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这辈子吃的过最好吃的菜或者主食是什么?

石頭纪


我最喜欢的吃的就是这个蒸榆树叶,遗憾的是这道菜有季节限制。喜欢这道菜是因为小时候我是我老外婆带大的,那时候生活水平没有现在好老一辈的人吃的基本都是原生态的,爸妈也知道我喜欢吃,所以每年到了吃榆树叶的时候,爸妈都会给我摘上满满一大袋子送来,现在我把这道菜分享给大家。

鲜摘的榆树叶洗干净晾干水分放入盆里,咸肉切成细条蒜叶切碎放入盘中,调入盐,鸡粉,白糖,白芝麻,生花生碎,玉米面一起搅拌均匀,锅里铺上蒸布(以前老外婆用的甜菜叶子,我没有就用蒸布了),把拌好的榆树叶放入蒸熟装盘,我蒸的比较多就用的方盘装的,可好吃了😋





承妈家常菜小厨


我最喜欢吃的是面条,我是北方人,其实在我们老家河南都是喜欢吃面的。北方人的面食种类也多,羊肉烩面,手工拉面,鸡蛋面,杂酱面,油泼面,等等很多。但凡事面类的,我都喜欢吃,不怕大家笑话,能隔一天不吃面,我都想。


我们老家吃饭,都喜欢到大街上去吃,一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端一大碗面条到街上,聚到一起,边吃边唠,有时候说说笑话,还会比一比谁家的面做得好吃,真的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现在,老家的人少了,年轻人都出去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还是这种习惯,不过没有一起的那种气氛了,因为人少了。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我喜欢面条,因为,我吃别的饭,真的感觉吃不好,哪怕中午不吃,晚上,也一定会再补一顿。对于我的这个习惯你怎么看?我是繁阳阿甘,喜欢我就关注我,欢迎评论!


繁阳阿甘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真没出息,我脑子里最先想到的最好吃的是酒席剩菜的大锅炖。

我觉得酒席剩菜放在一起,用锅炖了真的很好吃,但是好些年没有吃了。一是现在生活好了酒席大多都在饭店吃了,剩的菜要么用人打包带走,要么就不要了。三是觉得不是那么卫生。

但是我脑子想着的味道是小时候农村在自己家里办酒席,厨师是请的自己村里的,肉啊菜啊都是自己去市场采购的,那时组织贫乏,结婚酒席自己村的人随礼也就30元,50都是关系好点的了,所以吃剩的菜不仅不会扔了还会觉得是好东西,能改善伙食的。

那时候堂哥结婚,是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天气是三九天特别冷,加上那时农村还是正经的“水泥路”,所以去接亲要去的很早。我现在还记的那时帮忙的本家人大清早就起来帮忙为接亲做准备,早上掌勺的厨师就把前一天吃剩的菜都倒到支起的大锅里,下面的炭火生的旺旺的,锅上冒着热气,下面火呼呼的现在旁边又暖又香。

等把剩菜热好了,每个人拿一个碗盛上满满一碗,热呼呼的冒着白气,手里在拿一个馒头,加上天气寒冷,菜热呼呼的,想着就要流口水了。那时碗里大多是剩菜,不是最好的部分,大多数骨头啥的,但当吃到一块好肉的时候会觉得很满足,那时的一碗菜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鱼,是鸡,还是红烧肉……哈哈。

碗里的菜汤热乎乎的冒着白烟,和寒冷的冬天抗挣着,喝上一口整个身体都热乎乎的,味道也特别的浓郁,反正回忆起来真的很好吃。

你们吃过这种大锅菜吗?觉得味道咋样?





杨小寨的希望


松鼠桂鱼



这是我在2014年清明节前后,和家人去江苏玩儿吃到的。现在想起来,还是难免意犹未尽。那可以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松鼠桂鱼了。

松鼠桂鱼:是苏菜中的代表作,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菜肴,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活像一只真松鼠。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鳜鱼”。

做菜方面呢,我不会做,也不会形容,给大家引用来看看。

我们去的那家是苏州的百年老店——松鹤楼,大家要去的时候一定要预定,不然要等着拿号、叫号,我们就是在楼下等着叫号的,这有点小小的失误。松鹤楼其是苏州最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正宗苏帮菜馆。

那次,我的注意力基本上都集中在鱼上了,可能跟我爱吃甜口的食物有关系吧。爱吃甜口的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尝尝啊,真心推荐。后来,在吃几次松鼠桂鱼,都觉得没有人家做的那个味道了。



