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事動漫相關工作的你,30歲以後你還會繼續看動漫嗎?為什麼?

官風


看動漫是專指連載的動漫嗎?我會看,畢竟,動漫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是創作者展示自己思想的一種傳播媒介罷了,和電影、話劇、電視機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如果你有時間看電影、電視劇,那麼為什麼不能看動漫呢?這和一個人的年齡又有什麼直接關係呢?難道動漫是規定了必須30歲以下才能看的嗎?幾年前去日本,曾經到過秋葉原,漫畫迷們都喜歡的地方,動漫產業作為日本的支柱產業,它的蓬勃發展不得不讓人佩服。很多次都看到頭髮花白的爺爺在漫畫屋裡翻看漫畫,可見漫畫在日本的群眾基礎是很深厚的,是跨越年齡界限的。和在國內不同的是,在很多國人,尤其是上年紀那輩的刻板印象中,動漫是幼稚鬼才看的東西。記得上初中時我看動畫片、動畫電影就會被老爸訓斥長不大😅,為此沒少和他抗爭。這也是題主為什麼會發問的原因之一了。

再有就是,我覺得看動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看什麼內容的動漫。很多動畫電影也都很棒,這兩年國漫崛起,也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像去年的《哪吒》不還代表國人出戰奧斯卡了嗎?雖然沒有獲獎😏,但是也側面說明了國人對不拘一格的藝術形式的接納度越來越廣了。

動漫這種藝術形式其實更利於表現漫畫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內容好才是王道,觀者不能被形式所侷限了不是嗎?我當然會看。


草莓愛說話


大家好!我是臻鐘貳,我沒有從事動漫相關工作。但是我熱愛動漫,即使我再老我也會看動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如果有相同感受的人,那就太好了。僅個人真實感受。(請尊重,謝謝!)

第一,動漫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歡樂,比如,《七龍珠》當時看七龍珠的時候是用碟子看的。雖然聽不懂日語,但是看下面的文字還是可以看懂的。當時特別喜歡悟空。他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前進的動力。讓我學會了堅強,現在每每想起,還會犯中二病,去想象自己就是悟空。《哆啦a夢》他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歡樂。在這個動漫裡,我就像大熊,是小哆啦讓我愚蠢幼稚的夢想得以實現。當時我特別想要一個像哆啦A夢一樣的機器貓。現在想想以前真是幼稚。《火影忍者》《海賊王》這兩部動漫,陪我走過了漫長的歲月。我看著小鳴人長大,小鳴人伴隨著我變老。有動漫陪伴的童年無比的開心。

第二,隨著這幾年一直刷動漫,動漫已經變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看動漫已成習慣。我陪動漫一起哭過《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可塑性記憶》《櫻花莊的寵物女孩》《四月是你的謊言》《Clannad》等等...動漫陪我一起熱血過。《龍珠超》《fate系列》《鬼滅之刃》《一拳超人》《銀魂》等...動漫陪我一起笑過《笨女孩》《蠟筆小新》《海綿寶寶》《阿衰》等例子不多舉了,可能大家也都看過。我舉的都是一些平常的動漫,喜歡動漫的人都應該看過。可能感受與我不同,但是也沒有差多少吧。

以上兩點,就是我堅持看動漫的原因。動漫給予我太多太多感受。感覺二次元是我的另一個世界。我真想像“小島遊六花”那樣一直中二下去。感謝閱讀。😢😢沒哭我沒有哭。我只是想起了“艾拉”想起了她...





臻鐘貳愛動漫


2020年第一批90後已經年滿30了。社會上對90後的不理解有很多,比如我經常被父母嘮叨的“20好幾了怎麼還在看動畫片”。這個時候一定要反駁道“動漫不是動畫片”。

由於刻板印象,“動畫片”一般指的是“哄小孩”的故事,色彩鮮亮畫面構圖簡單,沒有深刻的道理,甚至語言都是極簡單的造句,比如小豬佩奇、喜羊羊與灰太狼等。

而動漫在產業的定位上,就確定了其受眾是有一定分辨力、經歷和思想的人群,看懂動漫是有門檻的。所以不同於小孩看了小豬佩奇後會模仿佩奇在泥坑裡跳,動漫粉絲不會看了火影忍者就以為念咒語就有超能力(他們的中二行為和言論大多是玩梗)。

動漫是虛構的,作者往往採用架空的世界作為背景,塑造多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利用各種“設定”來推進故事發展。這些“設定”最能體現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甚至能深刻的反映某些現實問題。而那些極致張揚或極致含蓄的人物也是動漫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Cosplay就是動漫粉絲們出於對角色的熱愛,而扮成這個角色的一種“尋找同好”或“以此銘志”的行為。




豆豆的動漫世界


會,因為動漫是不分專業工作,不分年齡時段的。現在我也就從這兩方面來講一下我個人的見解。

不分專業工作

人類社會體系分工明確,各樣的工種分擔各樣的工作。我們把一件事情分成不同的部分,交給不同專業的人去完成。一方面保證這件事情的完成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證了這件事情的專業性。專業性工作是社會活動的目的。我們看漫畫僅僅是因為我們想去看,這是一個社會供求關係,你們想去看漫畫,那我們就生產動漫。不能因為你沒有參與到我們的動漫生產中來,就不能看動漫了。所以看動漫是一個社會供求關係與從事的相關工作無關。再來舉幾個例子,比如你不從事影視專業工作,你難道不能電視連續劇了嗎? 你不從事科學發明工作,你就不能關注近年諾貝爾獎得住是誰了嗎?

