雙呢?為了互相牽制,二人的力量一抵消,小皇帝就安全了。

可惜曹爽的謀臣技高一籌,給曹爽出了個主意,升司馬懿為太傅,實乃明升暗降,司馬懿老奸巨猾,起能不知?先失了一招之後,只能忍著。曾裝病,“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的錯覺——《晉書》。

司馬懿忍著,曹爽可沒閒著,要是沒有司馬懿的存在,曹爽就會發展成曹魏最大的權臣,曹芳被代替也是必然結果。但是天下還是曹家的。當時他的逆行得到了很多人的不滿。

司馬懿遭到從曹操時期到曹爽時期的防備,內心未免會產生波動。

高平陵是曹叡的葬身之地,也是司馬懿發跡之地,此地見證司馬懿的權變,真是歷史的巧合。曹爽兄弟都跟著去了,給了一鍋端的機會。

司馬懿的聰明沒必要用曹爽的愚鈍來襯托,因此可以相信史書的記載,當司馬懿接管軍隊,用太后的名義(太后對曹爽也不滿,或者是假詔書)罷免曹爽兄弟,曹爽接到後不敢給曹芳看,沒了主意。後來桓範去找曹爽,司馬懿料定“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出自《晉書》。果然如此。

曹爽小事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大事沒有主意(曾不顧司馬懿反對進攻蜀國,失敗),司馬懿騙他讓他交出兵權,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便信了,這不就是求死之道嗎?


大眼大世界

高平陵政變,是曹魏的全面失敗,這次失敗後,無論三國誰勝誰負,都沒有曹氏的事了。對曹爽來說,更是滅門之災。曹氏從曹操死前人才濟濟,挾天子令諸侯的局面到曹爽被人滿門一鍋端的局面,時間不過二代人,令人唏噓不已。

239年初,曹睿臨終前對匆匆趕回的司馬懿說了最後一句話:“死前能見到你,我死而無恨了。”司馬懿再次感到沉甸甸的信任。他接受了又一位大魏皇帝的託孤使命,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主掌朝政。

少主曹芳才八歲,主少國疑,還有另一位託孤大臣曹芳,託孤前他才火速被提拔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睿安排很爛,曹爽年紀太輕、又沒有足以服眾的功勞,讓他和司馬懿共同輔政,這不是逼著他倆互相攻殺、你死我活嗎?

共同輔政初,他尊重司馬懿意見,有什麼需要決策的,也都讓司馬懿來定。可是漸漸的,他嚐到了權力的滋味,那感覺好爽,讓他想要更多。這時他的手下幫他出了個主意:升司馬懿的官,明升暗降,拿走他的兵權。一旦這老頭手裡沒了兵,他就不敢放屁了,於是,司馬懿被“尊為”太傅。

司馬懿立刻明白:朝廷不信任自己,或者曹爽不信任自己。那他怎麼辦?他有三條道路可選:第一條,老老實實交出兵權,心甘情願退居二線,等死;第二條,繼續與自己的老部下暗通款曲,培植自己的勢力,並藉此保持與曹爽的均勢;第三條,在曹爽搞死自己之前搞死曹爽,自己大權獨攬。

曹爽

司馬懿表面選擇了第一條路,但實際上選擇了第三條。244年,司馬懿和曹爽的矛盾激化。曹爽看司馬懿抗吳又立了軍功,自己也坐不住了,要去立功的,準備去打蜀國,在朝野上下立立威風——地位不穩的時候,借收拾周邊弱國來抬高聲望、震懾朝臣,是那個時代的通行做法,可司馬懿不答應:我立軍功,那是孫權來打我,不是我主動去打他。現在你主動去打蜀國,這不沒事找事嗎?

