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粮食人”的那些事

一位“老粮食人”的那些事

我们现在有进口和国产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价值达436万元。

看着这些一路添置起来的满满家当,南平市粮油质量监测站站长黄少平,这位在粮食系统埋头苦干了40多年的“老粮食人”感慨万千。

从末流到国家级监测站

南平市粮油质量监测站,位于南平市区水东街道工业路12号,前身是南平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4年,质监站刚成立时,不过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实验用房,设备价值仅20多万元。当时站里的检测实力,在全市三个质监站中排名倒数第一,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不过2万元。


“黄站长一到站里,就一心想着把业务拓展开,把营收搞上去。”质监站的建站元老、技术员陈珠莲回忆,为了多给站里拉业务,黄少平主动向省上要任务,去县(市、区)跑“关系”,硬是从人家的饭碗里分到了一杯羹。


目前,南平市粮油质量监测站可开展含原粮、成品粮、油料、粮食及其制品、饲料、部分食品等涉及6类产品、110个参数指标的检验检测,抽检业务拓展到除平潭以外的全省各地,仅去年就完成抽检样品1240份,营业收入达120多万元。


“我们的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省前列。”黄少平介绍,2011年质监站摘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这一国字招牌。

引领“企业奔跑”的“火车头”

1960年出生的黄少平,父母都在粮食系统工作,从小深受父母影响。1979年,不到20岁的黄少平进入峡阳粮站当保管员。在峡阳粮站的五年里,他干过检验员、调运员。五年后,他调到西芹粮站,一干又是五年。1990年,他到油化厂工作,先后任政保股股长、副厂长、厂长。1997年,他走马上任粮油食品厂厂长。


2002年,黄少平被调往南平市粮油食品开发公司(同时挂粮油批发站牌子)任总经理。那时,公司已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水电费也欠缴一年多,各项负债累计600多万元。


黄少平迎着困难顶了上去。到任后,他深入调研,找困难、想办法。他积极向上争取,将原来的划拨地转为出让地,并新建厂房,通过资产租赁,形成新的营收增长点。


黄少平将新厂房16年的租金一次性收取到位,用这笔钱完成了职工身份置换。职工身份置换了,可80多位离退休职工医保预交欠款还有50多万元,如果不及时交清,他们将面临断医的风险。当时,单位的资金已全部用于改革,怎么办?黄少平一方面向医保局争取缓交,另一方面向市里、区里积极争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最终解决了离退休职工的后顾之忧。


此后,企业资产从过去的负债600多万元转为价值2000多万元,每年还有固定的租金收入。

不计得失的“老黄牛”

“别看我们站长给企业赚了这么多钱,可他到现在连一套自己的房子都没有。”陈珠莲介绍,黄少平最多时,身兼好几家企业一把手,可至今每个月仅拿着3100元的工资,扣完医社保,仅剩2900多元,比普通的保管员工资还低。“如果不是粮食系统的好传统,任谁也难坚持。”


事实上,早在黄少平儿时,父母就教育他,“要多讲作贡献,少说要待遇。”当年房改房时,父母坚持要让给比他们困难的人,双方都没有要房子。父母的言传身教,他铭记在心。


在油化厂工作时,黄少平本有三次机会可以分得房改房,但他都让了出来。


“这三套房子都在梅园天桥附近,按现在的市值都值几十万。”陈珠莲说,“黄站长的无私奉献让我们肃然起敬。”


在工作上,黄少平更是甘当“老黄牛”,带头吃苦、冲在前头。 “他是全省唯一一个自己去采样的站长。”陈珠莲说,站里今年的1000多份样品,每一份都是黄少平亲自采集,“特别是夏天到田间采样,我们吃不消,都轮换了个遍,只有站长一个人坚持到底。这么多年来,因为站长忙着出差,忙着业务,连老母亲都没法照顾。”


2018年8月,黄少平的母亲因病去世,可刚刚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又忙着去出差抽样了。


在粮食系统干了快四十年,再过一年多就要退休了,黄少平为何还要这样拼?“一方面想为年轻人铺好路,给他们多留点家底。业务、资金、设备是站里的财富,年轻人更是。把年轻人培养好,让我们事业后继有人,将来才不会有遗憾。”他回答说,“另一方面,检测报告一字千金、重于泰山,我们不能有负社会所托和群众们的信赖!”

一位“老粮食人”的那些事

★唱红歌 颂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新春联欢会在延举行

★今天,他奔赴福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希望

★今年首场强对流杀到!强降水+雷雨+大风

★知否知否!建阳建盏又火!炏!焱!燚!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位“老粮食人”的那些事一位“老粮食人”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