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壇亂象發生的根源是什麼?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提的非常非常好。當今社會發展方向由於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體質的知識經濟時代注重名利雙收的現狀。造成現在很多人出書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用一知半解的知識抓住了時代發展機會給自己創造了一點名利雙收的效益而已。這就是目前書壇亂象橫生的怪象而已。至於根源所在就要分為三個層次來論述一下了。

第一個層次就是我們國家由於改革開放大勢造成的探索發展方向與出路而已。也就造成了很多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給一些知識騙子以及文化流氓鑽了空子而已。(自欺欺人)。

第二個層次就是由於我們國家很多人的大腦西化造成了忘記了本土文化思想理論才是一個國家乃至社會發展方向的導向標。所以也就造成現在那些專家學者寫出來了書沒有任何文化價值與內涵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一種西方知識的個人理解而已。(沒有含金量)。

第三個層次就是目前很多學者沒有搞明白(文化)與(知識)的本質性概念而已。所以這才是目前書壇為什麼沒有能流傳千古的書籍著作的真正原因而已。實在有點可悲那!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論述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知識是不具備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功能,其次知識並不具備文化孕育誕生時代發展的適合文明而已。全世界沒有斷了傳承的文化也就是我們國家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思想理論。因為也只有我們國家古老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而已。


生命力提升


一是對書法的論知態度不同。有人認為書法的關鍵在於技能技藝,有的則認為書法的內核是文化性情。對書法概念認知的不統一古來有之,古人愛寫愛畫,對書法的本質持樸素態度,雖也宏闊精英,但不作微觀無限解構。今天的書法研究者、評論家隊伍洋洋灑灑,理論專著汗牛充棟,高深論文浩如煙海,不盡沒能讓大眾看懂接受,反而比以往更加混亂。

二是對書法的審美情趣不同。書法審美歷來眾口難調,說到底就是醜書與美書之爭。有的喜歡勻稱美觀,有的喜歡活潑新奇,有的注重線條視感,有的在意風韻神采。大眾主流的欣賞偏好與時下比較流行的“現代書法”有所矛盾,於是把這種審美情趣的差異推廣為一種社會現象,而醜書、射書、亂書、盲書,將大眾的怒氣徹底引爆。

三是當代缺少靈魂領軍人物。當代“名家”並不少,有名家頭銜的書法人一抓一大把,範曾大師的一幅“蜣螂體”作品動輒價值數百萬金,比大多數明清書法家的價格還高,真乎假耶奈人尋味,但讓人真服氣的大家並不多,尤其是缺少振臂一呼群雄響應的領軍人物。似乎很多人都很牛,人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大師巨匠,而眾望所歸的書協對醜書美書之爭議三緘其口諱莫如深,更是讓廣大民眾深感失望。

書壇亂象不是當代的專利,古代的書壇也有亂象,不過畢竟讀書的人少,權威的作用在,思想好統一,權威的就是主流的,主流的就是大眾的。今天則不同,民眾文化提高了,個性思維解放了,網絡又使得各種認識碰撞加劇了,於是讓人覺得,書壇亂的很、鬼的很、也無聊的很。

抱庸閒談。


抱庸詩書


以前媒體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醜書及醜書人的醜態行為只是在小範圍的傳播,“書法大師"、"書法教授"們“高大上"的理論和難以恭維的“大作"充斥著各種書法專業刊物,混淆了黑白混淆了視聽,以至於射書、吼書……亂象橫生,而一些書協組織不是去幹預去制止,而是去捧臭腳,客觀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說到底書協成了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名利場。現在手機“神通"啊,各種資料、圖片、視頻手機上應有盡有,發表書法作品已不是某些少數人的"專利",大量的草根書法作品呈現在手機上,其中不乏有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這使得人們對書壇亂象有了一定認識,書法界已不是少數人為所欲為的地界了,醜書醜字受到了大多數書法愛好者的抵制和唾棄,繼承傳統弘揚正氣終究會成為書法界的未來。





鳳誼1


利益驅動呀。

有的圖名。急功近利,想博眼球,儘快出名,可又不能沉心靜氣潛心鑽研業務。沒有真本事怎麼辦呢?米不夠水來湊啊,出怪招、使陰招、耍花招,什麼射書啦、吼書啦、盲書啦、甚至鼻書腳書性書啦,都出現了。

有的圖利。積極參加各類書展、書評、書邪(不好意思哦,這個字寫別了[捂臉])、頻繁出入各種能出頭露臉的場合,扯大旗作虎皮,各種名譽、榮譽、頭銜、證書弄了一大堆,即使花點小錢錢也在所不惜。為什麼呀,唬人呀。然後,就可以每平尺幾千幾萬的啦。誰買呀?放心,附庸風雅的、狗屁不通的、互相吹捧的,多的是——人或銀子。

