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读只道是寻常,再读却道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年逾七十的乡下老妪,她不属于荣国府,不属于大观园,更不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论身份财富地位,与贾家有云泥之别,仿若两个世界的人。前后只来过贾家三次,却与贾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熟悉,她就是“目不识丁”的刘姥姥。按书中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每一次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读只道是寻常,再读却道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临走时拿到了贾家赏的20两银子。初读只道是寻常,只觉得刘姥姥还算幸运,第一次去就真的要到了钱,还是够一家人一年开销的20两银子。但如今再细读,却发现,事情虽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于当事人刘姥姥确是一波三折,变幻难测,来之不易。因为但凡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错,她可能就会空手而归,一家人的命运也会就此改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登场,这个登场,却不那么体面——寒冬已至,家里揭不开锅,为了一家人能把日子捱下去,不得不去撞撞运气,到荣国府讨要过冬的吃食。


于是一大清早,刘姥姥就带着外孙板儿来到了荣国府大门石狮子前。贾府这样子的高门大户,像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每天都要接待好几个,早已见怪不怪,随意找个理由,能打发的想必全都打发走了。果不其然,守门的大哥听了刘姥姥的请求,都不瞅睬,还诳她说,“你远远地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后来还是一个年老的生了恻隐之心,告诉了刘姥姥周瑞家的住处,让刘姥姥去那边寻。


假使没有这一位年老的守门大哥多说了这么一句,刘姥姥就算等到天黑也等不到周瑞家的,只能饿着肚子失望地摸黑往家赶。


此其一。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读只道是寻常,再读却道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刘姥姥如愿见到了周瑞家的,且被周瑞家的猜中了意图。书里是这么说的:


“周瑞家的听了,便猜着几分意思,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体面。于是便说,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的来了,岂有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


假使周瑞家的一点都不记着狗儿之前的帮助,是个见利忘义的势利眼;或是不想在刘姥姥面前显弄显弄自己体面的管家媳妇,是个在贾府完全说不上话的人,罗姥姥就算见到了周瑞家的也只怕会被轰走。


此其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读只道是寻常,再读却道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到贾府,先见到了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丫鬟,平日里不是要紧的事都是平儿帮着处理的。假使平儿在知道刘姥姥意图后,自作主张随意找个理由或借口让刘姥姥走,相信时候王熙凤就算知道了也绝不会说什么。幸亏平儿听了周瑞家的,便作了主意,让刘姥姥先在这里等凤姐。


此其三。


王熙凤一人处理贾府上下几百口人的事,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她裁度处理,可谓日理万机。偏偏这一日很幸运,许多管事媳妇来回话都是一些不太紧要的事,不需要王熙凤分身去处理。假使那一天贾府出了大事情,王熙凤必然要亲自去料理调停,那就根本没工夫见刘姥姥,听刘姥姥说话。


此其四。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读只道是寻常,再读却道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王熙凤虽是荣国府上下管家的一把手,但出于辈分,家里大小事情还是需要通报给王夫人。王熙凤趁刘姥姥吃饭的空隙,问了周瑞家王夫人的说辞:


“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假使王夫人不说“没空了他们”,“不可简慢了他”,王熙凤或许随意找个借口就可以让这个无关紧要的穷亲戚走了。


此其五。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读只道是寻常,再读却道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从守门小厮到陪房周瑞家的,从心腹丫鬟平儿到一把手凤姐,再到管家太太王夫人。每一层对于刘姥姥来说,都是一个关卡,前一关不过,后面的路就此堵死。


在王夫人转告周瑞家的话旁,有一个脂批——“王夫人数语令余几欲哭出”。如若清楚后来贾府被抄家,家败人亡,了解巧姐经历和前因后果的读者,想必也会怀着同样的心情。


刘姥姥起初心里“突突的”,最终得到20两银子时“喜得浑身发痒起来”,前后那么大的反差,再次细读,不禁为她捏一把汗,当真是一波三折来之不易,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没多那几句善意的话,数年后家破人亡之时,谁能倾尽全力搭救侯门千金巧姐出火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