不分年齡時段

這個特點與動漫本身有著極為大的關係,因為動漫的產出是多樣性的。而且各種類型層出不窮。它本身就有著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強項,你想看的感人的,科幻的、燒腦的、喜劇的、痴人說夢的,它都能滿足你。當然,前提都是它自身足夠優秀。所以,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你不想看動漫,不要覺得是你年齡大了。而是因為動漫的人才凋零所導致的。


總結,無論你在什麼年齡段從事什麼工作,請記住你看動漫僅僅是因為它足夠優秀且在這領域表現出極為高的情感共鳴價值,與你的年齡工作沒有任何關係。


陳仙升


肯定會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具體的說,人都是有夢想的,在現實中我們可能達不到自己希望的高度,比如成為救世主,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我們可以在動漫中找到我們希望的自己,找到代入感和歸屬感。

再說,看動漫一般是我們比較小的時候,是發自內心純真的喜愛,一代人有一代人陪伴他們成長的動漫,是我們曾經青春的回憶,能不留戀那種美好的時光嗎。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動漫技術的不斷完善,如今的動漫領域,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重多樣,總會遇到一些每個人喜歡的動漫,適合各個年齡段。

因此,我可能不只在30歲後會看,可能在40.50歲後依然會看。



無爭人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我可能不會再看了,畢竟一到了30歲,就真正的進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每天都有壓力,單看動漫絕不是解壓的好辦法,而且在追了好多年的火影之類的日漫已經完結了,感覺再也找不回當初用零花錢買光碟看動漫的那種感覺了,那種新鮮感再也回不來了,而且曾經滄海難為水,覺得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部動漫完結,青春也就隨之落幕了[來看我]



王猛er


會,因為喜歡就這麼簡單!



江西于都小劉


肯定會的,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動漫不是小孩子專屬品,它也是分為很多種類的,嚴格來說很多年紀小的人是看不懂動漫的,畢竟製作動漫的大部分是成年人,有些生活的道理太過深奧,沒有經歷的人無法產生共鳴。

每天下班後看看動漫,慰藉一天的勞累,也是很愜意的。

30歲以後大部分已經成家立業了,如果真的喜歡動漫的話,為什麼不看動漫呢?熱愛自己的生活,關心自己的家人,努力工作,不意味著要放棄自己喜歡的動漫。

不光是對動漫如此,今後也要教育自己的後代,愛好不是隨隨便便為了別的東西而犧牲的,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維護不了它那自己又是為什麼而生活,想要維護好它就要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ACG求知


我沒有從事動漫相關工作。但是我熱愛動漫,即使我再老我也會看動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如果有相同感受的人,那就太好了。僅個人真實感受。(請尊重,謝謝!)

第一,動漫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歡樂,比如,《七龍珠》當時看七龍珠的時候是用碟子看的。雖然聽不懂日語,但是看下面的文字還是可以看懂的。當時特別喜歡悟空。他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前進的動力。讓我學會了堅強,現在每每想起,還會犯中二病,去想象自己就是悟空。《哆啦a夢》他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歡樂。在這個動漫裡,我就像大熊,是小哆啦讓我愚蠢幼稚的夢想得以實現。當時我特別想要一個像哆啦A夢一樣的機器貓。現在想想以前真是幼稚。《火影忍者》《海賊王》這兩部動漫,陪我走過了漫長的歲月。我看著小鳴人長大,小鳴人伴隨著我變老。有動漫陪伴的童年無比的開心。

第二,隨著這幾年一直刷動漫,動漫已經變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看動漫已成習慣。我陪動漫一起哭過《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可塑性記憶》《櫻花莊的寵物女孩》《四月是你的謊言》《Clannad》等等...動漫陪我一起熱血過。《龍珠超》《fate系列》《鬼滅之刃》《一拳超人》《銀魂》等...動漫陪我一起笑過《笨女孩》《蠟筆小新》《海綿寶寶》《阿衰》等例子不多舉了,可能大家也都看過。我舉的都是一些平常的動漫,喜歡動漫的人都應該看過。可能感受與我不同,但是也沒有差多少吧。

以上兩點,就是我堅持看動漫的原因。動漫給予我太多太多感受。感覺二次元是我的另一個世界。我真想像“小島遊六花”那樣一直中二下去。感謝閱讀。😢😢沒哭我沒有哭。我只是想起了“艾拉”想起了她...


哲人的小白


看的,這是一定要看的!

動漫與年齡無關,更與從事的專業無關。它是一種藝術形式,通常採用簡單而又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具有較強的社會性,當然也有純為娛樂的作品,有較強娛樂性。

作為一個動漫愛好者,動漫也是精神的食糧,一般圈外人是不能夠理解的。最近幾年受日漫等的影響,國內漫展也是越來越紅火,cos自己喜愛的漫畫人物,心靈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漫畫衍生的周邊產品也是異常的火爆,比如像大張偉這樣的明星也是個極愛手辦的人。

純粹是個人的喜好。不分年齡,不分專業,就是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