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提起电视剧《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大家都不陌生,在剧中出场伊始,刘姥姥近乎以一个丑角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妇人,家里日子困窘到无法过活,便厚着老脸去荣国府打秋风,最终从王熙凤那里讨得二十两银子,让家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庄稼有了收成后,去荣国府还礼,为了讨得荣国府一众人等的欢心,不介意被她们戏弄,只为博史太君和姑娘们一笑。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可如果细品《红楼梦》原著里刘姥姥对于进荣国府这件事前后的言谈话语,就会发现,她并不简单是一个粗俗的乡下老太太,她其实是一个有见识、具备富人思维、有冒险精神的人,她家里能够度过那段困窘的阶段,与刘姥姥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密不可分。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一、具有富人思维:积极主动,勇于尝试,增量思维。

刘姥姥首次出场在第六回,她的女婿狗儿由于入冬无事可做,家里困顿,因此烦躁气恼。此时,刘姥姥与女婿之间的一场对话,明显体现出二人思维上的差异。刘姥姥虽然只是一个村妇,身处社会底层,但她的见识却不是底层的见识。

她看到女婿烦躁,便劝解到:“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首先,她对于女婿家里如今的局面有着清晰的认知,明白造成这种局面的来龙去脉,思维清晰,坦然面对现实。

她接着说到:“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在刘姥姥眼中,遍地都是机会和资源,她的思维中没有匮乏感,也就没有由匮乏感导致的无所事事的困窘和烦躁。

狗儿被刘姥姥这番劝骂交加的话一激,便反驳道:“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女婿狗儿的这番话,能够看出他的思维带宽狭窄,爱抬杠,一说到遍地是机会和财富,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就是要通过犯罪手段——去偷去抢——才能有钱。

刘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刘姥姥虽是一介农村老妇人,但却明白做人要积极主动,不要被动等待,天上不会掉馅饼,需要自己多动脑子。

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这是典型的存量思维,认为只有在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中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没辙了。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 荣国府这层关系本是狗儿家祖上时攀的亲,结果狗儿自己都想不到利用,反到是“外人”刘姥姥看到这个潜在的机会。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由此可见,整件事的发端,并不是因为女婿狗儿家里跟荣国府有关系,而是由于刘姥姥那种不坐以待毙、积极主动想办法、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的思维方式打开的局面。

原本荣国府这层关系,连狗儿自己都给忘了,想不起来利用,用刘姥姥的话说就是“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由此可以看出,狗儿还拘泥于主动巴结富人是没有尊严的想法中,而刘姥姥则把这个视作一个不可忽视的绝佳机会,没有被“主动巴结富人就是没有尊严”的观念困住。她具有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勇气。自己是什么状况就坦然面对,不做无谓的多想。

二、见过世面,对于等级制度清晰明了。

有一个细节,能够体现出刘姥姥是见过世面的,她初见王熙凤的贴身丫头平儿时,先是将平儿误认作成凤姐,当她看到周瑞家的称她是平姑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

“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试想,如果刘姥姥真的只是一个大字不识、没有任何见识的农村老太太,像荣国府这种地方,哪怕是平儿这种高级丫鬟,在她这种农妇面前,也是有体面的贵人,得知对方的身份后,也会战战兢兢、毕恭毕敬。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但刘姥姥的反应与一般的村妇不同,当她得知平儿是王熙凤的贴身丫鬟时,心里顿时少了一分敬畏,认为对方“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可见,她对于深宅大户人家里的等级排序清楚得很,什么位置高、哪个位置低,她明明白白。如果不是一个有过见识和经历的人,不会有这种清晰笃定的认识。尽管表面上对平儿还是很恭敬,但那只是手段,已经不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因为她明白,平儿的身份本质上也是下人。

三、知恩图报,有长远眼光。

从王熙凤那里讨得二十两银子后,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虽然周瑞家的没把这点儿银子放在眼里,没有收。但这体现出刘姥姥会做人的一面,知道给帮助过她的人回报,不短视。哪怕周瑞家的不要这银子,心里也是舒服的。刘姥姥的这种行为客观上也是在释放一种信号:对于帮助过她的人,她不会忘了对方的好。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包括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起因也是为了给荣国府带去些新摘的时鲜瓜果作为当初的还礼。虽然不是贵重物品,但“礼轻情意重”,史太君非常高兴,专门让刘姥姥留下来参观园子,也就有了后面刘姥姥嬉闹大观园的故事。

四、心态好,对于身份阶层的差距有着清晰的认识和高接受度。

正因如此,在她二进大观园时,被王熙凤等一众姑娘们戏耍也不介意,反倒乐得让她们开心,为她眼中的诸位贵人提供情绪价值,让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人都非常喜欢她。在她离开时,史太君、王夫人、王熙凤、宝玉、平儿、鸳鸯,全都送了刘姥姥不少银钱细软、衣服丸药等。可见刘姥姥在大观园人缘之好,如果众人不喜欢她,一个乡下老婆子,随便打发了便是,怎会从主子到下人,全都送东西给她。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五、对世事人情看得通透,活得明白。

刘姥姥,在身份和阶层上,她确实是一个乡下村妇。但她也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看透世间的规律,看透人情世故。

她明白机会都是争取来的,不会天下掉馅饼。作为穷人,能够得到的资源本就稀少,因此更要努力筹谋。所以,她能够将女婿家跟荣国府早年间建立起来的、已经寡淡的关系重新拾起来,尽力打好手里本就不多的牌。

她明白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于交换。作为穷人,没有资源与贵人们进行平等交换,如果想从贵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要用其他的去交换。所以,前两次进荣国府,见到荣国府的看门人、引路的小女孩、周瑞家的、凤姐、史太君,她都是谦卑的,无论年岁比她长幼,她一律哥儿、姐儿、爷爷、奶奶地叫着。只为对方能给自己一个机会,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做铺垫。

在二进荣国府时,被凤姐她们戏耍也不介意——只要能让这些贵人们开心。她深知要为荣国府的贵人们提供情绪价值,贵人们高兴了,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自己的腰还粗。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种交换,她深谙“拍马屁”行为的本质也是价值交换。因此,心态上从没有屈辱感,也放得开,荣国府的人跟她相处得非常开心,而她自己则得到了用于度日的银钱细软。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刘姥姥更可贵的品质在于,她不是一个只为了得到好处,就极力巴结富人的势利小人。后来,在荣国府被查抄后,她还记得荣国府曾经对自己的好,没有因为荣国府的落败就躲得远远的,反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王熙凤解救巧姐,让人每每看到这里时,都感慨刘姥姥的厚道,在荣国府败落的冰冷凄凉中,让人体会到一丝温情。

《红楼梦》刘姥姥:乡野村妇的“伪装”下,是洞悉世相的智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1]

这是刘姥姥亲眼目睹了荣国府的繁华与衰败的最真实写照。


[1]:引自清代孔尚任的剧本《桃花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