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是純潔無瑕的,父母的教育決定他們成為天使還是惡魔。



《誤殺》是柯汶利執導,陳思誠擔任監製,肖央、陳沖、譚卓、姜皓文主演的懸疑劇情類電影。影片於2019年12月13日在國內上映,兩天內票房破1億,豆瓣超3.8萬人看過,並打出7.6的評分,在同期國產影片中算高分電影。

影片講述了李維傑一家帶著妻女在泰國生活,他為人正直與小鎮居民關係良好,生活風平浪靜的時候,督察長的兒子傷害了李維傑的女兒平平,妻女在反抗中不小心誤殺對方。

李維傑為了保護家人,利用自己多年觀影的經驗和堅韌的內心採取行動、掩蓋真相,並與督察長為首的隊伍鬥智鬥勇,最終走向自我救贖的故事。

《誤殺》翻拍自2015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尊重原版的基礎上不僅加入了本土化的元素,也從情感表達的方面增加了貼近社會、爭議度高的“親子關係”和“原生家庭”方面的內容。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劇情,更是影片背後折射出的家庭教育觀。影片的中心人物素察和平平都處在叛逆期,卻因為不同的家庭環境有著不同的性格,他們分別代表叛逆期的兩種孩子:

  • 素察:外表帥氣、家庭條件優越、天不怕地不怕,張揚跋扈,並欺負女同學以此為驕傲,最終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導致意外死亡。
  • 平平:內心敏感細膩、單純又天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被男同學欺負並威脅後,卻不敢在第一時間告訴家人。

雖然性格不同,但是兩個孩子的共同點都是身處叛逆期,缺乏跟父母的溝通,一個沒有接受良好的品行教育,一個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缺乏父母的引導。現實生活中,像平平和素察一樣的孩子並不少,之前大火的《少年的你》,主要角色陳念和魏萊身上也有著他們的影子。

拋開是非對錯,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度過叛逆期,又該如何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避免悲劇的發生呢?今天,我就從影片出發,通過對比兩個家庭不同的教育觀和故事情節走向,從兩個部分來談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意義,在第三個部分我會結合影片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 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情感上的缺失導致素察逆反心理強,缺乏同理心,通過不良行為來尋找價值感;平平內向敏感,自我保護意識弱;
  • 父母對孩子叛逆期的影響:父母的放縱和不管教導致素察道德意識淡薄、傷害他人;平平跟父母缺少溝通,壓抑的情緒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釋放;
  • 結合影片談談我的幾點思考: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應該以身作則;關注孩子內心需求、正確疏導不良情緒;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道德意識。
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01、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情感上的缺失導致素察逆反心理強,缺乏同理心,通過不良行為來尋找價值感;平平遵守規則,但是跟父母缺乏溝通,內向敏感,自我保護意識弱。接下來,通過兩個家庭的對比看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 素察一家

從家庭條件來看,素察的父母都是地位很高的上流人士,家庭條件優越,只要素察想要的東西,媽媽都會給他買。比如他才16歲,已經擁有了很貴的汽車和手機,很多富家子弟都參加的夏令營也有素察的身影,雖然他在影片中出鏡次數不多,但是我們還是能感受到素察是養尊處優的孩子。

從父母的職業來看,父親是市長候選人,忙於工作和競選,重心在工作上。母親是督察長,公務繁忙,兩人平時跟孩子溝通較少,家庭教育就更提不上了。影片中素察和父母在一起的鏡頭為數不多,就算在一起也一定會發生爭吵,說明親子關係的依附感很弱。

英國國民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書中提到,孩子如果生活在缺乏成人監督的家庭中,會形成“脆弱的良心”。這類孩子成長過程中持續被忽視,無人管教或者父母採取過強制性的管教方式,會缺乏對父母的認同,沒有自我價值感。

擁有“脆弱良心”的孩子具有攻擊性、容易衝動,傾向於犯罪和反社會行為,這些表明,父母的養育方式至關重要,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