圖名也好,謀利也罷,在背後實質上都是““利益”這雙大手在推動哦。

不過,大浪淘沙,歷史和市場自會淨化,記住該記住的,忘掉該忘掉的。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聰明的你,自然不會讓五色眩目、五音障耳,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吧。

醜書就不貼了,免得有辱清目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呲牙][呲牙][呲牙]


潁水蕭蕭


儘管有太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當今書壇的亂象叢生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種亂象並非近些年才有的事情,幾乎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書協成立後不久便出現了苗頭。作為當今書壇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組織,中國書協一直處在爭議旋渦的中心。很多人將出現書壇亂象的源頭指向中國書協,“解散書協”的呼籲從藝術家到普通書法愛好者不絕於耳。

不可否認,作為引領書法發展的權威組織,中國書協對於當前的書壇亂象難辭其咎。拜金主義、醜書、俗書、江湖書法等等飽受詬病的亂象,幾乎都能在中國書協找到滋生的土壤。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書協在推廣和普及書法藝術方面所做出的種種努力,比如說“書法進課堂”等活動的推行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如果真的解散中國書協,會不會阻礙甚至是無法繼續書法藝術的普及和發展?

答案是:不會!

客觀地說,造成當前書壇亂象的根源不外乎一個“錢”字。當書法剝去了應有的文化底蘊,只剩下一些炫技似的表演來博取收入時,其實與“藝術”兩個字早已漸行漸遠了。名為“書法家協會”,有幾個人真的知道書法家需要什麼樣的標準?所謂的“書法家”,大多是些懂得些書寫技法的寫字匠罷了。

當書法成為了一種純粹謀生的工具,甚至是牟取暴利的工具時,出現種種亂象甚至是怪象也就不足為奇了。看著那些所謂“大師”的故弄玄虛、譁眾取寵的誇張表演,迎來陣陣喝彩大肆斂財時,讓那些還在埋頭臨習顏柳歐趙,糾結於筆法、章法的人情何以堪?

事實上,中國書協除了能給一些人提供一個便於賺錢的“頭銜”之外,引發的負面效應可能比積極意義要多得多。網上關於中國書協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詬病和抨擊,雖然有很多評論顯得不太專業或者有失偏頗,但是這些評論也絕非毫無道理。

各級書協每年都有大量的培訓、交流和展覽活動,各種沙龍展、聯展及個展更是如雨後春筍。隨著各地開始招收書法本科生和書法研究生的學院逐年增多,隨之而來的各種培訓班層出不窮,考前培訓更是一天比一天地火。一些善於炒作和包裝的名人、名家的書法作品頻頻賣出天價……凡此種種,令人目不暇接。

文化底蘊的缺失導致了書法藝術不再純粹,以盈利為目的的書法創作使書壇亂象叢生成為了必然。如此而已!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價值錯位乃書法亂象之源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 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但是近日,關於書法的話題和事件屢次出現,成為藝術家批評關注的對象,引發關於現代書法、書法家修養等問題的討論。尤其書協主席蘇士澍在某次會議曾提出取消“國展”,引發廣泛爭議。書法“國展”本是獎掖後學、相互交流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漸漸變了味,成為各方勢力爭名奪利的陣地,之所以取消“國展”的建議會引發爭議,其實也是因為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再聯繫到某省爆出書協副主席達幾十人之多的新聞,令人瞠目。種種亂象,都揭示了在當下的書法圈中,許多人不再把書法作為個人修養和研究行為,而是作為攫取名利之器,我們知道在世界眾多民族文化體系中,唯有中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才創造了書法藝術。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人是因宗教教義嚴格禁止物象描繪,才發展出純裝飾用途的文字書寫藝術,這與中國書法通過筆墨語言尋求個體的精神超脫完全是兩回事。

與繪畫、雕塑這類視覺藝術不同的是,書法並不著重於圖像構建,而是通過對文字的書寫來追尋心靈上的自我超越,是呈現生命內在能量的過程與方式。幾千年來中國書法家在書壇出現了諸多的名家和自己獨特的風格,,形成了多種字體如:王羲之


王羲之《遠宦帖》

王羲之的作品為什麼千百年來一直受到文化精英們的頂禮膜拜?難道僅僅只是因為欣賞那造型優美的書寫筆跡麼?當然不是,與其說後世崇拜的是殘存書跡,更不如說是對其人格境界的仰望,是對一種文化信仰的堅守。


而當今書壇之所以亂象眾生,根源在於價值訴求上的錯位。

江湖書法

而現在的人尤其是某些有一定地位的人會寫上幾個毛筆字的人就被稱為書法家,說是在搞藝術,真是如此麼?