曹爽確實是沒事找事,但司馬懿這話在他聽來,自然就成了:你有軍功,就不許我有,這分明是想壓我一頭啊。曹爽不聽司馬懿的勸阻,毅然出兵攻打蜀國,結果被打個打敗而歸。司馬懿又忍不住了,說你趕緊撤吧,曹爽嘴上只好答應,心裡卻把這理解為“這老傢伙在看我笑話”。

從244年到247年,曹爽越來越不爽,司馬懿也越來越擔心,這貨怕要玩兒命,我還是裝病吧。247年5月,司馬懿又開始裝病。四十年前,蒙曹操,四十多年過去,這位老戲骨的演技竟然一點都沒退步,再又把曹爽給蒙了。從那時起,曹爽認定司馬懿被迫選了第一條路,對他不再防備,給他走第三條路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249年曹芳出京祭掃高平陵,曹爽隨侍,司馬懿趁機上奏太后,請罷黜曹爽兄弟,他的兒子司馬師則率那“三千死士”控制了京師洛陽。由於朝臣多半都看曹爽不順眼,幾乎沒人站出來反對這些舉動。穩定京畿後,司馬懿親率軍“迎天子”,與曹爽的軍隊對峙。這時曹爽的“智囊”桓範趁亂出城,找到曹爽,建議他立刻帶曹芳去許昌,然後以天子名義昭告天下,痛斥司馬懿這老不死的意圖謀反,號召各地勤王。

司馬懿再次展現出他對人性的把握:“桓範聰明,但曹爽是個貪圖眼前小利的笨蛋。他壓根不信任桓範,怎麼會聽他的建議呢?”果然,曹爽猶豫了一夜,不聽從桓範的建議。相反,他還派人到司馬懿那裡試探:如果我交出兵權,司馬公還能讓我做個富翁嗎?

聽到這話,司馬懿差點笑出聲:小子當年我交兵權,你讓我安心地做個富翁了嗎?現在想做富翁了,你真以為這是在玩大富翁遊戲?但為穩住曹爽,司馬懿保證:我跟大將軍只有小誤會而已,說開了就沒事了。他願做富翁,很好,從不信司馬懿的曹爽,這回信了司馬懿。他交出兵權,司馬懿很快“發現”了他謀反的證據,把他一家殺得乾乾淨淨。

高平陵是曹睿的陵墓,也是大魏的墳墓,十年前,墓主人鄭重向司馬懿託付後事,司馬懿則誓言永遠效忠那幅場景被認為是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的重演,感動了很多人。可是十年後,司馬懿在這裡開啟了屬於自己家族的時代。


小揚說史

投降是什麼意思,就是已經明顯的打不過了,要麼死,要麼投降,所以曹爽選擇了投降。曹爽並不是不知道早晚會有這一幕,在曹睿死之前,曹爽就說一定要殺了司馬懿,但是曹睿沒有殺,最後釀成了大禍,有天子和兵權又怎樣呢?反抗就直接都殺了。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司馬懿想造反也不只是在心中醞釀了一天兩天,而是多年在魏國文臣武將的籠絡,同時對皇室的隱忍,就是盼望著有朝一日可以一洗前恥,報仇雪恨,不到時機成熟是一定不會出手的。

曹操三代一直都是防著司馬懿,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司馬懿也早就知道他們在防著他,所以一直沒有露出馬腳,甚至故意做一些事情讓他們一直相信著司馬懿的忠心。這是司馬懿一直可以活到謀反的原因之一。



那麼之所以投降的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曹氏家族除了他們最初的一代人,比如曹操,曹仁等人比較厲害之外,有自主的判斷能力。到了曹丕,曹睿時代,幾乎就沒有了什麼厲害的人了,老一代的謀臣也都差不多了,所以對於這個曠世奇才司馬懿經常是要用就就招回來,對於司馬懿的依賴太大,同時也是自己家族的人不爭氣。

到了曹爽扶持小天子的時代,雖然有大權在手,但是並沒有實際的兵權,都不知道在軍營中有多少司馬懿的親信,所以就算曹爽能力不錯,也是獨木難支,還不如投降算了。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曹爽不夠心狠手辣,面對司馬懿這個威脅曹魏政權的潛在的大敵,並沒有趕盡殺絕,斬草除根,而是把他用高位供起來,就以為萬事無憂了。但事實上司馬懿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謀朝篡位的行動。



