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这个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学映射,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下。

“激进、躁动、张扬、粗犷”,看到这些字眼的车,你第一时间会对车主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在高峰期的城市驾驶着这样一辆巨无霸、大块头,车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SUV系车,它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而后传入中国,它相对于纯粹的越野车来说有点“柔”,是带点休闲性质的越野车,既适合城市行走,又适合在野外奔驰。SUV系车会令人联想到一种强悍的、不妥协的硬汉形象,如果说越野车的战场是丛林,那么钢筋水泥的城市就是SUV系车的“都市丛林”。

为何粗犷风格的设计会压倒速度和性能,越来越成为人们所考虑的因素?实际上,这类军人般的,题主所提到的设计很“凶”的车,带给人的强硬形象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它能够带给人们安全感,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面临信任危机。

《纽约时报》曾刊登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The latest fashion:fear of crime design",里面探讨了上世纪90年代SUV系车在美国社会流行的原因,这种粗犷风格的车,除了带给人们安全感,还隐约体现了个人主义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上风的现象——由于社会的信任危机,所以想躲开他人,不具备合作性的公共精神,也不愿意再接纳“搭便车者”。


“人们试图通过驾驶如同装甲一样的车,尽可能的让潜在的袭击者感到畏惧,从而摆脱这个残酷的、不信任的社会的威胁。”——"The latest fashion:fear of crime design"


“在SUV大受欢迎的同时,其他迹象也表明美国人愈发对他人感到不安和害怕:封闭式社区数量增多,家庭安保系统销量增加。”——“Driven to extremes:fear of crime and the rise of the sport utility vehicle in the US”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这是一辆2004年左右的老别克凯越。这张照片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嚯,这个设计好温和。无论是从整车形态,还是从细节设计上来看,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温雅从容的气质。


其实不仅仅是老凯越,千禧年附近诞生的那些车子确实都挺温和的。


比如说,这是当年的马自达福美来: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这是刚刚国产时候的第一代丰田威驰: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在那个时代,车辆的前脸造型理念中,大家都更热衷于去营造一张笑脸。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化设计,就是上一代的马自达家族设计,在那个时代里,马自达的车都是这样的: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相比之下,现在的整车造型,明显就要凌厉很多了。笑脸已经变成了怒视。比如说,这是现在的马自达3: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下面是现在的马自达6(阿特兹)。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这种凌厉不仅仅是体现在细节造型方面,甚至整车的姿态都朝着凌厉和凶悍的方向发展。就车辆的型面构成来看,大量运用的反R面特征构成的光影,将层次感进行了立体化的雕琢。车辆的站姿也基本上保留了侵略性十足的运动化设计。


比如说,这是当年老帕萨特的站姿: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以当年非常流行的苍穹式车顶,构成了整车上装,配合车尾以及车头的线条构成一个很标准并且很均衡的三厢车姿态。


而这是现在的新一代迈腾的站姿: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可以看到,大量曲面加速特征的运用,使得新一代迈腾的车头有了明显的俯冲感。整车的视觉中心构成已经明显的朝着车头的位置偏移。车身的型面构成也大量运用了小倒角的特征线条来提炼层次感。


这种感觉就像把亚洲人的面部轮廓变成了欧美人的面部轮廓。而整车的细节特征形象,也在这种更富于变化的型面特征中,变得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越来越凶。


说实在的,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富于侵略性的设计,因为,它会让我在参与到交通行为的过程中变得易怒。不过,这并不是今天我要讨论的重点……好,我们切入正文:


变凶第一步:大嘴(奥迪:怪我咯?)


现在所流行的这种侵略性设计,首先是得益于大嘴式造型的兴起。在2004年,奥迪推出了第6代A6。在我看来,这是可以载入汽车设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相比于同时期主流的前脸设计,第六代奥迪A6开创性地将中央进气格栅和下方进气口融合起来,打破了传统设计理念下前脸横向分层设计方式,使得整车前脸变成最主要的视觉中心,而大灯、雾灯被弱化,这种设计在当时来看是尤为惊艳的。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随后,越来越多厂商效法“大嘴”设计,因为相比温和的风格,这种夸张的设计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吸睛指数高。而在大嘴式的设计理念构成下,由于视觉中心得以集中并且被放大,所以车辆前脸凶悍和富有侵略性的一面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设计导向。相比于温和化的设计,这样的趋势显然会更富有侵略感。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事实上,大嘴式设计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随着车用动力的涡轮增压化趋势愈演愈烈,动力系统对于车头进气量的需求也在持续的增加。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嘴式进气格栅无疑是一个既能够保持造型风格具有前瞻性,又能满足工程需求的处理方式。


变凶第二步:LED灯的采用(奥迪:又怪我咯?)

