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山東歷史悠久,孕育了璨爛的齊魯文化,在今天也誕生了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含了很多的非遺美食,她們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製作工藝和社會活動,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看看你吃過多少種?

1、淄博周村燒餅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6年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2008年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淄博周村盛產一種燒餅,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周村芝麻燒餅,在口手相傳的過程中,品種逐漸多起來。清朝末期,周村出現燒餅作坊,幾經改進,才使現有意義上的周村燒餅脫穎而出。

2、龍口粉絲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6年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口粉絲是中國的傳統特產之一,其生產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產地是招遠,以後逐漸發展到龍口、蓬萊、萊州、棲霞、萊陽、海陽等地。龍口粉絲的出口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因其原料好,氣候適宜,加工精細,因而產品質量優異,被稱為“粉絲之冠”。龍口粉絲絲條勻細,純淨光亮,整齊柔韌,潔白透明,烹調時入水即軟,久煮不碎,吃起來清嫩適口,爽滑耐嚼。

3、德州扒雞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6年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州扒雞用小火慢燜配以多種名貴調料而至熟爛,原產山東省德州市,又名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其源於明代,盛於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是我國著名的風味特產之一。

4、曲阜孔府菜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6年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孔府菜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也是傳統魯菜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吸收了宮廷菜、官府菜、民間菜的烹飪技藝。加之千百年來孔府名廚巧師們的潛心切磋、不斷創新逐漸形成了烹飪技法全面、製作精緻的風格。

5、濟南烤鴨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6年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明末清初,濟南各大酒樓、飯莊已廣為經營。清道光年間的德和樓烤鴨店和光緒年間的文和樓、東興樓製作的烤鴨最為著名。《老殘遊記》中記有濟南烤鴨上席的情節。為保證濟南烤鴨的傳統風味,鴨坯一般選用當年的健壯公鴨,並堅持使用秫秸或無異味的幹樹枝烘烤。烤好的鴨子,色澤紅潤,外皮酥脆,肉質鮮嫩,味道香醇,肥而不膩。將烤鴨切成片,配以黃瓜條、章丘大蔥、甜麵醬等,用荷葉餅捲起,食之味道極佳。現濟南聚豐德和匯泉兩家烤鴨店,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6、濟南油旋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濟南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外酥裡嫩,蔥香撲鼻,因形似螺旋,表面油潤金黃而得名。

濟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再配一碗“濟南名飲”——甜沫,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

7、膠東花餑餑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膠東花餑餑,也叫麵塑或者捏面花,它是膠東地區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美食,距今有三百多年曆史,不僅外觀好看,而且是純天然手工製作,營養美味,健康環保, 是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的膠東花餑餑不僅以食用為目的,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時候,人們都要蒸制花餑餑進行祈福和紀念,成為膠東民間一種最絢爛質樸的鄉土文化。

8、崔字小磨香油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崔字牌”小磨香油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明代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是小磨香油中的中華老字號之一,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與機榨油不同,“崔字牌”小磨香油是選用優 質芝麻為原料,採用傳統的小石磨工藝生產,無機榨工序,無高壓工序,無真空工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磨香油的自然工藝風味和特有的營養價值,產品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

9、糖瓜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萊蕪特產陳樓糖瓜,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陳樓糖瓜是陳氏先祖陳孟春所創,據說當年陳氏先祖從河北遷來時,就帶來了糖瓜的製作手藝,經過代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製作方式。糖瓜主要原料是麥芽糖,通過古法把小米和大燕麥中的麥芽糖提取出來,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製作而成。

糖瓜做好後經過冷卻,又加上表面粘有一層薄薄的芝麻,吃在嘴裡既粘又甜,香氣四溢:入口一嚼即碎,久嚼不膩,咀嚼時間越長,越嚼越香。

10、清梅居香酥牛肉乾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清梅居的創立開始於國內動亂年代的1936年,第一代創立人是王萬起,因為他是回民,所以創立之初就以經營牛肉、羊肉等清真食品為主,他經過不斷摸索逐漸以製作香酥牛肉乾和醬牛肉等的熟食為主,並且口味獨特,受人們喜歡,在短短几年時間受青睞的香酥牛肉乾名聲便在博山地區遠近聞名,由於王萬起給經營的清真店起名“清梅居”, 因此,當時在博山地區只要提起清梅居香酥牛肉乾,那是童叟皆知。