司馬懿裝病矇蔽了曹爽,曹爽以為司馬懿即將死掉, 所以就放心了。 而司馬懿這邊卻緊急行動,趁曹爽和皇帝外出的時候發動兵變,控制了洛陽。



曹爽此時有皇帝在手,並且還是名義上的大將軍,統領全國的軍隊,如果放手一搏的話,司馬懿能否成功還很難說,但是曹爽最後卻輕易的投降了。首先,曹爽雖是大將軍,卻沒打過大仗,未曾經歷過這種危難局面,不敢放手一搏。其次身為富家子弟,沒有真正經歷過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不知道失去權力的可怕。還有就是顧及洛陽城中的家眷,缺乏壯士斷腕的決心,以至於桓範罵他,說曹真一世英雄,兒子卻如此草包。



司馬懿也正是看著了他的弱點,派人傳話哄騙他說只要曹爽交出兵權,就可以保他富貴。曹爽竟然很天真的相信了司馬懿的謊言,最終果真交出了兵權。 司馬懿轉眼就殺光他全家。事實上,從曹爽交出兵權的那一刻,曹魏政權就已經不在姓曹了,而姓司馬了。


平安讀史

原因如下:

1、曹爽軍事能力不行,伐蜀失敗,心裡陰影面積巨大,他內心也知道與司馬懿的統兵能力差太遠。

2、曹爽沒有決心,不能破釜沉舟。司馬懿和蔣濟看透了曹爽,說他是劣馬戀棧豆。他不敢拼死一搏,不想拼寫一搏,他想交兵權,只做個富家翁。貪生怕死,貪圖享樂,如何成大事?

3、曹爽想了一夜,知道沒有人是司馬懿的對手,厲害的人在之前都被他曹爽推到司馬懿那一邊的了。這一夜思考,估計曹爽認識到他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

司馬家專權和篡位是後來的事,當時司馬家狐狸尾巴還沒露出來,魏國上下應該對司馬懿很敬重。司馬專權才引發淮南三叛的,當時王凌毋丘儉諸葛誕是不反司馬的。

4、皇帝曹芳未必聽曹爽的。司馬懿取得了太后的支持,上表指責曹爽要罷免曹爽,這些都是符合程序的。曹爽劫持天子性質就不一樣了,完全非法。

5、曹爽控制天子也沒用。司馬這邊控制了曹爽全家,而且有太后支持,雙方可以打嘴仗的。司馬懿申明歡迎天子歸京,曹爽就沒法接招了。再說太后不是皇帝曹芳親媽,太后出面,更換天子也是可能的。

總之,司馬懿控制京城洛陽,以他的威望和曹爽的口碑,曹爽想挾子以令不臣是辦不到的。


龍久於池

一,曹爽和所有的部下家眷都在城內,如果去南部集合軍隊,家眷勢必受到牽連。

二,司馬懿深知眾人的心思,所以對外說對曹爽只要兵權,仍享受爵位,對其下屬脅從不問,使得大家無心戀戰。

三,曹爽為人優柔寡斷,兒女情長。對自己的妻兒甚為在意,在加上司馬懿讓何付馬和自己的最喜歡的妻子給自己寫信,讓自己回去。

所以到了最後,除了丁謐其他人都是想回去。這些最終迫使曹爽選擇了投降!


河南百年喜福珠寶有限公司

說實話,高平陵事變真挺為曹家惋惜的,當年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何等的文治武功,沒想到最終江山交給了一個草包廢物曹爽的手裡,而這個草包在關鍵的時刻竟然掉了鏈子,面對突然發難,發送政變的司馬懿,竟然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選擇了投降司馬懿,將軍政大權拱手讓給了司馬懿,也順手將曹魏的江山讓給了司馬懿。



究其根本,曹爽的性格才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原本曹爽有無數的機會可以殺死司馬懿,但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沒把冢虎司馬懿放在眼裡,覺得司馬懿行將就木了,只要一死自己就徹底沒威脅了,殊不知司馬懿一直在韜光養晦,潛伏待機,就等曹爽犯錯誤了,果不其然,曹爽帶領天子百官出城祭祀,就給了司馬懿一個天大的機會,司馬懿突然發難,利用自己養的死士,發動政變掌控了京師洛陽。



