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職場如戰場,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有的人初入職場,不明所以,一切摸不著頭緒,全憑自己努力工作。但最終才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卻根本得不到領導的關注和認可。

有的人努力多年,卻一直原地踏步,升職加薪總沒自己的份,作出的成績經常成為別的人功勞。看著和自己資歷差不多的同事升職加薪,甚至成為了自己的上司,心裡五味雜陳、多有失落。

其實,職場是很殘酷的,如果沒有特殊的“關係”,光靠埋頭苦幹,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策略地讓領導關注你,成為焦點。

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一、學會“ 閉環思維”,做一個凡事靠譜的人。

很多職場中人,特別是新人,不懂得凡事必須善始善終的道理,也就是凡交給自己的任務,不管完成與否、完成好壞,都要在一定時期內,及時反饋給佈置工作的人,這就是“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的理論來自於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PDCA 循環”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P(Plan)計劃:目標的確定和計劃的制定;D(Do)執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C(Check)檢查:總結對錯,明確效果,找出問題;A(Act)處理:對檢查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經驗加以肯定並推廣,失敗教訓引起重視並避免。未解決的問題,提交下一個 PDCA 循環。

特別注意的是,這不是一次性結束,而是週而復始地進行。當一個循環完結,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就進入下一個循環,如此階梯式上升,直到任務完結。


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比如,領導讓你做一個方案,下週要用。

有的是磨磨蹭蹭,到下週才提交領導。這樣做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很可能領導因為工作繁忙,需要提前看你的方案,而你卻拿不出;

有的是提交了卻未和領導直接溝通,領導不知道你完成與否,或者是無法當面向你提出修改要求。

會幹的,必然會在本週內提前完成,並直接提交領導。這樣的好處,是對這項任務做了提前的完結,並給領導留下修改完善的時間和餘地。

不會幹和會幹,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完成了一個圓滿的“閉環”,前者讓領導感覺任務交給你不“靠譜”,後者讓領導覺得任務交給你“放心”。

在職場中,學會和使用“閉環思維”,不僅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能力,還體現出一種“靠譜”精神,讓領導、同事們、朋友們,覺得你做事“靠譜”,才能夠放心的將事情交給你,對你委以重任。

二、走向前臺,拒絕背後的默默付出。

很多職場中人,每天辛苦的工作,經常卻不為人所知,甚至功勞被“會幹”的人搶去,你的一切只是隱藏在背後的默默地付出。但是要知道,領導們是日理萬機的,你的努力、你的業績,領導們未必會知道。

曾經,“俯首甘為孺子牛”被稱為一種美德。但現在,再“俯首”,也只能是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升職加薪的事不會輪到你。你所要做的,就是要讓領導們知道你。


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01.克服社交恐懼,不做“老實人”。

當今時代,很多人出於社交恐懼等原因,有意識地封閉自己,拒絕拋頭露面,拒絕溝通交流,甘願做單位裡不聲不響的“老實人”。雖說“老實人”不會樹敵,但同時也不會有什麼機會在職場裡出人頭地,嚴重者會讓人處於被社會淘汰的地步。

為此,我們要嘗試從小事做起,逼著自己必須走向前臺。

比如,你羞於主動和領導彙報工作,那就從這開始打開局面。告訴自己一個不得不馬上彙報的理由,然後先打好腹稿,積極向領導彙報。等你彙報完了,就會發現,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和領導打交道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再比如,主動參與大家的社交活動。在社交中,不會說就先不說,找一些有共同語言的話題,參與進去多說。慢慢地鍛鍊兩次以後,你就會發現,掌握了一些溝通技巧以後,社交也不難,同時人際關係中的融洽與和諧,會讓你感覺很舒服。

02.多向領導報告,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存在。

只會埋頭苦幹,默默奉獻,已經行不通了。雖然在工作上,你可以完成的很好,但在領導層面,也許他真的不知道。

為此,一定要養成多向領導彙報的習慣,把自己的工作經常性的進行總結並向領導作彙報。

比如,周總結、月總結,不能太久,頻率要高。總結儘量做到“言不驚人死不休”,多用一些漂亮的語言,多用一些工作數據,總結不要長,言簡意賅,短小精悍,以能引起領導關注為佳,目的不單是彙報工作,更多的是讓領導知道你在為單位付出。

比如,週一,你可以向領導彙報上週的工作,“上週我談成了幾個客戶,簽訂金額多少”,當然這些數字必須是真的。接下來要簡要提出下步工作,比如說“這周我將集中時間,做好哪項工作,力求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到下週,你自然而然地又繼續彙報工作。時間一長,領導就會記住你的工作,瞭解你的辛苦。

