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養母比生母更值得尊重與感恩”,對此你怎麼看?

老孫遁世無悶



多營936


接收她的養父養母(也就是我第二個外公外婆),是因為結婚多年自己沒有生育小孩。每個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那為什麼要抱養出去呢?實屬無奈,那個年代物質生活條件差,在農村種田種菜沒有什麼時候入,加上外公外婆生育了八個子女,那麼多嘴巴要吃飯,可想而知也是非常非常艱難的。所以多次猶豫後才下了決心把我母親給送去抱養了。

那時候我母親大概四五歲,剛略微懂一點事,憑著記憶,順著原路多次跑回生父生母家,每次都是哭爹喊娘,一路淚奔,因為離得也不是很遠,就是隔壁的村莊。後來養父養母對我母親說,你不要再跑了,我會對你像親生的一樣。你跑回自己的那個家,很可能就會餓死掉。母親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她既惦念著自己的親生父母,又懂得一旦回到那個家,吃了上頓沒下頓,家裡也揭不開鍋。後來就慢慢的勸自己,隨著時間一長,就慢慢的適應在養父養母家生活了。

養父養母對她不錯,送她上了小學,要知道在50年代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尤其是女孩子去上學,那可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的。也就是因為小學讀了幾年,多少有一點文化基礎,才使得我母親在後來的工作中,能夠去做一些有技術性,需要知識的工作。

至於在生活上的種種照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跟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一樣。母親小時候要有個頭疼腦熱,養父養母就會去尋醫問藥,跑前跑後。略大一點,十多歲就要去當地的水庫挑沙搬石,出工出力。但是養父母都是讓她儘量做輕一點的活,生怕她稚嫩的肩膀挑不起生活的重擔。

再後來我母親結婚成家參加工作後,養父養母也漸漸的容顏老去,記憶衰退。母親隔三差五的從縣城騎自行車回鄉下老家,每次都從不多的生活費中截取一部分,買水果糕點,衣服褲襪,以及老人家所需要的藥物。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反哺了。

在多年把養父養母養老送終的同時,也不忘對生父生母的關心幫助,也是每次回去看養父養母時,也買了一些東西回去看生父生母,在生父生母病重住院時,也會忙前忙後,跑去照顧。小時候我常問母親,你恨外公外婆嗎?他們把你抱養出去了。母親常對我說,做人要學會感恩,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所以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養父養母比生父生母付出的時間精力多,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感恩。但在母親的世界裡,生父生母和養父養母沒有什麼區別,送去抱養是時代環境造就的,並不是生父生母捨棄骨肉,丟之不要。作為小時候可以那樣想,有時會怨恨生父生母,但自己長大了以後,認識就會發生改變。

感恩生父生母,把自己帶到這個世界裡來,才能看到五彩斑斕,陽光明媚,充滿愛心的世界。同時也感恩養父養母,含辛茹苦,精心照顧,送自己上學獲得了知識,豐富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母親的觀點也同時也影響著我,今天借悟空問答這個機會,我把這個觀點看法說出來,希望對廣大網友也有一些深層次的啟發,謝謝大家!今天剛好是3月8日婦女節,在這裡祝願全天下的女同胞們,節日快樂!祝願每個母親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死去活來的貓頭鷹


那要看養母對孩子怎麼樣?我就是被收養的,小時候吃飯用筷子多夾好吃的菜,眼睛就盯著你看,摔倒了嗑破了頭,並在醫院裡縫了針還被罵,14歲賣菜燒飯洗衣服、買煤餅、劈柴,冬天手凍瘡都灡了腫的像饅頭還刷被單,最多四床棉被單,親生母親不要我,把我送人了。我現在雖然有兩個母親,但是沒有一個值得我尊重和感恩。現在我對養母只有責任,對親生母親像客人。[害羞]


蘇堤慢步


我親媽讓我跟她還回去,因為當時還我親奶奶因為重男輕女就把我狠下心扔了,後面我養父養母是在福利院領養的我,從小一把血汗把我帶大,現在有錢又來認我,要我跟她還回去,這個咋辦啊?我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這可咋辦啊?[流淚][流淚][流淚]那我親媽說了呀,會把撫養權奪回來,到時候我歸那女的帶,讓我們家以後終生不要見面來往,真不要臉,走之前給我說讓我和她老死不相往來,不認她這個養母,😭😭😭真的,我覺得太心寒了,這不沒辦法,才來這商量的我問你個問題,如果你收養的孩子養了十幾年,突然有一天孩子的親生父母拿錢來認你的女兒,你會把孩子還給親生父母嗎,會不後悔嗎?