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曹爽心腹桓範帶著大將軍印趕到曹爽身邊,並且給曹爽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挾天子去許都,然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說實話這條計策真得很高,司馬懿空有一座洛陽城,沒有軍隊,一旦曹爽號召勤王,共討司馬懿,司馬懿死定了,可就是如此好的計策,曹爽偏偏不用,他猶猶豫豫,拖拖拉拉,他惦記著城裡的愛妻和小兒,加之司馬懿派了大臣來傳旨說保全曹爽家族的富貴,最終曹爽決定投降司馬懿,放棄反抗。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曹爽被夷三族,下場可謂是異常悽慘,原本形勢都在曹爽這一邊,但是由於他的目光短淺,性格上猶豫不決,瞻前顧後,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更沒有認清司馬懿的本來面目,竟然還幻想著通過認輸保存自己的性命和富貴,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還連累了無數無辜的人,更連累了曹家的江山,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心靈成長記

要說曹爽在司馬懿奪權時為什麼放棄抵抗,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曹爽當時的反應是很正常的。

首先,曹爽雖然說當時手握兵權,而且天子當時也在其控制之下,按照正常想法是曹爽應該帶天子遠遁,然後以天子名義起兵討伐名不正言不順的司馬懿父子,如果曹爽那樣做司馬懿父子必敗。但是曹爽只有個官二代,在其父曹真活著時也沒勵練曹爽,而曹爽論智謀武功哪裡是司馬懿父子的對手,所以當時曹爽就是嚇傻了,而且最重要的的是家眷當時都在京城,而曹爽根本不敢沒有魄力帶天子遠遁,然後在起兵討伐司馬懿父子。

其次,曹爽沒帶天子遠遁可能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如果曹爽這麼做了,那魏國將陷入全面內戰,因為司馬懿父子在軍中經營多年,威望甚高,而且軍中多是其父子的心腹,就算曹爽以天子名義起兵討伐,那也不一定能勝,就是最終獲勝,那也是慘勝,代價太大了,最重要的是魏國內戰最終得利的是吳蜀兩國,而曹爽做為沒上過戰場的託孤重臣,是沒膽量拿魏國的國運去賭的。

最後說,在司馬懿父子發動政變時曹爽做為一個官二代投降是很正常的,這隻能說做為紈絝子弟的曹爽的肩上本就不該負擔這麼重,他也沒能力擔負起這麼大的責任,就像後世人罵曹爽說曹真怎麼生了這樣的一個兒子,其實這話罵曹爽是不公平的,要說怨誰那隻能說曹操兒子孫子都太短命了,而曹操的孫輩們又太年輕了沒上過戰場,所以呢最後輸給司馬懿父子是很正常的事。


天宇的文史情懷

曹爽集團不專橫跋扈、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司馬懿哪來的機會搞政變?曹爽才是曹魏政權真正的掘墓人。。。司馬懿只不過利用了“勢”而已!這是高明之舉!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所以即使曹爽挾天子也沒用,估計連宗室都不會支持他,朝堂上也巴不得曹爽倒臺。再加上司馬懿本來就經營軍隊多年,曹爽的軍權是有很大水分的。真當曹爽是傻瓜,真能抗司馬懿,他不會不博一下,搞投降啊?即便曹爽打著勤王的名義,有多少人會跟誰他?他已沒有了政治信用了,也就只有死黨跟隨而已,只要宗親不支持他,他死路一條。打仗打的過司馬懿麼?司馬懿裝病多年,其實就是在等曹爽作死而已,時機一到,政變那是水到渠成!司馬懿的奪權用詞也不太準確,用重新掌權或許更合適。


文藝復興與洋務運動

司馬懿擅長捉摸別人心理,肯定對曹爽瞭然在胸,而曹爽的確幼稚,官至大司馬,但對人性還未參透,以為司馬懿會實踐約定,只要投降,還可照舊封侯,沒曾想政治鬥爭才不講信用,才不講仁德,只重結果,成王敗寇。所以一旦放下兵權,結局肯定悲催!真的曹爽的結局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