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遇到李世民,他是否更適合當帝王,會成一代賢君?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隋末唐初出現了數支農民起義軍,都想推翻隋朝當皇帝。歷史上能夠當上皇帝的,並不見得都是最有能力的英雄,也不見得是最順民意的君主,這裡面其實夾雜著諸如機緣、運氣以等複雜因素。比如在隋朝末年的時候,就有一位叫做竇建德的英雄,如果單論個人能力以及治國理政水平的話,李淵還真的不是他的對手。然而笑到最後的是李淵,他也被寫成了隋唐演義中的一路梟雄,最終敗在了李世民的手下,不僅皇帝沒有做得長久,反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然而他當初建立夏國的河北,他死後很多年,很多人都一直在祭祀他,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沒遇到李世民,他是否更適合當帝王,會成一代賢君?


竇建德是山東人,是一個地主,因為很有信用,所以有很多朋友還被推選為鄉長,當時隋朝的君主是楊廣,楊廣為了徵遼東,所以徵召了很多壯丁,很多人都半路逃走,但是竇建德還是老實的上路了,結果走到一半,突然聽說一個消息,是官府的人帶著人,把他一家老少全都殺掉了,罪名是通匪。

如果沒遇到李世民,他是否更適合當帝王,會成一代賢君?

竇建德這下可不幹了,於是憤怒之下,直接就召集的手下的壯丁表示自己要落草為寇,說你們願意跟我去就可以,不願意的話就離開,結果沒有一個人離開,就這樣都見得隊伍越來越壯大,還合併了其他的部下,成為了那一帶最有實力的頭領,他很善於做統戰工作,從來不殺那些官兵,而是將那些官兵轉化回來,成為自己的謀士,這樣一來,被逼著征討竇建德的官兵,一看希望不大,直接向竇建德投降。

如果沒遇到李世民,他是否更適合當帝王,會成一代賢君?

僅僅數月,竇建德就拉起了一支10萬人的隊伍,先後擊敗了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勢力,成為了河北的一牛人,自立為夏王,建立了夏朝。雖然實力都不如李淵,但是李淵畢竟是世家大族,而竇建德只不過是庶族地主,最終都見得還是輸給了李世民,成為了唐朝的俘虜,他被押到長安處死,其實這有點可惜,畢竟竇建德是一個好人,雖然曾經俘虜過唐朝公主,但都送了過去,所以唐朝不應該殺他,竇建德死之後仍然有不少人紀念他,特別是在河北竇建德稱帝的地方,人們都建起了竇王廟,這個廟香火非常的旺盛,一直到200多年後,當時的魏州屬臣去看了當地的竇王廟,還表示現在很多人都很敬佩竇建德。

如果沒遇到李世民,他是否更適合當帝王,會成一代賢君?

為什麼河北人民依然不忘紀念都見著呢?因為後竇建德非常的寬厚,從來都不亂殺人,就算是當上了皇帝,依然非常樸素,甚至都不穿華貴的衣服,吃的都是糙米,後宮裡的丫鬟也不過數十人,在他地盤上老百姓都能夠安穩的生活,也沒有強盜,商人甚至在外面露營著睡覺,所以即使200年之後,河北人依然念念不忘他。竇建德也有他顯而易見的缺點,他缺乏政治遠見,並非一代雄主,錯殺忠臣宋正本、大將王伏寶,自毀長城,人心離散。後來又試圖三足鼎立,錯誤地聯合王世充與唐朝為敵,最後兵敗被俘。慘遭殺害。餘部為免百姓受苦,投降了李淵。

如果竇建德最終取得勝利的話,那麼史書上將會多一位賢德的皇帝,但是他失敗了,這大概就是你的優點往往就是你的弱點,你的弱點往往會變成你的優點,而且不可侵犯,他當不了皇帝,也許就是因為他太寬厚了,竇建德很厲害,可惜他碰到的是李世民,事實上如果沒有李世民,只有李淵的話,他實在是更有資格取代隋朝稱帝。

如果沒遇到李世民,他是否更適合當帝王,會成一代賢君?

你怎麼看,請關注順風愛旅行,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