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葉縣縣衙,始建於明洪武2年(1369),又分別於清咸豐8年(1858)、同治年間(1865—1869)和1997年進行重修,位居河南省葉縣東大街,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衙署,是現存古代衙署中惟一的一座明代縣衙建築。作為明至清時期的古建築,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葉縣縣衙,坐北朝南,佔地16,848平方米,由中軸和東、西兩側副線上的41個單元、153間房屋組成。主體建築有大堂、二堂、三堂、獄房、廚院、知縣宅、大仙祠、虛受堂、思補齋等。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葉縣縣衙的大堂、二堂、三堂均為五間七架,屋面藍瓦獸脊,樑棟簷桷青碧繪飾。大堂前的捲棚,是我國現存縣衙中唯一的捲棚,是居官者身份地位的象徵,是高級別官銜(五品)在建築形式上的反映,在捲棚與大堂前簷連接處所採用的“天溝羅鍋椽勾連”搭接法,其木作技術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孤品。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葉縣地處中原地帶,佔據“南通雲貴,北達幽燕”的交通要道,屬南北經濟及文化交會地域,故縣衙的建築風格將南北融為一體,既沿襲了中國北方地區對稱的庭院結構佈局,突出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粗獷、端莊、古樸的建築特點;在木作、磚雕技術等方面又融入了南方精巧、細膩的建築工藝,為研究中國古代南北建築流派特點以及變化規律提供了實物依據。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據《河南通志》載:保存下來的縣衙大門下,原有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8)時任葉縣縣令王者佐修葺縣衙的二堂碑記,但這個石碑於文革時期被毀。明嘉靖《葉縣志·公署》中,對葉縣縣衙的方位和主要建築設施做了詳細的記載,雖然建築格局屢有調整,但總體佈局無大變化。幾百年來,葉縣縣衙屢經戰火、兵災,歷任職官也不得不經常增修或重建部分設施。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在1997年召開的葉縣縣衙修復工作論證會上,與會的古建專家一致認為:我國古代各級官署衙門超過20,000座,但殘存於世的只有7處,其中縣衙僅有3處,葉縣縣衙在建築年代、現存規模、古建完好程度等方面均居全國同類建築前列,是研究封建社會尤其是明清時期縣級政權機構的重要實物依據。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為增加葉縣縣衙的文化內涵,葉縣文物部門在原有基礎上新增了“孔子過葉遺蹟”“葉公事蹟”“黃庭堅在葉任縣尉故事”等展示內容。在新落成的文物展廳內展出文物300餘件,其中包括青銅升鼎、《幽蘭賦》碑刻等有70多件文物為全國僅存的稀世珍寶;而《幽蘭賦》碑刻全碑十二通,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1045—1105,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所書,是最能代表其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為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在葉縣出土的於春秋中期鑄造的“編鐘”被譽為縣衙的“鎮衙之寶”,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春秋時期組合式編鐘,代表了春秋時期音樂的最高成就(編鐘共由8枚縛鍾、9枚鈕鍾和20枚甬鍾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近60釐米,最小的一件通高16.8釐米,出土後每個鍾都能發出兩個不同音高的樂音,這套編鐘可以演奏古今中外各種樂曲)。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葉縣縣衙的戒石銘是縣衙內唯一一座碑式官箴,碑高2.1米、寬1.28米,厚20釐米。正面書“公生明”三個大字,背面則是由曾任葉縣縣尉的黃庭堅書寫的官箴:“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大堂捲棚的匾額上,赫然書寫著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1879—1964)手書:“天地正氣”,大堂的匾額懸掛著“明鏡高懸”;在二堂屏門上方有金字大匾“清慎勤”,為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親筆御書,敕令懸掛於全國各府、州、縣,為匾聯互為映襯,時刻警示衙署工作人員,為公應清廉勤勉;三堂匾額為“清如鏡水”。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衙門楹聯用以明志,是一種政治文化。

葉縣縣衙所有的建築前的匾額、楹聯以其語言精練、內涵豐富而令人讚不絕口,使人看一眼就會烙在心上、印進腦海,感覺要比那千篇一律的“明鏡高懸”來得真實。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在大門廊柱上的抱柱聯:“天聽民聽、天視民視,人溺己溺、人飢己飢”,是知縣歐陽霖於清同治6年(1867)到任之初所撰,表達了作為一方父母官願意接受群眾監督,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坦蕩胸懷,表白了作者清正廉潔、體察民情的決心與情操。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在大堂捲棚廊柱上的“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及“山色壯金銀惟以不貪為寶;江流環鐵石居然眾志成城”的兩副楹聯,則深刻地表達出了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對為官者的期望。

楹聯作者身為地方官,能自覺與百姓一等,視百姓為衣食父母,的確難能可貴,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看後使人感觸頗深,可謂警世名言,絕無僅有。

二堂正中簷柱上有楹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意為弘揚人間正義、學習古今德操完備之人;三堂兩側廊柱上的楹聯醒目而特殊:“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以有限的兩個字的變化來開啟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彷彿世界上一切可氣、可怒、可恨的情緒都隨著這有限的兩個字而融化了,多了一分恢意、一分恬靜、一分快樂。

……

建於600多年前的葉縣縣衙,從其楹聯匾額上所體現出的政治文化,將百姓作為衣食父母,現在看來也是非常親民的文化,令人深思……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我國現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縣衙——葉縣縣衙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