生活亦可乐


韭菜鸡蛋馅的水饺。从我记事起,家里再困难大年三十中午和初一早晨要各吃一顿水饺的,水饺锅里还下有炸的丸子,印象是三分之二水饺,三分之一丸子,水饺馅是萝卜的,带很少很少一点肉(有两年没肉,掺的熬过油的油渣子)。年三十中午的水饺煮好自家不能吃,盛几个供神灵和先人后,便一碗一碗地送邻居,自家吃的是邻居送来的,也就是说,年三十中午吃的是百家饺(当然也有丸子)。家家的水饺馅差不多内容。我说的韭菜鸡蛋馅水饺是在一九六四年春天里。那天我家从生产队菜园里分了把韭菜,俺娘用一个鸡蛋掺点玉米面(从玉米糁里筛的)摊成饼剁碎和韭菜一起调了馅,饺子皮是高梁面掺榆树皮面做的(非常筋道)。那饺子是真好吃,好吃的我一辈子都忘不掉,只要条件允许,每年新韭菜下来我都要包顿饺子吃。成家以后,直到现在,我一说馋了要改善伙食,家里就知道要包韭菜鸡蛋水饺,而且主食材只这两样,什么虾仁鲅鱼虾皮的都不能掺。俺娘也爱吃,但是岁数太大胃消化不了,只吃一个两个的,然后看着我吃。我想我也有吃不下的那一天。


弹琉璃球的人


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菜,是母亲做的咸豇豆和臭豆腐,最好吃的主食是母亲煮的土灶铁锅饭。

小时候农村只有农历4月到10月有新鲜蔬菜吃,所以农民就在农历9月就开始做咸菜,以备后几个月的菜荒。母亲总是早早地把大陶缸用稻草把使劲搓,然后烧开水泡上一天,再放在太阳下暴晒几天。等到从田梗上摘回的豇豆,专挑一些细长发硬的,扎成一把把的,放在晒好的缸里。铺一层豇豆,再铺一层长青辣椒,再洒上一层盐,用大石头压紧,然后加水。就这样直至缸满满的,再用一个大木盖盖上。入冬无菜时,一打开缸盖,满屋就飘着诱人的香味。缸豆此时色作金黄,香脆中带着丝辣味,吃一口感觉味蕾绽放,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说不出的美味。

臭豆腐是在腊月二十四以后,母亲从过年豆腐里挑出一个最好的,拿菜刀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拿一只竹篮,在篮底铺上理顺的稻草,然后把豆腐块密密摆在稻草上,再又盖上一层稻草,再把它吊在伙房火塘的上方。在我们的期盼中,伙房的香味一天比一天浓的时候,母亲才取下篮子。母亲在灶台大铁锅里煮上饭,拿只大碗,夹上大半碗毛绒绒的臭豆腐,洒上一点盐,一勺红辣椒粉,再加满米汤,放在饭里盖上锅盖,用小火悠。片刻之间流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实在抵不住香气诱惑,我们就在母亲的咒骂声中早早开锅,乘上一大碗香喷的米饭,撬上一箸臭豆腐,再夹上几筷咸豇豆,一碗饭眨眼之间就下肚了。意犹未尽之时,就铲一大块金黄色厚厚的锅巴,在臭豆腐里醮一下,狼吞虎咽起来。感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振奋,为之疯狂。

长大成家后,我们长年在外,母亲年纪大了,就不大做这些菜,因为她们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后来母亲突然去世了,也就没有机会再吃到母亲做的菜。曾让妻子按照母亲的做法做过,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感觉,深觉遗憾。

当年由于经济条件差,我们在外打工,女儿就让母亲照料,在老家上学。女儿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却又带儿子回老家上高中,就这么阴错阳差的过了好多年。及至儿子考上大学,我才能继续打工。在成行之前,特地问女儿想吃老家的什么,女儿告知要吃老牌的北京方便面。在乡镇遍寻不得之后,终于在县城老街巷里找到。当女儿迫不及待打开吃了几口之后,觉着特别难以下咽,就弃之不理了。

看着女儿失落的眼神,思绪飘忽的神情,我忽然明白,女儿想吃的是母亲从牙缝抅出来的五毛钱买的北京方便面,是奶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我何尝不是一样,想吃的是有母亲味道的咸豇豆和臭豆腐?而今却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弥足珍贵。

再美的佳肴,终不及融入浓浓的亲情,浓浓的爱的方便面咸豇豆臭豆腐,令人刻骨铭心。唯有饱含母亲味道的家常菜值得回味无穷!值得永远怀念!!值得珍藏!!!


农在天涯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的静下心来考虑了一下。不怕你笑话,我觉得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菜就是一碗菠菜汤;吃过的最好吃的主食就是一个热乎乎的馒头。

我生于一九六九年,家在鲁北的一个村庄。小时候家里穷,当然不光是我家里穷,大家家里都穷。平常的日子,一日三餐很少做一个菜。记得那时,平常就饭吃的,最多的是腌的咸菜。还有的时候,能够吃到一点虾酱,再就是自家做的豆瓣酱。啃着葱蒜吃饭,也常有。特别是在冬天,是没有时令的蔬菜可吃的。

