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为什么“抓”不到学生?线上教育教师的“可为”与“不为”

疫情形势倒逼传统的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教学样态以及师生角色定位都需要发生改变。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线上自主学习”要有哪些作为?又不该“为”哪些?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在学生“居家学习”两周之后,面向区域教师展开了一次线上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引发我们思考:面对“居家学习”,教师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以时间顺序,涵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导学准备情况,包含教师所在学科教研组的导学规划情况、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网络教研情况以及学习工具(平台)的选择情况等。二是导学过程实施,包含学生自学计划的制定、每日导学时长、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无法进行线上学习学生的指导等。三是学生学习评价,包含学习评价的方式、学习效果预测、学习监控预测等。四是教学启示,即传统教学需要作出怎样改变。

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以选择题的形式了解相关情况,共收到有效问卷2033份。

调查对象

本次参与调查的是钟楼区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2。

上网课为什么“抓”不到学生?线上教育教师的“可为”与“不为”

由此可见,被调查教师群体以小学教师为主,初中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在被调查教师学科背景方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教师人数最多,分别为736人,471人,242人;占统计总数的36.2%、23.7%、11.9%。其余学科人数较多的分别为道德与法治(189人,9.3%)、体育(146人,7.18%)、美术(97人,4.77%)、音乐(82人、4.03%)。剩余学科均不超过50人次,占总数比例不超过4%。

二、调查结果引发的“六问”

01为什么优质网络资源的使用率不高?

在学习工具(平台)的选择上,各种选项共计被选择5388次。

上网课为什么“抓”不到学生?线上教育教师的“可为”与“不为”

考虑到该选择频次与被调查人数(2033人)之间的比率关系(平均每人2.65个),可以大致确定:绝大多数的教师均使用了不止一种途径(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导学。在工具使用频率方面,QQ群(1435人次)、微信群(965人次)、省名师空中课堂(695人次)、学习类APP(622人次)占据了前四位。为什么那么多优质教育资源未得到有效使用?

02线上教学时长如何严格把控?

在回答“您每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约有多长?”时,1208名教师(占总数的59.42%)回答“1小时以内”,562名教师(27.64%)回答“1-2小时”,回答2小时以上的人数为263人,占总数的12.94%,而每日指导3小时以上的教师有103人。由此可见,超过85%的教师指导时长在2小时以内,其中又有超过70%的教师在一小时以内。总体来说,教师每天线上指导时间把握的比较好,但依然存在线上学习时间过长的现象,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过长的线上学习时间会加重学生负担,更会危害学生视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03居家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在回答“您给学生布置了哪些自主学习的内容”时,课外阅读(1214人),推荐观看各类主题纪录片(综艺节目)(937人),体育锻炼(866人)占据前3位;而背默抄写(667人)、各种实验(476人)、做各类补充习题(305人)也有着一定的份额。可见,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各种书面作业的偏多。另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窄化了学习的范围,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安排的还不是非常系统有序。

上网课为什么“抓”不到学生?线上教育教师的“可为”与“不为”

04教师如何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在回答“您是如何了解、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这一问题时,多数老师选择了“电话、微信、短信或QQ联系”(1637人次),“拍照上传班级群”则有989人次选择,“每天固定时间在网上组织学生答疑”选项有845人次选择。从回答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是策略方法比较单一,使用比较生动的手段,如线上分享、语音互动等形式进行评价,并能够对学生的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组织网上答疑)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此外,还有31人次选择了“不指导、不关注”。这部分教师所对应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进行有效监控。没有评价的学习是“放羊式”学习,对于自控、自主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很难保证学习成效,这种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

05“居家学习”如果没有家长督促,怎样做到有效呢?