在硬筆書寫方式傳入之前,會寫毛筆字只是一個文化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隨便找兩張古代末流文人遺留下來的墨跡,都能比過當下的大書法家。現今毛筆書寫再不是必備技能,隨意玩弄一番就升級為絕世藝術,實在有點滑稽。

書法界流行的亂寫、亂畫,或者字裡夾畫的塗鴉式“創新”現象,是受西方現當代藝術思維的影響。

如果出於與書法無關的純粹視覺藝術表達,在當前多元文化語境下這種尋求“創新”的方式也並不為奇。還有那些現誇張的現場書法表演秀場,與其說藝術,不如說是雜耍,和當下流行的惡俗行為藝術可一較高下。


江湖書法表演

書法表演

這些背離於傳統文化本體精神的東西,折射出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價值取向錯位的事實,只是在以文化之空殼進行譁眾取寵式的街頭販賣而已。

若一定要唱高調說是對傳統書法突破性創造,不過為一些小混混式的無恥打鬧罷了。

這些年國內經濟持續繁榮,藝術品市場一路看好,早已將書法這種高雅文化修行日課轉變成利益謀取工具。

從江湖到廟堂,門派林立、“大師”無數,爭名奪利,各領風騷數百天,最終目的無非為一個錢字。


漫畫“利益”

如果真是從擔當起一份文化傳承責任的出發點賣命蠻幹也就罷了,可都是在利益驅動下拼花樣、爭頭銜、套關係,於藝術、於文明進步毫不相干。

書法家們不愛讀書,缺少文化修養早不是新聞。

書法藝術與繪畫藝術最大不同的是在於文字內容創作與書寫過程的完美結合。歷代名家也會臨習古人墨跡碑刻,但那只是出於學習之需,真正的作品還是隨感而發,任性揮灑而成。

王羲之寫《蘭亭序》、顏真卿寫《祭侄文稿》時,有可能事先想到在搞書法創作嗎?當然不會,完全是由巔峰狀態的精神能量自然迸發而出!

如果說書法也屬於獨創性藝術的話,那一定應該是與文字內容創作一同進行、將個人內在思想情感直接釋放到紙面上才對。

可今天的書法“大師”們,僅以熟練技能將唐詩宋詞名言警句反反覆覆抄上一回,就算是不朽之作了。連屬於自己的文字內容都寫不出來,還能算什麼藝術創作呢?


當代某名家作品

不但沒幾人寫得出像樣的辭章,即便偶有略通詩文者,寫出來的東西也只不過是還算念得通的順口溜,談不上有多高境界。寫上幾個錯別字,或將詩詞作者張冠李戴根本算不了啥,因為人家本來炫耀的就是工匠式筆墨技巧,與文化修養何干呢?

現在一些所謂書法家的個人宣傳也太張狂,世界級名家、舉世無雙的“大師”也就罷了,動不動還要說藝術水準已超越了王羲之、顏真卿、米芾、趙孟頫等歷代名家,吹起牛來完全沒有底線。

即便你的字寫得再漂亮,也只是在玩弄技巧,於歷史、於文明進步沒半點貢獻,又怎能與歷代名家相提並論,更何況超越呢?

如果你真有本事影響後世,那也得等未來的史家書寫歷史時再作論斷。

歷代書家中,真還沒有人僅僅因會寫幾個漂亮字就被捧上天。除了深厚的筆墨功底和藝術上的成就外,任何一位大家,往往都是在學問上卓有成就、人格修養可為後世師表,作品方能被敬奉。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有些歷史人物,如蔡京、秦檜之類,儘管也能寫上手好字,卻因人品問題導致其書跡遭唾棄。

中書協若真能取消囯展和簡化評獎制度,也應該算是一種進歩。書法藝術雖說是寶貴民族文化遺產,官方機構的大力扶持理所應當。

但就目前中國書法市場的火爆現狀來說,還沒有淪落到像一些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樣,沒有特別保護就快消亡的地步。即便沒有書協的特別推動,各種地方政府、民間組織、企業機構舉辦的展覽和評獎也足夠多,完全可促進書法藝術的繁榮發展。

就當今社會來說,書法藝術除了作為主體民族文化傳統值得發揚提倡外,更應該是一種提升個人修養的文化踐行方式。

只有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對待,才有助於其健康傳承發展。藉以文化與藝術的名義,過多吹捧炒作本身就是一種病態的價值取向!所以說價值錯位乃書法亂象之源!