嚥下淚


我沒有這個想法。我母親是個不聰明的母親只生了我,我一直是外婆,姑媽,姨娘,舅媽這些親人輪流養大的。但是我還是愛母親,對她們只是一般般。外婆和姑媽最心疼我,我還是養不熟,吃飽了就回家,有好處就第一想到母親並不是別人。母親打罵不心疼我,我還是不怨不恨,始終是放第一位。而養育我的人哪怕某時的一個臉色一句不中聽的話我就會暗記心頭一輩子。親生父母再不好,我會替他們圓場。可能我是一個喂不熟的白眼狼吧。自己的父母再不好我替他們扛,別人對我再好,等我有能力會在某個時機還給他們的,情是一點也沒有。要別人養並非我願。愛父母並非他們為我做了什麼,什麼也不做,我也比外人看的重。


麥知南


我印像最深的一件事:在我十二歲那年,有一天我和繼母走在去百貨商店的路上,碰到繼母下鄉戰友的母親問我是誰?我繼母說我是她的女兒。對方很不相信反覆的尋問(根據繼母的年齡根本不可能有我這麼大的女兒)。繼母就反覆的回答她:我就是她的女兒。從此我就認定了繼母就是我的親媽,我長大後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她。


浮生若夢4422


只有養過孩子的都知道,十月懷胎雖然辛苦,但和養孩子比,那就是在度蜜月,孩子太懂事的不算啊。

尤其是剛生下來的孩子,很鬧騰,前一年你是不可能睡得好覺。

孩子會走路了,你又要小心翼翼的,怕她摔了碰到了。

孩子上學了,你操的心更多。

最辛苦的是,要隨時根據天氣變化給他加衣減衣,怕她生病,一個噴嚏,都能讓你緊張半天。

養母的恩情生母的十倍,這是毋庸置疑的。

無親無故,她把你拉扯大,多麼偉大。



小手暖心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就算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平時也會跟朋友探討類似的問題。

個人觀點認為,作為生母,其實孩子的到來和出生,或許是帶著愛,但更多的,卻是因為慾望。為什麼這樣說?

一是因為食色性也,有兩性關係的慾望最正常不過,而孩子的到來,須要這種關係。所以,孩子的到來,有可能是計劃內,也有可能是計劃外。但都基於兩性的慾望。

二是你想要或你們想要,這種就是計劃內想要,那想要,本身就是慾望。而想要還是要完成兩性間的慾望才能完成。這又是一個慾望。

所以,孩子的到來,無論是計劃內,還是計劃外,都基於慾望使然。這些話,不好聽,卻是事實。

而養母則須要付出更多愛與付出,才能把一個孩子撫養成人。其間所有的付出,或是生母與養母是同一個人,或是生母和養母不是回一個人,都不能離開愛的撫養。誰能不付出愛與經濟、精力,只憑著一絲慾望就能把孩子撫養成人?



笑壞了


很贊同這句話。生母只是十月懷胎,給了生命,而養母卻是將幼小的生命養大成人,其中的付出只有自已有了孩子,生為人母人父才能理解。

從每次哭聲中的半夜餵奶或奶粉,換尿布,到孩子有病而只會哭的心急如焚,此時的母親真恨不能讓自已生病而代之,孩子從不會吃飯到母親跟前跑後的哄著餵飯,從上幼兒園的接送到上小學,那一個母親不是操碎了心,那一個母親睡過正常覺!

上中學,上高中又為孩子的吃喝穿衣,學習成績,健康成長而擔驚受怕,這其中的一切,那一樣能“離開”母親呢?

而這一切,卻是真正實實的,是日夜不變,年月不變的“陪伴”和付出!此時的生母又在何方呢?給了我們生命,應該心存感恩,但一個幼小生命的成長,真的是三春暉豈能報得?這世間的情和恩,都可還,都可以報,唯獨母親的愛,和“養育”之恩是孩子一生都還不清,報不完的!

當你長大成人而有了自已的孩子時,你才可理解含在嘴裡怕化,掌在手中怕摔!什麼叫恨不能將心都掏出來!

在你的孩子不聽話或有小情緒時,你才可以理解,家中的母親才是這世間最該孝敬!最該尊敬的活菩薩!才是我們最善良,最慈悲的佛!

如果“偉大”,“無私”,“陪伴”,“付出”……!這些美好的詞語是讚美母親的話,那真的是當之無愧,受之有餘!


渭水一粒砂


我完全贊同。養母的愛心更崇高偉大。養母與收養者沒有血緣關係,沒有必須的撫養義務和責任,她撫養完全是出於人性的善良,心靈的聖潔,對生命的敬畏,對愛的奉獻。養母的付出更樸實無華。養一個孩子,額外增加了養母的生活壓力,勞動的重擔,但他不怕苦不怕累,克服重重困難把收養者養大成人,那份艱辛那份苦累是可想而知的。養母的教誨更催人奮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母不但要含辛茹苦的養,還要傾其心血的育。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工作,同時,不能一勞永逸。要反反覆覆,持之以恆,不能急於求成,靜待花開。因而,可想養母在教誨上的辛勞程度。養母以心換心,諄諄教誨,使收養者在陽光雨露下成長進步成才。由此觀之,養母更應值得尊重和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