憑藉色如楓葉,薄透光亮,食來酥脆,回味綿長的香酥牛肉乾,清梅居獲得了許多榮譽,2006年,清梅居榮膺商務部首批“中華老字號”,2008年“清梅居”被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09年,清梅居被認定為淄博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年,“清梅居香酥牛肉乾手工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清梅居及圖”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9年,清梅居香酥牛肉乾榮獲首批“中華老味道”。

11、玉堂醬菜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濟寧名特醬菜,是山東全省聞名遐邇的小吃之一。玉堂醬園始建於1714年,至今已有三百年曆史,是魯西南地區唯一的"中華老字號"企業。玉堂產品獨具地方特色,深受市場歡迎,因其選料精良,精工細作,南北風味兼蓄而著稱。

1957年,朱德總司令曾讚揚玉堂醬菜"很好"、"有四個特點:鮮、嫩、甜、脆"。

12、武定府醬菜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武定府醬菜的生產,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醬菜以色澤鮮豔、鹹中帶甜、甜中微鹹、醬香味濃、清香可口而馳名全國,人稱“武定府醬菜”,是山東地方傳統名產之一。

13、成武醬菜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山東成武縣素有“醬菜之鄉”之稱,歷史悠久,早在周朝周武王年間,就有醬菜醃製的記載。清乾隆皇帝二十八年(1763)巡視民情,途徑山東成武,對成武醬菜讚不絕口,並旨意御廚早餐必食之。成武醬菜沿用周代的生產工藝,繼承清代風味,結合現代口感而生產的一種傳統地方小菜,其工藝嚴謹,用料考究,歷時3年,32道工序,產品醬香濃郁、棕紅透亮,集鮮鹹香脆於一體,溶東西南北中風味之大成,食後回味無窮。成武醬大頭菜,是成武醬菜中的典型代表,採用本地產大頭菜,經過傳統工藝醃製而成。此菜始於清乾隆年間,後經十幾代人的鑽研研究,先醃後醬,棕紅透明,集香、鹹、甜三味於一體,鹹甜適度,香味綿長,口感清脆,風味獨特。

14、蜢子蝦醬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蜢子蝦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地區、中國香港、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其中沿海地區又屬山東省榮成蜢子蝦醬最出名最好吃,榮成蜢子蝦醬是用小蝦加入鹽,經發酵磨成粘稠狀後,做成的醬食品。味道很鹹,一般都是製成罐裝調味品後,在市場上出售。亦有將蜢子蝦醬乾燥成塊狀出售,稱為蝦羔,味道較蜢子蝦醬濃郁。

15、聊城“鐵公雞”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09年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燻雞是經特有木材燃燒熏製而成。據說,燻雞曾被老舍賜名“鐵公雞”。1935年,老舍先生與肖滌非教授等人相約小酌,品嚐到了聊城燻雞,看著此雞黑裡泛紫,有著鐵骨錚錚的氣質。他想到了大明湖畔的“鐵公祠”,想到了鐵鉉,因此認為燻雞起名“鐵公雞”是再恰當不過了。

聊城鐵公雞是山東省聊城地方傳統名吃,色澤黑亮,香氣撲鼻。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的品質,形成了柔嫩骨酥、 色鮮味美、入口餘香深長的特色。

16、泰山驢油火燒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泰山驢油火燒的全稱是泰山範鎮驢油火燒。據傳範鎮驢油火燒源於漢武帝東封泰山時的一次慶典宴會。後來又得到唐宋帝王的青睞,不僅是慶宴的美食,還成為祭神的仙品,使其名聲大振。

17、菏澤單縣羊肉湯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南腿北鴨中間湯”,這“湯”指的就是菏澤單縣的羊肉湯。單縣羊肉湯創始於17世紀初清嘉慶年間,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單縣羊肉湯獨具特色,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鮮潔爽口,開胃鍵力,不僅在魯西南一帶久負盛名,並被載入中華名食譜,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

18、臨沂糝(sa方言)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糝,又名“肉粥”,是臨沂一帶的一種傳統名吃。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來臨沂經營,當時叫“肉糊”,明朝時期定為“糝”。我國文獻多有記載。

19、煙臺福山大面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煙臺福山拉麵(又稱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是山東傳統風味名吃,與蘭州拉麵、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並稱為中國“四大面食”。

