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IPO堰塞湖問題解決了,熊市就可以結束了嗎?你怎麼看?

R


IPO堰塞湖是解決不了的,現在兩市上市公司才3600家,還有幾千幾萬家企業想登陸A股市場,談結束是不現實的事情。為了讓科創型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今年還推出了科創板,就算多了科創板,仍然是滿足不了各種大大小小的上市公司準備登陸A股市場。

2019年1月份,深交所將在中小企業板中啟用新的代碼,代碼數字在002001-002999,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後期是新股會越來越多,新股常態化發行也不會因為市場上漲或者下跌停止。

那IPO堰塞湖如果都解決了,熊市可以結束了嗎?

一、堰塞湖解決不了,但是熊市可以結束。

要股市走出一輪牛市行情,是需要投資者信心,資金,還有政策利好,更重要的是大機構願意拉抬權重股。IPO的發行只是影響市場的一大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A股市場長期的下跌是上市公司股東瘋狂的套現,還有股市的制度問題,導致IPO也成了背鍋俠。

而新三板就有萬家企業,每年都有無數的公司想通過上市來A股市場實現減持而獲取數十億財富,這種賺錢比實體快的原因導致公司一上市後反而問題百出,如果企業虧損退市只要不造假就沒有較大的風險,股東也減持套現完畢,這種情形下堰塞湖是永遠難以解決的事情。

二、完善制度,投融平衡,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如果能完善制度,對上市公司進行約束,就能避免造假和忽悠減持行為頻繁發生,還市場投資和融資平衡,就會加快市場健康和穩定的發展,那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增加,就會吸引中長期資金流入,此時就算常態化發行新股,對股市的上漲並不會影響。

一季度指數出現快速上漲,股東卻拼命減持,減持額度超過四年新高,就知道每次大盤一漲,股東就迫不及待的減持,這無疑是讓股市只融資難以體現投資價值,市場賺錢效應就降低,要投融平衡,市場才會走出穩定行情,IPO堰塞湖就算持續發行也不會影響市場。

總之:IPO堰塞湖就算緩解了,熊市還是不會結束的,因為大盤的下跌並不僅僅是這個問題,還是發展中股市制度不完善導致的重融資輕投資的影響。如果股東和股民成對立面,都想收割股民,不求回饋投資者,那市場長期都會是熊市的。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其一,就是科創板正式開始發行新股,註冊制拉了,也解決不了什麼淹塞湖。

上市的條件放寬以後,就會有無數的小公司想要上市。

想要上市融資的公司只會越來越多。

其二,發行的新股越多,限售股就會越多。

即便淹塞湖的問題解決了,牛市也不會來,因為限售股的解禁套現潮又來了。

年前,黃哥的文章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2019年前半年只會出現一次大的周線級別的反彈行情,而不是牛市。

既然是反彈行情,反彈結束,就會繼續延續熊市的下跌趨勢。

好聽的話雖然聽著順耳,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我就不多說了!

看清形勢,順勢操作,才能戰勝股市。




股民老黃波段王者


股市熊市是否結束,和新股過度發行長期存在有主要的關係,但是,假設新股堰塞湖解決,也未必結束熊市,因為還有其他問題沒有解決。

任何一個國家,股市是否牛市和是否有效反應經濟增長和經濟晴雨表功能,主要看股市的生態和資金供求平衡,以及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是否到位。如果投資者總是不斷踩雷,總是頻繁變更規則,總是以融資者利益重於投資者利益,總是把投資者看做是貢獻奉獻者而忽視他們的訴求,股市就不可能得到穩定和長期的資金支持,供求關係也會從平衡到因為投資者不斷退出沒有增加而進入失衡,從而進入長期熊市。

反過來說,新股堰塞湖永遠不會有結束的時候!為什麼?因為既可以圈錢,又可以減持,造假還不會傾家蕩產,對比造假獲益和處罰,罰酒三杯成為笑談,換做你,不抓緊機會發行新股,不來抓緊融資圈錢嗎?從這個角度看,堰塞湖永遠也不會消失。因為融資利益無窮大,違法成本無窮小,如此划算的事哪裡去找?

而之所以股市生態長期畸形,和管理者的自身立場定位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管理者把股市當做融資的工具,而不願意或有意忽略對其他比如:造假處罰的刑罰,對投資者利益的堅決保護,對股市交易自由機制的開放,以及對退市機制的建立和健全,對這些他們絲毫沒有對新股發行的zhengzhi和熱情,政策選擇上本身就偏向了,如何希望市場能夠結束熊市?除非投資者全部變成傻瓜,全部為了國家來做貢獻。全部前仆後繼地虧光被騙光,再持續不斷投入全部身家。這可能嗎?

因此說,新股過度發行,是管理者立場問題,正因為管理者立場問題,所以新股堰塞湖不可能結束,在過度發行和融資沒有結束解決的前提下,市場自身生態又長期存在大量問題,市場自然只有持續熊市,偶爾管理者讓投資者緩緩氣,才有一個階段的“抽風”機會。除非,融資者像投資者一樣,畏懼來融資,膽戰心驚,那麼在堰塞湖結束才可能結束熊市。可惜,目前是投資者膽戰心驚,融資者的天堂!



