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希望未来,我们都可以靠兴趣生存下来。”平潭青年杨仁国一直渴望有一个空间,大家可以在一起玩泥巴、做布艺,喝喝茶、弹弹琴,三五成群,聚集一群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情。



花了半年的时间,杨仁国将平潭的一座石头厝改造成这样一个“知趣”复合空间,兼具商业和休闲两大功能。他认为,知识是生存的根本,兴趣则是存在的意义。

石头厝代表家的温暖

寻找儿时记忆

▲▲▲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知趣”复合空间

“知趣”复合空间位于平潭政府路的路边,两层石厝,带后花园的院子结构,阳光充盈。房子划分为好几个独立小空间,多以玻璃墙面为主,配上竹帘、竹子等元素,光影打下来,内心归于平静。

临街一间茶室颇有特色,人字形的屋顶,配上古朴的木窗,仿佛穿越回古代老茶馆。馆内还开了一间可以让人走出去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路边人来人往。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店内一角

到了晚上,这里又是另一种景致,烟火袅袅升起,竹帘若隐若现。空间内多用桌投灯,暖黄的灯光只投射到桌子上,四周则较为幽暗,人与人之间也不会太直接视对方,有一种朦胧的美。

“遵循内心,脑子里有什么画面,就打造成什么样的。”杨仁国说,自己没有设计经验,全凭喜好去改造,遇到不懂的则请教工人师傅。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暖黄的灯光投射到桌子上,透过竹帘给人一种朦胧美

对杨仁国来说,石头厝代表“家的温暖”。在改造时,锯掉一截的平潭老方桌,配上竹椅,怀旧舒适。从长江澳捡来的沉积岩,造就了一个山林造型的屏风。还搭建了一个平潭土灶,闲暇时候可以烤火、烤地瓜,寻到儿时的记忆。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家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空间包含了过去的老物件,也蕴含了自己未来的憧憬。”杨仁国说。

搭乘平潭旅游东风

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杨仁国

杨仁国是在2016年回来平潭的,此前他一直在外面打拼,从事过美工、医院经营等工作。后来,随着平潭不断地发展,他认为机会到了,想回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想在城关选一个地方开古玩店,就在政府路附近打造了一个“东林十三号”私人小院,没想到小院古朴温馨的风格得到很多人的喜欢。自此,他开始找到人生新的方向,接二连三打造了民宿、复合空间等。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夜幕降临,客人在店里喝茶聊天

“院子是吃饭的地方,民宿是住的地方,到现在这个空间是互动的地方。平潭主要产业是往旅游方向走,现在我们的空间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杨仁国说。

就像杨仁国所说的,这个空间不时的有游客前来,也有本地的居民路过称赞一番,“这个空间有‘深夜食堂’的感觉。”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当然,改造这样几栋石头厝并不像外人所见的那么轻松。杨仁国坦言,改造这几个空间几乎倾尽了他所有的资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他联合了其他的几个朋友一起。

“做这个大收益没有,需要长时间沉淀,所以是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去弄,勉强维持生活。”他说。

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希望大家一起动一起玩

▲▲▲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店内装饰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如何“将情怀做成生意”,是几个合伙人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我所理想的状态,生活和生存可以在这个空间共存。”杨仁国说,生存是根本,生存下来才有办法去延续我们的兴趣。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知趣”复合空间里,规划有商业、休闲两个板块。商业板块是引进了茶叶、红酒的展示售卖,这两个类别符合了空间的发展特点,未来还会引进一些咖啡等业态。

另一个板块则是提供一个免费的空间,欢迎一些文创、艺术形式的人员入驻。目前有一个蓝染的手工艺人以活动的形式入驻,还有古筝老师通过创作或授学的方式创造价值。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知趣,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希望不是我一个人的院子,而是大家一起动、一起玩,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和乐趣。”杨仁国说,复合空间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就是做酒的可以去喝茶,做茶的可以去喝酒,随时转换角色,互动。

平潭青年爆改石头厝:人生无趣,“知趣”有你

现在,杨仁国一方面还在慢慢完善这个空间,另一方面,一直在坚持寻找一些有意思的人。

“很多人都为了生计忙活,但是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迈出了第一步,希望未来大家能够靠兴趣生存下来,能去坚持初心。”他说。

  • 来源:平潭网
  • 文字:林彬彬
  • 视图:倪炜杰 林彬彬 杨仁国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