福山大面不僅在國內負有盛名,在海外也享有盛譽,至今韓國、日本、美國等中餐館仍掛著福山大面的招牌。

20、濰坊朝天鍋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濰坊朝天鍋據說是鄭板橋所創。清朝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擔任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縣令時,微服趕集了解民情,見人們吃不上熱飯,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鍋內煮著雞肉、豬肚和大腸等各色肉品。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就著薄面餅,吃得不亦樂乎。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

21、曹縣燒牛肉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曹縣燒牛肉”雖起源於何代不詳,但元代已有對燒牛肉加工的描述,經過元代的“煮前醃肉”,明代的“急煮慢燜” ,到明代中葉,“曹縣燒牛肉”的“集市購牛、生牛宰殺、土缸醃漬、精選切塊、鍋煮、純香油炸制”工藝,已臻完善。

“曹縣燒牛肉”色澤紅潤,肉質細嫩,既無牛腥味,也無油膩感,香味醇厚無比,冷食、熱食皆可,切塊、切片皆宜。若與名吃“曹縣燒餅”一起食用,別有一番風味,當地有“燒餅加牛肉,越吃越有味”的說法。

22、萊蕪口鎮南腸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萊蕪南腸,民間俗稱“香腸”,是萊蕪有上百年曆史的地方名吃之一,由濟南府歷城縣蘇家莊人氏蘇志廷(字廷楊)創始於清道光年間。因香味獨特、美味可口,蠅不叮、蟲不蛀,久存不變質,被人們譽為“餚上餚”。南腸以“萊蕪黑”(萊蕪本地盛產的一種豬,被譽為“中國華北第一豬”)為主要原料,加之祖傳秘方和六道嚴格工序,尤其是在蒸煮環節沿襲使用原始老湯的製作方法,保持了香味醇正、餘香悠長,很受大眾喜愛。民間曾廣為流傳的一首民謠“香不過的老南腸,拉不盡的萊蕪豬”,就來源於此。

23、亓氏醬香源肉食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東省萊蕪區,有一傳承百餘年的“山東名吃”:亓氏醬香源,其起源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迄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已傳承七代。

亓氏醬香源歷經百年傳承,生產的產品種類繁多,包括醬雞、醬牛肉、醬豬肉、醬豬蹄、醬腸等十幾個品種,其最大特點是色澤深紅(不使用亞硝酸鹽)、風味獨特、香而不膩、鮮中帶鹹。

24、濱州鍋子餅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鍋子餅為濱州傳統名吃,由清朝末年濱城西關邢氏業者初創,故又名“邢家鍋子餅”,已有百餘年曆史。鍋子餅呈長方形,以其做法精細,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鮮可口,老少皆宜而久負盛名,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25、隆盛糕點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在山東,提起青州隆盛糕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雞蛋糕、蜜三刀、桃酥、綠豆糕、元宵……都是青州隆盛糕點的招牌產品。

隆盛糕點是根據伊斯蘭教的飲食習慣而製作的。“隆盛”商標始創於清道光緒年間,隆盛糕點集古今青州清真糕點之精華,產品基本上是京式和蘇式品種,選料純正考究,天然要求十分嚴格,生產嚴格按祖傳工藝和配方進行,從而保證了隆盛糕點製作精細,香甜可口,油而不膩,保質期長等特點,深受廣大顧客歡迎。

26、膠東餃子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膠東餃子食俗是膠東沿海一帶人們在長期歲月中所形成的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風俗、禮儀。

餃子在膠東俗稱“餶飿兒”或“元寶”。作為中國傳統食品,餃子有著悠久的歷史。榮成市位於膠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500公里,物產豐富,人文繁盛,形成了膠東餃子食俗的重要文化特徵。

27、四四席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四四席”是近百年以來博山士人宴請賓客的一種菜餚規制,因它的許多優點而歷久不衰,它又是博山地域文化在飲食方面的特色體現,所以不論餐館雅席還是民間庖廚,人們都喜愛這種形式。所謂“四四席”一般就是按菜餚多寡分類的一種宴席,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盤、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飯菜計十六件(重要宴席在正式飲酒之前尚有四乾果、四點心、四鮮果及相配飲料之什)。

28、泰安豆腐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泰山豆腐選用優質的大豆為原料,採用手工石磨工藝,配以泰山的泉水而形成,其特點是色白如玉、嫩而不散、久煮不老宜不糊的特點,被中外遊客稱之為“神豆腐”。有“泰安三美,白菜、豆腐 、水”之譽。據民間傳說,自宋代在泰山腳下建城以後,城郊四周農村豆腐業不斷髮展,城內“凌晨街街梆子響,傍晚戶戶豆腐香”的景象,歷久不衰,形成山城的一大特色。

