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可以導致蛋白尿?

兒科恩銘


尿蛋白是尿液檢查的一項內容,當24小時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過150mg可以認為是尿蛋白定量實驗異常,定性實驗常用(+)表示,引起尿蛋白陽性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



一、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是在劇烈活動、妊娠等因素作用下,腎血管痙攣或充血、腎小球通透性增加導致尿液中出現的蛋白質,一般不超過(+),定量多<0.5 g/24小時。

2.體位性蛋白尿,也叫直立性蛋白尿,是人在立位時局部因素引起腎臟被動充血所致,在晨尿中無蛋白,較長時間站立後尿中蛋白量增高,而平臥後尿蛋白又減少或消失。


二、病理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球濾過膜受到損傷時,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的濾出量加大,腎小管不能將濾出的蛋白質完全重吸收,使尿液中出現了蛋白尿,常以清蛋白為主,蛋白質排出量常>1g/24 小時,多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循環障礙、缺氧等情況。

2.腎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球濾過的功能正常,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引起的蛋白尿,通常以a、β2微球蛋白為主,清蛋白含量正常或輕度增加,蛋白排出量常<1g/24小時,多見於腎盂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慢性間質性腎炎等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球和腎小管都有受損,尿中會出現小分子和大分子量的蛋白,多見於慢性腎炎、腎小管間質病、糖尿病型腎病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

4."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都正常,但是由於血漿中免疫球蛋白的輕鏈、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等異常蛋白質增加,這些小分子的蛋白質經腎小球濾出,腎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而產生了蛋白尿的發生,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5.組織性蛋白尿,是受炎症中毒或藥物刺激,腎小管對T—H糖蛋白的分泌量增加或組織破壞,釋放入尿液中的蛋白增加所引起的蛋白尿。

另外,腎臟以下的膀胱炎、前列腺炎等泌尿道疾病,會產生大量膿液、血液、黏液等含蛋白質成分物質,也會引起尿蛋白陽性的檢查結果,就是所說的假性蛋白尿。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早上在衛生間小便後,有的朋友會低頭看一下尿液的形狀,有時候您會發現尿液中的泡沫比較多,而且不會馬上散去。其實這種情況被叫做蛋白尿,尿液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引起了泡沫較多的情況,為何會出現蛋白尿?

蛋白尿的特點是小便中泡沫較多,而且不會馬上散去,有點想啤酒泡沫。大部分人很少會注意自己的尿液形狀是否有問題,往往是在醫院做尿液檢查時發現自己出現了蛋白尿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蛋白尿,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腎臟出現了問題。腎炎最早期的改變就是尿液中出現蛋白,如不積極治療,極易出現腎功能不全等問題。

腎臟出現問題會引起蛋白尿的發生,多發性骨髓瘤也會造成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引起蛋白尿的發生。多發性骨髓瘤會造成血漿中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或陽性電荷蛋白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還有一種情況的蛋白尿,尿液中的蛋白質主要是來自於腎小管代謝、組織破壞分解或者是藥物刺激泌尿系統分泌產生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進入尿液後引起尿液中蛋白質升高形成了 蛋白尿。

如果您發現自己出現蛋白尿,也不用著急,到醫院做尿液檢查確認是否出現蛋白尿。根據身體狀況找到出現蛋白尿的原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讓您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蛋白尿的情況也會得到緩解。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正常人的尿液裡面不應該有蛋白的,蛋白是很珍貴的營養物質,尿液如果有蛋白,那麼蛋白就會流失了,所以人體的腎臟是不會允許蛋白溜走的。


但如果腎臟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斷裂或者電負荷屏障改變,會導致蛋白漏出,漏出還不是最關鍵的,因為腎小球這裡漏出,下面的腎小管會接住並且重吸收,重吸收回人體還是可以的。但如果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超過限度了,那就會有蛋白最終出現在尿液中。


雖然說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有蛋白尿,但其實某些生理情況下也會有少許蛋白尿,比如劇烈運動、發熱、寒冷、精神緊張、交感神經興奮等刺激性,腎血管痙攣、充血,導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出現蛋白尿。但這種蛋白尿一般都是暫時的,程度輕微,持續時間短,過幾天覆查尿常規就會發現尿蛋白不見了,恢復了,不需要治療。


而病理性的蛋白尿主要是腎臟的疾病引起,多為持續性蛋白尿。比如各種原因導致的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比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等等,還有糖尿病、高血壓、系統性紅斑狼瘡、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等等疾病也會繼發腎小球損害,也會導致蛋白尿。曾經有一個高血壓十多年的患者,突然發現自己小便泡沫很多,去醫院一查,尿蛋白陽性,考慮是高血壓腎病,這都是高血壓沒有好好控制的後果,導致了腎臟損傷,才出現的蛋白尿,如果不進一步治療,將來可能發生尿毒症的。


