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後人居住在此,保留百年習俗,氣派不減當年

引言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王室建立的政權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崩塌。當時很多滿清子弟以及八旗子弟逃回東北大本營,建立了清王室所謂的“後裔村”。


腰站村

腰站村,是遼寧新賓縣唯一的清朝皇室後裔村,擁有最原汁原味的皇家記憶,現有324戶人口 1193人。但是,這個曾經的皇室聚居地,現與普通鄉村無異,絲毫看不出當年的富貴之貌。

肇 愛 國,86歲,祖輩居住在腰站村,說起大清歷史是如數家珍,被稱為村裡的“活字典”。

清朝皇室後人居住在此,保留百年習俗,氣派不減當年

腰站村

肇氏為主的“王村”

肇愛國大爺的家中掛有永陵祭祖時,身穿“龍袍”的照片,其子叮囑我們,老爺子(肇大爺)心 髒 不好,不能受到驚嚇,有關清朝的負面內容一概不要提。

肇大爺躺在羅漢床上,一邊抽著葉子菸,一邊慢悠悠的說,在清代,腰站村又稱“王村”。他們的先人愛新覺羅.阿塔與努爾哈赤是同宗,阿塔的六個兒子受清朝派遣來此為祖先守陵,後代繁衍至今,始終以肇氏為主。

清朝皇室後人居住在此,保留百年習俗,氣派不減當年

腰站村的村民

皇室後裔

肇大爺滿面紅光的說,當年,為了確立愛新覺羅至高無上的地位,腰站村的皇室要束金黃帶,每生一個男孩,都要到盛京(瀋陽 )領一條金黃帶,有了這金帶,就有了特權。咱的子孫想當官,不需要科舉,直接通過舉薦就可以當官。

倘若犯了人命官司,當地無權處置,而是交給皇家的宗人府,名義上是處罰,實際跟養老差不多,照樣聽曲、遛鳥、鬥蟲,風聲一過,一切照舊。

清朝皇室後人居住在此,保留百年習俗,氣派不減當年

肇大爺吐出一口菸圈,自顧自地哼起了當年的大清國歌——鞏金甌(宣統三年由清政府頌定)。他說,咱們皇室後裔是不吃狗肉的,當年天命可汗(努爾哈赤)遭難時,狗有救駕之恩。

平常吃飯,我坐在南炕,晚輩坐在北炕(南尊北卑),媳婦不能同桌,得在旁伺候著。過年辭歲,是我最高興的日子,晚輩們向我恭請聖安,行三跪九叩大禮,我向他們賞賜“福”字,他們則在“福”字上叩頭謝恩,寓意滿身是“福”。


參考文獻:《清史稿》、《腰站村》、《滿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