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驢得水》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和英雄之分,存在即合理,但合理並不一定正確。《驢得水》這部影片從上映之初就廣受熱議,它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撥開雲霧!


《驢得水》這是一部由周生和劉露共同執導的喜劇電影,影片於2016年10月在中國大陸上映,豆瓣評分8.3,次年該片女主角任素汐榮獲大學生最受歡迎角色。雖是一部喜劇電影,但是裡面卻有很的隱晦含義,這也使得影片有一絲沉重感。

影片講述了一群懷揣著各自夢想的大學教師陰差陽錯地聚到了一起,他們沒有選擇在大城市紮根,而是選擇了到偏遠的鄉村開辦學校。最初的時光是很快樂的,雖然鄉下的學校待遇很一般,與此同時生活條件也異常的艱辛,但一群人卻自得其樂每天都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時光是短暫的,隨著上級特派員突襲檢查的消息傳來,打破了這一群人原有的幸福格局,人性的自私也顯露了出來。

與此同時,這一群人為了能夠逃避上級的懲罰,他們沒有選擇及時收手,反而是用更大的謊言來隱瞞。這其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校裡面根本就沒有驢得水老師,這一切都是他們杜撰出來的,想要套取國家的補貼說採用的伎倆。眼看著上級就要前來調查驢得水老師的真實情況,這時候關鍵人物銅匠的出現使得整個劇情發生了轉變,當大家都覺得事件可以平息之時麻煩才剛出現。

《驢得水》這部影片雖是一部喜劇片,但又區別於我們以往看到的喜劇。這部國產喜劇裡面具有喜劇的元素,同時又包含了更多態度和思考在裡面,看完之後不僅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對影片人物最終命運唏噓之時,還能引發觀眾對人性的思考。

今天我將從審美風格、表現手法、形象塑造這三個層面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基於影片給我們傳達的具體內容,我也會談談自己有關現實的思考和可行性的策略。

以《驢得水》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01、電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比較荒誕的世界,從而使得這部影片的審美風格具有荒誕的特徵

歸根結底,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時代在發展的同時,人們的審美風格也在發生轉變。傳統藝術具有優美且和諧的一面,這種審美風格能夠讓人感到十分的輕鬆,《驢得水》這部影片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比較荒誕的世界,正是因為這種荒誕使得影片給人一種缺乏和諧之美的體驗。

影片中這四個知識分子懷揣著教育報國的夢想,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他們都具備一定的家國情懷意識,沒有選擇在城市裡面發展而是前往鄉村,目的就是為了搞鄉村教育實驗,從而提升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沒有侵犯到個人實質利益的時候,大家表面上看起來相處十分和睦,然而正當危機爆發的關頭當初和諧的景象也一去不復返,荒誕之感也就隨之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第一個荒誕之處就是驢棚著火的那個場景,一群人看上去十分團結,集眾人之力一起去滅火,然而所做的事情卻並沒有達到實質的效果,甚至還適得其反,最終也沒有挽回驢棚被燒燬的結局。影片第二個荒誕之處就在於,每個人的理想抱負看上去都很崇高,實則最終目的卻是為了一己私利,無論是想要實現鄉村教育試驗的孫校長,還是影片當中的其他人物,他們的初心和最終的目的都有差別。

《驢得水》這部影片審美風格方面的應用非常具有特色,這種看上去雜亂無章且有些不正常的荒唐之感,往往更能夠展現出人物的真實內心活動。在本能的驅使下,人們選擇性的逃避懲罰,從而努力的營造出一幅適應環境的假象,實則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最終的行為卻有很大的差別,這種荒誕感在影片中的運用也恰到好處。

以《驢得水》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02、敘事的本身就是修辭的選擇,影片採用了諷喻的視覺表現手法進而產生喜劇效果

表現手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一些不足之處,《驢得水》這部影片採用了諷喻的視覺表現手法,一方面能夠表現出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從而推動整個劇情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給觀眾一些想象的空間,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判斷,增強觀賞性的同時也能增加影片本身的喜劇效果。

