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年前友人問我有什麼好書推薦,適合作為禮物帶去親朋好友家。我想了想,推薦了《建築的故事》。為什麼推薦這本呢?一是因為它紙張質量好,書籍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圖書定價168元),適合作為禮物。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第二個原因是它的內容超讚,插圖精美,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享受其中。《建築的故事》整本書縱向追溯了5000年(公元前3000到公元后2000多年)的人類建築歷史,將讀者拉入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在時代變遷中俯瞰建築流派的演化;橫向選取了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用建築的語言帶領讀者讀懂這些傳世明珠,專業中有科普,科普中有故事,有趣、耐讀、引人入勝。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特別值得稱讚的是書中16座經典建築的全綵寬幅剖面圖,初次看到如此深入建築肌理的繪圖,抽絲剝繭將所有的建築結構纖毫必現,不得不為繪者和作者的功力折服。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建築的故事》是兩位大師聯袂創作的成果。繪者斯蒂芬·比斯蒂是享譽國際的剖面圖大師,英國知名手繪插畫家,DK御用插畫師;作者帕特里克·狄龍是英國著名建築師與歷史學家,獲得過普利策獎,他表示,“創作《建築的故事》是最過癮的創作經驗”。

這本書非常耐看,因為插圖精緻而夢幻,很多細節隱藏其中,每次翻閱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我先分享下面三點。

1. 領略建築的前世今生

建築的發展,究其根源是從解決人類的居住問題開始的。原始人棲居在自然巖洞裡,漸漸地,人們學會製作工具,硬化黏土,就離開洞穴,開始建造房屋來遮風擋雨,保護家人和財產的安全。

人們就地取材來建造房屋,因此世界各地的房子看起來形態各異。北極圈的因紐特人用雪塊建造冰屋;太平洋的斐濟人用蘆葦編織牆壁;非洲的喀麥隆原住民用泥土和草建造形似蜂巢的房屋;還有北美印第安人的圓錐形帳篷等等。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而後,為了住得更舒服,人們學會了修建窗戶、煙囪,發明玻璃、混凝土。二百多年前,工業革命改變了生產方式,也改變了建築方式。人們製作出更堅固的鑄鐵和鋼,改良了玻璃製作工藝,電燈和燃氣鍋爐的發明讓房屋變得明亮、溫暖,電梯的出現解放了建築物的高度,無數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在《建築的故事》引言部分讀者可以閱讀到詳文。

2. 用建築的語言讀懂建築

語言是溝通的鑰匙,瞭解了建築的語言,才能讀懂建築。說《建築的故事》專業中有科普,是因為作者非常照顧讀者的閱讀門檻,在傳世建築的剖面插圖邊會有專業的建築術語解釋,解惑又漲知識。

什麼是古典柱式?希臘人為建造神廟,設計出了多立克、愛奧尼、科林斯三種柱式,而後羅馬人又對三種柱式進行改良,並增加了混合和塔司幹兩種柱式,這五柱式就是古典柱式。使用這些柱式的希臘建築和羅馬建築被稱為古典建築。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鋼筋混凝土是很好的建築材料?混凝土雖然堅固,擁有良好的抗壓性,適合做柱子或建築物的地基,但是它延展性差,很容易斷裂,而鋼筋混凝土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建築工人先將鋼條放在模具裡,然後將混凝土倒在鋼條周圍。內含鋼條的混凝土有著幾乎和鋼鐵一樣優秀的延展性,承重能力也更強,故而是很好的建築材料。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摩天大樓如何測量高度?確定一棟高層建築的正式高度,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塔尖應該被算在內嗎?天線呢?測量需要從屋頂還是從頂樓地板開始?不同的高樓有不同的情況。威利斯大廈的天線桅杆不具有建築結構的特徵,它的高度從屋頂開始測量,而吉隆坡石油雙塔的塔樓則被認為具有建築特徵。所以儘管威利斯大廈看起來更高些,但是它的正式高度比吉隆坡石油雙塔還要矮10米。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3. 有生命的建築故事

建築是有生命的,時光流轉中,每一棟建築都有自己的故事。帕特里克·狄龍選擇了世界上16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包括帕特農神廟,巴黎聖母院,紫禁城,悉尼歌劇院和蓬皮杜中心等,除了精美絕倫的剖面圖外,還講述了每棟建築背後非凡的故事。

數學的藝術——圓廳別墅(意大利維琴察,1567年)

圓廳別墅整體呈外方內圓形狀,房子的中心是一個圓形大廳,四面各有一個門廊,可以俯瞰維琴察的美景,不加雕塑的外牆讓整棟房子看起來更具美感。圓廳別墅是建築師帕拉第奧所有作品中最美麗的一座。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帕拉第奧痴迷於古典建築,他發現古典建築不僅是由多樣的柱式構成,它更是數學的藝術。他計算出古典建築遵循著對稱的秩序,一棟建築物的兩邊形成了彼此完美的鏡像,最好的房間是完美的正方形或圓形。如果人們能讓建築物保持對稱,運用數學讓局部和整體間達到平衡,那麼簡單的建築物也會很美。圓廳別墅就是一個套在正方形內的圓,這座建築物有著完美的平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沃勒維孔特城堡(法國,1656年)

這座城堡的主人是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最富有的人,財政大臣尼克拉斯·富凱。他僱傭最好的建築師建成了讓當時法國所有宮殿都黯然失色的沃勒維孔特城堡,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宮殿落成那天,富凱舉辦盛大的落成典禮。國王路易十四參加了典禮,他臉色陰冷,在沃勒維孔特城堡的對比下,國王的宮殿顯得破敗不堪。大文豪伏爾泰後來寫道:“當晚六點,富凱還好似法國國王,但在凌晨兩點,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富凱被逮捕,十九年後在監獄中死去。

遭希特勒嫉恨的大學——包豪斯學校(德國德紹,1925年)

一戰後,德國設計師開始思考如何“設計為民”,好設計不應該只是讓富人炫耀,它應該可以幫助每個人。為此,一批德國設計師創建了包豪斯學校,包豪斯的意思就是“蓋房子”。這是一所極具創新的大學,是一切都具美感,事物的設計都符合其功用的新世界。包豪斯的校舍沒有古典柱子或是石刻,學校的建築極簡、極美,設計滿足功能,如同輪船和火車的設計一樣。

《建築的故事》:俯瞰建築5000年,16座傳世建築的前世今生


然後希特勒統治了德國,他痛恨包豪斯代表的一切。幾年後,包豪斯學校被迫關閉,然而學校的夢想並沒有完全破滅,它的建築理念和思想在全世界傳播開來。

傳世的建築承載著建造者的榮光和夢想,它們融入歷史,和人類的發展融為一體;它們又承載著我們,共同譜寫出時光的記憶。《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建築的故事》:在精心繪製的頁面上,10-16歲的讀者(以及他們的父母)可以沿著從古代到現代的時間線探索著名建築,這本書是獻給與人類史相伴隨的建築頌歌,極具可讀性。把它推薦給你。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