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詩仙”都要感謝的人,要不是他的引薦,誰能認識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首《將進酒》使得眾人記住了這個浪漫主義的大詩人,後世更是尊稱他為“詩仙”。奈何詩仙也想走仕途,一展自己的偉大宏圖,想要在仕途站穩腳跟,自然就需要足夠的人脈,因為除了科舉制這條路,就必須需要別人的引薦,皇上才能認識你。

一個“詩仙”都要感謝的人,要不是他的引薦,誰能認識李白?

李白年輕的時候,遊歷四方,放棄了寒窗苦讀的科舉之路,所以只能選擇找人推薦自己,於是,他在長安城奮鬥了足足三年,卻沒有什麼大的收穫。只得憤慨的大筆一揮寫下《蜀道難》,“不如早還家”,迫不得已歸鄉。

一個“詩仙”都要感謝的人,要不是他的引薦,誰能認識李白?

李白的詩突然被唐玄宗大為讚賞之後,才開始走上了自己的仕途,雖然李白的官途並不是很順利,但是還是開始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也算是小小的滿足自己的夢想了。但是為何唐玄宗會突然關注到李白呢?

這一切還要感謝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多次引薦,唐玄宗才能夠發現這個才華橫溢的詩中仙子,賀知章是當時李白在長安自己結識的,而玉真公主就不是普通人能夠認識的了,李白能與她相識必須要感謝他的好朋友元丹丘。

一個“詩仙”都要感謝的人,要不是他的引薦,誰能認識李白?

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李白與他的關係非常之好,在自己的詩集裡有很多首詩都是寫給他一個人的,從詩中描寫的內容來看,李白還與他一起隱居過,可見二人關係密切。根據李白的很多詩句,可以推斷出二人經常相約四處遊歷,二人不僅都喜歡拜訪明秀大山、體悟人間,還喜歡研究道教、玄學等,可見志趣相投。也正是因為道教,方才能認識玉真公主,還曾聚在一起談玄,李白的種子早就在無意間種下了,方才能有走上仕途的機會。

一個“詩仙”都要感謝的人,要不是他的引薦,誰能認識李白?

人的一生會和很多人相識、相知、相熟、相離,結識的人總會有一天說來日在見,對於李白來說元丹丘的存在就是生命中很多人不能比擬的,在李白的61歲的生命裡,他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和元丹丘在一起度過的,可見此人對於他的重要程度。元丹丘是一個徹底的隱士,自由自在、無所拘束,可能李白之所以能與他成為生命摯友,就是因為他身上有著李白所向往的灑脫自在,但是李白又不能做到他那樣的無慾無求,偏偏又想為君主出謀劃策,為國家做出些貢獻啊。生活往往求而不得,越是在意的越是得不到,所以李白終其一生的結果還是失意,所以他又迫不得已迴歸了自己的世界,詩詞歌賦才能帶給他真正的樂趣。

一個“詩仙”都要感謝的人,要不是他的引薦,誰能認識李白?

元丹丘之於李白算是一種精神支柱,在宦海浮沉之時,想想自己的摯友,提醒著自己放棄了隱於市的機會,就應該在仕途開創一片天地,但是命運並沒有一直眷顧李白,在長安城刁難他三年,磨滅了他內心的很多希望,不然李白怎會說這繁華無比的錦城“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呢?如謫仙般的李白也有現實的時候,有時候甚至希望他永遠都保持著“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的快樂,不曾被世事折磨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