影片中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在教室裡面拍攝而成的,不難發現這部影片的話劇風格十分濃厚,影片中的景物鏡頭不僅能夠烘托具體的環境,從而還能引起反差產生一種別樣的喜劇效果。單純的從喜劇角度來說,影片並沒有為了迎合觀眾一笑而改變其內涵,反而選擇了用諷喻的方式傳達影片的思想,既能達到讓觀眾開懷大笑的目的又能給觀眾留下一絲獨自遐想的空間。

不難發現,影片中的景象對情節的渲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開始教室是一間供奉神像的廟,鏡頭對這一部分情節也有專門的特寫,隨著情節不斷往後推移,當驢得水老師的教育補貼分發下來的時候,原先的牌匾被新的牌匾取代了。通過這兩處景物鏡頭的對比我們能夠發現,諷喻的應用在此交代了故事具體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也交代了這一群教師當初的理想信念。

與此同時,影片在細節上的處理也相當的細膩,裡面展現了很多事物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其特殊的意味,或許看上去只是一些簡單的物品,但卻展現出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從最開始對神的祭拜和尊重到後來將牌匾丟棄在一堆破舊的桌椅中,這一情節的刻畫既展現出這一群教師當初的理想和信念,又能夠反映出他們最後對自己理想的背棄。運用這種諷喻的視覺表現手法,能夠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我看來,《驢得水》這部影片中諷喻的視覺表現手法運用的十分巧妙,一方面我們能夠看出這一群有志之士當初的理想和抱負,另一方面我們又能看出在時光的考驗之下,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背棄自己當初的理想和信念。

以《驢得水》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03、不同的性格決定最後不同的結局,《驢得水》這部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也頗具特色

人物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決定其最終的命運走向,《驢得水》這部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有其鮮明的特徵,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可悲的一面,很多笑點的來源就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徵。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影片中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到人性的正反兩個方面。

首先,孫校長這個人物形象也非常典型,從城市來到農村想要搞鄉村教育實驗,然而這途中卻面臨了重重困難和阻礙,正是這些阻礙使得他走上了另外一條不歸路,至此也背離了當初的理想和信念。一方面我們能看到表面的正義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他違背道德和法律的行為,兩者之間的反差將人性的兩面刻畫的淋漓盡致。作為領導者,他並沒有做好榜樣,他的謊言讓大家陷入了深淵。

其次,裴魁山這個人物形象也值得一提。影片中我們不難發現他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表面上喊著要追求公平與正義,實際上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影片中的裴魁山總是在關鍵時候掉鏈子,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心也特別的強,一方面總是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從而通過外界的事物來增強自己的地位,當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會採取各種手段加以報復。

最後,影片中張一曼這個女性形象就顯得比較獨立自強。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對待朋友方面,我們都能從她身上看到一種灑脫和隨性之感,和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女性不同,張一曼能夠將靈魂和肉體區別開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的靈魂和肉體都是自由的。在這個小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她最終悲劇的根源,一方面來自於她對自由的嚮往,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外界的種種偏見。

以《驢得水》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從這個層面可以看出,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評價他人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自己主觀的判斷,然而每個人身上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我們不能選擇性忽略其中任何一項,因為這樣會使最終的結果失真。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當我們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條道路上,一定要明確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損害他人的利益。影片中四個人物之間的矛盾也是因為利益的糾紛產生的,最終矛盾的化解則是源於對自我的認知,很多東西一旦破壞就很難再恢復原狀。

在我看來,《驢得水》這部喜劇片之所以能夠獲得眾多觀眾的喜愛,一方面來自於影片本身包含的笑點,這種喜劇特色又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喜劇風格,另一方面來自於影片背後透露的關於人性的思考,對於觀眾而言,這部喜劇電能夠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全面的看待周圍的事物。

以《驢得水》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喜劇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結語

看過《驢得水》這部影片不下4遍,總的說來,這部影片還是有些壓抑之感,第一遍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全程都在笑這時候沒有思考影片背後的隱喻含義,隨著後面再次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很多真相就開始逐漸浮出水面,這部影片本身的魅力也開始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言之隱,正所謂凡事無絕對存在即合理,我們無法決定命運的最終走向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驢得水》這部影片從更深層次探討了人性的兩面。對我們而言,能夠權衡好個人和集體的利益這是非常關鍵的,除此之外,前進的過程當中也不要背離自己的初衷,這就是影片給我的啟發和些許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