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 平平一家

影片中的平平是一個善良單純的姑娘,她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是父母恩愛,妹妹乖巧可愛,父親在小鎮居民中的口碑很不錯,品行良好,潛移默化中平平也受到影響,品行上沒有什麼問題。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平平要參加夏令營讓父親簽字,父親爽快的答應後卻因為錢太貴,猶豫中遲遲沒有簽字,平平賭氣的說那就不去了,讓同學看看父親有多小氣。接下來,小女兒說想買鋼琴,父親說等你考到100分,給你買一個口琴。

雖然最後,父親還是給平平簽字了,我們從中也感受到濃濃的父愛,但是從這個片段可以看出,以前發生過很多類似的事,導致平平覺得有點沒自信,內心敏感。在被素察傷害後,平平被擔憂和羞愧的情緒包圍,不敢大膽的告訴父母,從這點可以看出平平在進入青春期後,父母沒有針對自我保護的問題跟平平溝通過,間接導致意外發生。

在我看來,還沒有成年的孩子,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有強烈的情感需求,需要父母投入大量時間去關心呵護孩子的內心。他們的三觀還沒有建立,道德意識淡薄,正處於人格塑造時期。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成長,沒有用恰當的方式去管教孩子,一味的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價值感,採用暴力、衝動的方式去對待他人。

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片結尾素察的父母傷心的說:我們知道錯了,名利和地位都沒有了,但遠沒有失去孩子這麼痛苦。這場悲劇沒有贏家,平平也因此受到傷害,捲入是非當中,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從小關注孩子的成長教育,不要等失去後才醒悟。

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02、父母對孩子叛逆期的影響:

父母的放縱和不管教導致素察道德意識淡薄、傷害他人;平平跟父母缺少溝通,壓抑的情緒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釋放。接下來,通過兩個家庭的對比看父母對孩子叛逆期的影響。

影片中,素察在學校跟同學發生衝突,差點弄瞎同學眼睛,而母親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最後花錢處理這件事。而父親對待這件事的態度是一味的指責,沒有關心素察手受傷了,當素察摔門而走後,夫妻倆雖然擔心但是也只是提了幾句就沒再聊了,相比之下他們更關心自己的工作和地位。

素察經常夜不歸宿,跟朋友廝混在一起,他離家出走的次數越來越多。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精力旺盛的孩子不愛學習只愛玩,缺乏管教的情況下會做些什麼呢?素察的父母沒有想到這一點,否則也不會發生後來的悲劇。

母親的溺愛和父親的指責讓素察缺乏關心,同時也沒有把道德準則內化,他會覺得無論發生什麼都有父母給他處理,所以盡情的做出破壞、攻擊行為,從父親那裡得不到愛,他就把這種憤怒加倍的發洩到別的地方。

平平的父親有過一段獨白,大意是小的時候平平跟爸爸關係很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平平回家就關起門,不愛跟爸爸說心裡話。這段話反映了大多數青春期孩子的現狀,身心快速發展,自主意識增強,但是不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

正是這樣,平平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第一次受到傷害後,她沒有告訴父母,自己承擔複雜的情緒:羞愧、害怕、無助。她選擇自己去解決這件事,以弱小的力量進行反抗,情緒得不到引導和釋放,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影片中的素察和平平都處在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多少都有些“逆反心理”,孩子的叛逆原因多種多樣,比如獨立意識的增強、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對父母的不滿、心智不夠成熟等等,這個時期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會把孩子推向社會,間接導致孩子誤入歧途,或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自卑等心理。

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叛逆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化解逆反情緒呢?結合《誤殺》電影內容,我有三點建議:

①用真誠的態度進行有效的溝通,避免親子間相互誤解

平平想要參加夏令營的活動,以為爸爸捨不得為她花錢,正在房間裡生悶氣。其實爸爸已經狠下心為她交錢,平時也努力工作為家人提供好的生活環境,但是父親不善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平平也無法理解父親的做法。如果父女兩人敞開心扉,認真的談心,平平會理解父親的苦心。

父母用真誠的態度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可以避免互相誤解,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平等的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加強親密感。