29、鄒平酸漿豆腐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3年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酸漿豆腐”的發源地是山東省鄒平縣西董鎮孫家峪村,用酸漿點豆腐是當地流傳了上千年的豆腐加工方法,其本質上區別於鹽滷豆腐和石膏豆腐,孫家菜做豆腐用的酸漿是孫懷兵先生(酸漿豆腐的傳人)山東老家祖輩流傳下來的老漿,做豆腐過程中盛出來的漿水,放在一個專用缸內,由自身的乳酸菌發酵作用而變酸即為“酸漿”,用酸漿點制的豆腐叫做“酸漿豆腐”,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漿,循環使用流傳至今。用酸漿做豆腐的原理類同於用“引子”或“麵肥”來蒸饅頭,沒有任何添加劑和化學物質,可謂“原湯做原食”。

30、山東煎餅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山東煎餅最初源於泰山,山東傳統特色麵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山東煎餅形似荷葉,薄軟如紙,香氣撲鼻,味美適口。煎餅上攤上雞蛋,軟嫩鮮香,別有風味。山東煎餅原料由五穀雜糧精細研磨而成,既不是純細糧,也不是純粗糧,營養豐富,便於人消化,因為做煎餅的原料都帶皮殼,含粗纖維多,對消化很有幫助,是城市居民讓人擔憂健康狀況的一劑良方。

31、泰山豆腐宴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據史料記載,泰山豆腐宴始於漢代,繁榮於宋代,明清達到了鼎盛。在封禪活動中,帝王要提前三天沐浴吃齋,以示對“天”的虔誠。漢武帝封禪泰山時,下令行齋戒禮。唐高宗封禪時,“齋食”以豆腐、白菜組成素食而食之。乾隆在泰山行宮的餐食單中,原料大部分是泰山豆腐。伴隨著兩千年的泰山封禪祭祀活動,泰山豆腐成了名吃中的“王中之王”,以泰山豆腐為主題的泰山豆腐“御膳”招牌應運而生,影響至今。

32、臨朐全羊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是山東臨朐的傳統名吃,起源於民國時代。根據全羊軀幹各部肌肉組織的分佈不同,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餚,並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全羊宴已由30道菜,發展到200多道,做工精美,味道各異,其獨特聲譽名揚天下。

33、萬和春排骨砂鍋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青島地方特色名吃——“排骨砂鍋米飯”,是由萬和春創始人王世河先生根據百年的祖傳配方,經自己多年來不斷摸索研究,反覆實踐精心製作而成。萬和春排骨米飯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肉質酥爛,香而不膩,排骨湯因為燉的時間長,味道很濃郁。

34、垛莊醬菜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垛莊鎮位於蒙陰縣城東南英雄孟良崮山腳下。是沂蒙醬菜的發源地。垛莊醬菜以自然發酵醬制而成,色澤棕紅鮮明,香甜酥脆,醬香濃郁悠長,數百年來享譽全國,清朝康熙年間既被列入朝廷貢品,新中國成立以來,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優質產品,並被收錄於第一部《中國工業產品大詞典》。

35、周氏流亭豬蹄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在青島只要一提豬蹄,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地蹦出“流亭豬蹄”四個大字。那鮮亮的色澤、清爽的味道、軟糯的口感,而諸多流亭豬蹄中,又以周氏流亭豬蹄為首,有食客在博客中以“豬蹄開鍋天下流口水,周公吐哺九州赴城陽”來形容周氏流亭豬蹄。

36、香酥雞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香酥雞是魯菜中的特色菜之一,盛行於青島、煙臺等地區。香酥雞選用以高湯蒸熟的母雞製作而成,將母雞去骨留皮,雞肉撕成長條,拌以鹽、香油、味精,用蛋清、澱粉、白麵、油炸而成,食用時蘸椒鹽。這道香酥雞具有雞肉脫骨而不失其型,香酥而不失軟嫩的特點。

37、知味齋餚雞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餚雞,興起於清朝末年,民國年間達到鼎盛階段,它的形成和起源與周村密切相關,對於研究地區飲食文化、風俗文化都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其傳統制作技藝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已經成熟。民國以後的百餘年中,周村一帶婚宴、壽宴無雞不成席。餚雞在當時不但是周村各大商號和鄉紳待宴酬賓的重要菜品和禮品,而且店家每天向過往旅客叫賣兜售,因而遠近聞名,甚至有商客特地下車進城購買,自此,周村餚雞蜚聲齊魯。

