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產OS正名!開源並不等於抄襲

為國產OS正名!開源並不等於抄襲

出品自主可控新鮮事


文章共2117字,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關於國產操作系統,很多人總是頗有微詞,一類人認為國產操作系統是抄襲國外微軟Windows,思普、麒麟、COS、元心等都曾陷入抄襲風波或被質疑其自主知識產權的含金量和安全性;另一類人認為國產操作系統就是在開源軟件代表——Linux基礎上進行了簡單修改。對此,筆者必須為國產OS正名:開源並不等於抄襲。

1.國產OS,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


開源,全稱為開放源代碼。開源就是要用戶利用源代碼在其基礎上修改和學習。相傳,

當年微軟500名工程師做了3年才做出Windows,可想而知獨立開發一個操作系統需要多少的努力。而開源就是讓我們站在巨人的基礎上前行,Linux是開源軟件中最傑出的代表,現在不是閉門造車的年代,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拋開Linux(我們常說的Linux系統,其實是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這麼優秀的操作系統而自己獨立開發操作系統。

下面這個是當前Linux的的代碼量數據:

為國產OS正名!開源並不等於抄襲

▲ 圖片源於知乎作者@in nek


如果你不懂軟件開發,可以把它想象為一篇小說,行數就是小說的文字有多少行,Linux(僅僅是內核)的代碼行數是1千8百萬行,按這裡給出的模型來估計,完成這個開發的開發費用超過8億美元


這僅僅是內核,內核的功能只是調度計算機的資源給其他程序用,作為我們一般理解的操作系統,我們至少還需要10倍以上的代碼負責畫圖、算多項式、和用戶對話、處理字體、加密……等等等等。


此外,一套可以被大家使用的操作系統,必須要有軟硬件的支持。軟件方面,軟件是系統的靈魂,沒有軟件的系統就只是空殼,這就需要建設強大的生態體系,而生態的建設是極其漫長的;硬件方面,比如需要各個硬件廠商的驅動支持,這樣一來,各大硬件廠商必須要會為我們研發的內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併為此編寫驅動。


用普通人能聽懂的話說:就算我們寫完一千八百萬行代碼,還可能需要花10-100倍的時間去打磨它,才能達到今天的水平,然後為了追上Linux本身每天的發展,我還要進行大量勞動,即使這樣,最後我們寫出來的不一定比Linux好。因此,為避免重複“造輪子”以及避免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我們需要使用開源。

2.透明開放的開源環境,讓安全能夠可控


開源軟件最大的特點即開放,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版權範圍之內得到軟件的源代碼,加以修改學習,甚至重新發放。而且Linux內核非常成熟,不會單獨受某個國家限制,我國操作系統基於成熟的、開源的內核進行開發,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避免在關鍵時刻被卡脖子。


據統計,由於Linux的穩定性,全球60%以上的金融領域選擇它;由於Linux的高效率,在科學計算領域也被廣泛使用;此外,它還被廣泛用於PDA、車載電腦、儀器設備等。

至於安全方面,並非Linux一定安全,安全具有相對性。由於Linux的源代碼在互聯網是可以公開獲得的,當使用者發現漏洞後,就可以直接從源代碼層面進行漏洞修補 。而佔據半壁江山的Windows只能等出現補丁後打補丁才能修復漏洞。


此外,Linux 內核的高效和穩定已在各個領域內得到了大量事實的驗證。Linux 中大量網絡管理、網絡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可使用戶很方便地建立高效穩定的防火牆、路由器、工作站、服務器等。為提高安全性,它還提供了大量的網絡管理軟件、網絡分析軟件和網絡安全軟件等。因此,國產OS使用Linux更安全。

3.國產OS在Linux的底層上,為中國用戶設計和創新


操作系統一般包括內核和外殼。例如,中標麒麟、深度OS都是基於Linux內核或者強化的Linux內核而來,但這並不像很多人講的那樣非常容易。Linux本身根本就不是操作系統,它充其量只是一個內核。有了現成的內核只是有了基礎,並不是包裝一下就能用了。就像蓋房子一樣,我們有了這個內核就像只是知道了房子的樣子,甚至連圖紙都沒有,要想蓋起來還要做太多的事情。


諸如,我們還需要開發很多模塊,需要有一整套的知識體系框架、編程接口、編程語言等等。而且在開發完操作系統之後,還有應用生態要去建設。畢竟,一個Linux內核不會憑空變出一個可以使用的操作系統。


以國內某操作系統為例,他們在Linux內核基礎上,還創新自研了桌面,使之有更好的自主控制能力;集成了自主開發的應用,可以滿足日常辦公、生活的需求,例如在linux上運行QQ、微信、迅雷、百度雲、愛奇藝等;提供了應用商店,支持上千款linux應用,滿足日常辦公、生活需求;支持多種CPU,龍芯、申威,還有華為的鯤鵬等,使操作系統體驗起來更加流暢。


為國產OS正名!開源並不等於抄襲

如果說國產操作系統是基於Linux套了個馬甲,那iOS系統基於Unix內核,而安卓也是基於Linux內核,那這二者不也是套了個馬甲麼?所以國產操作系統基於Linux內核而來,也並沒有什麼值得吐槽的。


早在2015年,中國就已經有了基於Linux桌面系統的金融自助終端設備,中國團隊研發的Linux桌面環境,目前已經被包括主流發行版Ubuntu、Fedora、Archlinux等14款國際發行版移植使用,土耳其國家政府支持的本國操作系統也使用了我國的OS桌面環境,在國家發行版排行中,中國的代表操作系統屢次進入全球前十。這足以說明,中國研發團隊及代表OS已經得到世界的關注,並逐漸嶄露頭角。


中國OS,在經歷了指責、謾罵、質疑之後,終於開始為自己正名,正以厚積薄發,勢不可擋之勢,迅速崛起。相信在不遠的幾年中,中國OS可以走進我們的學校、辦公室以及個人電腦中。

綜上,國產操作系統真不是直接拿別人系統換層皮這麼簡單。因此,不明真相就人云亦云,隨便用幾句輕描淡寫的話或者幾句惡狠狠的評論就全盤否定國內眾多廠商和技術人員的心血,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