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山精海怪

歷來是相關小說題材繞不過去

也不會放過的元素

其中被稱為黃大仙的黃鼠狼

一直是頗具神秘色彩的角色之一

民俗傳說中

黃鼠狼有著“保家仙、妨家鬼”的名號

當代影視中,它依然是充滿鬼魅的角兒

《鬼吹燈黃皮子墳》就有著它的諸多故事

它與我們,以及我們的時代

似乎有著某一種契合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1

關於黃鼠狼,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人們對黃鼠狼的印象,也可以從這句話中品出來——沒什麼好印象。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但黃鼠狼卻在我國封建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被稱為黃大仙,民間喚作“黃二大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這與一種精神錯亂的疾病有關,這種精神錯亂的疾病叫“癔病”,民間俗稱“狀克”。人們認為一旦黃鼠狼附了體,就會發生癔病,其中以女性或精神抑鬱者為多。這種病症發病時哭哭啼啼,連說帶唱,訴說一些玄妙的事情或生平中的不平之事。有的人還會唱出一些美妙詩句……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黃鼠狼是怎麼走上修仙之路的呢?

按古籍《廣雅》的記載:鼠狼即鼬也,此物健於搏鼠及離畜,又能制蛇虺。《本草綱目》中有:“鼬鼠心肝,氣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殺蟲。《海上仙方》用黃鼠心、肝、肺一具,陰乾瓦焙為末,入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錢,燒酒調下立止”。由此可見黃鼠狼在古時候還並沒有“仙”的名頭,甚至會被捕殺入藥、製成大衣、狼毫毛筆。

那麼這些黃大仙傳說又是怎麼來的呢?

黃大仙這個說法起源於我國東北。滿清末年,我國東北領土被列強覬覦。滿清政府開始允許關內人口去東北謀生。去東北的人因為水土不服而生病,一些人就結合東北滿族的薩滿教,改進了治病方法,出現了以薩滿教為形式,但也拜道教神仙、佛教佛菩薩和薩滿教“狐黃白柳灰”的出馬仙。後來“狐黃白柳灰”的信仰在我國北方地區廣泛流行。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而薩滿教在跳大神的時候會請神上身,供奉最多的就是"狐黃白柳灰"這五位大仙。

於是,在那個“請神上身就能刀槍不入”的年代,黃鼠狼自然就成了民間上身的常客,黃鼠狼搖身一變成了黃大仙。

2

黃鼠狼為何被滿清薩滿教利用,進而被妖仙化呢?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不妨從黃鼠狼的習性、動作來觀察:它集合了一個妖怪該具備的基本特徵。

就像“會吸血、夜間出行的蝙蝠,會被看作吸血鬼”的象徵一樣,晝伏夜出的黃鼠狼,在捕食過程中會咬死獵物,並從脖勁處把血吸乾,人們自然會對這樣恐怖的行為產生恐懼,這一點,東、西方並無二樣。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其次,深夜,黃鼠狼會做出雙手“作揖”的動作,甚至還會站起來直立行走,不少生活在農村的老人都見過。揹著手像個老者一樣直立行走的黃鼠狼,這些擬人化的動作也為其在妖仙之路上加分甚多。

而且黃鼠狼在示警時的叫聲,像極了小孩抽泣的聲音。


吸血、作揖、直立、像孩子一樣哭泣……試想:夜半三更,呼嘯的寒風吹過,風聲中裹挾著雞的慘叫,有人被驚醒,發現月光下,窗紙上映出一個作揖拜天的影子,剛一起身,就傳來了一陣小孩兒哭的聲音……當人猶豫著要不要出門去看看的時候,那個作揖的影子背過手,像老者一樣走了……第二天一早,發現,家裡養的雞被喝乾了血,雞窩邊有幾縷黃毛。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這一幕如果發生在過去矇昧的山村中,也確實挺嚇人的。難怪人們要拜仙。

3

現實中的黃鼠狼,學名西伯利亞黃鼬,其所屬的鼬科,是在肉食動物裡親戚最多的一個科,相較於其他親戚,黃鼠狼揹負的臭名恐怕最多。

比如,民間諺語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實際上黃鼠狼很少以雞為食。

體長在28—40釐米左右的黃鼠狼,是雜食性動物。這樣的小體型也使得黃鼠狼只能夠捕捉一些小型的動物,比如鳥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等等,也有一些記錄表示,生活在湖河邊上的黃鼠狼會出現捕魚的行為,甚至在生活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黃鼠狼還會去吃一些果實。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平時,黃鼠狼會大範圍捕殺老鼠,據估算,一隻黃鼠狼一年可吃1500-3200只老鼠。

關於黃鼠狼吃雞,並非“主業”。事實上許多鼬科動物都有捕食家禽的記錄,比如黃鼠狼的遠親歐洲雪貂,在歐洲也是臭名昭著的“偷雞賊”。

現實中,黃鼠狼確實能夠捕食家禽,但是因為體型的限制,往往只能捕捉小雞,要是遇上了成年的母雞就會陷入長時間的周旋,想要捕獵成功相當的費勁。甚至有一些報告記載,有許多黃鼠狼在對上那些年輕力壯的公雞時,最終遭遇了被反殺的結局,它們輕則受傷,重者還會丟下了性命。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我國動物學家盛和林在《中國動物志》當中記載,他收集了近5000只黃鼠狼的胃,最後發現這其中只有兩個胃裡有家禽,另一隻胃裡有家兔。這更加可以說明黃鼠狼雖會偷雞,但偷雞隻是個案。

被誤讀的黃鼠狼,也許需要一次正名

因為黃鼠狼能夠捕捉老鼠,所以它對於減輕鼠患有著極大的作用。反過來講,如果黃鼠狼的數量下降,鼠患的風險就會升高。比如上世紀80年代,我國有相當多的地區大量捕殺黃鼠狼,最後使得黃淮平原爆發了極其嚴重的鼠害。

關於黃鼠狼,甚至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黃鼠狼的存在對於中國古代農業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如今,黃鼠狼已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也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低危(LC)。

文|小然

策劃|申志民

出品|網護自然 融愛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