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點擊文末擴展鏈接,可免費下載。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利用字斟句酌的精讀方法,把握文章關鍵句段,揣摩其含義,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情感。(重點)

【過程與方法】

1.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徵,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2.瞭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重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鄧稼先的成就和襟懷,學習其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方法

1.資料蒐集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我國的核武器研製史、“兩彈一星”研製者的相關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情況等等。教師宜指導學生自主蒐集、整理、交流課文的有關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蒐集好相關資料,準備好課文朗讀音頻、多媒體課件、鄧稼先畫像等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師:(屏顯鄧稼先與楊振寧合影)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兩位卓越的科學家,他們是同鄉,亦是好友。一個蜚聲世界半世紀,一個卻隱姓埋名28年,他們是誰?

生(齊):楊振寧,鄧稼先。

師:誰能根據自己預習所獲,用一句話介紹一下楊振寧或者鄧稼先?

生1: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2:鄧稼先是我國“兩彈”元勳,為我們研製發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貢獻。

生3:我補充一下,中央軍委曾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師:何謂“兩彈一星”?

生4:“兩彈”就是原子彈和氫彈,“一星”就是人造衛星。

師:看來這兩位科學家都非常傑出,認識他們很榮幸。今天,就讓我們隨著楊振寧飽含深情的筆墨,一起去追憶他的摯友——鄧稼先。(板書課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一是要學習運用字斟句酌的精讀方法解讀文本,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語句和段落,透過細節掌握人物性格特徵;二是要走近鄧稼先,瞭解他的偉大貢獻,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屏顯學習目標)

基礎梳理

字詞清單

(1)生字注音

選聘(pìn) 謠言(yáo) 背誦(sòng)

晝夜(zhòu) 崑崙(kūn) 氫彈(qīng)

宰割(zǎi) 籌劃(chóu) 無垠(yín)

難堪(kān) 署名(shǔ) 孕育(yùn)

仰慕(mù) 癌症(ái) 開拓(tuò)

耕稼(jià) 彷徨(páng huáng)

熱淚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盡瘁(jū)(cuì)

理解詞義

①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將士戰死於戰場。

②燕然勒功:典出《後漢書·竇融列傳》。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國的杭愛山。勒功,刻石記功。

③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蹟使人非常感動。

④鮮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⑤至死不懈:到死都不鬆懈,比喻對某件事(信念)有著執著的追求 ,比喻對事業堅持不懈。

⑥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⑦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而無愧色。

⑧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

⑨鋒芒畢露:指銳氣和才幹全都表現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

10婦孺皆知:婦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廣泛為人所知曉。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發表過約200篇科學論文和報告,代表作有《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曙光集》《鄧稼先》等。

背景探尋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科學和技術專家。中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中國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貢獻。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當時領導人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音頻,學生聽讀。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2.課文按小標題可分為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為研製兩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顯鄧稼先忠厚朴實、真誠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高度讚揚鄧稼先一生的功績,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讚頌與悼念。

這六個部分各有側重,但都是圍繞著“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歌頌他默默無聞地獻身國防科研,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了作者構思精巧、謀篇佈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3.課文寫了哪些事例,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精神品質?

①在美國獲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精神品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心繫祖國。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併成功設計了兩彈。精神品質: “兩彈元勳” 功勳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間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精神品質:為祖國的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④文革初期,說服兩派繼續工作。精神品質:一心為國,沒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精神品質: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最高奉獻。

⑥一封短短的信。精神品質:強烈的民族自尊,實事就是的作風。

⑦1982年,“我不能走”。精神品質:執著追求,無私奉獻,責任心強。

板書設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課後作業

熟悉生難字詞的讀音、寫法和含義。

熟讀課文,體會鄧稼先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

畫出能牽動全篇的關鍵語句或語段,字斟句酌,揣摩其含義。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第二課時

溫故探新

通過相關資料的蒐集以及好友楊振寧博士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兩彈’元勳”鄧稼先對我國現代化國防做出的巨大貢獻。對於好友的無私奉獻、巨大貢獻,楊振寧博士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繼續走進課文。

文本探究

1.本文的敘述對象是“鄧稼先”,但作者為什麼一開篇要先概述中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

①作者從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創設一種宏觀而廣闊的歷史視野。中國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國力的貧弱和科技的落後造成的。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力增強了,科技領先則成了改變落後捱打局面的關鍵。②先概述我們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③歷史和現實兩相對比,為鄧稼先的出場設定背景,使其品質和胸懷顯得大氣磅礴,突出鄧稼先的功勳。

作者為什麼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活事蹟和巨大貢獻,而著重從不同角度突出其品格和精神?

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在於:①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②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③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3.文中對奧本海默的敘寫是多餘的嗎?為什麼?

①不是。②奧本海默是著名科學家,是美國“原子彈之父”,他雖然是位拔尖的人物,在性格上卻鋒芒畢露,相比之下,鄧稼先就顯得更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這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來的高尚品德,也更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③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生動地表現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堅毅和奉獻精神,這樣也就將鄧稼先的形象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4.試闡釋文中第27、28段的兩句話。

①“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②“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說他是理想黨員。

5.作者為什麼以“民族感情?友情?”為小標題?

標題看起來好像既沒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沒有肯定是友情。文章中最後一句“我始終想不清楚。”似乎作者並沒有對標題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通過閱讀本部分,我們可以得出答案。當鄧稼先肯定地告訴楊振寧,中國人自力更生成功製造了核武器,並且沒有外國人的援助時,楊振寧“感情震盪”“熱淚滿眶”,實際上楊振寧很清楚原因:他的強國夢,被他的同學實現了。這使他的祖國、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為同學的成功而驕傲,更為祖國的崛起而自豪,作者把小標題寫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吸引讀者,另一方面抒發了自己為朋友、為民族而驕傲自豪的感情。

6.作者引用《弔古戰場文》的原文有何用意?

引用《弔古戰場文》渲染了古羅布泊荒無人煙、淒涼蕭索的環境氣氛,從側面寫出了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艱苦、同時也含蓄地將研製“兩彈”比做一場鏖戰,商他們工作的地方就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援,從而表現了鄧稼先的執著、堅韌。

7.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板書設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拓展延伸

有關奉獻犧牲的詩文名句

*三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君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哀君早辭世,功勳澤人間。——張愛萍《踏遍戈壁共草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李綱《病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課後作業

1.抄寫重點字詞。

2、完成課後練習練習二、三題。

3、小作文:以小標題連綴的方式組織材料寫一篇人物小傳記。以小標題連綴的方式組織材料寫一篇人物小傳記。2·1·c·n

教學反思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著五十年的友情。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為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來寫,顯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並且最大限度地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鄧稼先為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 “兩彈元勳”的距離。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並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薰陶,進而上升為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優秀教案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