屠龍刀fei0598


熊市背後是全社會財富縮水的過程,什麼導致財富縮水?其本源不是IPO的堰塞湖,而是貨幣政策的收縮。

根據經濟週期的四個階段的特點:

1、繁榮:國民收入高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其特徵為生產迅速增加,投資增加,信用擴張,價格水平上升,就業增加,公眾對未來樂觀

2、衰退:是從繁榮到蕭條的過渡時期,這時經濟開始從頂峰下降,但仍未達到谷底。

3、蕭條:國民收人低於充分就業水平。其特徵為生產急劇減少,投資減少,信用緊縮,價格水平下跌,失業嚴重,公眾對未來悲觀。蕭條的最低點稱為谷底,這時就業與產量跌至最低。

4、復甦:是從蕭條到繁榮的過渡時期,這時經濟開始從谷底回升,但仍未達到頂峰。

對照以上四個階段,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經濟正處在蕭條期。包括家庭為單位的社會各部門債務水平的不斷攀升,政府出手實行的金融降槓桿導致的信用緊縮,產生連鎖反應,投資大降速,需求減速,加上貿易摩擦的升級影響外貿進出口形勢,共同作用促使經濟回落,股市表現為下跌態勢。這個時期註定是漫長的。

而IPO堰塞湖正是在信用緊縮的大背景下,既要支持企業發展,滿足其對資金的飢渴,又不能提高間接融資的比例,這與金融降槓桿政策相悖。只能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即便解決了IPO堰塞湖,也不能使經濟擺脫頹勢,更不能使股市熊市結束。換句話說,熊市的結束建立在,全社會負債水平迴歸到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對經濟的發展不再起到阻礙的風險時,市場底自然就慢慢形成了。

1937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戈特弗裡德·馮·哈伯勒為國聯所撰寫了關於商業循環的專題研究《繁榮與蕭條》一書,其書核心思想指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經濟繁榮與蕭條的轉換就是該地區或該國家貨幣政策的擴張與收縮的更替!


股語言


把ⅠpO堰塞湖問題解決了?!你腦殘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現在中國的資本市場誰不想進來圈錢?!有違法成本嗎?!上市公司出現問題頂多罰個幾十萬,即使退市上市公司損失什麼了!他們早就減持把錢裝進腰包裡了!只是二級市場裡的股民血流成河罷了,監管層還有管股民的死活的嗎?監管層不是告訴你們了嗎!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即然如此,ⅠPO堰塞湖問題能解決?!真是天大的笑話!


用戶6347137590823


股市的牛熊從本質上來說和IPO堰塞湖沒有太大的關係,理論上說是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只是在熊市的時候,市場情緒比較低迷,資金供給方面短缺,那時候解決新股堰塞湖會對市場造成比較重的負面效果,所以大家自然就很容易把出現熊市和IPO聯繫在一起,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

市場出現熊市的根本主要是有些政策方面出現了問題,比如說貨幣的緊縮或者某些制度上出現偏差,給市場帶來了危機,引發了恐慌情緒才導致持續的拋盤,而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心態本來就很脆弱,投資人被市場跌的有點暈了頭,就到處找原因,看見IPO不斷髮行,就認為是市場資金壓力太大了,把股市帶入了熊市。

還有,如果非要說有影響的話,一般在熊市或者低迷的時候,新股的定價都比較低一些,基本不會對情緒面產生衝擊,只是佔用了部分資源而已,這些資源就是市場的存量資金,本來維持資金的供給就非常少,新股佔據了部分,那麼這對存量來說是再縮小,在沒有新增加資金進來的情況下,就顯得影響比較大了,其實最關鍵的是人氣低迷,場外資金不進來,如果場外資金參與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即便新股發行也沒啥大的影響。


春意萌生


我個人觀點認為即使IPO堰塞湖問題解決了,A股熊市也不會結束的!

A股從2015年6月至今2018年9月三年多都是為了疏通IPO堰塞湖導致A股IPO加速發行,IPO常態化發行,本週也不例外再度發行2家;導致近三年多A股由於IPO加速發行成了A股股災、假慢牛、熊市等跌跌不休的幫兇,成了全球股市墊底熊冠全球的股市;

中國A股在2015年由於排隊IPO上市的公司大量增加,導致A股面臨IPO堰塞湖的堵塞,三年多A股市場總髮行近千家上市公司,對於股市二級市場嚴重抽血,導致A股三年多行情太差跌跌不休。截止目前2018年9月的最新IPO數據顯示,當前A股IPO排隊數量只有289家,已經過會的29家,未過會的260家,同比2015年近千家的IPO堰塞湖時候已經疏通了,也就是說IPO堰塞湖已經緩解,得到充分的疏通與解決了。但A股還是一蹶不振熊途漫漫,指數新低不斷刷新,熊市未結束,A股熊市行情還會持續,從而可以得出結論,A股IPO堰塞湖得到解決了熊市行情也沒有結束。