38、利津水煎包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利津水煎包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年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民國出期,在濱、蒲、利、海、陽、沾諸縣,提起地方名吃,人們總是說:“利津煎包,蒲檯面條,濱縣名吃鍋子餅”。

利津水煎包是山東省利津縣頗具特色的地方名吃,用的一個初夏的滿月大的盤子盛裝的,水煎包皆是圓柱形的,齊齊地立著,像一頂頂小型的廚師帽,皮表呈麥黃色。包子散發出一股子質樸的面味,渾厚的豬肉和辛辣的蔥味。

39、紙皮包子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紙皮包子是一道山東地方特色美食,由鄒平縣明集鎮高家村的高氏傳人代代相傳,迄今已有300 餘年歷史。清朝乾隆辦宮廷“千叟宴”,就用過紙皮包子。發展到今天,經過高氏歷代傳人的改良創新,結合先進的營養配方工藝,15 克“皮薄如蟬翼”的包子皮要容納6倍90 克的美味餡料,晶瑩剔透的包子,內容餡料一覽無遺,吃起來口感筋道、餡多味美、湯汁濃郁,的的確確是“真芯看得見”的特色美食。

40、葡萄軟月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清朝同治年間(1862年),老濟南泉水繞城,一戶姓秦的人家做著月餅糕點生意,他家生產的“葡萄餅”被人們贊為“吃一口而口留餘香數日”。1979年秦家糕點的第四代傳人秦鹹成被濟南市益康食品廠聘為技術顧問,進行產品的研製開發。秦鹹成帶領技術人員,在自家秘製葡萄餅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改進,研製出具有獨特配方的“葡萄軟月”,三十年來,葡萄軟月的製作工藝又不斷創新。葡萄軟月選用純天然新疆紅提葡萄入料,底料選用內蒙產馬鈴薯品種夏波蒂,加上優質蜂蜜,形成了葡萄軟月月餅低糖低油、外皮鬆軟、內餡爽滑的特點。在濟南,葡萄軟月已經成了濟南人中秋餐桌上必備的節日食品,融入了濟南人的生活。

41、淄川肉燒餅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淄川肉燒餅是淄博的傳統美食,是淄博著名的三大燒餅:周村燒餅、淄川燒餅、博山燒餅之一。據考證,淄川的肉燒餅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

淄川肉燒餅主料是麵粉,配料有豬肉、大蔥、芝麻、醬油、鹽等。因亦有無肉配方,故也稱“淄川燒餅”。淄川肉燒餅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用火烤,而是用熱氣炙,所以特別酥嫩,剛出爐的燒餅即有芝麻和麵的香味,更有肉餡的鮮味。並且由於肉餡的原因,它是一邊酥嫩,一邊卻軟糯,口感極佳。當然也有不用肉的素燒餅。

42、臨清什香面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年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臨清運河什錦麵,通稱十香面,由金瓶梅宴中的溫面和本地民間小吃撈麵綜合改進演變而來。十香面烹飪製作工藝流程講究,菜碼品種多,名為十樣菜。主要炒菜有炒茄絲、炒西胡絲、炒綠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雞蛋花;隨炒菜上的小菜有鮮黃爪絲、醬爪末、胡蘿蔔末、鹹疙瘩末、韭菜花末。佐以小碗調味料,香醋、芝麻雪上鹽、芝麻醬、蒜泥;還有西紅柿雞滷、肉滷(牛肉滷、豬肉滷)。吃的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麵條滑嫩爽口,令人回味無窮。

43、聊城空心琉璃丸子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2016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魯菜烹飪技藝(聊城義安成高氏烹飪技藝)”代表菜。

空心琉璃丸子是一道集美味、營養於一身的魯菜。此菜宛如一顆顆鑲金裹玉的珍珠,玲瓏剔透,形圓如珠,顏色金黃,酥脆香甜,百食不厭。

非遺美食,傳承著我們的文化,更是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市飲食習慣,它承載了一種濃厚的歷史氣息。品嚐山東各地的非遺美食都會帶你不一樣的生活感受,大家有機會就千萬可不要錯過哦!

歡迎大家關注“美食檔案”,推薦或者討論美食,如果您有好的經驗歡迎評論分享哦!生活壓力大,別忘了用美食來犒勞自己,享受生活從美食開始哦!

【收藏】山東餐桌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大全,看看你吃過幾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