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僅以時間概念為界定,影視劇大體上以“當代劇”和“歷史劇”。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綿延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使得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然而,《封神榜》《西遊記》等古裝影視劇非以歷史事實為根據,非以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主要刻畫,剔除浪漫主義的古裝魔幻劇、武俠江湖劇以及戲說等,歷史正劇的界定範圍非常狹小。

一、什麼是歷史正劇

目前,學術界並沒有嚴格界定“歷史正劇”的概念。歷史劇,先是“劇”還是先是“歷史”,如何劃分“劇”和“歷史”的範疇就成了正劇和戲說歷史劇的分水嶺。狹義歷史觀的人認為,歷史的真實性永遠是第一位的,影視改編必須基於歷史事實的基礎之上,藝術真實性必須服從於歷史真實性。然而,這樣拍出來的影視劇勢必缺乏觀賞性,因此,廣義歷史觀的人將藝術的真實性置於優先地位,影視改編以歷史事實為藍本,加以藝術性的演義,然而藝術改編的尺度難以把握,一旦改編的尺度過大,內容優質可以稱其為“戲說”。胡編亂造的則被容易被判定“不尊重歷史”。歷史正劇,首先一定基於真實歷史,豐富飽滿的展現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和事件。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都是優質的歷史正劇。然而,與每年數百集的影視劇相比,優質的歷史正劇出產率極低,近年唯一一部評分高的《琅琊榜》還是架空歷史,可以說,優質的歷史正劇,可遇而不可求。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二、《大明王朝1566》的藝術魅力

在悠久的歲月長河中,相比於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被史書記載下來的歷史事件少之又少,因此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就需要導演和編劇運用自己的完整邏輯來豐富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對於創作者來說,既是幸運的,又是遺憾的。幸運的是創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重新構造一個藝術空間,遺憾的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因此,歷史正劇的藝術真實性更適合稱之為“藝術的逼真性”由此可以總結出,歷史正劇的藝術魅力在於“虛而不假,真而不實。

國內歷史正劇評分最高的劇集為《大明王朝1566》,9萬多人評價,總體得分9.7分。這甚至是目前國內所有影視劇能得到的最高分。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這部劇講述的是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佈、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練道修玄二十載,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當時的中國經濟發達,市井文化也算繁榮,但社會各階層矛盾突出,國家大面積實施的土地兼併使千百萬農民一夜之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嚴嵩的專權引起了地方各級官員的不滿,“倒嚴”之聲甚囂塵上,從上至下、從裡到外,從朝廷到地方官府,到處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血雨腥風。忠臣良將與亂臣賊子紛紛登上了當時的歷史舞臺。

歷史正劇的價值在於多角度多側面的立體分析。以現代的眼光審視歷史,審慎歷史人物的侷限性;以歷史的眼光重塑歷史,明白歷史某些事件發生的必然性;以歷史的眼光警醒現代,以史為鑑。

1、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

嘉靖後期,嚴嵩權傾朝野,黨羽密佈,清流之派“倒嚴”之聲甚囂塵上。兩派的黨爭非常激烈。然而,嘉靖帝對嚴嵩的敲打總是“淺嘗輒止”。依他的話說就是:

“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濁而偏廢”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嘉靖所要的是聽話、順從的臣子。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史書中的嘉靖皇帝


他的帝王之術是:雲在青天水在瓶,皇權在天民在地,

為了穩定大明朝的萬世江山,保裕王一脈是他必須要做的,但是又不能是裕王權力過大,於是他寵信嚴式一黨,兩虎相爭,又派宦官居中調停,是以所有人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最後一集,當他快駕崩時,對裕王說:沒有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有時候也由不得他們。看清楚了,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大明1566》中的嘉靖帝


在他眼裡,賢臣奸臣各有用處。所以,在最高統治者的默許之下,嚴氏一黨和裕王以及清流之間展開了非常激烈的鬥爭。全劇以文戲為主,通常在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下暗藏鋒機,往往在表面的平靜中充滿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刺激。

2.大奸似忠,大忠非忠的人物形象

《大明王朝1566》中首輔嚴嵩已經80多歲的高齡了,表面上看他並無任何私心之處,所言所行皆盡力履行首輔的職責,他在和對手徐階的較量中,更多是以一個長輩的口吻,表現出多方的難處,言辭十分懇切。直到劇集的後期,嚴嵩預感到嘉靖或許棄車保帥,嚴家即將倒臺時,讓嚴世蕃給胡宗憲寫信:打好了這幾仗就休整。倭寇不能不剿,不能全剿。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大明王朝1566》嚴嵩


因為他知道,朝廷不可能放棄東南,而東南不可無胡宗憲,倭寇在,胡宗憲就在,胡宗憲在,就誰也扳不倒他。他為了保住自己,才不得不支持胡宗憲剿倭,國家機器在他的眼裡不過是保全自己的工具。對待政敵他心狠手辣,對待學生胡宗憲又一副舐犢之情。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嚴嵩與胡宗憲