此外一些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重金屬中毒、藥物影響等等都會導致腎小管病變,腎小管病變後重吸收蛋白能力下降,也會導致蛋白尿。


另外,當血液中蛋白增多時,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也會出現蛋白尿,比如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等,見於溶血性貧血、擠壓綜合徵的患者。


總之,尿蛋白是不正常的,必須進一步檢查,找到導致腎臟病變的原因,才能具體治療。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導致的腎損害,一定要控制血壓、血糖才行。


李鴻政醫生


請參考筆者頭條文章:

蛋白尿是腎損傷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引起慢性腎臟病變持續進展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一般來說,尿蛋白量越大,腎損傷就越嚴重。那麼,蛋白尿是如何形成的?正常人會出現蛋白尿嗎?尿常規蛋白檢測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又有何區別?

一、蛋白尿是怎樣形成的?

蛋白尿的形成原因與腎小球的濾過屏障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腎小球濾過屏障,即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由3 層結構組成:由內到外分別為內皮細胞層、基膜層和上皮細胞層。這三層細胞都分佈有大小不等的濾孔和負電荷,所以構成了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的兩種屏障,即機械屏障——濾孔和電荷屏障——負電荷。

機械屏障

內皮細胞上有許多直徑為50-100 nm 的小孔,稱為窗孔;基膜呈微纖維網狀結構;外層上皮細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錯的足突之間形成裂隙;三者共同構成了腎小球濾過膜。濾過膜上大小不同的濾過孔道,只能使水和小分子溶質通過,而大分子溶質,如血漿白蛋白(分子量約為69 000Da)則幾乎完全不能濾過。

電荷屏障

腎小球濾過膜各層含有許多帶負電荷的物質,所以濾過膜的通透性還取決於被濾過物質所帶的電荷。這些帶負電荷的物質排斥同樣帶負電荷的血漿白蛋白,限制它們的濾過。正常情況下,由於近端腎小管可重吸收原尿中95% 以上的蛋白質(主要帶正電荷),每日尿中僅有30-130 mg的微量蛋白被排出。

當各種病理損傷(包括原發性與繼發性損傷)作用於腎臟時,會導致受損腎臟局部微循環障礙,促使腎臟組織(功能腎單位)缺血、缺氧。由於缺血、缺氧損傷了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會吸引血循環中的炎性細胞浸潤,並釋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質(IL-1、TNF-α等),造成受損腎臟的炎症反應。腎臟處於病理狀態,腎小球基膜會發生一系列改變:其濾過孔增大或閉鎖、腎小球基膜斷裂、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或消失等,導致電荷屏障和機械屏障損傷,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發生蛋白尿。

二、健康人會出現蛋白尿嗎?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大、中分子蛋白質不會濾到原尿中,而所濾過的小分子蛋白質又被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所以尿中一般檢測不到蛋白質。若腎小球濾過功能受到損傷,流經腎小球血液中的蛋白質會通過受損的腎小球濾過膜漏到原尿中;若原尿中的蛋白量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終尿中的蛋白質檢測就呈陽性,臨床可表現為少量、中等量或大量蛋白尿。此外,腎小管病變、血液中小分子量蛋白異常增多等情況下,也可出現蛋白尿(為小分子蛋白尿,常< 2g/24h 尿)。因此,持續性的蛋白尿是慢性腎臟病的標誌。

但是,有些健康人在高熱、劇烈運動、急性疾病、直立體位(常見於青春期少年)時,可出現一過性蛋白尿,尿蛋白多< 1 g/24h,多屬良性過程,其發生機制不清楚。

三、蛋白尿有假性的嗎?

蛋白尿有假性的。所謂假性蛋白尿是指臨床上有一些“蛋白尿”不是真正的蛋白尿,而是由於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規檢查中蛋白質一項呈陽性反應。假性蛋白尿一般見於以下幾種情況,應注意鑑別:

(1)尿中混入血液、膿液、炎症或腫瘤分泌物及月經血、白帶等,常規蛋白尿定性檢查均可呈陽性反應。這種尿的沉渣中可見到多量紅細胞、白細胞和扁平上皮細胞,而無管型;將尿離心沉澱或過濾後,蛋白定性檢查會明顯減少甚至轉為陰性。

(2)尿液長時間放置或冷卻後,可析出鹽類結晶,使尿呈白色混濁,易被誤認為蛋白尿;但加溫或加少許醋酸後能使混濁尿轉清,有助於區別。

(3)尿中混入精液、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應可呈陽性。此情況下,患者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現,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較多扁平上皮細胞等,可作區別。

(4)淋巴尿,含蛋白較少,不一定呈乳糜狀。

(5)有些藥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從尿中排出時,可使尿色混濁類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應陰性。

四、蛋白尿如何檢測?

