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捷克斯洛伐克留給德國人的家產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作為第二個被德國吞併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和之前同樣被德國吞併的奧地利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捷克斯洛伐克自身有著相當規模的軍隊和強大的軍事工業。他被德國吞併不單單是軍事上的問題,而是英國和法國的背信棄義導致他在慕尼黑被出賣,然後被德國分割成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兩個保護國。當然,這並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上述文字主要是想說,由於沒有經過戰鬥,所以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裝備的武器及其兵工廠被德國人完整的接收下來。由於這些武器製作精良,在質量上並不次於德國產品。所以它們後來大多數都裝備了德國軍隊,這其中就包括為數眾多的反坦克火炮。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kanon PUV.vz.36反坦克火炮在博物館的展廳裡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裝備的反坦克火炮性能今天看來當然不值得一提。但是在1939年,這些反坦克火炮並不落後,甚至在歐洲來說性能也是相當不錯的。在當時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反坦克炮兵連中,主要裝備的是37毫米口徑的kanon PUV.vz.34型和kanon PUV.vz.37型反坦克火炮,以及47毫米口徑的kanon PUV.vz.36型反坦克火炮。由於捷克斯洛伐克不戰而降,所以這些反坦克火炮都完整落到了德國軍隊的手裡。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德國人一共得到了大約1734門37毫米口徑的(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放在一起)和775門47毫米口徑的kanon PUV.vz.36反坦克火炮。

捷克斯洛伐克反坦克火炮3兄弟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種37毫米口徑反坦克火炮kanon PUV.vz.34

kanon PUV.vz.34是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第一種37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火炮。在它出現的上世紀30年代中期,憑藉其出色的性能它毫無疑問是反坦克火炮中的經典之作。kanon PUV.vz.34具體技術指標是:長1480毫米,戰鬥全重364公斤,射速15-20發/分鐘,炮彈分為穿甲彈和榴彈兩種,彈重分別是0.85公斤和1.2公斤。在對反坦克火炮至關重要的穿甲深度上。kanon PUV.vz.34穿甲彈的初速達到了640米/ 秒,在500米遠的地方可以擊穿31毫米厚的裝甲板;而到了100米的距離,穿深則提高到了42毫米,這個指標可以擊穿當時大多數國家坦克的前裝甲。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kanon PUV.vz.34有對外出口的型號ŠkodaА3,但是好像從來沒有正式的出口記錄。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博物館中的kanon PUV.vz.37 反坦克火炮

從外觀上看,kanon PUV.vz.37和kanon PUV.vz.34並沒什麼區別。只是前者炮管很長,較之於kanon PUV.vz.34的1480毫米增加到了1770毫米。相應的,kanon PUV.vz.37的穿甲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在使用新型硬質合金彈頭穿甲彈的情況下,在500米距離上穿甲能力達到了38毫米,而當射擊距離縮短到100米時,則達到了60毫米。不過儘管kanon PUV.vz.37在穿甲能力上比kanon PUV.vz.34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前邊提到過,捷克斯洛伐克還有一款47毫米口徑的kanon PUV.vz.36反坦克火炮。從常理上推斷,kanon PUV.vz.36要比kanon PUV.vz.37出現的晚,但是捷克斯洛伐克設計師是出於什麼原因又把反坦克火炮的口徑降了下來呢?這點目前還不清楚。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德軍士兵和kanon PUV.vz.37。注意,該炮已經換為充氣輪胎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結束以後,德國人仔細的清點了他們的戰利品。在經過對比射擊試驗之後德國人發現,雖然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在穿甲威力上要略遜於他們自己同口徑的PAK-35/36反坦克火炮,但是降低的幅度並非不可接受。所以在經過簡單的調整之後,德軍將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分別命名為PAK 34(T)和PAK 37(T)送入德軍繼續服役。實際上,德軍不僅僅接收了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全部現役的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還命令斯柯達公司繼續生產到1940年5月,這期間的產量達到了513門。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正在進入戰鬥狀態的kanon PUV.vz.36

在被德國吞併以前,捷克斯洛伐克生產過的最新式反坦克火炮是47毫米的kanon PUV.vz.36。與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一樣,kanon PUV.vz.36也是由斯柯達公司負責研製生產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kanon PUV.vz.36其實就是kanon PUV.vz.34的同比例放大型。即口徑擴大到47毫米,重量增加到595公斤。當然啦,斯柯達公司在設計kanon PUV.vz.36時肯定不會是簡單放大那麼容易。因為如果那麼做,不但不會帶來性能上的提升,相反還會造成很多難以想象的問題。斯柯達公司之所以這麼做,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降低風險和加快設計進度。