無韻詩翁


名利、體制和人性。



杜康老師的語文課


在與眾多書壇人士接觸中,確實看到有些讓人琢磨不透的現象,給人很大困惑。細加分析,要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書法本身,目前有一種過分追求拙的現象,認為拙才見功夫,才是書法藝術最高境界。甚至把書法藝術總結為:初學書法是很拙的,這是因為不會寫。通過練習,掌握一定技能,寫出很漂亮的書法作品,就是進入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可以稱為書法家,但這還沒有進入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就是把字寫得拙,是一種返樸歸真,一種粗淺表面下非凡功力的體現。為了追求拙,很多書法家放棄自己已經很成熟的書寫風格,跟風去求拙。同時,也讓一些沒有書寫功力的人卻披著“拙”的外衣混進了書法隊伍。也讓衡量一副好作品失去了標準。

另外一個就是金錢物質對書壇的浸蝕。一些書法家以一平方尺書法作品在市場值多少錢來標榜自己,藉以顯示身價,達不到則運用各種手段來促成自己身價的提高。在賽事上買通關鍵人,在一些場合現場表演書法,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某級書法家協會會員、理事的資格,等等。致使很多不好的書法作品被人追捧,而真正的好作品卻難以獲得展示展現的機會。

這些亂象主要是建立在功利主義之上,有破解之法,難有破解之力,一段時間內這種亂象還會存在。


章異





海峰9736


  • 蘭亭在上。


一邊是藝術家們苦心創作,

一邊是藝術家們苦心創作,

一邊是廣大群眾死不認賬。


當今書法領域,亂象叢生,全國皆然,彷彿遍地都是書法家。更有甚者,出現了書法求奇求醜、本末倒置等不良現象,一些所謂的書法名家也置身其中。


一.首先就是因為一些人急功近利,想走捷徑。


他們為了標新立異,譁眾取寵,而拋棄書法的藝術規律和經典樣貌,以醜為美,以野為奇;甚至本末倒置,把書法變成了“背書”、“倒書”、“雙管齊下”等等的街頭雜耍人;書寫時還呼喊怪叫、裝瘋賣傻。

如此糟蹋書法甚至糟踐文字,令人痛心。這些人是對歷史文化的無知。他們哪裡知道,中國人原本就有祖宗崇拜和文字崇拜。如果說中國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話,這就是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就文字來說,中國古代對文字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因為它可上通神明。當年倉頡造出字來的時候,便是驚天動地,“天雨粟,鬼夜哭。”可以說,漢字是凝聚中華民族的血脈,是數千年中華文化的密碼。漢字和書法更是成為中國人的文化符號。


二:當今的書法缺少像古代那樣廣泛的群眾基礎。


從甲骨文算起是,在三千多年的書法發展史中,中國寫毛筆字的人可達數十億。這樣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積澱,是任何其他藝術都無法比擬的。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前,人們都有對筆墨的認知和感受。那時,在人人都能寫毛筆字的千萬人中,你要想成為書法家,就只能是刻苦努力,孜孜以求。如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唐代懷素練習書法,盤板皆穿代......的確,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一般人萬萬不敢胡來,更不敢妄稱書法家。否則,便會淪為笑柄。而如今,曾經是人們書寫工具的毛筆被硬筆和電腦的鍵盤替代了。

今天的大眾絕少寫毛筆字,人們是對筆墨毫無感受,自然見到能用毛筆在宣紙上寫字的人就十分讚歎,以為這就是書法家了。


三:現代人對書法藝術語言的認知缺失,失去了辨別美醜的審美標準。


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並且由這個語言體系建立起藝術創作與評賞的標準。每一種藝術的語言還包含著它的技巧與樣貌。你跳芭蕾舞,那就會運用“劈叉大跳”、“剪式變身跳”、“吸腿轉”等等芭蕾舞的語彙。書法也是這樣:過去講“點如高空墜石,豎如萬歲枯藤”;“結字因時而變,用筆千古不易”;字要有力度,叫“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等等。這都是對書法這種特殊語言的生動描述。現代人對書法藝術語言的認知沒有了,這就失去了標準。

實際上書法藝術語言有所謂章法、筆法、墨法、結字;用筆有方圓藏露,用墨有乾溼濃淡,行筆有提按徐疾,結字有揖讓開合。這就是它的一套藝術語言。


  • 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時代呼喚大家,文化繁榮發展更需要創作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在如此浩瀚博大的中國書法文化面前,我們書道中人有何理由不謙虛學習,耐心領略書法美,提高我們的書法審美力,刻苦爭取精品。

蘭亭獎書法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