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年人,對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孩子永遠重過父母”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人到中年,感情學會收斂了,對父母的感情並沒有變淡,而是,不明顯而已。而對小孩的感情,確實很明顯地表露出來,畢竟,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

父母永遠對孩子的包容。

不管多大年紀的人,在父母眼中永遠是他們的小孩,對他們的包容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很多人表面看起來,特別是總中年人,對父母的感情看起來貌似淡了,其實,中年人作為父母,他們也清楚,一些平凡小事,父母並不會在意,年長日久,他們就沒必要做得太“見外”。

上有老下有小,老人不需要太操心,小孩是重點照顧對象。

人到中年,父母已經退休,享受晚年生活了,除了病痛外,平時不需要太操心照顧,而小孩,特別是孩子讀小學時候,單是一個作業輔導的問題就已經逼瘋太多家長了,此外還要處處為他們著想,天冷要加衣,放假要安排遊玩,父母孩子之間感情要如何增進等等,與小孩相處多了,自然就與父母“生疏”,所以看起來,就像孩子重於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中年人,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度,包括自己父母自己的感情,也會過度到自己孩子身上,代代相傳。我相信絕大部分人對父母的感情不會變淡,因為,為人父母后,才更能體會父母的偉大,只是生活中太多瑣碎要操心,關心父母的機會應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年人作為父母,更醉心於孩子未來藍圖。

太多父母從小孩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已經規劃好孩子的未來,一直到孩子成家立業,他們才會結束他們的“幻想”,如果把孩子的成長比喻成一項工程,那父母就是設計師,會把孩子每一階段的成長規劃出來,才是重中之重,更甚於父母。

其實,中年人為人父母,他們能跟切身體驗父母的艱辛,因而更能心存感激,只是相對小孩而言,小孩的教育,成長更為重要,跟小孩相處時間更多,給人的錯覺,是對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孩子永遠重過父母而已。做個俗人,感情,不談虧欠,不負遇見。

如果此文能帶給您一點點收穫,請點贊關注,衷心感謝!


活著0小子


“很多中年人,對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孩子永遠重過父母”怎麼看?

我是這樣的。從小是奶奶帶大,感情非常好。出嫁前一直是和奶奶住在一起,比跟我親媽還親。就是無論啥事都是站在奶奶邊,買啥也是第一個想到奶奶。自從有了孩子,全變了。眼裡心裡全是孩子。孩子有個啥不舒服的,心都碎了。記得一次奶奶生日,我家寶病了,我就全心在孩子身上,電話也沒打,人也沒去,完全忘記了。等我奶奶打電話給我說生日的時候,當時特別焦操,說了句,我孩子都病了,我還哪有心思過生日啊。說完我奶奶也生氣了,我也不開心。事後特別後悔。但是當時也不知怎麼了,就是滿心都是孩子,看著孩子難受我心裡也難受,就是什麼都看不見,不想想那種感覺。孩子就是我的軟肋。


新疆那個丫頭


我爸一輩子不上進,農活不願做嫌辛苦,去城裡務工啥都不會,一輩子吃軟飯!我媽倒是個苦命的女人,一輩子要強也很強勢,控制慾強,和我爸也是吵了一輩子,直到把自己慪病了年紀輕輕患了癌症!雖然歷經6年的化療放療都沒有留住她的性命!我實際比較明白媽媽為什麼遇到這樣的男人卻一直沒有離婚,除了傳統的舊思想外,還是為了我和弟弟,可惜好人不長命!從我媽走後,一來我和弟弟都覺得媽媽走了我們沒有其他親人了,要對他好點,二來他一直覺得我媽壓制了他一輩子,他開始完全放飛自我,50歲就已經開始讓我姐弟倆給生活費,他不工作,還在我媽剛走半年不到就找了妖精,天天花天酒地,為老不尊!我這做子女的都感覺臉都讓他丟進了!現在身體不好了,那女的把他的養老錢也捲走了,他就在我們家開始了大爺般的生活,大爺到什麼程度呢?他坐茶几邊看電視,他自己喝水的水杯被貓咪絆倒了,他都懶得把手伸一下把杯子扶正,就坐那喊,快點快點,杯子被貓撞倒了,喊我去收拾!到飯點就坐餐桌邊等我跟他盛飯,上班的人還未到家,他自己就已經開飯吃上了,吃完碗一放就躺床上玩手機!且不說他年輕的時候如何對我這不值錢的女兒,曾經的那些傷害我已經放下了!只要他不找事不作妖,我願意好好的給他頤養天年,可是他三天兩頭的在家鬧吵,說我們不夠關注他,不把他當回事,對他沒有對我們女兒好!他總是拿他自己和我們唯一的孩子比待遇!孩子有的他也必須要有,不然就開始在家搞搞震,故意往床上尿啊,故意不吃飯,在家人都吃飯的時候跑去吃零食啦,故意在家咳的很大聲好像要斷氣一樣,剛開始還以為是他身體真的病了,去全面體檢過,慢慢發現他都是裝的!遇上這樣的老人,估計我上輩子一定幹了天理不容的壞事!面對這樣的父親,我不知道那愛字如何表達的出來!他看不得家裡風平浪靜,三天不折騰我們他就覺得心裡不爽!我除了逃脫不了的責任,盡該盡的義務,談愛他,是在太噁心自己!且忍受著吧,哪一天真要崩潰了就送他去養老院!