性能出色的47毫米的kanon PUV.vz.36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已經被德軍繳獲的kanon PUV.vz.36,正在準備射擊

作為37毫米kanon PUV.vz.34升級版的47毫米kanon PUV.vz.36,炮管加長到了2219毫米。在發射1.6公斤穿甲彈的時候,炮彈初速達到了775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55毫米厚的裝甲。這個數據在1937年的時候是很可觀的,甚至到了1939年也不次於大多數同口徑反坦克火炮。除了可以進行反坦克作戰,kanon PUV.vz.36也可以兼職火力支援任務。因為它那2.3公斤的高爆彈憑藉其253克的裝藥,完全可以勝任對付敵人野戰工事和各種火力點的任務。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吞併之前,已經有775門kanon PUV.vz.36被生產出來。除了有36門被賣給給南斯拉夫,其餘都在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服役。實際上,南斯拉夫那批kanon PUV.vz.36大部分後來也落到了德國人手中。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德軍士兵努力將47毫米kanon PUV.vz.36反坦克火炮推上高坡

相對於性能欠缺的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反坦克火炮,更先進的kanon PUV.vz.36自然也不會被德國人放過。在德國軍隊中,kanon PUV.vz.36被稱之為PAK36(T)。不過開始德軍中PAK36(T)的數量相對有限,所以在接下來的法國戰役中PAK36(T)的使用範圍遠沒有PAK34(T)和PAK37(T)那麼廣。不過由於PAK34(T)和PAK37(T)在1940年就已經開始落後了,所以在法國戰役和隨後的蘇聯戰場,PAK36(T)的表現要遠比其餘兩款反坦克火炮好。根據德國人的實戰體驗,PAK36(T)大體和他們自己國家生產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火炮相當。

kanon PUV.vz.36變身PAK36(T)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處於行軍狀態的PAK36(T),炮身向後轉180度,炮架也已經摺疊

斯柯達公司為德軍生產PAK36(T)一直持續到1942年,這段時間裡總共生產了1200多門。與最初提供給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kanon PUV.vz.36相比,PAK36(T)做了少許修改,以適應戰場新的情況。比如說早期的kanon PUV.vz.36使用的是傳統木質炮輪,後來斯柯達公司將其換為更易於機械化牽引的充氣輪胎。實際上,並不僅僅是kanon PUV.vz.36,kanon PUV.vz.34和kanon PUV.vz.37後來都做了類似改裝。因為斯柯達公司在最初設計這些火炮的時候不但考慮的是機械化牽引;而且還認為畜力牽引甚至人力移動都是很現實的需要。相比之下,德軍要求就要簡單的多,方便機械化牽引就行。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被美軍繳獲的kanon PUV.vz.36

除了更換炮輪,kanon PUV.vz.36原有的高大防盾在德國人意見下也改小了,因為那東西太顯眼了,很容易被敵人發現。不過最大的變換還是kanon PUV.vz.36配發的穿甲彈。1940年,新的PzGr40穿甲彈被開發出來。與kanon PUV.vz.36最初使用的穿甲彈相比,採用鎢芯的PzGr40重量更輕,但是初速則達到了1080米/秒,在500米的距離上足以擊穿蘇聯T-34中型坦克的前裝甲,這使得德軍在東線戰爭開始加速裝備75毫米反坦克火炮的情況下,kanon PUV.vz.36卻一直被德軍使用到了戰爭的後期。當然,那時候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kanon PUV.vz.36已經不值得一提了,只能是德國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火炮的一種火力補充。


最初的戰利品,德國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繳獲了多少反坦克火炮?

Panzerjager I 自行反坦克炮

其實,kanon PUV.vz.36最有意思的改進型是自行反坦克炮。一開始德國人使用的是德軍的PzKpfw I B輕型坦克的底盤,這種坦克在當時的戰場上使用價值已經很低,所以拿來廢物利用是一個好主意。後來在法國戰役結束以後,由於繳獲了大量的法軍裝甲車輛,然後又以R35等法國輕型坦克作為底盤改造了一批,德國人將其分別稱之為 Panzerjager I 和Panzerjäger 35R (f),兩者產量合計376輛。這些在今天看來很原始的自行反坦克炮其實就是德國人後來廣為使用的反坦克突擊炮的試水之作。它們先後參加了在西線、北非和東線的多次戰役,一直服役到194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