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白居易的一首經典小詩,出人意表,細微傳神,流芳千古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寫雪的詩詞不計其數,精品名篇也不在少數,但白居易的這首《夜雪》卻獨具韻味,清新含蓄。

《夜雪》是一首五言絕句,白居易寫在816年的冬天,這一年我們的大詩人45歲,但仕途所遇坎坷令其苦惱而孤獨。

《夜雪》,白居易的一首經典小詩,出人意表,細微傳神,流芳千古


815年,時任宰相的武元衡某日凌晨出門準備上朝,走在路上,竟遇刺客而身亡。白居易與武元衡的友情深厚,面對好友遇刺,極其傷悲。

此時的白居易的官職是左拾遺,相當於現在監察部門的官員,他多次向上請示要徹查此案,嚴懲兇手,皇上本就一直不喜歡白居易過於率直的諫言,這次也不例外,恰逢又被他人誹謗等湊在一起,皇上十分惱火之下,將他貶到了現在的江西九江,做江州司馬。

司馬,這個職務是地方上的官,無權無責,專門安置那些不受待見的官員,以及皇親國戚等閒散官員,白居易後來把這個官職戲稱為“送老官”,這種安排讓滿懷報國之志的白居易情何以堪。《夜雪》這首著名的詩就是寫在這個時期。

《夜雪》,白居易的一首經典小詩,出人意表,細微傳神,流芳千古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首《夜雪》,詩人直切主題,在深夜無聲的世界裡,大雪飄飛,銀裝素裹,詩人難以成眠,內心的苦悶與孤寂都融入了20個字的小詩裡。

《夜雪》,白居易的一首經典小詩,出人意表,細微傳神,流芳千古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訝,這裡指驚訝。衾,被子。詩人已經躺到了被窩裡面,但驚訝被子和枕頭怎麼如此的冰冷,又看到了窗戶非常的明亮,這是白雪反射的光。

這裡詩人用“已訝”對“復見”,貼切無痕的巧妙,似無意,卻又像有心。詩人感覺到非常的寒冷,又看到窗外的大雪,才知天氣已是大變。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詩人稱夜色已深時,就知道雪下得很大了,因為時不時的可以聽到雪把竹子壓折的聲音。看來是詩人一夜未眠,靜聽窗外的聲音。

這兩句詩人顛倒了事件發生的順序,理應先有“時聞折竹聲”,才有“夜深知雪重”,這種寫法,把“雪重”放在了首句,強化了雪下得很大的效果。


《夜雪》,白居易的一首經典小詩,出人意表,細微傳神,流芳千古


《夜雪》立意獨特,構思精巧,反覆吟誦,更嘆詩人深厚的文字功底,全詩自然流暢,不曾雕飾,似是寫實,卻又不僅如此,詩人徹夜無眠的聆聽雪壓竹折的聲音,還映射著他的孤寂與落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