②用關心和引導代替批評和指責,避免孩子的逆反情緒

電影中,素察跟同學打架後也受了傷,母親正在為他包紮傷口時,父親進來甩了他一個耳光,素察氣憤之下推開父親,開車揚長而去。素察有錯,但是父親選擇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兒子,本來就緊張的父子關係更加糟糕了。素察的父母是正派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兒子成材,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種暴力和溺愛的態度,一味的打擊和指責,只會激發素察的逆反心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因為心智不夠成熟,可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父母在面對孩子時,要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矯正他的錯誤行為時,不要採取暴力、指責等行為,避免孩子的逆反情緒升級,做出更壞的事。

③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素察在夏令營做了錯事後,又在學校欺負同學,母親幫他處理了這些事,所以他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孩子做錯事,父母沒有適當的“懲罰”和約束,會讓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對錯。素察沒有將道德和社會行為準則內化,缺乏共情能力,所以他一次次的傷害他人。

而平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夏令營的時候,素察勸平平喝酒,平平說還沒有成年不能喝酒,但是素察勸平平是水果酒,平平就喝下去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不能喝陌生人給的酒,平平和素察第一次認識,不應該輕易相信對方。事情發生後,平平也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家裡人,而是沉浸在恐懼和無助當中。

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告訴孩子哪些事是錯誤的,哪些事是正確的,傷害別人是錯誤的,被別人傷害一定要告訴父母,因為他們心智不夠成熟,遇到事情沒辦法處理,如果平時父母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家庭教育,就會導致孩子肆意妄為或不知所措。

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03、結合影片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應該以身作則;關注孩子內心需求、正確疏導不良情緒;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法律意識。

之前大火的影片《少年的你》也講述了相似的故事,少女陳念被女同學魏萊欺負,忍無可忍後不小心將對方推下樓梯,事後沒有告訴父母和老師,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

其實在兩部影片中,悲劇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如果陳念及時告訴母親自己受到的欺負,媽媽會幫她一起想辦法;如果平平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第一時間尋找老師或者父母的幫助,可能事情會走向不同的結局;如果素察的父母平時多關心他,教育他如何做人,也不會失去唯一的兒子。

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他們也不願看到悲劇的發生,那麼在生活中,平平和素察、陳念和魏萊的悲劇該如何避免呢?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該做些什麼?結合影片談談我的三點思考:

①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應該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思想和行為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該如何承擔責任,而不能像素察的母親一樣,試圖花錢解決問題,對兒子過分溺愛。也不能像素察的父親一樣,用暴力教育孩子,導致孩子也學會用暴力去對待他人。

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如果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希望家長們先反思下自己的教育哪裡出了問題,然後採用溫和的方式進行解決。

②關注孩子內心需求,正確疏導不良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生活學習中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處理的煩心事或者負面情緒,就像《少年的你》中的陳念,遭遇校園暴力不敢發聲,默默承受傷害,擔心給媽媽帶來負擔。就像《誤殺》中的平平,被素察傷害後,選擇把自我封閉起來,不敢跟父母溝通。

這種時候,父母不能等孩子主動向大人傾訴,而是要關注孩子的變化,感知孩子的負面情緒、異常行為,及時的跟孩子溝通,疏導她們的不良情緒,並從客觀的角度提供解決辦法,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保護他們。

③尊重孩子的自主人格,採取平等的態度

很多人潛意識裡沒有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人格,所以在孩子犯錯後,利用自身的成人優勢對孩子進行壓制強硬的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已經萌發了自主意識,他們開始尋找自我價值感,在跟父母的相處中,如果可以感知到自己被平等對待,心理會自由的發展。相反,孩子則會通過逆反行為尋找關注,無聲的對抗父母的強權。

尊重孩子的自主人格,平等的對待他們,不要把叛逆期當做洪水猛獸,不要妄想通過暴力手段去壓制,而是循循善誘,通過引導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以《誤殺》為例,談談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結語:

《誤殺》這部電影通過一件懸疑案件將兩家人捲入輿論的漩渦,這場悲劇中,沒有人是贏家。表面上講的是懸疑劇情內容,但更深層次的反映了親子關係的現狀。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父親對家人的愛,正是父親無條件的愛讓平平在遭遇傷害後擁有治癒的力量。同時,影片也反映出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希望在生活中,此類悲劇不再發生,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也希望每位父親都可以成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