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辛棄疾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此詞時,朝中有個權臣叫韓侂冑,正積極地籌劃北伐,而辛棄疾雖贊成北伐,卻認為此刻不適合貿然出兵,要等做好萬全準備再說。所以這首詞是針對這件事情而寫的,在詞的上片與最後三句,表示出自己仍想北伐的決心壯志;中間卻以過去失敗的例子為戒,提醒勿重蹈覆轍。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和看法,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辛棄疾

京口位於今天的江蘇鎮江,是三國孫吳時建立起來的,內有一座北固亭(又名北顧亭、北固樓)。此詞作於宋寧宗開僖元年,當時,辛棄疾在鎮江擔任知府。他登上北固亭後,因緬懷過往歷史而寫下這首懷古詞,但他也不是單純懷古,而是為了借古鑑今,抒發當時他對於時局的看法。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江蘇鎮江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段話是說,千古江山如舊,但像孫權一般的英雄,逝去之後便無處找尋了,而曾經的繁華熱鬧、英雄的風流瀟灑,經過歷史長期的風吹雨打,也早已消失。這裡會提到孫權,第一是因為京口為孫吳所建;第二是辛棄疾對於孫權抗衡曹操、劉備等人的雄才大略很是欣賞;第三,孫吳地處江南,與北方的曹操敵對的歷史,和宋金對峙也類似,所以就在此處歌頌了孫權。“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京口剛好是他的出生之地,“斜陽草樹,尋常巷”便是指他曾在京口居住的地方。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孫權

同時,也是他起兵北伐滅了南燕、後秦。“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就是追想當年宋武帝的意氣風發。“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是指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在元嘉二十七年時,文帝命王玄謨出兵北伐,結果因為太過草率而失敗,“草草”就是在形容這個狀況。“狼居胥”則是山的名稱,在今內蒙古西北。漢朝的時候,霍去病曾在此攻打匈奴,獲得大勝,並宣示了漢家天威。而據《宋書》記載,宋文帝想討伐北魏,王玄謨就積極獻策,文帝聽了之後很動心,便興起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以漢人大敗外族的想法,可是,結果卻“倉皇北顧”,北伐失敗,狼狽而回。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霍去病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裡是說,辛棄疾從投靠南宋到任鎮江知府,已經四十三年了,他還記得南歸前與金人在揚州交手的情況。而“佛狸”是魏太武帝拓拔壽的小名,他擊敗王玄謨後,又繼續揮師南下,在長江北岸建立了行宮,也就是“佛狸祠”。而此祠中,現在已是一片的烏鴉叫聲和社鼓聲。“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用廉頗的典故。廉頗曾離開趙國,後來趙王希望將其召回,但又擔心廉頗已老,不堪重用,便派遣使者去探視廉頗。廉頗的體力其實還很好,但使者被別人收買了,便回報說廉頗只一餐飯的時間內就上了三次廁所,於是趙王以為廉頗已老,就沒有再起用他。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這裡是辛棄疾以廉頗自比,說自己雖已老,但還是希望能受到朝廷重用,他願再為北伐金人出力。韓侂冑是南宋寧宗時的權臣,受寧宗的賞識,但韓侂冑因與朱熹不合,禁絕了理學,造成人心漸失。後來,韓侂冑開始主張北伐,想借此鞏固地位。這一主張雖然別有用心,卻贏得了很多支持,辛棄疾、陸游等也在此時開始和他有較多的往來。但是由當時宋金二國的形勢來看,主張北伐其實是很冒險的,一方面是兩邊實力相當,一方面也是金寧宗治國有道,在沒有強烈不得已的動機或者必勝的把握下,不該貿然北伐。

能融貫古今,又兼抒發心志,《永遇樂》這首詞可說是相當的難得

辛棄疾不支持此刻北伐,卻不能貿然上諫,因為韓侂冑根本聽不進去,還把反對者貶官或送入監獄,只好作詞表示自己的看法。但韓侂冑仍堅持加快北伐的行動,還追封岳飛為鄂王,諡號武穆,革去了秦檜的官爵。北伐過程準備草率、用人不當,結果當然是失敗了,韓侂冑也因此丟了性命,在歷史上留下褒貶不一的評價。

我是“這樣可以”,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