叮噹喵大爺


這個是你我都包括在內的,人的本能,你可以看你的父母對他們的父母就清楚了。

父親需要照顧的時候,巴不得一天你不離左右,可在我奶奶彌留之際,他知道信息以後,二十天以後才回的家看奶奶,我們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關心牽掛如影隨形。

到了我們現在,依然如此,哪個手機裡首要關注不是孩子呢?關心最多,付出最多,最心甘情願付出的那個人哪家不是孩子呢?

愛孩子,虎狼概莫能外,何況人?

只是我們為人子女,份內的應該認真做完才是本分,對父母,不用日夜牽掛,時時陪伴,總要感恩把我們帶到世上來,使我們有機會享受現在的生活,面對不能自理的老人,你總要可憐他們無助去盡義務吧。

可悲的是,大多子女早被生活磨去了善良,認為對子女好過對父母理所當然,對老人只剩翻舊賬,求公平,冷漠,甚至對老人的處境明知悲慘不去理會。任何的一切平復不了內心的怨恨。

這樣放縱本惡的行為,對自己和後輩是好的榜樣嗎?

從我做起,不用多麼冠冕堂皇,只是自私一點為自己,對父母照顧,對子女教育,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完成就好,不要置責任度外,覆水難收。


138see


錯了吧!中年男人對父母和孩子的感情都越來越重,也越來越看依戀自己的家庭。

朋友小宋是家裡的獨子,上面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結婚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是個油壺倒了都不扶的主。

時光飛逝,已經是一個孩子爸爸的小宋,成熟穩重,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些年在社會上的摸爬滾打,越來越體會到當年自己父母的扶養四個孩子的不容易。

每天下班就去給年邁的父母做飯,父母的牙不好,他用高壓鍋把肉壓的爛爛的,媽媽愛吃魚,但是又害怕魚刺,自從發現超市有沒有魚刺的巴沙魚,就經常買回家給媽媽做魚片吃。

小宋的爸爸因為腦垂體瘤行動遲緩,這些年都是小宋給爸爸洗澡,洗澡前先給爸爸理髮,理髮完搓澡,每次都在浴室裡忙的滿頭大汗,幫爸爸洗好澡穿好衣服扶出來。現在小宋的爸爸媽媽提起兒子,都樂的合不攏嘴,說他們有個好兒子。

成年男人,經過世事滄桑,社會的磨礪,他們已經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有堅強的肩膀,有能力,有擔當,明白自己的責任,會孝順父母,疼愛老婆,愛護孩子……


海雲海


很多中年人,對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孩子永遠重過父母,確實是這樣的,爺爺奶奶帶孩子出去玩,父母種種的不放心,一會一個電話,一會一個問候,可是對爺爺奶奶卻沒有一句關心的話。

有一年回老家在街上遇到表哥讓去他家串門,我們有好幾年沒看見了。過了兩天我如約而至,那天他媽媽我表姑也在家,聊天中知道,老人給他帶孩子給他們一家做飯洗衣,像個保姆。老人跟我聊天的時候眼睛一直往他那邊看,好像有點害怕的樣子,我心裡挺疑惑的。老人忙碌了一下午做好飯我們就開始吃,吃飯的時候老人沒有一起吃而是給小孫子餵飯。那個孩子真是調皮,一直追著喂,不停的走著玩著吃著。老人給孩子餵飯,他們夫妻倆沒有一個幫忙的而是嫌奶奶喂的慢,嫌奶奶一勺喂的多,奶奶呵呵一笑,我就覺得他們這樣說奶奶不是一次兩次了。孩子吃飯貪玩一下沒站穩摔倒了,表哥和他媳婦同時衝過去抱起孩子,碰了老人一下,要不是離沙發近老人也倒地上。老人趕緊過去看看孩子,他媳婦從老人手裡一把拿過碗說,不吃了,你怎麼就讓他摔了呢?也不看好了。他兒子一句話沒說,黑著個臉。老人不知所措的站著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但是我覺得奶奶此刻心裡肯定特別失落,我分明看見奶奶的眼睛裡有眼淚,我表哥以前不是這樣的,難道是有了孩子以後對父母的態度都變了?這可是親媽呀。中年人都覺得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孩子可以嬌貴,可媽媽也是需要孝順的,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行動遲緩,語言減慢,父母為子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子女都成家了,父母接著又為孫子輩當牛做馬繼續付出,同樣都是親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孝字放在第一位,讓親情更加的美好,讓親人更加的和睦。



qmm大苗


我想給大家講講留在我心裡永遠的痛。

父親生了好幾年的病,那時候我們自己的孩子還小,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忙孩子,生病的父親的飲食起居都是身體比較好的母親在照顧,他們二老單獨住,我們仨個孩子都是各住各的,各自忙著照顧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總之,一般都是忙完自己的工作,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有時還要結束完自己的應酬娛樂才會擠點時間去看父母,去了也是匆匆去看一下,父母身體沒什麼大礙也就帶著孩子回自己家了。