這裡的奸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囂張跋扈,流於表面的奸邪之輩,真正的奸臣是以犧牲國家利益、百姓利益而保全自己的極度自私的個人狹隘主義者。

以張居正、徐階為代表的清流之派,自詡忠貞為國,以清除嚴黨,肅清超綱為己任。然而,正是以鬥倒嚴黨為藉口,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張居正的一番話正暴露了這一點:王爺,長痛不如短痛,這一次乾脆讓浙江亂了,就當做我大明朝身上爛了一塊肉!譚綸聽了這話後深表贊同:是大謀略!只是苦了浙江的百姓。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張居正

為了取得黨爭的勝利,以犧牲一方百姓利益為代價。此時的他們與魚肉百姓的嚴黨又有何本質上的區別?在皇權統治下,在歷史的洪流中,單一的忠奸劃分多顯蒼白,作為歷史上曾經真實存在並影響歷史進程的嚴嵩和張居正,他的言行和所作所為,都有特定歷史背景的限定。從後人的眼光上看,歷史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然而從歷史的眼光上看,歷史人物何嘗不是歷史的承受者。

《大明王朝1566》以特定時代的複雜背景展現身處於那個背景下的人物,歷史劇若能以那個時代社會的複雜展現自古以來人性的複雜,則既是歷史的幸運,也是歷史正劇的幸運

3.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民族精神

《大明王朝1566》又名嘉靖與海瑞。以太極陰陽八卦為喻,陰就是嘉靖帝,篤皇權在天民在地。而陽則是海瑞,篤信“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統治思想誕生於同一個統治系統中,發出的激烈的碰撞。劇中所有的人物上至嘉靖帝下至嚴嵩、高階、張居正、太監楊金水、商人沈一石無論嚴黨亦或清流、官員亦或白丁,所行所事皆有私心,唯獨海瑞無黨無派,純粹堅定,以朝政清明為己任,踐行孔孟之道。

他說:我不是『越中四諫』,也不是『戊午三子』。我姓海名瑞字汝賢號剛峰。……歷來參劾嚴黨者都因牽涉皇室反罹其禍。我看恰恰相反,就是因為他們只敢參嚴不敢直言天下大弊,才使得嚴黨能夠藏身大弊之後肆行貪墨而不倒。天下大弊不革,就算倒了一個嚴黨還會再有一個嚴黨!這樣的道理我不明白為什麼就不敢向皇上進言?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海瑞


海瑞的一意孤行,以犧牲“小情小我”的方式成就了“大情大我”,成為古代官員史上無法超越的道德標杆。這個標杆的意義在於,並非每個人都必須拿來規範自己,但每個人都“雖不能至,心嚮往之。”2006年拍攝的《大明王朝1566》未使用任何先進技術,在技術層面上遠達不到製作精緻的水平,但拍攝精良,精神品質的意義則超越以往任何一部劇作。他傳承了我國千年以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民族精神。讓我們在太平盛世的樂章中銘記悠久的中華民族曾經歷過怎樣的黑暗與蠻荒,銘記“先憂後樂清風願,從來治世民為天”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4.影視作品亦是藝術精品

《大明王朝1566》在製作層面上,集合了當年國內電視劇的頂尖團隊,導演張黎、編劇劉和平、主演陳寶國、倪大紅、黃志忠高水平的創作人才在劇本策劃、攝影、美術以及風格化的剪輯都代表了當時國內最高水平。在我國古代文學中,

“意象”是極為重要的詞彙。雪、太極、利劍是貫穿《大明王朝1566》的三個意象。在茫茫大雪中開始,也在茫茫大雪中落幕,無聲無息的落雪代表著在權力制度之下的暗潮洶湧。劇中所有人物的語言、動作都是“不露聲色的、自然而然的、莎士比亞化的衝向頂端”。嘉靖皇帝崇仙業道,與剛正不阿的海瑞一陰一陽,是謂太極。同時海瑞還代表著古代士大夫不畏皇權,勇於為民請命的精神,是謂利劍。《大明王朝1566》堪稱導演、演員、攝影的完美結合。所以編劇劉和平說:我們《大明王朝1566》這個戲出來,標誌著中國長篇電視劇的成熟,讓任何文學藝術門類的人看了之後,不敢小瞧電視劇。我敢在這裡說一句,我們這部電視劇出來之後,不管你哪個界,文學界的、史學界的,方方面面的,最後都得承認,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學作品。

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分析優質歷史正劇的打開方式

主創人員接受訪問

總結

《大明王朝1566》雖然生不逢時,在以衛視收視率為唯一標杆的時代慘敗收場,但時代是變化的,視頻網站的崛起,另它重回回到大眾視野,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超高的口碑評價使其被公認為國內歷史正劇的優秀代表。充分說明,在以尊重歷史事實,還原歷史人物的基礎上創作出的作品,是一定會得到觀眾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