A股走熊市行情,為解決IPO堰塞湖加速發行抽血股市資金其實只是A股的熊市的幫兇而已,並不是A股走熊市的真正原因!咱們A股走熊市的內在制度不完善,有很多細微的制度空隙沒有完善才是導致熊市的真正原因。

當然今年2018年A股走熊市是由於內外兼有,各大利空因素施壓導致的,IPO是A股熊市的幫兇之一,另外的幫兇就是貿易戰的矛盾不斷升級,再有就是上半年人民幣持續貶值,再有就是政策“去個股槓槓資金”“去個股估值”“去散戶化”等等利空消息壓制A股上漲空間,一起施壓才會導致A股走熊市的。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A股要想結束熊市行情,必須完善相關股市制度細節,IPO暫停,貿易戰結束和有政策利好釋放補充市場流通性,這樣才能提振股民信心,讓市場資金得到補充,才能刺激股市走強,結束當前的熊市行情,不然一切免談。


老金財經


雖然a股向來流行一句話:新股不停,下跌不止,但是這句話只表明新股發行只是行情殺跌的一個因素之一,而我們知道導致a股殺跌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新股發行速度過快以為,還有大股東減持,限售股解禁、大的經濟環境,股民的信心、外圍背景等多重因素。因而即便把ipo堰塞湖的問題真正解決了,也不能確定熊市就真的能夠結束。

我們只能說過去幾年ipo發行的速度太快了,一定程度加速了a股殺跌的幅度,而真正導致a股牛短熊長的真正原因在於市場缺乏賺錢效應,而市場虧錢效應明顯,股民的信心就會嚴重不足,就不會把自己的身價全部投入股市,這樣流入股市的增量資金就會減少,而缺乏資金的推動,行情肯定就沒有持續上漲的動力。我們之所以看到美股能夠表現如此強勁,很大程度就在於美國居民絕大多數的資產都通過養老金、基金等渠道流入了股市,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持續近10年的牛市,而在我國只有地產行業才有如此長時間的連續上漲週期和賺錢效應,而之所以地產能夠如此持續強勢,就在於居民大多數資金就流入了這個行業。

因而決定一個行業能否真正的持續牛市,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資金的流向。如果把任何一個單獨的投資品種拿出來講,資金就代表的需求,資金流入的越多,證明該投資產品的需求就越大,該投資品種的價格就會不斷被推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ipo堰塞湖只是阻礙行情上漲的一個因素,不是決定的作用,即便解決了,在增量資金這一環沒有起色的話,熊市週期依舊會持續。



侯哥財經


IPO燕塞湖是一個很形象的說法,似乎不解決會有滔天洪水般的大災難。其實這是個偽命題,想想看企業自己積累或籌集資金,自己負責企業生存發展難道不應該是一般企業的發展常態嗎?企業為什麼那麼積極IPO,有錢可圈嗎!有哪個企業IPO是為了給投資它的股民回報的?有哪一個又是為了讓社會對它透明化監管的?

最後講個故事吧:一家做辣鴨脖的企業IPO成功上市,籌得資金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用股市(民)的錢成功在全中國壯大了自己(當然會擠垮很多少企業!)。然後回報股市?不不不,只是後來聽說這家懂事長在國外很奢侈的花錢而已。還真沒法說什麼,人家是家族企業私企,又是外國人。但我就想問一問是不是感覺哪個地方不對?

IPO堰塞湖?誰編排的笑話?


顧修源


股市IPO堰塞湖是解決不了的。社會在發展,股市IPO就永遠存在。目前隨著中國股市的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公司也會逐步進入A股上市。那麼就會有更多的股市IPO增加。所以,想等待股市IPO逐步減少,概率是非常低的。股市要實行擴容,就必須同時實現相對應的退市嚴厲制度。一年來發了那麼多新股票,而退市的卻寥寥無幾。大家認為管理層不明白這些事情嗎!他們心知肚明,熊市那裡來的,股市擴容是一個主要因素之一。

股市擴容了,退市沒有跟上,又沒有增量資金。股市不跌才怪。有股民說股市IPO會逐步減少,但並不是這樣的,結果股市IPO並沒有減少,還在逐步湧現。其實股市就有給上市公司融資的功能。公司上市都是正常的過程。關鍵因素要形成股市承受合理化。根據當前股市的容量適度增加或者減少股票。不然看似股票增加了。股市卻陰跌,股市無法發揮自身的功能。許多上市的公司出現質押爆倉,無法融資,或者出現更大的風險。從整體來看對經濟的發展不一定是好事情。

整體來說,A股市場上垃圾股是很多的。許多上市公司都利用股市管理的容忍度的極限度而試水管理層的制度。一些公司不好好發展公司,專門在股市倒騰錢。他們就利用這些反反覆覆的試水現象維持公司,長期佔有股市的份額。所以,只要退市制度更加嚴格化,制度化,常規化。就會有一大批垃圾公司退市的。這個時候我們的股市才能夠蒸蒸日上,股市才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讓優質公司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