尿蛋白的檢測指標有定性與定量之分。正常尿裡沒有或僅有微量的蛋白質,尿常規檢查檢測不到。如果尿常規中蛋白持續陽性,說明腎臟出現了損傷,或血漿中蛋白質異常增多,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或腎組織受到破壞,此時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此外,劇烈運動、發熱、心力衰竭、心包積液和藥物作用等也可能引起尿蛋白陽性,需要鑑別診斷。

尿常規中尿蛋白檢測多屬於定性檢測,不能準確反映尿中蛋白質的含量。具體評估尿蛋白量的多少需要進行定量檢測,主要包括:24h 尿蛋白排洩量測定,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和任意一次尿的尿蛋白/肌酐比值。

五、尿常規蛋白檢測與24h尿蛋白定量有何區別?

尿常規檢驗技術簡單,結果快速方便,是臨床最基本的檢驗方法之一。但是,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測定是定性檢查,正常時(—),蛋白尿時以(+~++++)反映尿中蛋白質的多少,而且,尿常規中的蛋白定性檢驗結果易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故在反映尿蛋白量的多少方面準確性不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

24 小時尿蛋白定量為定量檢測,即準確收集24 小時尿液,記錄總尿量,混勻尿液,計算尿蛋白含量,故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尿蛋白的情況。若24 小時尿蛋白定量持續> 150 mg,稱為蛋白尿。< 1000 mg 稱為少量蛋白尿;> 3500 mg,稱為大量蛋白尿;介於二者之間,為中等量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現,提示腎小球或腎小管受到損害,對尿蛋白量的準確測定,有助於臨床醫師對患者病情的診斷、評估以及對病情預後和治療的指導。


腎病科齊醫生


當我們進行尿常規檢查時會發現有尿蛋白這一檢測項目,正常情況下檢測結果為陰性(-),生理情況下可能出現(+-),病理情況下為(1+至3+)。如果出現病理性蛋白尿,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哪些原因可以導致蛋白尿?

正常情況下,尿液中可能含有極少量的尿蛋白,但通過蛋白定性檢測不出來。如果檢測出來了,一般尿液中蛋白含量大於0.15g/24小時。



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和體位性蛋白尿一般都屬於生理性,定性檢測一般為(+-)到(+),定量試驗檢測結果為(0.5-1g/24h)。生理性蛋白尿多見於精神緊張、受涼發熱或高蛋白飲食後。病因去除後蛋白尿就會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多與腎臟疾病有關,如腎小球腎炎、腎小管腎炎、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狼瘡性腎炎和高血壓腎病等。病理性蛋白尿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才能減少蛋白尿,一般在定性檢查出蛋白尿後需行24小時定量檢查。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蛋白質。要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尿液中是檢查不到蛋白質的。因此,當出現蛋白尿時,往往是某種疾病的信號。


第一

引起蛋白尿最常見的疾病是腎臟病。

腎臟是由千千萬萬腎小球、腎囊、腎小管所組成的“腎單位”構成的,通常腎小球僅能濾過微量分子量小於四萬的低分子蛋白質,當它通過腎小管時,又大部分被再吸收回去,因而用常規的蛋白定性試驗是查不出尿中的蛋白質的。但患了各種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盂腎炎、腎鬱血等疾病時,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及腎小管重吸收低分子蛋白質的能力降低,因而可在尿中查到蛋白質。

當腎臟感染了病毒細菌或藥物中毒後,也會引起腎小管上皮損害,影響重吸收功能,使尿液中產生蛋白質。

高血壓性腎病時也可產生蛋白尿。


第二

蛋白尿並非全是腎臟疾病所致。

在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之前尿中也會出現蛋白,世界著名的弗蘭寧漢研究中心對一千五百名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患高血壓的病人有蛋白尿的要比其他人高三倍,有蛋白尿的人死亡率比一般高血壓者高二至三倍。

因此,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肯尼爾教授指出,蛋白尿反映了廣泛的血管損傷,他建議至少每二年查一次尿,以便及早發現血管病變。