平时到了赶集的时候,集市上售卖蔬菜的也少得可怜。一般人家,除了有红白大事或者招待亲戚朋友,不得已需要购买蔬菜,人们是很少购买蔬菜吃的。

当然,生产队在每年秋天会给各家分几颗大白菜。这几棵大白菜,也舍不得剁了炒菜吃。更多的是把菜帮子腌制起来当咸菜吃,而里面鲜嫩一些的部分要留着到过年的时候包饺子用。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点蔬菜呢?大概也就在波菜成熟的时候。因为菠菜的产量比较大,价格比较便宜,自然在集市上卖的买的人就会多一些。记得那时,母亲会从集市上买一些菠菜回来,用大锅炒一下,加水煮熟了,给家里每人盛一碗,还会给邻居送一碗。大快朵颐之时,那个香味儿真的让人难忘!现在想起来,仿佛还会闻到那菠菜的鲜香。

记得那时,家里的主食应该是玉米饼子,在我们老家叫面子。另外还会吃一些蒸熟的红薯,我们叫地瓜;或者煮一些晒干过的地瓜干儿;还有就是把高粱用碾压过,煮着吃。这些应该是当时的主食。那时,小麦真得不是主食。因为没有足够的小麦可吃。能不能顿顿吃上馒头,是那时城镇和农村家庭的明显区别。

每年麦收的季节,则是最享受的时候。因为只有那几个月能吃上一个热乎乎的馒头。一个热乎乎的馒头,咬上一口,那种香味儿真是沁人心脾。但是,生产队只能给大家分很少的一点家小麦,一顿饭不可能都让你吃馒头。肯定要杂着刚才提到的面子啊、地瓜干儿啊等等一起吃。能吃上一口馒头就是我这辈子感觉吃的最好的主食。吃口馒头,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所以,静下心来想了想,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的确是做了实事求是的回答的。时代不同了,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在基本的生活需要上,我们都可以挑肥拣瘦了。可在我的心里,最好吃的真的就是那一碗菠菜汤和一个热乎乎的馒头。




人性智慧


我觉得这生最好吃的东西是、96年从山西去湖北求学 我妈给我做的那碗面条。我记得当时是早上9点30的火车,6点妈妈就起来忙活,揉面切菜炒菜炒面。8点我吃上了热乎的炒削面,没吃几口就放下了不想吃了,那年14岁正是懂事与不懂事之间的那个年龄,出门坐火车的乐趣盖过了这碗面的味道。妈妈真的生气了,发了很大的火,我是很不情愿的吃完了那碗面。 接下来求学 工作 再求学 结婚生子到我的孩子也大了要出门的那天,瞬间我理解了妈妈那碗面的含义,那是给我留下家的感觉,回想起那碗面宛如当日,妈妈的慈祥贤惠、和我的无知,继而的是无地自容。这碗面带来的感觉是只有妈妈才能给的,任何都替代不了的。

现在妈妈也老了,我提起这件事她笑得呵呵的对我说“妈当时心疼你那么小就离开家,在外面的孩子吃不好喝不好就受苦了,那碗面给你留个念想,你得老想着妈,就好了” 妈妈用最简单的逻辑表达了对我深深的爱,愿我的妈妈一生平安。




我是湛蓝


我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最喜欢吃饺子,觉得吃饺子天天吃不够,就像现在,一个礼拜最少吃一次,冰箱里少什么,都不会少了饺子,每次都会多做一些,放到冰箱里,喜欢吃羊肉白菜的,牛肉萝卜的。韭菜鸡蛋的,韭菜虾仁的,白萝卜猪肉的,等等,

饺子还可以放到电饼铛里,煎一下,做成煎饺,刚出锅的煎饺美味香脆可口极了,吃饺子少不了醋汁,碗里放上醋点上几滴香油,在放点麻油,那真是人间美味,

还有过年的时候,大年三十,必须吃饺子,如果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就像没有过年一样,饺子像金元宝一样的形状,代表着吉祥如意。我最爱吃饺子。





木娜拉丽


我是南方人,我记忆中最好吃的一道菜是黄糖粑粑,我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因为在我记忆中,我可能只吃过一到两次,也没有在其他地方吃过这种小吃。

先说一说它的制作过程吧,我们过年农村老家都会用糯米,还有玉米用机器弄成粑粑,,等它稍微干一些就可以做汤圆了,第一步就是把这个糯米粑给它揉好,加水揉搓车成做汤圆时就差不多,然后用菜油煎,煎成像手指那样长,那样粗的,煎到五到七分熟,两面金黄,就可以到一点水刚好能没过这些粑粑,把水烧开,放入黄糖,等到黄糖完全融化,糯米粑也煮熟之后就可以捞起来吃,有一点类似于红糖糍粑。

因为过年的时候,一般糯米粑就只用来做汤圆,然而这种方法就很少做,我们家也偶尔做一次,我记得我有一次就是在我过生的时候。我的家人基本上都去其他人家坐席了,因为我过生那天刚好是正月,当时家里面只有我奶奶陪我过,然后他就做了这个黄糖粑粑,我当时觉得好好吃啊。

哪怕是我长大之后吃过红糖糍粑,我也觉得比不上黄糖粑粑好吃,每次在家里面我都不想去弄它,因为过程有点复杂,再加上每次吃我都会想起我奶奶,所以这种味道就一直藏在我的内心,我的脑海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