在回答“您认为家长在家督促辅导的情况怎样”问题时,频次分布和上一问题(即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呈现出相似性:认为“比较好”的最多,占50.47%(1026人),以下依次是“一般”(699人,34.38%)、“非常好”(246人,121%)、“较差”(62人,3.05%)。目前,各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家长已不太可能会像前期一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关注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如何在不增加家长负担的情况下做好家校沟通,尽可能让家长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中,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是后期学生自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

06“居家学习”引发的线上教学,教师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在回答“经历此次疫情,您认为教学领域需要作出哪些改变”这一问题时,除极少部分教师(24人)回答“没有必要改变”外,绝大多数教师均能选择自己认为必须的一条或几条策略(如图所示)中,最高选项(1475人)与最低选项(886人)的频次差距不足40%,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大多数教师对这几项重要性还是有着较为平均的认识的。但认识到重要性并不等同于一定能在实践中做到,结合调查问卷前面的问题进行综合判断,让教师将这些认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应成为后续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上网课为什么“抓”不到学生?线上教育教师的“可为”与“不为”

三、居家学习,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议

01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开展自主、泛在学习既是本次疫情带给教师观念与行为上的冲击,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学习不仅发生在物理意义上的课堂里,更应与学生的生活休戚相关,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些都需要教师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从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陪伴者,从象牙塔里的教书匠转变为与时代社会保持高度链接的思考者,并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

02要加大优质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及资源建设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知识信息扑面而来,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选择、获取最优质、最适切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在具体的学习场景中师生要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加大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例如本次疫情中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省名师空中课堂、常州市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在线导学)等都是含金量非常高的资源平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增强资源建设的意识与能力,从本次调查中不难发现,线上语数英学科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综合学科资源相对比较少且不成系列,学生成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大综合学科资源建设力度迫在眉睫。

03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丰富居家学习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源,但“推迟开学,孩子们眼前就有最好的教科书。”经历疫情,教师更应强烈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其实是引导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因此要带领学生把生活、社会这本“大教科书”读好。感恩教育、敬畏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应成为居家学习的内容。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有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考力,时刻以“育人”为导向,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04要引导学生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真实的深度学习

长期以来,“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满堂讲、题海战”式课堂依然是现实主体。疫情期间,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但由于准备不足,师生都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也有流于形式之嫌。如何依托网络资源,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知识结论的获得,更掌握学习思维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解决真实问题?这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当下较为紧迫的可为。

05不要再以单一的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了

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学生在没有教师、学习伙伴面对面监控督促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学习,针对性评价对于学习质量提升就尤为重要。从调查问卷不难发现,教师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评价内容仅关注了学习结果,而对学习过程的关注相对不够。学生的专注度、自觉性、好习惯等能否都纳入评价视野?学生对这场疫情的多元认知、多维表达、多重理解能否作为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评价?这些,都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孩子们“同唱一首歌”、用画笔记录生活、与父母共同亲子锻炼……创造性让人刮目相看。所以,广大教师不要“只以分数论英雄”地单一评价与这个时代共同成长进步孩子们了。

06不要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延期开学,更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很多家长即将复工的实际情况,如何帮助学生在无陪伴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家长群策群力。过程中,教师要争取最广大家长成为自己的同盟军,引导家长参与更多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还要努力成为家庭教育的策划中心,教师要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形成家校合育新风尚。广大教师要记住:“教育”不是孤军奋战。

07不要再把学生“束缚”在一间间教室里了

这场疫情来得突然,以致于广大教师都还在适应如何进行“居家学习”指导。没有了严格的“课程表”的约束,没有了“班级授课制”的存在,教师如何指导有方?学生又如何才能学得有效?大家都在交这份答卷。事实是,离开了“教室”,没有了“课表”,学生的自主学习天天都在发生,且无处不在。有的老师的困惑在于:我“抓”不到学生了!有无力感。扪心反思:究竟是学生“散”了你抓不住,还是习惯了“掌控”式教育?我们能否有“牵风筝”的本领?

08不要再低估网络教研的力量了

世界是平的!隔离在家,我们仍能应对自如地生活的重要原因是有网络。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下,教育信息化、现代化需求之迫切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知。因此,加大网络教研力量、加速培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不应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都要加大网络教研力度,面对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流程、指导策略,并加强优质讯息的互动分享,为教师线上开展指导提供支持保障。同时,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更应成为疫情期间教师工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同样如是。因此,每所学校都要积极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开设各类主题沙龙、读书分享会、导学经验谈等,开展教师发展培训,培养更优秀的教师队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