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為經濟“戰疫”提供新動能

“新基建”為經濟“戰疫”提供新動能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進入2020年,“新基建”突然成為熱詞,近期更是多次出現在決策層的部署當中。譬如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時,就提到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成為輿論焦點,顯然也反映出了“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變化的新趨勢。

“新基建”全稱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投資領域包括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

實際上,“新基建”並非新詞,早在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就已明確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此後,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曾有“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類似表述。

而近期“新基建”進程突然提速,既有決策層面向長遠佈局的深思熟慮,不得不說也與推動疫情後經濟復甦的現實考量直接相關。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的中國經濟社會來說,可謂一隻巨大的“黑天鵝”,居民隔離,工廠停工,為國民經濟摁下“暫停鍵”。隨著疫情向好,儘快復工復產,把被抑制、被凍結的經濟活力釋放出來,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推動“三駕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以復甦經濟成為重任。而在投資領域,基建投資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歷史地看,大規模基建投資也是在短期內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是提升逆週期調節力度的主要抓手。

而“新基建”就是一項基礎設施,投建過程中有助於擴大需求、提供就業,對經濟社會的拉動效果明顯,而一旦建成,則可能大幅提升國民經濟生產效率,助中國實現經濟穩增長。

不過,強調“新基建”的價值,更應著眼未來。一方面,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具有超前性,投資“新基建”,實際上是投資未來的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長遠;另一方面,“新基建”是圍繞科技這一經濟新硬核掀起的基礎建設浪潮,其服務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換軌,可以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數字動力”,根本上有利於我國經濟換擋升級,打造世界經濟的“中國時間”。

眾所周知,未來國際經濟競爭的一大抓手是數字經濟,現在,以AI、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進入下半場,積極佈局“新基建”,就是為打造世界經濟的“中國時間”蓄能。

當然也要認識到,發展“新基建”不是玩概念,也不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神丹妙藥”,需要穩紮穩打,張弛有度;“新基建”也不同於以往的老基建,關鍵在“新”,在建設過程中需創新理念與方法,而不是沿用老基建的思路去建設這一新經濟領域的“大國重器”。

尤其是,與其他基建投資不同,中國擁有多個世界級的新經濟公司,這使得除了政府主導“新基建”投資之外,民間投資也可能成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在推動“新基建”過程中,要善用、巧用具有創新活力與先進管理理念的新經濟公司力量。

某種意義上,疫情讓“新基建”概念變得更熱,但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來看,即便沒有疫情發生,中國未來一樣也要對這些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疫情只是起到了催化加速作用。可以預見,在具有龐大新經濟市場規模和新經濟人口的中國,如果“新基建”建設順利,不僅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也會改變人們的未來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