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聲名赫赫中學巷

在很多漢中游子的記憶深處,都有這樣一條街。不管何時提起,都能回憶起自己年少輕狂的那段少年時光,它就是中學巷。中學巷地處北大街中段,深藏於鬧市之中。

別看就是不起眼的窄巷子,它裡面可藏著好幾所漢中數一數二的學校。漢臺中學、實驗小學、漢二中、幼兒園等均在其中。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一進巷子口,你就能看到赫赫有名的"漢南書院"。它是漢臺中學的前身,創建於清乾隆四年,光緒三十一年,又改建為"漢南中學堂"。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它奇蹟般的保存至現在,成為了清朝以來漢中最著名的書院,培育出來一批批能人志士:如嘉慶時期洋縣嶽震川、李友竹,城固韓履寵,南鄭陳道坦;咸豐同治時期西鄉李文敏,城固王烈,寧強陳才芳等。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如今的漢臺中學就建在漢南書院隔壁,新舊傳承,不忘初心,莘莘學子秉承著先輩們的遺志,用實際行動將它們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夾縫中求生存的巷中美食

如果學校門口沒有路邊攤,那麼少年的青春回憶將會缺少幾分煙火氣息。中學門口有很多賣小吃的推推車,李叔的章魚小丸子、趙大爺的紅豆餅、王阿姨的麻辣小土豆…實在是太多了。城管也抓過,家長也罵過,但我們還是在夾縫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別的不說,就趙大爺的紅豆餅,是我每年冬天都會掛念的一口。酥脆的餅皮,軟糯糯的紅豆餡,滾燙的紅豆餅在手裡被我翻出了花,也沒涼上半分,還是早早祭五臟廟吧。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沿著小吃攤往前走,有一家特別有名的臭豆腐店。我們這群學生,見證了老闆從一人手推車發展到兩間門面房,甚是欣慰。工商仕農,只要你有夢想,願意靠雙手,也能幹出一番小事業。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說是臭豆腐,其實已經被老闆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改造為另一番模樣,你壓根就聞不著一點兒臭味,核心就是老闆獨家秘製的醬料,配上一大勺蒜泥,像我這種香菜狂魔,每次都會讓老闆多加香菜,化解幾分辣味。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臭豆腐隔壁是一間其貌不揚的精品店,它們家最大的特點就是"亂"和"便宜"。你可能聽著覺得好奇,亂到什麼程度呢?你要是想買副手套,問老闆在哪兒,你只看他大手一揮往一堆半米高的貨物一指:您自己慢慢翻吧。

店不大,貨倒是準備的蠻齊全,皮筋、頭繩、美瞳、圍巾、文具…,就是亂的讓人每次找東西都感覺在尋寶,不過良心的價錢和老闆佛性的開店模式還是留下了不少客人。

有段時間店裡突然變得井井有條,讓我們大為驚訝。都暗自揣測老闆是不是要漲價了,又少了一個可以薅羊毛的地方。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找了一個老闆娘,價錢還是老樣子,這樣一進步,客人自然是絡繹不絕。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順著學校往巷子深處走,你就能瞅見避風塘和大臺北兩家奶茶店,它們各自雄踞一方,屹立多年,也佔據了我們的校園時代。與現在常見的幾十塊一杯的奶茶相比,它們六七元的市場價格簡直親切到了極點。在味道和輔料上,變的單純了許多,但常見的種類還是蠻俱全。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學生時代,沒有太多錢,也沒有太多煩惱,每天最憂心的不過是如同股市一般高低起伏的成績單,以及額頭上總也消不掉的青春痘。再大的苦惱,也能用珍珠奶茶的三分甜度消彌掉。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中學巷子裡還存有兩家響噹噹的油炸店,一家"上海里脊"和"怪難吃",稱霸至今。

上海里脊店已經沿襲了三代,他們家炸裡脊更是堪稱一絕,你也說不出來是哪裡好,不過吃慣了他們家裡脊,其他的便成了將就。

"怪難吃"家最有特點的便是有兩種不同油炸醬料,一種"怪"味、一種"辣"味,可以混拼,也可單加。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家的隱藏菜單—"菜夾饃"。

饃採用的是酥軟的白吉饃,再用油鍋煎炸出酥脆的外殼,裡面配上蘸有獨家醬料的炸菜,入口風味獨特,唇齒留香,也只有熟客才知道有這樣奇妙的搭配。每次老師拖堂,就會趕在晚自習之前,衝到"怪難吃"買上一個夾饃帶回教室,五塊錢就能買個肚兒圓,補充完糧草又能重回題海沉浮。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怪難吃"隔壁有一家叫"金科狀元"的文具店,平時的零花錢有一小半都扔在了裡面。可能女孩子天生對美好的事物沒有抵抗力,新款的筆記本、聯名的周邊、明星的海報…錢包掏空也不夠。

每次從店裡淘回一大包喜愛的文具和周邊,總是能開心一禮拜,雖然錢包癟了,也總能勸慰自己: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現在想想,少年時光,快樂來得很簡單,一件喜歡的文具、停電的晚自習、暗戀男生的一個微笑,都能讓自己心滿意足到很久。

漢中中學巷,趙大爺的紅豆餅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記憶中的老巷

學生時代已經漸漸走遠,我們也早已在社會沉浮許久,但內心卻總為逝去的青春留下了最為柔軟的一方角落。回到故鄉,總喜歡去中學巷溜上兩圈,看看買紅豆餅的趙大爺,瞅瞅佛系精品店老闆,好像看著他們都還在,自己年少輕狂的時光就能回來一般。不知道你的回憶裡,有沒有這樣一條老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