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危機”,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對於職場來說,到了一定年紀確實會出現不少的“危機”。隨著體能逐漸變弱,生活中的壓力不斷增大,自身精力被不斷分散,想要像年輕時候那樣全身心投入工作,似乎已經不太現實了。打開招聘這方面的信息就會發現,不少企業都會要求應聘者的年齡在35歲以下。

這樣的要求也導致不少還沒到這一年紀的人群感到焦慮,為什麼不是30歲,也不是40歲,偏偏是35歲呢?難道35歲想要就業就這麼困難嗎?

如果從人口結構這一方面來進行分析的話,對於35歲已經步入中年的人士來說,面臨的競爭並沒有前輩和後輩那麼激烈。

“35歲危機”,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但是如果你25歲或者26歲碩士畢業,工作四五年之後,能力與經驗正好達到了一個峰值,這時候如果你不提高自己,等到40歲就顯得有些晚了。按照現在一線二線城市的人群來說,30歲左右結婚,婚後一兩年開始生育,到了35歲正好需要考慮小孩等眾多的問題,一般來說需要顧慮的方面還是很多的。

從這些因素來看,35歲確實算是一個拐點。但不可否認的是,35歲之後,人脈以及經驗等方面都十分成熟了,這些也可以成為一個加分項。之所以說到了35歲在職場會很難,其實還是要分行業來看的。

有些公司在招人的時候,確實會優先考慮35歲甚至30歲以下的年輕人。因為近些年來不少行業並不好過,一般35歲的職場人士都擔任著稍微重要一點的職責,因此你在35歲之前能否找到一家長久幹下去的企業,也至關重要。

“35歲危機”,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對於那些工作內容相對簡單,或者對於知識技能要求比較低的崗位,可能會比較鍾愛年輕人。因為到了中年之後,精力都和年輕人會有一定差距。用人單位考慮到成本等方面,自然會選擇應屆生這些體力旺盛的年輕人。

但是互聯網、IT、軟件這些崗位,一般對於專業技術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從需求來看對於年齡沒有太多的限制,需要的是真正具備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說35歲之所以會被認為是拐點,其實更多體現在那些對年齡有限制的崗位。

“35歲危機”,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總的來說,被“35歲危機”所困擾的根本問題在於,薪資和崗位與自己的理想有差距。各個行業都會存在中年求職者,這類人群對於薪資都是有著一定要求的。但是真正被問及有什麼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他們又說不出來,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這也是造成35歲危機的最大原因。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努力充實自己,將自己的能力都發掘出來,縮短我們與現實的差距。等到你的能力符合你的價值之後,你所期望的薪資才能實現,你才不會被“35歲危機”所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