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不努力,老大模擬器”系列:玩模擬器=臭打遊戲的?

作為一個賽車模擬器愛好者,本來想著這只是個人愛好,沒必要寫篇有騙稿費嫌疑的文章來講。

因為是愛好,所以我上網衝浪的時候,刷到和賽車模擬器相關的東西時,自然會特別敏感。從中也發現,大部分人對賽車模擬器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的,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一些常見的誤區,減少誤解。

“車手夢”它真的是個夢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或許賽車手是一份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職業。曾有賽車界業內人士說過,想成為車手你需要三個基礎條件:1.你爸很有錢;2.你爸非常有錢;3你爸超級有錢。沒錯,在賽車的世界,沒有錢連被髮掘駕駛天賦的資格都沒有(賽車有多燒錢我就不論述了,網上真的到處都是這些數據,看個飛馳人生也能略知一二)。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紅牛為培養各位車手投入的資金

而現實就是這個世界上,一輩子無緣(沒錢)進入車手行列的無產階級佔了絕大多絕大多絕大多數,與此同時無數熱血少年又想和賽車手一樣開著車在賽道飛馳,這之間產生的巨大供求矛盾要如何解決呢?如果你真的足夠硬核,那麼模擬賽車或許可以幫到你。

“少壯不努力,老大模擬器”?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網上經常有人這麼說,其實真的小看了模擬器。首先模擬器對駕駛技術的提升有相當實際的幫助。當初上大學的時候我因為對汽車漂移這個技巧著迷,又想著用真車學習並不現實(沒有能漂移的車、沒有安全的場地、沒錢報班學,反正就是沒錢),就藉著我已經有PS3遊戲機的條件,求爹問娘地湊錢買了套羅技G27,開始玩起了當時

自稱為“The real driving simulator”的GT6。就因為這遊戲自稱真實駕駛模擬器,加上其當時看來極其精美的畫面,我對它的仿真程度深信不疑,本著“學不會漂移就是自己菜”的理念,用著這實際上很一般的物理系統磕磕碰碰地學著。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在那種車尾一滑動,我就瞬間鬆手讓方向盤反打都依舊救不住車,或者冷不丁車尾就恢復抓地力車頭往牆上撞的痛苦,我品嚐了不知道多少回。也是在這樣斷斷續續長期地堅持訓練中,我終於能在GT6裡做出過得去的漂移動作了。不過後來隨著對模擬器的瞭解的深入,才發現當時我用的

這套設備實際上非常低級GT6也並非什麼真實賽車模擬器軟件,只是個有點仿真的遊戲罷了,所以才導致我學漂移難上加難,不過多虧自己的堅持,還是給我學會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而這裡也感謝在新車評這份工作,我終於把當年大學時代湊不齊的練習漂移的條件都湊齊了,用真車去驗證了一把我在模擬器裡學到的漂移方法。像是捷豹的XFL、XEL,寶馬G38、G28、F33,特斯拉的Model 3、福特Mustang GT、奧迪A7等車我都有在安全的場地裡嘗試一下起漂定圓。說實話,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切換並不難,因為像是GT或者是我現在最愛的仿真度很高的神力科莎,他們裡面的駕駛方式和真車是無異的。所以當時我一上Mustang GT便能做出持續的定圓動作。也正是真車上試驗的成功,讓我在模擬器這條路上越陷越深。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與此同時我又逐漸迷上了F1,看到F1每個車隊內部都有一套造價動則上百萬的模擬器,並且通過模擬器來測試數據,以此來提升他們在真實比賽中的成績。實際上模擬賽車正正源自賽車運動,隨著現代賽車運動高科技化,和賽事規則的限制,有些頂級賽事(比如F1)車隊在賽道上測試車輛的時間被嚴格限制,然而依舊想進行測試工作,那就必須動用超高仿真度的模擬器了。在模擬測試中除了測試車輛,車手也能通過激光掃描的賽道去熟悉每一個彎角以及路面鋪裝狀態,在真實比賽中拿回時間。

最後再次回懟標題這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模擬器”不存在前後的邏輯。模擬器的誕生,本身就是為賽車測試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減低成本的,正正是吃賽車這碗飯的人催生了賽車模擬,而並非為“少壯不努力”的人準備的。而我們作為外行人,從興趣愛好的角度出發,運用好的模擬器能在實質上提升駕駛技術,同時也圓了那個不切實際的車手夢。

那到底用什麼硬件和軟件玩,又真實又能提升車技?

“少壮不努力,老大模拟器”系列:玩模拟器=臭打游戏的?

我現在用的模擬器

在文章裡我多次提到,我以前玩的GT系列遊戲以及羅技方向盤實際上就是小孩子玩具。這時你可能不禁想問,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模擬器(包括軟件和硬件)呢?不著急,下篇文章我將會盤點市面上能買到的賽車外設(方向盤、踏板)。

下一篇文章你將看到:

1.裕豪怒懟羅技

2.國外名牌實際上純粹死貴

3.國產模擬賽車外設品牌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