03.多參與社交活動,增加人脈關係。

美國推銷員喬吉拉德在漫長的推銷生涯中總結出了一套“250定律”,意思是每一位顧客身後都站著250名親朋好友,這些親朋好友都將是你的潛在客戶。如果你能贏得一位顧客的好感,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你得罪了250名顧客。

這個“250定律”,同樣可以用在職場中。平時有機會就要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儘可能認識更多的人。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的人脈關係,就算達不到250個,5個、10個,總是能達到的。有時候,對你來說挺大的一個事,也許對別人來說,只是打個電話的小事。當然,純粹的“酒肉朋友”和“賭友”之類的,不在範疇之內。

多積累一些人脈,在你的領導、同事、朋友們,遇到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有可能你很輕易地就解決了。這會讓別人欠你一個大人情,中國這個人情社會,欠人情的總會有還的時候。

如此一來,你就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人,你會成功走向前臺,成為單位的關鍵人物。


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三、學會“畫布策略”,主動連線高手。

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的萬維鋼老師的一本書《高手:精英的見證和我們的時代》,講述了一個“畫布策略”,說的是,發現別人要畫油畫,你主動給他找個畫布讓他畫,你所盡的只是一個學徒的義務,畫裡有你的功勞,但沒有人會知道你,你得到的是近距離觀摩學習的機會。

“畫布策略”的重點是學徒通過為高手(可以是你的領導或者是單位的業務骨幹)提供工作服務和幫助,讓高手把工作做得更完美。學徒換取的是近距離學習高手的機會,只有你為高手付出了,高手才有可能帶著你玩。

01.你如果有什麼好想法、創意,趕緊告訴你的領導和同事們,這很可能正是他們需要的。如此,你的領導想不關注你,都不可能。不要怕沒有你的功勞,你要做的是提高被關注度。

02.你的領導或同事們正在因某項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你恰巧無事,就應該主動去幫幫忙,你做的可能正好是“雪中送碳”,為大家提供了助力。不要怕白乾,多幹點工作,累不著你。

03.任何.單位,都會有責任分工的不同,可能有些工作沒人願意幹。你不要在乎,該幹就幹。任何一項工作都是提高自己的機會,更是為領導分憂解難的機會。

04.發現領導和同事的任何工作出現了漏洞或差錯,能補救,你就去補救,能提醒,你就去提醒。別怕得罪人,你的現實表現,領導終歸會記在心裡。

05.工作有了功勞,用不著去爭,高高興興讓給領導。就當做一個投資,與其你欠領導一個人情,不如讓領導欠你一個人情。

在職場上,你的本職工作能夠給你提供的機會,往往非常有限。你必須主動出擊,學會“畫布策略”,主動獲取和高手連線的機會,獲取被領導和同事關注的機會。

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四、勇於承擔可能承擔不了的任務,搶機會施展才華。

在一個工作環境裡,很多人都謹小慎微做事,力求不出錯,這沒有問題。但長時間下去,你的思維就受到侷限,只滿足於完成自己熟悉或者有把握完成的任務。一般人都能做成的事,能有多大機會給領導留下深刻印象,以至於脫穎而出呢?

曾經有一期聊天綜藝節目《圓桌派》,由著名媒體人、文化名嘴竇文濤主持,嘉賓之一是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館長、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先生。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講了一段話,大概意思是:要想引起領導的注意,其實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那就是主動承擔你可能承擔不了的任務,折了不怕,折了但有道理,是可以的,“碰釘子”怕什麼啊?撐死了是不成,不成讓人挖苦幾句,也沒有什麼。但是你要是做成了呢?領導能不重用你嗎?

比如,公司有時會遇到一些常人難以解決的難題,這個時候誰主動站出來,誰就將成為領導的重點關注對象。這個難題,誰都不敢站出來,就說明誰都沒有完成的把握。如果你敢站出來,主動承擔起來,必將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完不成,也是公司領導能接受的結果,而你不損失什麼,相反你作出了嘗試,獲取了經驗教訓。

完成了,你就是公司的功臣,成功引起領導的關注,升職加薪不再是遙不可及。

敢於承擔你可能承擔不了的任務,才可能展現你的才華,必然引起領導的注意。


埋頭苦幹能混好職場?那是你想象而已。你還需要成為關注焦點

總之,職場沒有捷徑,但要講究技巧。學會以後,不再是隱藏在背後的默默付出者,必將獲取輕鬆愉快的職場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