我不知道是自己對父母的感情淡了,還是不再需要依賴他們了,還是以照顧孩子為藉口理所當然的疏離了對父母的照顧,總之,生活的重心和情感都傾向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但忽然有一天父親在我們十多分鐘就能趕到的情況下都沒能等到我們就離世了。因為對常年生病的父親的離去我們心裡上多少有點準備,所以大家的悲傷情緒短暫過去就都忙於父親後事的料理中了,大家似乎都很平靜。但是有一個讓我們仨姊妹共同崩潰的時刻讓我至今甚至永遠都不能忘記,並且會為疏於對父親的照顧而自責永遠。

那時我們居住的縣城還允許土葬,父親也曾留話給我們他離世後要土葬,由於土葬需要兩三天時間準備,我們請了殯儀館的來給父親的遺體作防腐處理。當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用巨大的針筒裝著藥水往父親的遺體渾身上下到處亂注射的時候,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愛我的父親永遠離開我了。我們仨姊妹都同時崩潰了,那一刻的揪心和悲痛如洪水猛獸般湧來,心痛到感覺自己將永世不得超生。我至今每每想到那一瞬間,我都會自責到不能原諒自己。生我養我的父親在沒有得到我們半點照顧和陪伴就離我而去了,去了還要受這樣的非人折磨。

人終有一死,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將來會魂歸何處,怎樣灰飛煙滅,誰送你走最後一程,但是請一定要珍惜能陪伴父母的日子,不要讓他們孤單,以後你老了才有可能不孤單。

真的,最愛你的人離去了你才想陪伴來不及!最愛你的人離去了你才後悔來不及!最愛你的人離去了你才心痛來不及!一切都來不及!!!


又見梅苗青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生活經歷。我家三個女兒,母親是偏執型人格,應該是有輕微的精神病,對我們粗暴冷漠,控制慾極強,為了逃離她,兩個姐姐包括我都付出了婚姻的代價,父親自私,沒有上進心,被母親瞧不起,極度壓抑又想反抗,屢招鎮壓,母親一輩子都自視甚高,因外公去世很早,外婆一個人務農拉扯七個孩子,我媽其實是缺乏教養的,也非常自卑,我認為是她以後的人生悲劇的源泉,極度自卑後就是極度狂妄自大,然後父母打架吵架每天如此,但是又彷彿愛的死去活來,打完吵完又秀恩愛,全然不顧瑟瑟發抖的幾個孩子。這樣持續了幾十年,我們現在也人到中年,已經非常厭惡他們,為老不尊,我媽的口號就是生我們就是為她養老的,連保姆都不要,以後臥床了必須三個女兒輪番伺候。我爸也是自顧自己,每年我們去他朋友那裡買沙田柚他還賺我們的差價,反正很噁心。這種父母你說我們怎麼愛他們?完全是按照傳統盡責任。所以啊,每一個當父母的生兒育女之前考慮好,你有沒有這個能力當父母。




貓貓棉78996581


“自古恩往下走”,“只有瓜戀籽哪有籽戀瓜”,這是我們這裡老人們常說的兩句俗語,說的就是這種現象。老人們說這話的時候沒有不忿沒有不甘,總是淡淡的平和的慢條斯理地說著,就像說別人的故事。

我每次去看我九十多歲的奶奶,儘管她已經記不得我的名字,說話也已經沒有邏輯東一句西一句迷糊的很,但是我臨走她必然會一如既往交待我“不消老到我這裡來的,不消惦記我,把伢兒照顧好是大事啊!”其實我孩子都已經上大學了,她可能模糊了很多記憶,可是這一句從我為人母起,見一回就一定會交待一回。我父母也年過七旬了,你跟他們花一分錢他們都要嘮叨半天,你要是去蹭吃蹭喝反倒讓他們興高采烈。這就是我們中國式父母,從來不知道索取,總是樂於奉獻。而我們也因此順理成章的把孩子看得重於父母有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在我們偶爾覺得良心不安問心有愧的時候,馬上開始安慰自己來日方長咧,等孩子長大成人了,等經濟條件好了,等有時間了……然後我們就真的做到了還是會走入下一個循環呢?


清音伍月


請大家不要苛責中年人。現在的中年人,比老一輩中年人,工作競爭強、壓力大,管理孩子負擔重,這是時代特點。我姑媽在供銷社工作,居然還一邊工作一邊把孩子帶大了,天天說自己兒媳婦嬌氣,工作只能工作,讓帶孩子去,說領導不許,哪是領導不允許,自己做不了這麼多事兒唄!我當年……我聽了,特別同情弟妹,姑媽帶孩子,她也給錢也照顧老人,下班也勤快,最後居然因為上班不能帶孩子去被找出毛病了[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