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題字",曾是民國最高學府,揭曉這所高校"不為人知"的百年祕密!

肇始於1902年,東南大學已歷經117年的風雨。117年的奮鬥與發展,印刻著東大人"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責任與信念。而在東南大學的校園,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不僅留存著深厚的歷史印跡,更見證著東大人為促進中國教育與科技事業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本期推送,讓我們一起走進東南大學,探訪校園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百年秘密"!

曾是明朝國子監所在地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曾是明朝國子監所在地。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雞籠山南建國學,次年改成國子監。國子監生源最多時曾逾萬人,更有許多來自日本、琉球、暹羅等國的留學生,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群賢畢至,俊彥輩出,書聲不斷、學澤綿延。

王羲之

如今,在東南大學老圖書館門口,還保存著明朝國子監大殿的石刻龍頭,名為螭(chī)首,意思是沒有角的龍,傳說是龍王的九子之一,有巨大吞吐水的本領,以象徵避火之意,把它放在圖書館門口,估計也有避火防火的寓意。這也是東南大學現存最古老的文物

王羲之

前身是民國時期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

談到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它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科系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而國立中央大學正是東南大學的前身。

王羲之

王羲之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政局漸於穩定,高等教育逐步走入正軌,學校迎來了辦學的鼎盛時期。在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的基礎上,中央大學幾經調整、充實,並經抗戰磨礪,不斷髮展壯大,而"國立中央大學"校名也一直沿用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止。

校內植有千年古樹——六朝松

六朝松是東南大學的精神圖騰,位於四牌樓校區內,相傳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遺株,為金陵城古樹之至古。"古堞煙埋宮井樹,陳主吳姬墮泉處",六朝宮苑,今已不復找尋,唯此青松歷經千餘年,櫛風沐雨,仍霜幹虯枝,紛披偃蓋,饒有生意。六朝松見證了六朝宮苑的繁華疏落,見證了《昭明文選》的成書、《永樂大典》的編纂,更見證了學校輝煌燦爛的百年辦學歷程。

王羲之

東南大學六朝松十米高,雷電將樹幹從頂部劈成兩半,垂下了兩根巨大的枝幹,被兩根鐵柱託付著。古樹的樹皮已經完全裂開,頂部用三根鐵環固定著。樹幹內部已經鏤空,注滿了水泥砂石以防垮塌,完全靠樹皮輸送養分。為了保護這棵古樹,東南大學每年召開專家論證會,請園林方面的專家來給古樹體檢。時光流轉,似乎每一個東南學子骨子裡仍舊有這麼一株疏闊風骨的六朝松——每一年校慶,回來和六朝松合張影都是校友們的心願。

王羲之

"書聖"王羲之為東大校名"題字"

每當走進東南大學的校園時,清俊秀麗飄逸脫俗的校名題字總會引起人們的駐足,這是因為"東南大學"這四個字是從"書聖"王羲之的作品中集字而來。1988年五月,國家教委正式批覆南京工學院更名為東南大學,而校名題字更是東大更名工作中的大事。經過多方商議,東大決定採用集字的方式,就這樣"書聖"成了東南大學的"題字"者。

王羲之

王羲之


1988年6月6日下午2點半,新校名揭幕儀式在四牌樓校區南大門隆重舉行。在初夏熾熱的陽光下,老東大第一屆畢業生、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嚴濟慈先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韓培信,新東大名譽校長、省政協主席錢鍾韓,新東大首任校長韋鈺共同拉開了遮擋在門楣上兩幅紅綢子,在眾人矚目下,鐫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東南大學"四個金光熠熠的大字顯露出來,頓時,歡聲四起,鞭炮齊鳴,新的東南大學誕生了……

王羲之

中國首場馬拉松終點在東大校園內

提起馬拉松,很多人會認為這是近年來才開始活躍在中國的體育活動。其實,早在109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馬拉松就已在南京開跑,比賽終點為當時南洋勸業會會場內的紀念塔,而這座紀念塔的位置如今就在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內,而且恰好是校園運動場一帶。

王羲之

2019年11月9日上午,中國馬拉松運動發祥地紀念標識揭幕儀式在東南大學丁家橋校區運動場舉行。丁家橋校區規劃修編項目設計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周琦教授特別為"1910 中國南京馬拉松"設計了發祥地紀念標識,該標識以跨越式的動感造型象徵馬拉松運動中充滿活力的肌體力量和奔跑腳步,寓意定格衝刺終點的精彩瞬間,彰顯馬拉松運動堅韌頑強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王羲之

"建築四傑"中三人長期在東大任教

作為建築老八校之一,東南大學對近現代建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無數的建築英才從這裡走出,"建築四傑"中的童寯、楊廷寶和劉敦楨都曾長期在東南大學任教。這些建築學大師,不僅才華橫溢,學貫中西,開創了中國現代建築創作先河,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羲之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是中國現代建築學學科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建築類科學研究基地和建築教育的引領者之一。其前身為原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創立於1927年,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建築系,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南京工學院建築系,1988年隨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建築系,2003年組建為東南大學建築學院。2017年,在教育部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南大學建築學獲評A+,位列全國第一。

王羲之

92年來,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已培養了11位兩院院士,11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以及以中國首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校友和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張永和校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人才,他們帶著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賦予的專業知識、實操技能,用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建築增光,為城市添彩!

新中國第一臺機器人在東大誕生

除了建築領域的傑出貢獻外,機器人研究也是東南大學的強項,新中國第一個機器人正是從東南大學(當時的南京工學院)走出來的。在1958—1960年間,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前身)造出了全國第一個機器人,主持研究的是一位女教授,名叫查禮冠,她是我國機器人事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的奠基人。1960年南京工學院研製的機器人在大禮堂門前展出,其中背對鏡頭的女性即為查禮冠。這臺"頑皮的巨人"經過廣大師生一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就成功出爐了,並且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當時機器人造好後,正好趕上當年的"全國文教群英會",因此機器人還被帶到"全國文教群英會"作為獻禮。

王羲之

根植於底蘊深厚的機器人科研傳統,2016年9月東大成為國內第一批本科設立機器人專業的高校。機器人工程專業依託東大自動化學院在機器人領域的學科優勢、適應機器人工程人才培養的特殊需求而設置的自動化類特設專業。該專業以自動化專業公共課程為基礎,圍繞智能機器人系統及相關自動化成套裝備的設計與應用,側重機器人系統總成與工程應用中的控制與計算機理論、實時信息與數據處理、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等關鍵技術,通過強化專業課程學習與工程實踐,使學生系統性地掌握嵌入式系統硬件與軟件、機器人感知與驅動、人工智能等專業知識,具備智能機器人系統開發與工程應用能力。主要培養從事智能機器人相關技術研究、工程應用或技術管理的高素質、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先後湧現出200多位兩院院士

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一個多世紀以來,東南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33萬各類優秀人才,湧現了一大批建功立業的精英翹楚,在東南大學工作或學習過的兩院院士達200多位,他們秉承著東南大學"止於至善"的精神,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王羲之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發佈《關於公佈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東南大學

建築學院教授段進、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崔鐵軍同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羲之

117年風雨同舟,117年砥礪奮進。東南大學,經過了百年的風雨洗禮卻依舊煥發新機,無數個故事被鐫刻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而止於至善的校訓也將不斷引領一代代東大人在"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奮鬥征程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關注"東南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東南大學官微、校史文化網、東南大學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