在过去温和派设计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这样的情况,大灯的尺寸占据了车辆前脸正面投影的大部分面积。比如说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别克老凯越。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传统的卤素光源以及后期的氙气大灯,对于配光的要求限制了大灯尺寸在纵向方面的压缩,而由于大灯尺寸的限制,整个车头的高度也被限制——要满足一个合理的造型比例,就不能让大灯单纯变得很大。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车头的多层次设计。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随着LED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产业规模下所带来的成本压缩,LED技术现在被大规模的进行了普及。这也就使得,大灯的尺寸限制被打破。而随着大灯纵向尺寸的压缩,侵略感自然就应运而生。这个道理和我们皱眉头是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来对比E90系的宝马3系和F30系的宝马3系。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从车头的形象上来看,可以看到,由于大灯纵向尺寸的压缩,F30系的宝马3系在车头位置设计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曲面加速,使得车头的视觉高度得到了进一步的下压。


变凶第三步:冲压工艺的进步


冲压工艺对于整车型面的构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不管你在纸上多么天马行空地勾画一辆车,如果没有先进的冲压工艺,纸面上变化多端的曲面就难以实现。


最简单的冲压自然就是平板的冲压,不需要复杂的冲压模具,也不需要多倒序的工艺。所以在二战结束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典的国民小车的设计,都是直来直去的平面设计,比如说雪铁龙经典的2CV。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当然,平面冲压工艺简单的背后,是造型被极大的限制住。随着技术的进步,眼下的车辆外覆件的冲压工艺可以达到七道以上的工序,来加工一个特征。在20年前,这个数量最多也只能到三道工序。正如前文讲到的宝马3系车头位置的曲面加速,这个细节至少是一个三道序的加工工艺,而它的上一代,则是明显的两道工序。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在大众系列的车上看到。比如,新一代大众CC上出现的这根硬朗的小倒角折线,至少在冲压工序上经历了七道序,才能够做出这样一道漂亮的特征。随着这条特征的增加,新一代大众CC的整车层次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多层次的构成下,侵略感自然会更好营造。与此同时,小倒角折线的运用也明显的提升了型面的硬度,摸上去的厚重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小结

最后,现代的车越来越具有侵略感,自然也是离不开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主流的因素。不过,设计和时尚这种事,从来都是在轮回的。信不信再过上个几年,温和派的设计又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呢?


汽车作为设计、技术与商业的结合,必须在商品化时代考虑如何在同质化海洋中让用户记得住。因此,设计必须让汽车更有吸引力,美也好丑也罢,正所谓注意力才是一切参与的开始。

而凶是最让人印象深刻、最能吸引注意力的情绪传达之一。

说到汽车设计的吸引力,就不得不提丰田章男,丰田章男曾对雷克萨斯提出"要做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的要求。在强势的顶层设计指导下,雷克萨斯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设计革命。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早期丰田的设计体系是这样的:一份设计样本出来之后要送到上百号评委那里,评委们对所有的设计细节打分,再通过分析找出评委们观点严重冲突的地方,然后由设计师淡化这些设计冲突,最后送到丰田总部给30名高管审阅,最终做出决定。这样的评审体系让丰田产出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设计,也让丰田设计没有性格。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Lexus-LS_460-2007

改变这种状态的是丰田新任总设计师福市笃雄,他认为以前丰田的设计体系是一个减少缺点的过程,但并没有创造新的优点。所以他担任总设计师后对评审体系进行改革,评审小组成员大幅缩减,而且不能直接决定设计方案,评审高管数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最终丰田的设计过程由“删减缺点”变成了“叠加优点”,后来我们就看到了雷克萨斯在graphic与surface上产生的极致观感,个性化的雷车由此诞生。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Lexus-LF-LC_Concept-2012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Lexus-LF-LC_Concept-2012

正如我们所见,这种极具特色的设计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的狂热分子,也包括部分汽车品牌。在丰田老大哥的带领下,本田和日产也走上了怪异的设计道路,国内部分品牌也开始受此影响。


从车企迎合消费者的角度讲,“凶”是设计年轻化与运动感最直观的体现。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各个品牌的不同车型,以前只有运动车型才有“凶”的前脸表情。随着车企们越来越重视年轻化与运动感在造型上的体现,不论什么车,如果不提年轻化和运动感,都不好意思说是卖给年轻人的。当然,车企们认为拥有年轻心态的人群同样需要年轻化与运动感的设计。

大车“凶”就是霸气,小车“凶”就是年轻,“凶”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汽车表情。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丰田 埃尔法

越来越愤怒?从汽车设计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说开去

丰田 奕泽

丰田设计进化的案例十分经典,不仅是对当下汽车设计同质化现象强有力的刺激,更是对现有的设计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何剔除汽车设计过程中的“民主”?如何强化汽车设计的“优点”?如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