第三

當人體許多部位感染髮燒時,尿中也可出現蛋白。

因為發熱可導致腎血流量減少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質從腎小球內易於濾過。

這種蛋白尿稱為熱性蛋白尿,或稱功能性蛋白尿。熱度降低之後,尿中的蛋白也會隨之消失。


第四

除了病理性因素外,劇烈運動、寒冷、情緒過度緊張,注入低分子蛋白或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使尿中出現蛋白。

不過,這種蛋白含量甚微。醫學上稱為生理性蛋白尿。

因此,發現了蛋白尿,並不一定說明有腎臟疾病、不可自己妄加臆斷。應請醫生結合病史,體症、全面綜合分析後作出正確診斷。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72)


家庭醫生雜誌


哪些原因可以導致蛋白尿?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一、 腎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 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 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燒、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

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由於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

二、 非腎性蛋白尿

1、體液性蛋白尿 ;又稱溢出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

2、組織性蛋白尿: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見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上皮細胞脫 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正常情況下是很少會出現在尿液中的。

臨床上做尿液常規檢查時,如果尿蛋白定性試驗陽性或定量試驗24小時尿內蛋白超過150mg,可考慮為蛋白尿。

導致蛋白尿的原因,主要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

一、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沒有泌尿系統的器質性病變,只是尿內短暫出現少量蛋白質,可見於劇烈運動後、發燒時、精神高度緊張等造成腎血管擴張充血,腎小球通透性增加。一般去除誘因後可自然好轉。

二、病理性蛋白尿

主要指各種腎臟及腎臟外疾病所導致的蛋白尿,一般持續時間比較長。可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狼瘡腎炎、溶血性貧血、腎毒性藥物中毒(慶大黴素、多粘菌素B)、重金屬中毒(汞、鎘、鉍)等。

有些泌尿系的急性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結石引起尿道出血等,也會出現蛋白尿。

出現蛋白尿的原因非常多,如果是短暫的蛋白尿考慮是生理性為主;如果拉尿時,出現很多泡泡,且泡泡張力大,需要很長時間才破,且反覆查尿常規都出現蛋白尿,考慮是病理性蛋白尿,建議繼續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後及時治療。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過正常範圍。蛋白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的蛋白尿,多為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時出現,這種蛋白尿症狀可隨著這些原因的消失而消失。

通常講的蛋白尿多指病理性蛋白尿,是很難自行緩解或者消失的,多數是因為腎臟病變,可為腎小球濾過屏障的損傷,或者腎小球足細胞的病變,失去了機械或者電荷的阻擋,導致的不該漏出來的蛋白從血液進入了尿液。



尿常規中的蛋白尿(PRO)主要是針對白蛋白,如果24小時尿蛋白定量跟尿常規的半定量檢查不相符的時候,還要想到是尿中出現了副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的輕鏈,這是一些血液腫瘤導致的大量輕鏈蛋白溢出。因此還需要做尿蛋白電泳,血清蛋白的免疫固定電泳等鑑別。臨床中,蛋白尿常見的原因是腎小球腎炎以及糖尿病腎病。



腎內科醫生張益民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專業,在弄清楚蛋白尿的原因之前,首先應該知道蛋白尿是如何產生的。在我們的血液裡有大量的蛋白,對於維持正常的血漿滲透壓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大量中高分子量的清蛋白和球蛋白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少量的低分子量蛋白可以通過濾過膜,但可以通過腎小管重新收作用重新進入血液裡面,尿液裡面不會檢測到蛋白。但是當腎小球濾過膜出現問題,腎小管重吸收作用減弱,血液裡的蛋白就會進入輸尿管,進而排出體外,導致低蛋白血癥,出現水腫、心衰等一系列症狀。

因此,對腎小球和腎小管有損害的疾病都可產生蛋白尿。

一、腎小球疾病:這種蛋白尿叫做腎病性蛋白尿,包括原發性腎小球病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較多,比如慢性腎炎、膜性腎病、急進性腎炎等。但隨著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病率增高,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導致的蛋白尿也日益增多,比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

二、腎小管疾病:在感染或中毒的情況下,會出現繼發性的腎功能損害,此時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減弱。比如:感染性腎盂腎炎、藥物導致的腎毒性不良反應等。這裡要重點說一下藥物導致的腎損害,抗感染藥物鏈黴素、慶大黴素、萬古黴素、磺胺類藥物及多粘菌素等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或壞死,產生蛋白尿。一些中成藥,馬兜鈴、木通也可以導致很嚴重的腎損害,可出現腎小管蛋白尿。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混合性蛋白尿、組織性蛋白尿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